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孫文豬血湯 函邀吃烤肉 瘋跨年 更要好好過每一天 他們這樣迎新年 李清志/大叔力的崛起 楊柔遠/平壤去來 笨賊四人行
2016/12/31 18:25:18瀏覽549|回應0|推薦0

 

 

漢堡來自蒙古

漢堡來自蒙古
繪圖/楊允城(二魚文化提供)

蒙古大軍征戰時,用餐時間不穩定,騎士切下牛肉或馬肉放在馬鞍下備食。生肉因為騎乘顛簸而壓碎的過程,竟形成獨特的「低溫熟成」料理。

在網際網路全民發表的時代,實體書是否逐漸式微?最近倒有個反例:台灣美食作家鄧士瑋以ohmylife為筆名,秉持「當我們能夠掌握越多故事,就越知道如何煮出好東西、吃到好東西」之理念,設立網站「食貨誌」,不只介紹食材、記錄食譜,也蒐羅食物相關歷史撰寫文章,廣受好評,兩年之後,新近集結出版了《食貨誌》實體書。

在鄧士瑋筆下,各種食物都蘊含讓人驚嘆的前世今生,打破我們的刻板印象。譬如他考據,美國經典食物Hamburger(「漢堡」)跟德國第二大城Hamburg(中譯也是「漢堡」)關係密切,不過Hamburger故鄉並不在Hamburg,經過曲折究證,Hamburger核心元素「碎牛肉料理」,其實來自蒙古。

十三世紀初鐵木真征服韃靼聯盟,建立蒙古帝國之後,成吉思汗及其子嗣在歐亞大陸和北非各地征戰,史稱「蒙古西征」,而蒙古大軍征戰時,用餐時間不穩定,騎士往往先切下牛肉或馬肉放在馬鞍下備食。生肉因為騎乘顛簸而慢慢壓碎的過程中,竟形成一種獨特的「低溫熟成」料理。這種碎肉料理被貴族精緻化成為「韃靼牛排」(Steak tartare)與碎牛肉丸,在蒙古統治俄羅斯時傳入歐洲,而德國Hamburg則是引進的主要港口。

尤其1847年,歐洲往來美國最重要的航運公司Hamburg-Amerikanische Packetfahrt-Actien-Gesellschaft(簡稱HAPAG,英文常作Hamburg America Line)成立,他們雇用的水手被喚為Hamburg sailors,是當時美國各大港口餐廳最重要的顧客。為了招徠顧客,餐廳推出類似德國韃靼牛排或碎牛肉丸家鄉味的Hamburg steak,以慰遊子鄉愁。接著,Hamburg steak夾上兩片麵包,變成更順手、更方便普羅工人們用餐的食物,最後就演化成為美國在二戰之後攻陷全世界的代表食物Hamburger了。

同樣的故事美國作家Andrew F.Smith的暢銷書Hamburger: A Global History(2008)也曾敘述。其實,我更有興趣的是碎牛肉餅夾上麵包的關鍵創意,可惜Andrew F. Smith與鄧士瑋的書都總是輕輕一筆帶過。

夾上麵包的創意可能來自傳說係十八世紀英國人John Montagu(4th Earl of Sandwich, 1718-1792)發明的Sandwich?但也有人言之鑿鑿地認為,中國陝西歷史悠久、稗官野史說是三國猛將張飛(168-221)粗獷地以大刀割開饅頭夾肉進食而「新創」之平民美食Roujiamo(肉夾饃)才是真正源頭。肉夾饃經過絲路西行,影響了西亞、義大利,再北上到德國,最後跨海來到美國。

這麼說起來,台灣流行俗稱「虎咬豬」的小吃「刈包」(或稱「割包」),一般的說法是從福州渡海傳來,認真追究起來,不無可能亦是古老肉夾饃南下發展而成,「刈包」英文俗名Taiwanese hamburger,竟可跟「漢堡」世界史相呼應?

「食貨誌」網站上,新書作家鄧士瑋口頭禪是:「你知道嗎?這玩意背後是有故事的。」這些或真或偽、或信或野的故事形成一種獨特文化魅力,只要文化還在,食物永遠能夠更美味,而書籍的網路與實體之爭,也就沒有那麼讓人憂心了。

(中國時報)

 

 

 

孫文豬血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126000557-260115

冬至寒流到,台灣俗諺「補冬補嘴洞」,得弄些好吃的進補。台灣慣例是要呷湯圓,但是今年配合政治潮流,建議別出心裁來碗補陽氣、禦寒邪的豬血湯。

為什麼這麼建議呢?因為台灣的中國國民黨一向將孫文視為國父,但上個月12日孫文誕辰150周年紀念,大陸竟高規格舉辦紀念大會,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出席並發表談話,強調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引發「誰才是正統?」之熱烈討論。

大家爭的似乎只是孫文的歷史象徵性,卻不是那麼在意這位「革命先行者」所思所想。我們可以找出孫先生重要著作《建國方略.心理建設》,第一章〈以飲食為證〉原文照錄:

「吾往在粵垣,曾見有西人鄙中國人食豬血,以為粗惡野蠻者。而今經醫學衛生家所研究而得者,則豬血涵鐵質獨多,為補身之無上品。凡病後、產後及一切血薄症之人,往時多以化煉之鐵劑治之者,今皆用豬血以治之矣。蓋豬血所涵之鐵,為有機體之鐵,較之無機體之煉化鐵劑,尤為適宜於人之身體。故豬血之為食品,有病之人食之固可以補身,而無病之人食之亦可以益體。而中國人食之,不特不為粗惡野蠻,且極合於科學衛生也。」

發源西亞的西方的三大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宗教,對於在東亞、特別是中華文化圈馴養歷史悠久的豬都相當敏感,尤其猶太教與伊斯蘭教嚴禁食用豬肉。聖經甚至明文規定,如《舊約‧申命記》十四章「走獸中,凡有偶蹄、分趾而又反芻的走獸,你們都可以吃。…至於豬,雖有偶蹄,卻不反芻,對你們也是不潔的;你們不可吃這些走獸的肉。」

在同一部經典的第十五章還補述,即使是牛羊牲畜,「只不可吃牠的血,應將血如水一樣潑在地上。」

「不可吃血」的議題在首次耶路撒冷「大公會議」(《新約‧宗徒大事錄》第十五章)中曾經提及,在該會議的議決中,提醒外邦歸化的弟兄們四項重要禁忌,「即戒食祭邪神之物,血和窒死之物,並戒避奸淫;若你們戒絕了這一切,那就好了。」

根據歷史學者的研究,西亞地區不吃豬肉的傳統與自然環境對於雜食、耗水且排泄汙染家畜的排斥有關,而不吃則是為扭轉當地原始宗教以血祭祀習俗所做的努力,有強烈的地域性格。東亞與西亞地理歷史迥然不同,豬血之於我們,至少孫先生堅信:食之「極合於科學衛生也。」

冬至品嘗豬血,最適合搭配的是味甘性平、補腎助陽、溫中開胃的韭菜。台北市舊名「豬屠口」的昌吉街係知名「豬血湯街」,這兒專賣的豬血湯雖頗有變化,譬如加入大腸、咖哩風味等等,但最好吃還是簡單的韭菜豬血湯。支持孫中山?那麼先來碗豬血湯吧。

