三五好友小酌 光喝酒不夠...快來看看大家都搭什麼下酒菜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364141?from=udn_ch2cate6649sub7266_pulldownmenu
2017-03-25 12:43聯合新聞網 網路溫度計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下了班想放輕鬆、與親朋好友相聚想炒熱場子、球賽看得熱血澎湃,小酌一杯都能讓心情更放鬆,氣氛更熱絡!若是再加上個下酒菜,就更是一大享受了。不過下酒菜千奇百怪、各式各樣,到底要怎麼選擇?又或是要吃什麼才不會踩雷、浪費了手中的那罐啤酒?
今天的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運用《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網友們心中最經典的十大下酒菜,今天要不要忘記體重甩開厚重,來試試看這些「黃金組合」會多滿足你的口腹之慾呢?
第十名、鹽酥雞
閉著眼睛都知道,台灣平民最強美食——「鹽酥雞」當然會上榜!!!無論是加上蒜頭或是九層塔,都能更加提出鹽酥雞的香氣,引人食指大動,都是打開電視看球賽、配啤酒時的最經典也最安全的選擇。
第九名、泡菜
酸甜兼備的港式泡菜、嗆辣鮮紅的韓式泡菜,不管哪一種,重口味的基調都很適合拿來當下酒菜!配啤酒自然不用說,去韓式餐廳時點瓶韓式小米酒再配上泡菜,這種道地的吃法,絕對要嘗試看看!
第八名、堅果
想喝酒卻又怕吃太多?那麼杏仁、腰果這種堅果類食品會是你不錯的「輕食」選擇!雖然有人擔心堅果吃多了會「上火」,但其實它們也可以抑制食物、促進新陳代謝,可以說是機能相當健康的下酒菜喔!
第七名、巧克力
「下酒菜」這個名稱聽起來豪邁,但也可以很浪漫。在高腳杯中注入深紅色的紅酒、氣泡緩昇的香檳、或是晶瑩剔透的白酒,彷彿就象徵著浪漫的氛圍即將蔓延展開,這時候,搭配著巧克力,更是能讓浪漫再升級,在微醺中添增一股香甜的味道。而不同可可含量的巧克力,其實也都有各自適合搭配的酒種,比如牛奶巧克力適合甜白酒、白巧克力搭配香檳、黑巧克力則屬於紅酒,再深究的話還有更多學問呢!酒菜選擇巧克力,可說是個時尚又細膩的選擇。
第六名、香腸
不管你愛的是傳統路邊可見的「西八辣」烤香腸,還是遠渡重洋、不遠萬里而來、有著各式口味的德國香腸,不同的調味、不同的環境,但都有著一樣美味的回憶!
無論是要配著蒜頭啃,還是要沾上黃芥末、酸菜,優雅的一口一口吃,不離手的就是那點綴生色的啤酒啊!同時做到本土與洋派的香腸拿下第六名!
第五名、美式炸物類
裹上麵粉與蛋調和成的麵衣,再被油炸成金黃色油滋滋的薯條、洋蔥圈、雞塊炸雞等這些美式炸物,吃起來過癮又罪惡,卻超級適合拿來給冰涼啤酒下酒,尤其是品嚐著略帶苦味的黑麥啤酒,更能透過油脂的中和,吃起來、喝起來的過癮程度都再升級啊!
第四名、沙拉
在這個講求健康的年代,喝酒也要強調「飲食均衡」。相較於其他高油、高糖、高鹽的下酒菜們,沙拉就顯得更清爽、無負擔啦!在妳輕啜葡萄酒時來上一盤,妳喝的不只是酒,更是輕食時尚,也無怪乎受到不少女性的喜愛。
第三名、炒花生
雖然熱量很高,但都要喝酒了誰還管這種問題?炒花生之所以是下酒菜排行榜第三名,實在是因為它太方便,一顆一顆大小適中,讓人能順手丟進嘴裡一口接一口,原味、香蒜、辣味等多種口味可以挑選,而且也不像其他菜餚一樣需要整理清潔,擦一擦手就清潔溜溜,方便又好食用!
第二名、串燒/燒烤
煙霧彌漫中傳來陣陣香氣,串燒、串烤帶來的美味不僅是味覺上的也是嗅覺上的!也是在日本居酒屋中絕不缺席、堪稱最受日本人歡迎的下酒菜,一邊吃著烤雞肉串、烤牛肉串、烤豬肉串,一邊大口豪飲啤酒,是在日劇也很常看到的景況,不過台灣的小吃可說是再進化,烤甜不辣、烤豆干、烤蔬菜等,更是令人食指大動,啤酒自然也越喝越順口。
第一名、滷味
海帶、豆干、滷蛋、雞翅、雞胗、豬血糕......隨便想都能舉出一長串待點清單,榮登經典下酒菜排行榜第一名的「滷味」,想必都會讓網友們點頭贊同吧!不分男女、年輕人或長輩都一定能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種食材,而且不管是醬油滷、冰糖醃製的乾滷味或是帶湯的加熱滷味,都超級適合配著啤酒一起吃,最強下酒菜之冠,當之無愧!
同場加映!更多的下酒菜!
雖然沒有打入前十名的排行榜中,但遺珠實在還有很多!在難以割捨的情況下,決定同場加映,其他在網友心目中不敗的下酒菜名單!
其中包括了如海蜇皮、皮蛋、大頭菜等涼拌菜、惜敗但在許多人心中也是百搭的薯條、時尚的起司和火腿、日式的明太子和生魚片、兩個街角外就聞得到香味的烤魷魚、營養又健康的毛豆、韓式炸雞以及鱈魚香絲。
名單中,不一定所有的選項,全都能讓人吃得飽足感十足,但絕對可以在品酒的過程中增加趣味、炒熱氣氛,說著說著都要流口水了啦!那麼,網友們今晚選擇哪一道呢?
本日精采內容、圖表數據,請看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來啦!拎落去!網友熱議十大絕配下酒菜!
【更多精采報導,請上《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官網:http://dailyview.tw》;《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粉絲團www.facebook.com/DailyView.tw》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關心您!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16年09月25日至2017年03月23日,共半年。
系統觀測上萬個網站頻道,包括新聞頻道、Facebook、PTT及各大討論區、部落格等,針對討論『下酒菜』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分析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本篇分析報告使用「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
資深媒體人:林博文》華爾道夫飯店與中國
已有86年歷史的紐約華爾道夫飯店,最近吹起熄燈號,進行為期3年大改建,原有的2200個客房(47層樓)大幅減少。3年後的華爾道夫將變成以豪華公寓為主、旅館為副的綜合性大飯店。
實力雄厚的大陸安邦保險集團2014年以19億5000萬美元買下華爾道夫後,即表示要改建這座老舊的大飯店,也唯有眼光博大的安邦才有全面改造、翻修華爾道夫的雄心。川普的猶太裔女婿庫什納不久前曾巴結安邦首腦吳小暉(鄧小平的外孫婿),希望安邦能投資財務困難的庫什納家族地產公司,吳氏分別請庫什納父子在華爾道夫吃大餐,喝2000美元1瓶的法國拉菲紅酒,但迄今仍未聞安邦對庫什納公司有進一步行動。在工會的監督下,安邦算是有良心的,被資遣的華爾道夫員工,每人發2年薪水。
近代史上有3個不同的華爾道夫大飯店。第1個華爾道夫於1893年(清光緒19年)開業,原址就在今天的帝國大廈,滿清外交家李鴻章曾於1896年住過1天75美元的二等房(一等房1天150美元)。清末民初「言論界的驕子」梁啟超笑他「以中國第一等地位之人,而作紐約第二等客。」第2個華爾道夫建在今天的東42街大中央車站地點。第3個華爾道夫於1931年開始營業,美國總統胡佛曾發電賀。胡佛任內美國發生經濟大恐慌,他下台後曾以華爾道夫為家。有「美國凱撒大帝」之稱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被杜魯門撤職後出任雷明頓公司董事長,亦以華爾道夫為家。美國歷任駐聯合國大使皆以華爾道夫為官邸。
位於曼哈頓公園大道和萊克辛頓大道、介於東49街與50街之間的華爾道夫,是紐約的歷史建築和地標。但旅館設施太過老舊,水管常漏水、浴室古老、地毯發霉、磁磚脫落、家具破損、連餐廳供應的食物亦難以下嚥,完全沒有五星級的資格,僅靠「歷史名聲」撐場面,可說已到了非全面翻修不可的地步。
華爾道夫與近代中國有密切關係。李鴻章打頭陣,他住過的第1代華爾道夫早已拆掉,宋美齡則在1943年3月1日和孔令侃、孔二小姐搬進華爾道夫第42樓的大套房,一直住到6月底,住宿費和在紐約的瞎拼費100多萬美元,全由羅斯福政府埋單,這是羅斯福的兒子伊利奧在回憶錄中透露出來的。40年代花100多萬美元,是個驚人數目;甘迺迪在60年代初當總統,年薪才6萬美元,國務卿魯斯克年薪只有2.5萬美元。宋美齡真正做到了「花別人的錢不手軟」,但她的作風亦引起不少美國人的反感。
到了70年代,中華民國的外交聲威一落千丈。外交部北美司司長錢復和國際組織司司長翟因壽,為了聯合國代表權問題到了紐約,住進了老舊不堪、老鼠蟑螂橫行的喬治王子旅館(已拆除)。錢復說,那時出差費每日24美元,其中13美元是旅館費、11美元為膳什費,錢復只能望華爾道夫而興嘆!