(本文摘自《味什麼集》,二魚文化出版)

(中國時報)

 

 

【〈翰墨知交情〉之一】莊靈/函邀吃烤肉

http://udn.com/news/story/7048/2205887

2017-01-03 09:17聯合報 莊靈 文
父親常需到台北開會;每次他到台北,一定都住在北大老同學、一生至友臺靜農世伯位在溫州街十八巷六號的日式台大教授宿舍裡……

圖三:臺靜農(右)與莊嚴1969年於臺府的小書齋。 攝影/莊靈
圖三:臺靜農(右)與莊嚴1969年於臺府的小書齋。 攝影/莊靈
分享

最近和內子陳夏生細理父親莊嚴(慕陵)先生留下的各種遺墨和書畫,發現裡面有不少件是當年故宮文物還存放在霧峰北溝時期(1950-1965),父親的藝文界好友們寄給他的信札和附寄件;其中像臺靜農、張大千、董作賓、劉延濤、王壯為、孔德成、胡適、羅家倫、郎靜山和呂佛庭等多位世伯前輩的毛筆信函,或者即興詩書和手繪小畫,都十分精采。這回當筆者再次展讀它們時,那種知交間的深厚情誼與全然無拘的文墨風采,還有當年他們詩酒雅聚怡然興會的場景,剎那間又一一回到眼前,讓作為後輩的我們無比懷念。儘管這些都已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當時筆者還只是個在校學生),然而從這些墨跡中所散放出的友情光彩和文化幽香,卻因為時間的積累反而愈發顯得醇厚與芬芳。

這裡筆者先介紹一件臺靜農世伯在民國四十九年(1960)寄給父親的大字毛筆信函(見圖一), 原文如下:

慕公老兄:今日聞孫喻兩君言,有友生新疆人,能以西域法烤牛羊肉,佐料唯胡椒、辣椒、白鹽而已,味絕美。

圖一:臺靜農民國49年寄給莊嚴的大字毛筆信函。 攝影/莊靈
圖一:臺靜農民國49年寄給莊嚴的大字毛筆信函。 攝影/莊靈
分享

公何時北來,請先馳告麗水精舍諸君先為張羅也。據云此等肉遠非淡水河有類炒肉片者可比,六一翁聞之垂涎否?

歇腳庵行者再拜,十月一日(筆者按:「歇腳庵」亦作「歇腳盦」,是靜農世伯的齋名)

信的文句中間還夾著兩行小字:此札書於中秋節前三日,乃於節後三日始發,殊可笑也。 七日晚又及

這封信是用三張斗方宣紙寫的,裝在一個黃褐色的傳統中式信封裡;信封上面是臺老手書的毛筆墨跡:「台中 霧峰 一號信箱 莊慕陵先生啟」 寄件人處則是:「台北溫州街十八巷六號 臺緘」。左上角貼了一張印著金門莒光樓的八角錢淺綠色郵票;上面清晰地蓋著一枚圓形黑色郵戳,「台灣/四九年十月八日/十四/台北(辛十八)」

筆者回算一下時間,民國四十九年十月,自己還是台中省立農學院(民國五十年已改制為省立中興大學)森林系四年級的學生;當時我們家還住在北溝庫房邊用粗竹搭蓋的「洞天山堂」裡,父親那時應該已是故宮古物館的館長。由於行政院就在當年九月,已經決定要把北溝的文物全部遷移到台北士林的外雙溪,(實際上故宮文物是在民國五十四年秋後才遷運到士林的),因此父親常需到台北開會;每次他到台北,一定都住在北大老同學、一生至友臺靜農世伯位在溫州街十八巷六號的日式台大教授宿舍裡。公餘之暇通常都會偕老友去逛牯嶺街的舊書鋪,光顧熟悉的小吃店,或者一塊兒去拜訪台北藝文界的好朋友。像信中所提位在師大附近麗水街內「麗水精舍」的三位青年畫家孫家勤、喻仲林和胡念祖(胡先生今年已屆九十高齡,依然活躍於兩岸畫壇),就是父親和臺伯經常會去造訪的忘年之交。想來信中所說那位擅烤牛羊肉的新疆友生,就是麗水精舍孫家勤和喻仲林兩位所發現並向臺老推薦的。關於信末還提到「淡水河有類炒肉片者」,應該是指當年螢橋(一名川端橋,即今天的永和橋)兩岸河灘上,就有多家臨時搭建專賣消夜的小吃店而言。至於父親究竟有沒有因為這封信到台北去品嘗由臺伯和孫、喻兩君安排的絕美新疆烤肉,可就不得而知了!

這次我與夏生在整理的卷帙當中,還找到一幅由麗水精舍三位畫家於辛丑年(1961)合作繪製,送給父親賀年的設色斗方小畫〈歲朝圖〉(見圖二),上面就有靜農世伯的諧趣題句:「辛丑元日 麗水精舍三畫家為慕陵叟作歲朝圖 屬歇腳漢題曰 歲在辛丑 年當大有 宜酒食肉 叟健如牛」,剛好印證了那段時間父親和臺伯以及麗水精舍諸君子的深厚交誼。

圖二:麗水精舍三位畫家於辛丑年(1961)合作繪製,送給莊嚴賀年的設色斗方小畫〈...
圖二:麗水精舍三位畫家於辛丑年(1961)合作繪製,送給莊嚴賀年的設色斗方小畫〈歲朝圖〉。 攝影/莊靈
分享

每當筆者展讀靜農世伯這封字跡蒼勁有力又洋溢著無限歡欣之情,寄給遠在台中鄉下同學老友莊慕陵的大字行草烤肉邀函時,眼前便會浮起父親和靜農伯相交近七十年,二老聚晤時或暢論書藝、或縱情筆墨、或把盞對酌,使小小書齋頓時為溫煦祥和的文化氣息所充滿的情景;因而讓作為後輩的筆者和家人,不由自主地對上一代中國文人自然散發的氣質和風采,為之孺慕追懷,感動無已。

 

 

【〈翰墨知交情〉之二】莊靈/賊不空過

 

 https://reader.udn.com/reader/story/7048/2252784?from=udn_ch1014cate7007_pulldownmenu

2017/01/26 07:58:37 聯合報 ◎莊靈/文

賊不空過,府上好酒獻出便了,

此外花生米若干粒即可打發過也!

太上老君急如律令。──臺靜農致莊嚴信札

最近筆者所寫的系列文字,大概都圍繞著一個主題,那就是大約在半個世紀之前,父親莊嚴先生和他經常來往的藝文界好友們,通常會藉信札、書藝或繪畫相往來;而筆者則從這些今天保存下來朋友寄給他或送給他的墨跡,透過個人對舊時情境的回憶,希望能夠重現當年他們彼此之間的深厚情誼,同時也能藉此傳達出那些從他們筆下流洩出來的動人文化風景。

今天的本文,還是要從臺靜農世伯在民國45年(1956)春天,寫給父親的一封毛筆書信談起。這封信是用一張印有國立台灣大學抬頭的西式信紙寫的:

慕陵吾兄:手示奉悉,仲甫詩札裱就,謝謝。

靜農擬於九日去日月潭,十日隨隊來霧峰;賊不空過,府上好酒獻出便了,此外花生米若干粒即可打發過也!太上老君急如律令。

下鈐「澹臺靜農」朱印一方。書畢再於信首下方空處續筆如下:

米襄陽離騷經願一觀,真跡縮本是龍驤虎步變為案頭傀儡,殊渾蛋也!