鄧小平於1974年赴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國務卿季辛吉4月14日在華爾道夫第35樓大套房設宴款待鄧小平和喬冠華,暢飲茅台。季辛吉帶著醉意說:「多喝一點茅台,就能解決任何問題。」此後中共政要如江澤民、胡錦濤和溫家寶亦投宿華爾道夫,直至這個歷史性的旅館被安邦收購。
誰的音樂跟麥卡倫雪莉雙桶最對味?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329592
2017-03-09 00:00文 陳翌函
很多人喜愛一邊啜飲著單一麥芽蘇格蘭威士忌(Single Malt Scotch Whisky),一邊聆聽節奏強烈的咆勃爵士樂(Hard Bop),或是放一張同樣擁有蘇格蘭血統的知名搖滾歌手洛·史都華(Rod Stewart)專輯,在渾厚沙啞的嗓音中,享受單一麥芽帶來的強勁口感和久久繚繞不去的果香餘韻。
麥卡倫雪莉雙桶 開啟不同世界的創新融合
不過,自從去年麥卡倫創新推出『麥卡倫雪莉雙桶Double Cask 12年單一麥芽威士忌』,將新鮮的美國橡木橫跨數千英里運送到西班牙,於西班牙用傳統手工製作成橡木桶,並以芳香撲鼻的Oloroso雪莉酒潤桶後,再把這些美國橡木雪莉桶運送回蘇格蘭酒廠,注入上乘新酒且熟成十二年以上;最後,再將西班牙橡木雪莉桶與美國橡木雪莉桶熟成原酒進行勾兌,完美融合兩種雪莉桶的迷人特質,使其先呈現細膩獨特的蜂蜜、香草、太妃糖及柑橘之風味,而麥卡倫經典的濃郁乾果、雪莉酒和燻木等香氣餘韻則承接在後,激盪出令人妙不可言的品酩體驗,也令人不禁想為它尋覓另一種和諧又創新的動人樂章。
有威士忌愛好者推薦,『麥卡倫雪莉雙桶Double Cask 12年單一麥芽威士忌』很適合搭配英國名音樂製作人馬克·朗森(Mark Ronson)與「火星人」布魯諾(Bruno Mars)攜手轟炸英美排行榜的復古舞曲〈放克名流〉(Uptown Funk),尤其馬克·朗森擅長融合多元曲風,無論是電子、嘻哈、靈魂、放克或是流行搖滾的愛好者,通通都能在他的創作專輯中得到滿足;同樣的,能讓你一邊享受麥卡倫雪莉雙桶,一邊沉浸在音樂世界裡的還有美國搖滾鬼才傑克·懷特(Jack White),從車庫搖滾、藍調搖滾、龐克搖滾到鄉村搖滾,民謠搖滾,在風格多變的樂風中,隨著他性感獨特的嗓音及其出神入化的吉他技法獲得全然放鬆,因為他可是《滾石》雜誌「史上百大吉他手」中位居第17名的高手呢!
製作威士忌與吉他的異曲同工之妙
提到威士忌與吉他,很少人注意到它們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譬如:兩者都十分注重木材的品質,製造時都必須精準且細心…等;所幸這些共通點,被向來非常重視橡木桶品質的麥卡倫發現了!
麥卡倫特地聘請全球頂尖的吉他製作大師Philippe Dubreuille親自操刀製作這款的限量訂製吉他,而這款吉他的木材取材來源,就是熟成麥卡倫雪莉雙桶12年的美國與歐洲雪莉橡木桶。Philippe Dubreuille總共只製作5把,這5把限量的『雪莉雙桶吉他』閃耀著歐洲和美國橡木特色,格外引人注目,也讓世人再次發現『雪莉雙桶吉他』的木材品質相當優異。
Dubreuille表示:「木材的選擇對於製作吉他非常重要,就像威士忌一樣,它可以為樂器創造獨特的個性……當初一聽到這個計畫,便激發出我的想像力,最完美的組合莫過於好音樂搭配香醇的威士忌了!」
目前這款限量的麥卡倫雪莉雙桶吉他,可於蘇格蘭麥卡倫莊園內的遊客中心商店購買,吉他售價10,000英鎊。
馬克‧吐溫:好的威士忌,再多都嫌不夠!
麥卡倫為了建立起全世界最頂尖單一麥芽威士忌的良好聲譽,光是打造每一只橡木桶,就要橫跨千哩、耗費六年歲月,投入的時間、金錢及人力成本高於業界十倍。
以歐洲雪莉橡木桶為例。從橡木桶大師Stuart MacPherson親自到西班牙挑選林區、找尋優質百年橡木,到最後只留14%精選樹材成型為橡木桶,不難看出麥卡倫對橡木桶的要求標準近乎苛求,這還不包括要將橡木從西北部林區運送至南部進行傳統手工製程,在橡木桶工匠的烈焰火烤與細心照料下,讓威士忌更容易滲透進橡木裡,再綜合釀造威士忌過程中的每一個面向,例如:對時間和細節的重視,以及鑽研技術、追求品質的無比熱情,才足以成就全世界最珍貴的威士忌 - 麥卡倫;也難怪美國知名作家馬克‧吐溫會說:「什麼東西太多了都不好;唯有好的威士忌,再多都嫌不夠。」
雪莉雙桶吉他來台展出
全世界限量僅五把的麥卡倫雪莉雙桶吉他其中一把來到了台灣,自3月17日起再台北信義威秀影城二樓展出兩週,詳情請追蹤Facebook臉書麥卡倫官方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hemacallan.tw 專頁將隨時更新最新活動訊息!
【我們這一代:二年級作家之6】樂茝軍/輕舟將過萬重山
2017/03/02 11:05:46 聯合報 樂茝軍/文
有次林海音大姊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訪美歸來,在家放映訪美幻燈片。
她有時用悅耳的京片子解說,忽然走過來對我和妹妹笑問:
「你們倆嘰嘰咕咕的,是不是說我像你們的媽媽呀!」我們驚怔住了!