之後再於另二行間空處續書數字:

魯公書並願拜觀。

民國45年,臺靜農帶台大中文系學生赴霧峰北溝參訪故宮庫房前,寫給莊嚴的信札。 莊...
民國45年,臺靜農帶台大中文系學生赴霧峰北溝參訪故宮庫房前,寫給莊嚴的信札。 莊靈/圖

當時靜農世伯還在台大中文系擔任系主任,民國45年春天正要帶畢業班同學去中南部畢業旅行。其實除了日月潭,他還打算帶同學到霧峰北溝的故宮庫房參訪,因此可能早就與父親聯繫過;這封信推斷只是為告知確定的抵達日期寫的。

此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筆力蒼勁瀟灑,老友間全無拘束的諧趣戲語,像不惜自稱為賊,卻只為討一杯好酒和幾粒下酒的花生米,即讓人欣喜讚嘆;另外像在行筆間突然給太上老君的急如律「令」安上一條氣勢如虹的長長尾巴,也十分令人驚豔。尤其臺伯對於宋代書畫大家米芾所書的《離騷經》,知悉被現代出版商任意將「龍驤虎步的真跡」原本,改印成了淪為「案頭傀儡式縮本」的做法,顯然大有意見,而且立刻就用最直白的通俗口語痛加撻伐;讀來除了令人拍案叫絕,更讓人見識到臺老的真性情!

每當筆者看到信中這句「評語」,便會想起過去曾經多次伴隨父親參加他們老友間的飯局;席間在談到某些人物時,臺伯往往會一面帶著笑容,一面仍以平常語調用他慣用的皖北鄉音直接道出:「那極無恥,那極無恥,哈哈……」的簡白評語,讓人多年難忘。

談到臺伯希望看到的米襄陽《離騷經》,據筆者所知,它是北宋四大家之一的米芾(1051-1107,字元章,祖籍山西,後曾遷居湖北襄陽,故稱)他用行楷所書的屈原名篇,可說是「米書」的代表作之一。真跡為紙本冊頁,迄今已近千年;過去的論者評米書「超萬入神、沉著痛快,此冊則兼有其美」。這件名跡歷代都在收藏家手上流傳,從來就不是故宮藏品。民國四十年代,據說為一位黨國要員所收藏,而且輕易不示人。臺老想看的不知是否就是這件珍品?而信中提到的「仲甫詩札」,不知是否是陳獨秀所寫的詩集?至於「魯公書」就更不知是否即為故宮所藏的大名迹〈顏真卿祭姪文稿〉,還是另有其他的顏書可看,就完全無法得知了。

筆者手上剛好有一張父親遺下的正方形120舊照片,所拍剛好就是那次臺伯帶著台大中文系畢業同學到北溝故宮去參訪時的多人排排照記錄。照片的拍攝地點就在北溝故宮庫房區的圍牆外邊,畫面後排立者左起第一人是臺靜農世伯,中間三、四兩人是母親申若俠(當時她也是故宮的工作同仁)和父親莊尚嚴;前排蹲者大概都是中文系的畢業同學,其中左起第四人就是當代的著名作家林文月教授。今天看來他們都好年輕。

民國45年春天,莊嚴、申若俠夫妻(後排左起四、三)陪同臺靜農(後排左一)與台大中...
民國45年春天,莊嚴、申若俠夫妻(後排左起四、三)陪同臺靜農(後排左一)與台大中文系畢業同學攝於北溝故宮庫房區的圍牆外邊,前排左起第四人為當代著名作家林文月。 莊靈/圖

記得文月姊曾經應筆者之請,為紀念先父百歲誕辰出版的專集《故宮.書法.莊嚴》寫過一篇文章:〈記一張黑白照片——懷念莊慕陵先生〉,並且發表在民國87年7月27日的《聯合副刊》和8月5日的《世界日報》上。文章便寫出了那天她和同學到北溝參訪的情形:

……我第一次看到慕陵先生是在民國四十五年春季。那年即將畢業的同班同學十餘人,由當時的系主任靜農師帶領,去中南部畢業旅行。當時台大中文系的學生人數不多,師生間有極親近濃郁的感情,故而大學生舉辦畢業旅行,竟然勞駕系主任參與。畢業旅行費時幾日?旅遊過哪些地方?我已經沒有什麼印象,只記得我們在系主任帶領之下,去訪問霧峰鄉北溝村,參觀了那時暫設在該地的故宮古物館。(筆者按:當時北溝的文物陳列室尚未落成,所指應為故宮庫房)

我們一行人自台北搭乘火車到台中,再改坐公共汽車到一個簡樸的鄉村。莊慕陵先生當時為故宮古物館館長,他和二、三位工作人員站在磚造的平房門口迎接我們。在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尚未建造以前,自大陸運轉來台灣的故宮古器物都暫時收藏在氣候比較乾爽的中部,而由大陸護送那些古器物安然抵台的慕陵先生和他的家庭,便也與古器物同時移居在北溝。那時珍貴的文物並未對外公開展覽,而只是小心翼翼地收藏於北溝的山洞中,由於尚未有除濕及空調的科學設備,所以定期輪流移出若干件於與山洞毗鄰的庫房內曝晾,以為維護。我們班上的同學,有幸因靜農師與館長多年的交誼,遂得藉畢業旅行參觀了一部分的國寶!

那磚造的庫房傍依山洞而蓋。四十年後的現在我仍記得那一排只糊水泥而沒有任何裝飾的簡素平房。慕陵先生引領我們進入那平凡卻意義非凡的屋中。猶記得有一間是擺設鐘鼎類古銅器。白布覆蓋著可能是極尋常的桌几,上面羅列著許多件商代、周代的名器。毛公鼎單獨放置在一方桌上,占據庫房的中央部位,既無安全措施,亦無玻璃罩蓋,幾乎伸手可觸那舉世聞名的寶物!我們輪流在那前面拍照留影;至今,學生時代的相簿中仍貼著那一方照片。

慕陵先生一一為我們仔細講解每件器物的由來及特色,使我們的知識從書本文字而具體領會實物。那樣的畢業旅行,令我難以忘懷。我們已事先約略自靜農師聞知館長如何備盡困難艱辛甚至冒險萬端地負責及時運出國寶的故事,對於眼前那位清瘦而英挺的人物,遂格外有一種欽佩之情油然興生。當年若非慕陵先生以及一些衷心愛護國家寶物的人士盡心盡力護送,今日故宮博物院中所展示及收藏的歷史珍寶將不知是怎樣一個下場?