是什麼樣聰慧精靈的人哪!因為我們真真的正在說這句話呢……
經過抗戰未見戰爭
去換手機時,售貨小姐細看我的身份證,忽然驚訝的說:你是經過抗戰的呀!看著真不像!我笑嘻嘻的回應:你的歷史一定讀得很好。
我出生那年中國東三省全部淪陷,落入日軍手中。五歲時蘆溝橋事變,十三歲時抗戰勝利。是的,我經過抗戰,我記憶中最接近戰爭的一件事,是有一天姑媽帶著我和妹妹,走在一片很大的菜園中,忽然姑媽把我們倆撲在泥土裡,她肥胖溫軟的身體壓在最上面,遠處有悶雷似的聲音,身底下土地微微震動!好像過了很久,她把我們拉起來,長嘆一口氣默默的帶我們走出菜園。後來聽大人們說那是日本飛機在轟炸,但我不記得有跑過警報也沒見過日本兵,因為大人們帶著孩子一直在逃!
我自小就是記性差、玩心重、膽子大,逃難的過程回憶起來沒有苦只有好玩。孩童只要不嚴重的餓肚子,就會笑,就會玩,所以在烽火中能看見孩子的笑臉,悽慘痛苦的是大人!因此抗戰歲月於我的記憶,竟像是一本好玩的故事書。小篷船沿河流有次好像經過景德鎮岸邊,各種樣式和色彩的碎瓷片,成了我和妹妹的玩具。白天有時會在爛泥田中跑路,晚上一雙泥腿就睡在稻草堆上。第二天我們比賽看誰的腿上泥巴最多,誰剝得最快。
我難忘的一次驚險小故事發生在某天黃昏,跑反(逃難)的隊伍經過一條沿山的小路,我扛著一把油傘,邊走邊玩。轉過一個彎後忽然前面的人都不見了!張前望後只見樹和草,這才驚恐起來!不知為什麼想起了狼,立刻聯想起大人們說的「狼最怕傘」,於是我撐傘當盾牌拚命往前跑。再轉過一彎才看見人群,少不得被急昏了到處找的母親痛打一頓。逃難時走失孩子的事曾發生過。多年後讀《唐吉訶德傳》,常想起童年這段「勇敢」的故事。
逃難中不斷換學校,不斷學各地方言,我和妹妹要講祕密就用方言,得意的看著一頭霧水的大人們丟下無可奈何的臉色。
孩子從來不想大人用什麼來餵飽自己,當然更不擔心戰火會不會燒過來,逃向何處才安全。
十三歲,抗戰勝利,我們美麗年輕的母親離開人世。是不是逃難的日子重傷了她?只有無語問蒼天!
寫雜文得識人間事
何凡先生曾笑說寫專欄是雜文,因為有小說獎、散文獎、詩歌獎,但從沒有專欄獎。不過他的「玻璃墊上」讀者多影響大,獎就不足輕重了。而我走進寫專欄的行列,是一個愛投稿的無名小卒,因為當公務員太無聊,中午同事們搭椅為床一睡兩小時,睡不著的我寫了〈小家庭的喜劇〉投聯副的意外結果。
這篇稿不但被採用,而且每週一篇。約莫半年後主編史習枚先生告訴我:《聯合報》要闢一個家庭版,你能寫一個專欄嗎?每天一篇,每篇八百字。這對一個有時祈禱不要退稿的人來說,很像一聲輕雷轟頂,但轟得我喜到笑起來!不過,且慢,怎麼寫?寫什麼?「你就當日記,每天找一個主題,控制在八百字左右。」史先生告訴我。
這好辦,我從小就寫日記,父親會抽查。有次他翻著日記本說:「不要每天都用今天來開頭,你要想一句不同的話寫,頭腦要靈活。」我突然記起幾十年前他的話來,腦中就作起了文章。而我還沒見過史先生。那是民國五十三年。
專欄名是史先生取的,第一篇見報時有點陌生,因為並沒有我的名字。但我緊張興奮只管檢視文章有無錯誤,專欄名與我無關。不久後有讀者來信,問我衣服上沾了醬油如何清洗?然後有問如何化妝的、有問星座的、有問法律的、有問疾病的……我都不知怎麼回答。有天報上一則新聞引起我的注意,是已婚女職員被公司開除的事件。我當然大抱不平,據理力爭的寫了一篇。那時《聯合報》影響大,收到很多讀者來信,終於我找到了寫作的方向。
母親十八歲生我,離世時三十一歲,又歷經苦難的戰爭歲月,她還來不及好好做母親,也還來不及給我們教誨。但父親的觀念影響很深,他不要女兒像當時那樣一定要學家事,做女紅,他說那些將來都有機器做。他買很多課外書給我們,帶我和妹妹到野外散步,說太陽黑子對人類的影響。到我們學校找老師建議,不要讓高年級女生綑綁胸部,會影響孩子發育。害得我和妹妹幾乎不敢去上學。我們常和男生玩成一團,打架爬牆上樹,父親從沒說女生要像淑女。
所以當我接到一封中學女生來信,訴說放學回家母親就要她幫忙做家事,還要替哥哥弟弟整理房間,自己的作業都沒時間做。我的男女平等意識就抬頭了:家事不是一家人的事嗎?並不是母事或姊事,應該公平分配才對。很久以後,一位主婦告訴我:「先生說不要去聽她演講,她都把女人教壞了。」那個「她」就是我啦。
從讀者來信中,我看到四、五十年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一些現象和問題,如果不寫專欄是不會知道那麼多的,這些都深印在我心中。和今天比較對照起來,很有趣也很有感觸。以前很多純情少男會問怎樣接近他心儀的女孩?少女會問怎麼知道他愛不愛我?現在電腦就辦成他們要辦的事,而且零距離,而且辦完也可不再認識。
以前很多女性不滿自已外表而苦惱不堪,現在美容科技幫忙解決(雖然也有適得其反的)。從前升學問題嚴重,現在有些學校竟缺學生(有位在大學授課的晚輩說,老師要帶進學校幾名學生才行)。從前有婆媳問題,現在有婆婆說媳婦不嫌我就夠好了。從前有代溝問題,現在有一道無形的電子牆擋在中間,孩子們回到家就鑽進房間打電腦、滑手機。父母連話都沒空隙說,當然也築不成溝了。
從前的主婦要爭取自己的天空,現在很多飯店或咖啡店的顧客大都是家庭主婦,看展覽、表演、旅遊等等都是,特別是孩子長大後的主婦。
女兒曾笑著告訴我:如果沒有我那些同學的媽媽們,很多店都要關門了。
但唯獨丈夫外遇、小三盛行這現象,似乎更加蓬勃!
其實時代一直是在改變,科幻電影、預言小說中當時認為不可能的事物,有很多後來都成了真。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也會跟著改變。
如果我活得更久,說不定有一天會和機器人攜手逛街,我的人際關係能不變嗎?
現在人類更厲害,把地球都改變了!
因寫作有了女朋友
那時我還算年輕,何凡先生把我從公務員救到《國語日報》,他說他在樓上(聯副),我在樓下(家庭)寫專欄,又是我的上司,於是先認識了林海音女士。有次她約我參加她和朋友的聚會,會中有陳香梅、張明、徐鍾珮、潘人木和李又寧,我讀過徐鍾珮的《多少英倫舊事》,潘人木的《蓮漪表妹》,竟有粉絲見到偶像的興奮和驚喜。林海音女士(後來我喊林大姊)常約我到她家,那無數文人雅士難忘的客廳。有次林大姊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訪美歸來,在家放映訪美幻燈片。
她有時用悅耳的京片子解說,忽然走過來對我和妹妹笑問:「你們倆嘰嘰咕咕的,是不是說我像你們的媽媽呀!」我們驚怔住了!是什麼樣聰慧精靈的人哪!因為我們真真的正在說這句話呢。但林大姊有四個秀外慧中的女兒,我們只是把這句話暖暖的放在心裡,想起她來別有一種溫情。
徐鍾珮(前排左起)、張明、陳香梅、樂茝軍(後排左起)、潘人木、李又寧、林海音等女作家合影。 樂茝軍/圖片提供
在比我年長一點的女作家中,我有幸和齊邦媛教授「結過良緣」。有一年簡宛在美國北卡州舉辦座談會,邀了齊教授和我參加。幾天同出同進,同座同食同遊,我們兩人是會中最年長的,第二天齊教授對我說「咱們結為老伴吧」。於是我們相扶相持,老伴老伴叫得熱和而愉快。我見識了她講話機鋒處處,睿智,且有深度的幽默。
後來她用驚人的毅力,誠摯的感情,寫了激動很多人的《巨流河》。我讀完不捨得放下,翻著翻著,第191頁上有張照片,年輕的齊教授是位清秀佳人,慧黠中帶著幾分傲氣。突然我來了靈感,展開畫紙水彩,就完成了一幅畫像,紀念我們的老伴良緣。
樂茝軍畫作〈齊邦媛教授畫像〉。 樂茝軍/圖片提供
人間幾度春秋後,我發現自己被拱上了老人座位,在藝文界工作的年輕女孩叫我阿姨,我倒也能欣然接受。最有組識能力的簡宛每次從美國回來,都會邀約幾位女作家聚會。後來固定的有:簡宛、靜惠兩姊妹,劉靜娟、廖玉蕙、田新彬、方梓,都比我年輕。她們有的叫我大姊,有的叫我薇薇,有的叫我「專欄的名字」(我很排斥這名,因為我太不像什麼夫人了)。有次茶酣耳熱,我忽然靈光一閃宣佈:「以後就叫我薇老大。」
眾人鼓掌歡呼認定,從此坐上老大寶座。這些小妹不但個個有支生花妙筆,都能口角生風,聚會時熱鬧得很。並且還溫暖貼心,我八十歲生日時,大家瘋到台中玉蕙家住了一宿。少不得讓玉蕙兩口子大忙一番,可愛的家,可愛的伉儷,還有讓住公寓的人垂涎的花園。方梓說要為我做九十歲生日,我歡喜的等著。
雖然我只是寫雜文,但「以文會友」這句話真有道理。除了這些小妹以外,還有用深情細緻文筆為父母立傳的夏祖麗,擅寫小說的林黛嫚。幾乎從不見面卻常常用電話關心我的吳涵碧,她的《吳姐姐講歷史故事》讀者真的從九歲到九十歲都有;集作家、編劇、導演到演員的才女汪其楣,都是我寫作結識的女朋友。
除了這些女作家之外,我還有可以託付身後事的死黨,同來這塊福地的生死之交,退休後結為Line幫的同事,和一些活得有自我、做志工的快樂媽媽們。那就得另用篇章來寫了。我哪能教壞女人!也沒那麼大的影響力嘛!我敬佩女人,欣賞女人,喜歡女人,女人有很多了不起的特質──儘管很多領域內出頭的都是男人。
旅程將盡
在人類短短的生命自然律中,我走過不算短的旅程。感謝父母給我健康的身體基因,豁達開朗有點迷糊的性格。旅程中的顛簸不平也好,順暢亮麗也好,我都走過來了。弘一法師說的「悲欣交集」,真的一語道盡!