……

悠悠二十年的時光流逝,雖然敬愛的長輩已先後作古,甚至溫州街的台大宿舍都已經改建成為高樓公寓,我所熟悉的老舊日式木造書齋也不復存在;但是那個冬日午後,莊靈按下快門所捕捉到的這個鏡頭,卻永遠保存了人間最值得欽羨的一幕景象。

照片裡的兩位長者,都曾飽經中國近代歷史的種種憂患,他們在中年時期毅然離開家鄉,轉徙來台灣定居,貢獻畢生精力於此地的文化教育;他們的晚年素樸而豐饒,應是無所遺憾。放大的黑白照片,無須任何註解,正說明了一切。斗室之內,知交相聚,無論奇文共賞、疑義相析或書畫展才,莫不真誠而理勝。

面對這一張照片,我看到一種永不消滅的典範,不再沉湎於傷逝的悲情,內心只覺得熙怡而感動!

文月姊文中所談的那張黑白照片,即為今年1月3日《聯副》刊出筆者於1969年冬天在臺伯書齋中所攝的「一生至友」一作。關於靜農世伯和父親間的翰墨往來故事,未來有機會再向讀者報知。

 

 

 

 

北市跨年完 捷運站口人擠人 多人暈倒

2017-01-01 02:51聯合報 記者翁浩然╱即時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1/2203706

北市信義計畫區2017跨年晚會約在今天凌晨0時到1時散場,返家民眾搶在倒數跨年及煙火放完後就直奔捷運站,不料接近凌晨1點時在台北101/世貿站5號出口前疑似因發生推擠等情況,有2到3名跨年遊客當場昏倒,經北捷及救護站人員協助後已送醫。

北捷也再次提醒,捷運元旦凌晨不打烊,民眾搭車時切勿慌張、推擠;捷運市政府、台北101/世貿站距離會場最近,人潮暴增最快,民眾可步行到鄰近的國父紀念館、永春、信義安和、象山、南京三民站等5站搭乘返家避開人潮。

北市信義計畫區2017跨年晚會約在今天凌晨0時到1時散場,返家民眾搶在倒數跨年及...
北市信義計畫區2017跨年晚會約在今天凌晨0時到1時散場,返家民眾搶在倒數跨年及煙火放完後就直奔捷運站,造成人擠人的情況,有跨年遊客疑似因此昏倒在捷運站外。記者翁浩然/攝影

 

瘋跨年 更要好好過每一天

http://udn.com/news/story/7339/2203461

2017-01-01 04:30聯合報 李凡/資深教育工作者(南投市)

和幾個朋友喝茶,他們提到年假三天,原本期待孩子們回來,但孩子們卻表示要跨年,大家同嘆一聲,說跨年真是年輕人的玩意兒。

「除了看煙火、跨年晚會追星,迎接新年第一道曙光外,沒有更有意義的事嗎?」 阿梅感嘆著。

我想到同事阿蓮,在一年內送走父母親,前些時她說今年要到寺廟納骨塔,看看父母,陪父母聊聊,訴說自己對父母的思念,及對未來的展望,希望父母不用為她擔憂。

又想到另一個帶過的學生,她說媽媽因為聽她提到男友揹助學貸款,認定家境貧困而不許她和男友交往,年假她要帶男友回家,讓父母看看陽光男友。「我希望透過見面能讓他們多一層認識」,她對這個年假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但她告訴我「與其在原地踏步煩惱,還不如勇敢踏出去」。

「你女兒要留在台北看煙火嗎?」阿梅問我。我搖搖頭,女兒前幾天打電話回來,說接了個案無法回家,我告訴女兒有工作是件幸福的事,把工作做好較重要。

阿娥嘆口氣說:許多年輕人關注的,是哪裡的煙火放得最久最炫;哪一縣市跨年晚會聘請大咖歌星;他們瘋狂追星玩跨年,但我們這些老人家卻煩惱著「經濟這麼不景氣,年金也不知會被砍多少,還是為未來存點老本,少出門。」

立哥呼應說,想到煙火及跨年晚會燒錢就覺得心疼。他們問我意見,我想到現在社會一片低迷,許多人唉聲嘆氣過日子,因此我說「如果璀璨煙火能讓人拾獲歡笑,並在花火中期許未來一年更努力,有何不可!如果跨年能藉機讓大家聚集,一起迎接新的一年,並互相加油打氣,帶給社會、帶給大家正面力量也未嘗不好,只是錢要花在刀口上,有其意義就可以。」

「那你會跟著去跨年嗎?」阿娥問我。

我想到,高齡八十一的鄰居阿興伯還來幫媽媽種菜,我曾勸媽媽不要找他,畢竟他已八十幾歲了,媽媽說阿興伯四處接工作,不限我家,前幾天我問阿興伯幾歲了,何時要退休養老,他笑著說天天做工,忘了自己幾歲,「我喜歡天天作工,有工作就滿足了」,媽媽笑著說,阿興伯就連農曆年也不休息呢!怎會想到退休。

「過年才一天,怎麼過日子比怎麼過年重要,日子過得下去,年就過得了」。阿興伯笑著說完,舉起鋤頭往地下一鋤,再一挑,地下的老薑就被挖起來了。

阿興伯挖起一畦畦老薑,我幫忙撿起清理掉泥土,放進籮筐中,累得一身汗,媽媽笑我是奧少年,我說我已五十五了,不是奧少年,阿興伯聽了也哈哈大笑。

那天在老人家哈哈大笑中,咀嚼著阿興伯說的「過日子比過年」重要,竟覺得跟老薑一樣有味道。

我大聲回答阿娥:「我不跨年,但我要好好過日子!」

 

 

他們這樣迎新年

http://udn.com/news/story/6812/2203524

2017-01-01 02:38聯合報 中新社

江西省農家大媽用辣椒、黃豆、稻谷等農作物,在屋頂曬台上擺出「雞」及2017圖案。

中新社
中新社
分享

日本東京明治神宮神職人員上月卅一日完成新年典禮儀式,行經著名的燈籠牆。

歐新社
歐新社
分享

羅馬尼亞民眾穿著熊皮上街遊行,希望能趕走去年的壞運氣。

法新社
法新社
分享

一名女子在雪梨街頭兜售寫著「2017 新年快樂」的頭飾。

法新社
法新社

 

 

 

 跨年夜 日本人敲「除夜の鐘」除厄

http://udn.com/news/story/6812/2203561

2016-12-31 23:31聯合報系攝影中心 記者胡經周╱即時報導

慶祝2017年的到來,在日本東京,許多民眾前往增上寺跨年,並排隊敲「除夜の鐘」,希望能除去過去的煩惱,迎接新年的來臨。

日本東京,民眾敲鐘除厄迎新。記者胡經周/攝影
日本東京,民眾敲鐘除厄迎新。記者胡經周/攝影

 

 

李清志/大叔力的崛起

2016-12-27 02:52聯合報 李清志

http://udn.com/news/story/7340/2193512

大叔是一種奇特又尷尬的族群,過去經常被忽略或誤解,人們講到大叔就會在腦中浮現邋遢猥瑣又臃腫的可悲畫面,總認為大叔就是被時代淘汰,不再有年輕衝勁活力的男人;人們總喜歡看到小鮮肉,勝過中年大叔;喜歡年輕的汗水味,勝過大叔的煙燻熟成味。

不過最近有幾位大叔好友出書,包括出版界的「文青教主」黃威融,以及建築圈的「貓大叔」林淵源建築師等,這些書在出版市場表現不俗,凸顯出大叔這個族群的爆發力與創造力,同時也改變了人們過去對於大叔的誤解與既定印象。