幸運的我有六十多年生活在沒有戰爭的環境裡,這是一種福氣,因為地球上不斷有戰火燃燒,生命有的不如草芥,難民的血淚沒乾過。在生命最後的旅程上,我唯一盼的是不再碰上戰爭,那不會是我童年時的好玩的故事,因為無處可逃!那絕對是人間地獄!
而現在,在生命的長河中,我的輕舟將過萬重山,匯入宇宙的大海中了。
何凡先生、林海音女士(右)結婚六十年喜宴,由樂茝軍(左)擔任司儀。 樂茝軍/圖片提供
【我們這一代:二年級作家之7】王正方/去大媽家吃餃子
https://reader.udn.com/reader/story/7048/2317114?from=udn_ch1014cate7007_pulldownmenu
2017/03/03 10:32:10 聯合報 王正方
「他……他爹不是要來吃餃子的嗎?」
「等他呀!」大姊沒好氣的說:「得了,那還有個準嗎?
上回爸爸說只出門幾個月,好傢伙,一去就是八九年。」
「那是八年抗戰嘛!你看你說到哪裡去了。」……
在北平過舊曆年,父親總會帶我們哥兒倆逛廠甸。過年那幾天廠甸特別熱鬧,好吃好玩的東西教你眼花撩亂。爸爸答應初三帶我們去,他也喜歡逛廠甸,那兒能找到善本書。 圖/阿尼默
在北平過舊曆年,父親總會帶我們哥兒倆逛廠甸編註。過年那幾天廠甸特別熱鬧,好吃好玩的東西教你眼花撩亂。爸爸答應初三帶我們去,他也喜歡逛廠甸,那兒能找到善本書。
清晨縮在被窩裡不想起來,小黃貓擠在腳底,踹牠一腳,牠就打起呼嚕來討好。父親在隔壁刷牙漱口,聲勢浩大,然後站在院子裡咳嗽,練嗓音,鏗鏘得很。他說:「這天兒真冷得夠嗆!」
母親掀開門簾子進來,檢查屋角的小煤球爐子,哥兒倆各自還橫在床上,我雙手都放在被窩裡,縮成一團側睡著。母親朝著我說:「又把手放在被子裡面,壞習慣永遠改不了,沒出息!」
家教嚴謹,睡覺的時候兩手不准放進被窩桶子裡去,避免小男孩偷偷玩雞雞。拜託,我才九歲,撒尿的東西有什麼好玩的?
一下子忘了冷,起來胡亂用毛巾沾水抹了把臉,扯住父親的衣服說:「該去廠甸了吧!」「哪有一大清早就去廠甸的,人家還沒開市呢!」
過了中午,父親叫了三輪車,三個人擠著坐,車夫慢慢的蹬,頂著風沙往廠甸去。母親不去,說沒事幹嘛去喝西北風?
在廠甸玩得不好,父親老催著回去,他等會兒還有事。怎麼行呢,什麼都沒買就走?我坐在地上撒賴。爸爸給我們各買了一串冰糖葫蘆,外加一個「噗噗燈兒」。那東西就像一只化學實驗用的圓錐形玻璃燒杯,延伸出來個吹氣的細長脖子、大肚皮、薄薄的平底,輕輕吹氣震動玻璃底,發出單調噗噗燈燈的聲音,很不悅耳。全廠甸的小孩都玩這個,我們怎麼可以沒有?
三輪車走到半路,父親說:「好吧!去大媽家玩一會兒,我去辦事,吃晚飯前來接你們。」「好耶!」我在車座中跳了起來。「去那兒別給我惹禍,還有……」「我知道,回家以後不能說。」大媽是父親十五歲那年在老家娶的媳婦,那邊有五個姊姊,五姊只比哥哥大幾個月。瞞著媽媽去大媽家,可是個大禁忌,說不得。
大媽家好熱鬧,很多人在那兒進進出出的,爸爸放下我倆就走了。大媽見到我們就會止不住的先拽住衣服,然後握著我們的手掌揉搓,她的家鄉話道地:「你瞧瞧,這就是俺王家的勒子(兒子)耶!」
五姊和幾個小男孩在她家外面的空場子上放炮仗。最厲害的叫「二踢腳」,它先在地上爆一次,響得怕人,然後沖上天去老高,又打一次響雷。黑黑壯壯的五姊,外號假小子,她就敢放「二踢腳」,野著哪!
「霹靂蓬、颼颼、咆!」她又放了一支,把手上的香遞過來,說:「該你放了。」朝後退了一步,我把手背過去,不敢拿她的香。我們哥兒倆戴皮帽子,穿厚大衣,手裡拿著涼冰冰的噗噗燈兒、冰糖葫蘆,不如其他孩子活潑靈便。有個孩子放了支「躥地鼠」,它的尾部冒著煙和火,呲呲的繞著人的腳跟亂飛亂轉,我們興奮的跳起腳來躲。又有個野小子充大膽兒,兩隻手指頭捏緊一支小紅炮仗,點火就放,不撒手,放完了他的手指頭黑黑的。
空場子上颳起一陣風,眼前灰撲撲的快看不見人了,冰糖葫蘆上沾了好多沙子。我說:「咱們放風箏吧!」「這個天兒不能放風箏,風太大,」她說:「風會把人給颳到樹上去。秋天放風箏才合適。」
拿起噗噗燈兒來吹,單調的聲音引得孩子們都圍了過來。噗噗燈兒是用粗糙褐色玻璃做的,舉起來對著光看,裡面滿是氣泡,平玻璃底後面是五姊的臉,她歪著頭在看。「爸爸在廠甸給買的」我遞給她:「別使勁吹,它會破。」她還是吹得太用力。
「大夥都玩一下吧!」有個小孩說。五姊不肯:「沒門兒,這是我們家的東西。」我突然大方起來:「沒關係,每個人都玩一下。」換了好幾次手,大夥兒都唧唧呱呱的傻笑著。然後叭啦一聲巨響,噗噗燈兒破了,那個愣頭愣腦的小子嘴上沾著玻璃碴子。
「你這是成心哪!」五姊衝著他大吼:「憑什麼把我們的噗噗燈兒弄碎了,你得賠!」孩子們一個個的開溜,禍主先慢慢的退著走,然後扭頭拔腿快跑,一下子就沒影兒了。我們都說那個小子回去會得肺病,他用好大力氣去吸,已經把玻璃碴子吸到肺裡去了。
進屋裡參加大家包餃子,除了幾個姊姊之外,屋裡還有好多親戚;小姑、萬銀姑爹、小多兒、延兒叔……都以道地的河北家鄉話交談。大姊擀餃子皮,動作飛快的,一個人擀可以供上四、五個人包。我們兄弟手腳慢,在那兒幫不上大忙。大媽在廚房進進出出的,招呼爐火、煮了幾鍋水、剝蒜頭,把老鹹菜疙瘩切成細絲。
後屋裡傳出來老婦人的叫聲:「小四兒!小四兒!」四姊答應著,起身離席,我跟著她去看。奶奶躺在炕上,臉漲得通紅的,掙扎著要坐起來,又扯著一只袖子說:「暖壺、暖壺——」四姊轉身去拿暖壺,我也跟著出來向大家宣布:「奶奶要暖壺。」
四姊抱了個熱水瓶來,奶奶還是扯著袖子沒改詞兒,說:「暖壺、暖壺。」鬧了半天四姊才弄清楚,奶奶要換衣服。乾淨衣服穿上了,我站在奶奶的炕頭邊,老人家臉歪歪的,笑瞇瞇的說:「多喒來的呀?你看俺不會說話了,就是不會說話了耶。怎麼小褂兒成了暖壺呢?」我點著頭笑。
奶奶去年冬天中風,說話和行動都不行了。她最喜歡四姊,病了之後更是賴著她,什麼事都叫「小四兒」。爸爸說,咱們的親奶奶在他讀中學的時候就過世了,爺爺續絃另娶,爸爸和後娘不親,爺爺走了,兒媳婦大媽就一直侍奉著婆婆。
四姊同我們在東城住過一段日子,她考上著名的女子中學之後才搬走。母親曾經以她作我的榜樣:「你得學學你四姊嘛!功課不用大人操心,以後放學回來先把作業做好再出去玩。」可是寫完作業天就黑了,小朋友個個回家吃飯,還玩什麼屁?四姊問我:「學會溜冰了沒?」「哪兒去學,又沒有人帶我去北海呀!」「下回叫小五子教你。」五姊的運動細胞最發達,男同學都比不上她。
該吃餃子了吧!大媽從廚房裡出來,頭髮有幾處白麵粉,臉上沾滿水蒸氣,濕漬漬的,她說:「再等一等吧!」「還等誰呀?」大姊的聲音響亮,她是這兒的頭頭。「他……他爹不是要來吃餃子的嗎?」「等他呀!」大姊沒好氣的說:「得了,那還有個準嗎?上回爸爸說只出門幾個月,好傢伙,一去就是八、九年。」「那是八年抗戰嘛!你看你說到哪裡去了。」
大、二、三姊對父親的意見很大,說他對不起大媽,更不是個負責任的爸爸。爸爸感嘆,女兒都遺傳了王府的言語便給,三對一的幹起來,真的說不過她們。現在二姊交了個男朋友,那人根本就是個共產黨。
餃子吃完了,我學五姊硬是吃了一瓣生蒜,滿嘴熱燙燙的,喝起餃子湯來更辣得厲害,像著了火似的。切成細絲的老鹹菜,夾在饅頭裡頭,配上大白菜豆腐粉絲火鍋湯,是最好吃的一道。
飯後擲骰子,一只大海碗放在桌子中間。男士們擲骰子,對著手中的幾粒骰子奮力吹氣,嘴裡念念有詞的說著髒話,猛的一下子丟進碗裡去,接著是大家又叫又嚷的,然後有人歡呼有的嘆氣。我鬧不太清楚是怎麼玩的,怎麼算輸贏。