文青大叔黃威融出版了「中年大叔的20個生活偏見」一書,依照他的說法,台灣社會最大的悲劇是,整個社會讓理性的長輩所帶領主導,他們是社會的精英,擔任法律人、醫藥人、電機人等行業,擅長法律條文、運算技術等;但是感性的大叔基本上是被忽略的,以至於台灣社會缺乏美學、不懂得生活,台灣中年大叔也被認為是一種無趣的生物。

黃威融提出的大叔生活偏見,顛覆了我們一般對於中年大叔的刻板印象,讓我們發現中年大叔也有其感性、豐富的生活內涵,他們聽爵士樂、搖滾樂,他們看日劇、讀小說,他們喝美酒、吃美食,感性大叔喜歡說:「吃的是食物,想的是人生。」他們懂得審美、他們懂得人生滋味。

「貓大叔」林淵源建築師則出版了一本「房子在想什麼」的書,書名雖說是房子在想什麼?其實卻是中年大叔建築師在想什麼?人們對於建築師都有一種刻板印象,但是林淵源卻顛覆一般人的印象,將建築師內心假鬼假怪的奇想,展現在書中。

有趣的是,中年大叔都喜歡看日劇,在他們成長過程中,日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與當今的哈韓世代有極大的不同),日劇似乎傳達了他們人生不同階段的心情,建築師林淵源特別在書中提及日劇「協奏曲」,這齣日劇描述年輕建築師與成熟建築師的關係。

大叔並不是軟弱無趣的魯蛇族群,事實上,經過多年的熟成,大叔就像是醇厚有勁的單一純麥威士忌,讓人回味無窮!特別是在生活品味上,大叔的見識多廣與生活歷練,讓他比起小屁孩鮮肉更有深度與內涵。像英國的洛史都華、日本的田村正和,都是年輕時玩搖滾,當了大叔之後唱爵士,大叔的熟成讓他們詮釋爵士樂更為醇厚滄桑,特別好聽!

大叔經濟學也是不容忽視的,許多大叔到了中年階段,經過多年打拚奮鬥,多少都擁有房產與汽車,他們的房子即便是租來的,也懂得設計品味,搭配名牌家具或燈飾;他們懂得收藏藝術品或特殊古物,豐富生活的內涵;大叔的座車即便不是雙B轎車,也會是有性格的哈雷或重機,甚至耐操的越野休旅車。他們手頭比年輕時更寬裕,可以投資在生活享受上,出國旅行不只是去參加一般俗氣的旅行團,而是會加入建築主題旅行或是極地探險旅行團。

人生苦短,大叔在飽受人生折磨與摧殘之後,更懂得珍惜人生與享受當下;在人生的下半場,猶如進化的寶可夢,散發出眩目的光彩,然後成為更強大更厲害的生物,創造出更多令人驚奇的未來,就像大叔教父李宗盛所唱的歌詞:「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個山丘!」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楊柔遠/平壤去來
2016-12-30 09:46聯合報 楊柔遠 文.攝影
凱旋門是為紀念北韓領袖金日成推翻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建於1982年。在凱旋門上,...
凱旋門是為紀念北韓領袖金日成推翻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建於1982年。在凱旋門上,有「1925」、「1945」的字樣 ,它表示北韓領袖金日成走上革命道路的年度和光復後凱旋的年度。 楊柔遠
走過三十多個國家,超過兩百個城市。如果問我,哪個城市最乾淨?我會說「平壤」。
八天的時間,以平壤為中心,到四周城市遊覽,也都看不到紙屑、雜物。只有一天在平壤的大同江畔,看到一小張廢紙。同團的人,有人戲謔說,民眾生活清苦,所以沒有產生紙屑,我反而認為,政府的高度管理,使得民眾必須隨時檢查周圍的環境。
北韓(正式名稱是北朝鮮)是現在世界上少數的極權統治、社會主義國家,幾天的遊覽,令人印象深刻。
人口2,500萬人(全世界第49名),土地面積121,000平方公里(全世界第98名),面積佔朝鮮半島的9分之5,人均所得2015年是1,177美元,台灣是22,384美元,南韓則是26,185美元。也就是,北韓的人均所得約是台灣的5.3%,是南韓的4.5%,從這一數字可以感受到北韓的人民生活相當辛苦。
但實際狀況卻未必,1992年北韓修憲,從共產主義國家,蛻變為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國家資源由政府支配,對民眾而言,住房由國家分配,免費;十二年教育由國家提供,免費;醫療由國家支應,免費。
三大問題解決了,薪資就可購買民生必需品。工作由政府指派,最高薪資每月20,000朝鮮幣(約200美元),軍人、科學家、教授、工人享有,最低的薪資6,000朝鮮幣,餐廳服務生、清掃人員屬之。買米要付錢也需要糧票,買副食品也要有票券;加油要有油票,一公升的高級汽油,折合台幣三塊錢,比起台灣可真便宜。
但是一般民眾不能擁有汽車,車輛是國家的,如果在單位有特殊的表現,如傑出科學家,可由政府配給汽車供私人使用。馬路上除了公車,看不到太多的車子,有的是機車、自行車,八天的觀察,在北韓上下班是不會塞車。
北韓在國際上的形象不好,不定時的核武試爆,惹火了聯合國,發動國際對北韓經濟制裁,結果是經濟發展非常受限,連柏油、瀝青都無法輸入。
我們從平壤到東南的另一個大城金剛山,車程六小時多,走的是高速公路,但是公路的路面,由一大塊的水泥板塊,接一大塊的水泥板塊,中間的縫隙沒有碎石、瀝青來補孔,車子一直在顛簸中前進,非常的不舒服。我太太隨身帶了iPhone進北韓,有一個App是計步器,明明人在車中坐沒有行走,六小時下來震出了21,000步,令人啼笑皆非。
建於1961年的千里馬銅像。北韓的銅雕鑄造聞名全球,這個銅像是一匹伸展雙翅而騎載...
 建於1961年的千里馬銅像。北韓的銅雕鑄造聞名全球,這個銅像是一匹伸展雙翅而騎載著工人、農民的千里馬,象徵在韓戰後國家經濟快速的飛躍。 楊柔遠
 

北韓人自豪行政效率高,蓋一棟十層的大樓,只要八個月就完工,外表威武雄闊巍峨壯觀,裡面美輪美奐修飾華麗。只是大部分的大樓,上完洗手間之後打開水龍頭,大部分是壞的無法出水,而旁邊都有個小水池,從裡面舀水出來洗手,想不透為何這樣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為什麼新建的公共建築,無法在基本設施上滿足民眾的需要,這樣的狀況屢見不鮮。

北韓國內民眾很習慣不以為意,問了他們也說不出道理,我只能阿Q的為這樣的現象找理由,北韓隨時都在備戰狀態,所以政府要求每一棟大樓的廁所旁,都要有小型水池,水龍頭用一段時間壞了,不修可以省錢,而水用舀的,比水龍頭出水還省錢,習慣也就成自然了。反正不是私營企業,不必強調市場競爭力。

北韓是一個封閉的環境,民眾無法了解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擔任助理導遊的大學畢業生,有什麼樣的人生追求:

第一,賺錢先存下來,到了40,000朝鮮幣(400美金),就可以買支北韓自製的阿里郎手機;這個手機他們自詡為全世界品質第一,一次充電可以用一個星期;

第二,自己工作的是體育旅行社,希望藉由北韓體育選手到中國參加訓練或比賽,隨行做翻譯,可以在部分地方參訪中國大陸;

第三,自己好好加油,多年後要想辦法加入「北韓人民勞動黨」。

問她入黨很重要?她的輕鬆神情一扳,說「當然重要,因為這是重要的精神追求,人不能像你們只有物質的追求。」

問題是,有了阿里郎手機又如何?所有的國外網站全部封鎖,可以上的是國內網站,政府管制所有資訊的國內網站,internet在北韓就是intranet。帶iPhone進北韓,入境時要詳細檢查,但帶進去之後,不能使用,毫無功能。如果資訊開放,這個國家會是什麼樣?人民對政府還會死心塌地的效忠?人民對金氏政權還會無條件的服從?脫北事件會減少還是增加?

在北韓見到民眾對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家族的崇拜,不可思議。在金日成、金正日的紀念館,萬千的民眾肅穆的排隊謁靈,長長的隊伍井然有序,鞠躬時的哀戚面龐,看得出他們對金氏家族的衷心虔誠,我不禁想,這是政府長期一貫的教育成功?還是民眾對外在世界的不了解而產生的現象?存放金日成、金正日父子遺體的繡山太陽宮,建築物非常雄偉,前面的江水清澈見底。 楊...

存放金日成、金正日父子遺體的繡山太陽宮,建築物非常雄偉,前面的江水清澈見底。 楊柔遠 

金日成締建北韓時,有一套重要的思想戰略來貫穿所有的作為,那就是「工.農.知識分子」的三位一體思想;這與毛澤東當年的「工.農.兵」不同,金日成將知識分子拉抬上來,讓他們參與國家的建設、社會的改造,反觀毛澤東時代的知識分子,連續遭受「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的折騰,吃足苦頭知識斷層,造成國家、社會沒有進步。金日成在人盡其才上比毛澤東要高明多了。
金氏王朝統領北韓的戰略思想有二,都是當年金日成所定,後來再作添補而成。
一為主體思想。
闡明人民群眾是革命和建設的力量,人是自己命運的主人,也是開拓自己命運的力量;這和中國人說的「國者人之積,人者心之器」,有雷同的表象邏輯,實質卻大異其趣。
主體思想源自於蘇聯,但北韓的主體思想,在社會政治上形成強烈的個人崇拜,「父親給人肉體生命,領袖賜予人政治生命。領袖是父親一樣的恩人,如同在家庭中應當聽從父親的絕對領導一樣,人民應當無條件地忠誠團結在領袖周圍,應當以忠、孝來愛戴領袖。領袖是賜予人民生命的恩人和慈父」。
二為先軍思想。
北韓有軍隊120萬人,全球擁軍第五高的國家,年滿十七歲身體健全的男子都要服役十年。金正日在繼承最高領導人時提出「先軍思想」,強調軍事的重要性,以軍人為先、為重的國家價值,「沒有人能比士兵更偉大、更可貴和更神聖」。所以,軍人的地位在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之上。膳食和衣物也得到優先的照顧。先軍思想深入民心,紅男綠女都樂於從軍。
我多次聽到導遊談到金日成、金正日的時候聲調哽咽,那種尊崇,在多元社會中成長的我們,很難理解。
聽到導遊們談起主體思想、先軍思想的內涵,琅琅上口流暢清晰,而且言談中對這兩種思想的服膺,可以說政府教育相當程度的收效。
北韓的人民,被分成三類:
1.核心階級:包含工人、貧農、知識分子,還有抗日及韓戰的死者家屬……這類人才可以住在平壤。
2.動搖階級:包含民族資本家、中小企業商人、手工業者、店員、自耕農……
3.敵對階級:日治時期為殖民地政府工作者、親日親美分子、富農地主、天主教徒、基督教徒……
不同的階級在居住地區、住房、學業、工作、晉陞,都會得到不同的對待。
北韓全部都是國營事業,國家領袖就像一個公司的CEO,2,500萬人都為他打工。在路上看到那麼多人,只是他們的臉龐上寫著木然的表情,很少笑意。
婦女生育在北韓可以有八個月的產假,產假可在生產前休一部分,生育後嬰兒三歲以前,上班時間可以晚一小時,再提前一小時下班,以便哺乳;如果在婚前工作,婚後專職家務,也可享半薪,從國家生產力的角度看,這麼好的福利,是好?還是不好?
極權國家是單元社會,特殊才藝的人出頭都靠苦練、實練,北韓的雜技表演,有國際水平,演出形式純樸,功力深厚,有太陽劇團的水平,看得大呼過癮。只是,我一直不懂,為什麼表演空中飛人時,在一般高度或中上高度時,也不張開安全網,觀眾都要為表演者捏冷汗,直到相當高度的高難度動作,才張開安全網,真是藝高膽大。
北韓對觀光客(或是以商務為名的外來客)有限度的開放,所以承辦旅行社有限,居住的酒店也只有幾家,不能自由選擇。與中國大陸關係友好,人民幣是通用的貨幣,對觀光客而言,朝鮮幣沒有見過也不稀奇。問題是,北韓沒有個體戶,一般遊客很難找到店家可以買東西,北韓八天,從頭到尾都買不到水果,他們要賣給觀光客的是人蔘、補藥,標價都是人民幣。
北韓的導遊都受過國家長期的訓練,安排的景點,我相信也是政府同意才能讓觀光客看的。
自然風景的景緻,沒有台灣的雅趣,也沒有中國江南的細緻;比不上歐洲國家的精巧,更追不上美國的雄奇。導遊因為少出國門,說起來都很驕傲的說「世界第一」。
北韓的地鐵,兩條線成X型交叉,共十六站,車子只有四個車廂,因為戰備的關係深挖在地底下一百公尺。導遊說得天花亂墜,不過比起台北、香港的地鐵,蛛網狀的四通八達;或莫斯科的馬賽克壁畫,瑰麗精奇,實在相差太多,但他們還是很自豪。
離開平壤的前一個晚上,在一家高檔的鐵板燒餐廳吃飯,第一道上來的是生魚片,沒有解凍的生魚片,後來陸續上了牛肉、魚及青菜,直到散席還沒解凍,這是在台灣吃鐵板燒不會有的經驗。
就像八天的時間,每餐吃的米飯都有霉味,一開始大家還隱忍不說,沿路經過農田,看了稻穗泡在水田裡,恍然大悟,穀粒不打下曬乾,泡在水中當然會發霉,顯然農業改良也有很大努力空間。
現在全球發展的方向是國際化(globalization)及科技化(technology),這兩個條件北韓都不具備,也不要去追求,民眾完全隨著政府的政策工作、生活。
平壤首都機場的航線,只有到上海、瀋陽兩種航班,到蘇聯的飛機,前些年兩國關係好還會對飛,現在停下來。但開另一航線,平壤到平壤,民眾沒坐過飛機的,上了平壤機場,在上空飛幾圈,就算完成了航空之旅,自娛娛人。
從資本社會的觀點看北韓,物質條件如此的不足,那麼民眾對這樣的生活條件是什麼看法?資本社會的民眾最苦惱的是,買房、醫療、教育,這些大題目在北韓都由政府解決了,再加上犯罪率零、失業率零、通膨零、免繳稅,大政府照顧了民眾所有的事,民眾快樂指數如何呢?
儘管北韓的平均國民所得(GNP)在全世界排後段班,但民眾的快樂指數(GNH) 如何?比快樂指數排在前面的尼泊爾又如何呢?
這樣一個與外界長期隔絕的2,500萬人,像不像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裡的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朝鮮女子樂團取消北京演出的幕後玄機