大姊一路輸得厲害,又輪到她擲骰子了,她說:「小方,你來替我擲一把,給我換換手氣。」我學起那副架式,握住幾粒骰子搖了幾下,對著吹氣。大姊說:「對,使勁吹,吹走我的那股子霉運。」我用家鄉話說:「他奶奶個熊的——」
嘩啦啦啦,骰子在大海碗裡滴溜溜的轉著,一陣歡呼,大姊尖叫,大概真的替她轉了手氣了耶!聽見有人誇我:「這孩子還能說幾句家鄉話的咧!」
爸爸到很晚才出現,鬧哄哄的大家同他打招呼,說著閒話。雇了輛馬車,走在寒風颼颼的陰冷北京冬夜裡,聽見馬蹄清脆有節奏的在冰地上敲,我冷得直打哆嗦,用車裡的毯子蓋著腿,睏到睜不開眼睛。
「爸,什麼時候我們再來大媽家放風箏、吃餃子?」「喔!」
●
沒等到第二年放風箏的秋天,我們去了台灣,大媽和姊姊們都留在大陸。
三十二年後,我從美國去大陸,找到四姊和大媽。大媽過八十了,瘦弱清秀,好個體面的老太太,只是眼神不好,她拽住我的衣服,把臉湊得很近很近,說久違了的標準家鄉話:「方呀!你……你爹好不?」
編註:
意指「廠甸廟會」,是北京歷史上八大廟會之一,與南京夫子廟、上海城隍廟、成都青羊宮並稱為中國四大廟會。即使是最蕭條時的廠甸廟會,一天的客流量就能夠達到當時京城常駐人口的五分之一,老北京沒有逛過廠甸廟會的幾乎是沒有的。(維基百科)
英女王每天吃什麼 皇家菜單大揭密
https://udn.com/news/story/6812/2323160?from=udn-hotnews_ch2
2017-03-06 03:51中央社 倫敦5日專電
高齡90歲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長壽秘訣令人好奇。英國媒體近來整理女王每天的作息,並揭開女王三餐的秘密。
根據報導,女王的生活極度有規律,且喜好分明;但她也和很多毛孩子的主人一樣,要是寶貝柯基犬在桌邊撒嬌,會忍不住餵食。
諺語說,「早餐要吃得像國王」,那麼女王的早餐又是如何?女王在早上7時30分起床,首先會來上一壺格雷伯爵茶,用高級瓷器盛裝,再配上幾塊餅乾。但這只是早餐前的暖身。
女王接著會聽英國廣播公司(BBC)第4電台,然後開始梳洗。
8時30分正式吃早餐,包括穀片、水果、優格還有楓糖漿,女王也喜歡吐司配上柑橘醬。她趁這時候翻翻報紙,她最愛的是「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和「賽馬郵報」(Racing Post)。
雖然很多她這個年紀的女性都在享受愉快的退休生活,但女王可有很多事情要忙。她每天收到300封民眾來信,部分會親自閱讀,她也有些官方信件要回。
女王的書桌上擺了兩個墨水瓶,官方文件她會使用黑色墨水,私人信件則使用綠色墨水。結束文書處理後,她會和柯基犬散散步。
女王在白金漢宮的午餐通常是獨自用餐,內容很簡單,可能就是魚搭配蔬菜,或是烤雞和沙拉。但有時候也會有伴。每隔2個月,她和夫婿菲立普親王會有非正式的午宴。有時候,女王也會和家人共進午餐。
英國的下午茶相當有名,女王下午5時也必定享用下午茶,包括三明治、司康,還有她最愛的英國傳統水果蛋糕Dundee cake。午茶後,又是1小時辦公時間。
每個晚上,女王會閱讀當天的國會進展報告,每週三與首相會面。
晚上7時30分,如果沒有客人或是活動要參加,女王會和夫婿換上輕便服裝共進晚餐。菜單可能是菲力牛排、羊排、烤牛肉、松雞或鮭魚,但晚餐不吃澱粉。水果則是草莓或白桃。此外,和許多女性一樣,女王也抵抗不了巧克力的誘惑。
晚上8時30分,飯後輕鬆一下,據稱女王喜歡連續劇「加冕街」(Coronation Street) ,也喜歡玩填字遊戲。但也時候女王也會切換到工作模式,在飯後處理公文。?
晚上11時就寢之前,女王一定要先寫日記,這是她登基以來保持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