JANE PERLEZ 2015年12月22日
本月,朝鮮牡丹峰樂團即將從該國首都平壤乘火車前往中國。
北京——朝鮮最著名的流行樂團抵達北京,準備舉行一系列音樂會,以顯示該國與中國關係不斷升溫。但那些時髦的女團員剛到北京,派她們來這裡的朝鮮領導人金正恩(Kim Jong-un)就出人意料地宣佈了一件事。
即便是對金正恩而言,這一次的逞強之舉似乎也有些突然:本月在朝鮮首都平壤發表講話時,他宣佈自己領導的國家已經研製出了氫彈。儘管朝鮮已對破壞性較低的核武器進行過試驗,但美國及其他一些國家仍立即認為此說法不太可信。
不到48小時,牡丹峰樂團(Moranbong Band)就踏上了回程。沒有穿著迷你裙演唱的愛國主義曲目,也不會有國家大劇院內喝彩的中國觀眾,只留下一個外交爛攤子,和一個未解之謎。穿著嗶嘰軍大衣,拉下冬裝帽護住耳朵的20名團員走得非常匆忙。她們被迅速帶上了正在北京機場等著的一架朝鮮飛機。而來的時候,她們坐的是火車。
朝鮮政府非常精於宣傳,特別是針對國內觀眾。正因為如此,一場用歌舞討好其最重要盟友的活動,居然會在眾目睽睽之下出差錯,似乎有些奇怪。一個多星期過去了,仍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平壤取消了音樂會。然而某些側面似乎是清楚的。
中朝兩國關係經歷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冷淡,由於認為金正恩是一名衝動、不可靠的合作夥伴,中國對其感到反感,但幾個月前,中國開始了某種緩和緊張氣氛的舉動。
前美國國務院朝鮮問題高級專家李維亞(Evans J. R. Revere)表示,中國調整了最初對年輕的金正恩不會長時間在位的評估。
「中國現在相信,這位『年輕的將軍』會長期掌權,」他說。「這就意味著需要採取改善關係的策略。」
自朝鮮2013年2月進行地下核試驗後,中國領導層一直存在不滿。但李維亞說,今年金正恩似乎推遲了另一場試驗,這給了中國官員希望,以為金正恩已經開始注意他們反對朝鮮進一步發展核武器的警告了。
雙方關係好轉的第一個跡像是,中國高官劉雲山10月前往朝鮮,出席該國的閱兵式。官方電視台的畫面上,他和金正恩在主席台上交談頻繁,看上去就像最好的朋友一樣。這是自金正恩2011年年底掌權以來,由七人組成的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成員首次訪問朝鮮。
隨後,有人猜測劉雲山是在為金正恩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鋪路,就像其父親、前任領導人金正日(Kim Jong-il)那樣,後者曾多次大張旗鼓地訪問中國。
可能是作為前奏,金正恩選擇派牡丹峰樂團前往中國。該樂團由身形苗條的年輕女子組成,多年來一直被用來展現一種更現代的朝鮮形象。樂團成員著緊身裝束,留著短髮,節目既有西方流行金曲,也有朝鮮革命經典歌曲。在金正恩的支持下,該樂團迅速成名,但從未在國外表演過。
這個音樂會將在天安門附近的國家大劇院舉行,那是中國頂級的外事活動場館,柏林愛樂樂團和澳大利亞芭蕾舞團都在那裡表演過。門票不向普通大眾銷售,只發放給中國共產黨員,其中傳達的信號是,該樂團的表演是給中共的禮物,而不是給普通的中國人的。
但在12月10日,該樂團抵達中國首都的當天,朝鮮官方通訊社朝中社報導了金正恩關於氫彈的說法,稱他在一個紀念場所發佈了這個聲明;那裡紀念的是朝鮮的兩任前統治者,即他的父親和祖父。
金正恩說,在他祖父和父親的努力下,該國已經成為了「核武大國,自主研製了原子彈和氫彈,隨時可以依靠它們來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
白宮表示不太相信朝鮮已經研製出了氫彈,中國分析人士也同意這一判斷。
但金正恩發佈這個聲明的時機卻讓北京處於尷尬境地。中國一位曾與平壤政府進行過密切合作的朝鮮事務專家表示,金正恩基本上是給中國領導人設下了一個陷阱。
這名專家說,因為牡丹峰樂團只為共產黨表演,朝鮮期望中共高級官員會到場。但是如果中國最高領導人到場,就可能會被理解為是對金正恩政府,以及尤其是其氫彈聲明的認可。由於其資歷和這個問題的微妙性,他不願具名
對外關係領域的一位中國學者說,他也聽到了類似的說法。「人們似乎在談論習近平和李克強是否應該出席這個演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時殷弘說。「然後就出現了氫彈的聲明。」
時殷弘說,鑑於北京反對朝鮮擴張核武庫,突然出現的氫彈聲明意味著出席演唱會的只能是低級別官員。時殷弘說這樣的可能性似乎引發了朝鮮方面的不滿,所以金正恩就把他最愛的樂隊召回了國。
時殷弘還說,也有可能是中國公眾對該樂團的評論引起了金正恩的不滿。
近幾個月來,中國審查機構已經加緊努力,刪除社交媒體上侮辱金正恩的帖子;網上有時候直接稱呼金正恩為「三胖」。
但牡丹峰樂團抵達中國後,中國社交媒體上爆出傳聞,稱該樂團團長玄松月是金正恩的前女友。還有很多人在討論2013年韓國稱玄松月已與十幾個其他朝鮮演員被處決的報導。當玄松月抵達位於北京的賓館,就這些傳聞回答記者問題時,她微笑著說,「你是哪裡的?」
中國網民也對朝鮮研製出氫彈的說法大加嘲諷,這與金正恩的父親訪中時官方媒體阿諛奉承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中國政府最終開始刪除社交媒體上有關牡丹峰樂團的所有評論。但到那時,她們已經離開了北京。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記憶藏寶圖】劉雲英/笨賊四人行

http://udn.com/news/story/7044/2205924

2017-01-03 09:01聯合報 文╱劉雲英
上五專那年,我十六歲,正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紀,同學之間很流行搞幫派,不是黑社會逞兇鬥狠那種,而是成群結黨集體行動……

年輕時做過的傻事不勝枚舉,族繁不及備載,也漸漸淡忘,唯獨一事始終想忘也忘不了。 ...
年輕時做過的傻事不勝枚舉,族繁不及備載,也漸漸淡忘,唯獨一事始終想忘也忘不了。 圖╱倩
分享

年輕時做過的傻事不勝枚舉,族繁不及備載,也漸漸淡忘,唯獨一事始終想忘也忘不了。

成群結黨大家庭 傾羨不已入組織

上五專那年,我十六歲,正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紀,同學之間很流行搞幫派,不是黑社會逞兇鬥狠那種,而是成群結黨集體行動。班上幾個身材高䠷、愛穿迷你裙的女孩號稱六金釵,連上個廁所都要呼朋引伴,浩浩蕩蕩一字排開,招來四面八方口哨聲不絕於耳。臭味相投的男生也不甘示弱,組成四劍客,戴著黑色鴨舌帽,走路有風,穿梭校園間。更別提隔壁班的一打男生還湊成十二金童,和我們班的六大金釵互相呼應,常聽見「小四」、「七爺」、「十一哥」喊得好不熱絡,儼然一個大家庭。

我總是向他們一群人行注目禮,內心傾羨不已,人多勢眾,幹什麼都方便。尤其像我這麼不愛動腦筋的人,有人發號施令,我跟著做就好了,天塌下來有老大頂著,啥米攏不驚,多好。所以,當阿文問我要不要加入她們三缺一的組織,承蒙有人青睞,我不假思索點頭如搗蒜。

不需歃血為盟,也不用到神明面前發誓,阿文說這些儀式都免了,只要心意相通,口頭約定義結金蘭多省事。她當發起人,她挑的夥伴,自然大姊頭非她莫屬;她認為四人團體最剛好,人多嘴雜,意見太多,她不喜歡。登上大姊頭寶座沒多久,阿文向我們透露她很早就開始談戀愛,經驗豐富,將來很樂意當我們的愛情顧問。五專迎新會上,阿文即被高兩屆的學長鎖定,兩人旋即打得火熱,但大姊頭還是很講義氣,談情說愛之餘,不忘照顧我們這些好姊妹。

阿文人高馬大,卻找了個很秀氣的陳玲加入組合。陳玲頂著一頭黃褐色短髮,說話輕聲細語,是男生見了都想搶當她護花使者的那種;另一個叫小黑,名副其實的黑妞,她有多汗症,夏天常見她腋下透出一片黃漬,手心也很會冒汗,總是拿條手帕不停拭擦,她笑點極低,常瞇著眼露出一口白牙。我呢,是最平凡的一個,唯一優點就是隨和,口頭禪則是「隨便」。我們四人倉促成軍,高矮胖瘦不一,黑白分明,走在一起也容易引人側目,但別人怎麼看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有一次我們到圓山附近再春游泳池,走長長的中山北路,途經一處新開張商場,阿文眼睛賊不溜丟地轉,打著壞主意。「我們今天來幹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怎樣?敢不敢?敢不敢?」她挑了挑眉,逼近小黑,再轉向陳玲,最後落在我身上,頗有挑釁意味。我看到小黑連額頭都冒出汗滴,但她還是挺身而出,大聲回應:「有什麼不敢?妳敢我就敢。」輸人不輸陣,我猛吞口水,也給她一個微笑,陳玲則表示少數服從多數,力挺姊妹,乖乖女撩落去啦!然後阿文說出計畫:「每個人進去商場偷拿一樣東西出來,大小不拘,計時十五分鐘。」

原來是要嘗試當小偷。

除了阿文,其他三人都面有難色,但大話覆水難收,大姊頭一聲令下,小咖哪敢吭聲?阿文滿意地點著頭,「就當這個臨時動議全體一致通過。」並且再三耳提面命,萬一失手被逮,「不管老闆怎麼嚴刑逼供,絕不能供出同夥,要裝作互不認識,知道嗎?」三人像小學生一樣聽從指示,硬著頭皮走進商場。

安佳奶油藏肚腹 走沒兩步就喊不

那時監視器尚未普及,我們各自避開店員耳目,兵分四路作案,我莫名其妙走到冷凍食品區,肉品、海鮮、冰棒,琳瑯滿目,天啊!該拿哪一樣?要藏在哪裡?眼看時間分秒流失,一面伸長脖子探頭看著櫃台店員有沒有注意我,一面猶豫不決要選哪樣物品,緊張得胃抽筋,好想拔腿就跑,但阿文一定不會放過我,我也會被小黑和陳玲謾罵的口水淹沒。索性心一橫,順手拿了一小塊安佳奶油,將腰際的襯衫拉鬆,把奶油往肚臍裡藏。但走沒兩步路,凍到受不了,感覺好想拉肚子,我趕緊往回走,取出贓物歸回原位,垂頭喪氣走出店門,心想如果被阿文開除就算了,我實在沒有使壞的膽。

我們四人在轉角處會合,阿文得意洋洋地說她偷了一條熱褲套在裙子裡,且將犯案經過描述得鉅細靡遺:「拿三條熱褲進試衣間,出來後歸還兩條放架上,這樣就神不知鬼不覺了。」陳玲說她拿了一支試用唇膏,假裝在手背上塗抹一陣,順勢滑到口袋裡。小黑表示她拿的是鑰匙環,小小的,足以一手掌握,偷得輕而易舉。當她們問到我時,我羞愧得低下頭,據實回答,三人皆捧腹大笑,笑得鼻涕眼淚都流出來了。

我只好假裝說想看陳玲的唇膏顏色,轉移話題。誰知陳玲兩手一攤,訕訕地說在最後關頭良心發現,她根本沒拿。「那小黑的鑰匙環呢?長什麼樣子?」眾人好奇。小黑說她把玩了一下,也沒敢挾帶出來。我們又去拉扯阿文的裙子,想瞧瞧她偷的熱褲,阿文兩手緊緊按住裙襬抵死不從,最後承認為顧及面子,對我們扯了謊,她試穿三件,三件都歸還。這下輪到我哈哈大笑,原來大家半斤八兩,還五十步笑百步呢。

但阿文仍一口咬定我是最搞笑的那一個,「居然會去偷冷凍奶油,融化了豈不是不打自招?還藏匿在肚臍上,有夠天才,老大我甘拜下風。」隔天她一五一十告訴她的阿娜答,學長笑得更誇張,抱著肚子從椅子跌坐在地上打滾。

笨賊四人行那天的荒誕行徑,讓我們彼此嘲笑了五年,這說好不可告人的祕密,一直深埋在十六歲的青春記憶裡。多年之後,每每看到年輕女孩並肩走著,就會不由自主頻頻回首,企圖尋找昔日熟悉的身影;每次經過中山北路,場景就會浮現腦海,儘管商場早已不存在,原址改建大樓,那天一顆心彷彿要從胸口迸出的強烈感覺,仍深深烙印在心版上。

人不輕狂枉少年,四個傻女孩好不容易下定決心遊走法律邊緣,終在最後一刻不約而同縮手。也幸好及時懸崖勒馬,並未鑄成大錯,沒在清風白水般的天真歲月留下汙點。我似乎還聽見轉角那串笑聲,看見眼淚鼻涕齊發,然後那一幕便永遠定格在那無憂無慮、不知天高地厚、不計後果如何的純真年代裡。

如今事隔四十幾年,我才膽敢將它抖出來。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87078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