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王有邦好茶25載 影像話魯凱 舒國治/香港的山勢 港府打房 捧出天價蝸居 旅行間的日常 日本耶誕必吃肯德基!
2016/12/15 10:15:01瀏覽328|回應0|推薦0

 

 

王有邦好茶25載 影像話魯凱

王有邦好茶25載 影像話魯凱
王有邦1992年8月拍攝當時魯凱族的百歲人瑞麗雅絲,無論炎夏寒冬,麗雅絲每天都到田裡工作,親手以自然方法進行耕種。(雄獅星空提供)
王有邦好茶25載 影像話魯凱
王有邦1992年拍攝魯凱族素人雕刻家開奴安,他左手拿著自己雕刻的作品,笑得如孩童般,說有兩個「開奴安」。(雄獅星空提供)

從1991年5月第一次到屏東好茶,被西魯凱族的部落歷史、族人與大自然共存的生活方式與生命智慧所打動,自此每逢假日,王有邦便獨立騎著125機車往返高雄仁武住處前往屏東好茶部落,進行影像與文字記錄,25年下來,累積了超過身高的筆記資料,和難以計數的部落紀實影像。

投入好茶文化保護

王有邦近期出版《Sabau!好茶─王有邦 影像話魯凱》攝影文集,部分照片現於台北的雄獅星空展出。

王有邦在台塑南亞塑膠高雄仁武廠當員工40年,因緣際會結識了魯凱族史官、原住民作家奧崴尼.卡勒盛,從奧崴尼處認識了好茶部落的歷史後,有鑒於魯凱族沒有文字記錄、代代僅靠口述歷史相傳,眼看著部落老人逐漸凋零,傳統文化的斷層加上地理環境的變遷等因素,部落文化正在消失,王有邦決定自發性投入好茶部落的文字與影像記錄工作,「生命開始與時間賽跑,魯凱影像記錄之路也不斷向前延伸」,王有邦自述道。

鏡頭記錄部落耆老

王有邦1991年進入新好茶時,當地有110戶,百歲人瑞有兩位,超過90歲的老人有15位,老人們是部落文化傳承的活字典,也是讓王有邦深受感動,決定投入好茶部落影像計畫拍攝的主因之一,《Sabau!好茶》書中收錄175張照片中,深度刻畫3位魯凱老者的生命榮光,包括1889年出生的麗雅絲,拍攝時她已年逾百歲,不但頭腦清晰、身體健朗,無論炎夏寒冬都可見她佝僂的身軀、赤腳到田裡工作,自己栽種作物,閒暇時編織魯凱族生活必需品月桃蓆,還能攀爬陡坡摘採草藥,直到1994年逝世,麗雅絲都能仰仗自己的力量簡單生活。

「拍攝部落耆老給我很大的生命震撼與感動,魯凱老人靠著身體勞動,蘊藏了豐富的大自然生存智慧與強韌的生命力,若不透過長期的影像記錄和文字記錄,這些老人的影像、生命歷程及魯凱族傳統文化都會一點一滴的消失在歲月洪流中,這些很重要的生命足跡就永遠無法找回了。」

過程有如孕育生命

從高雄到屏東每趟60公里,25年來王有邦往返舊好茶超過200次,途中疲累了就在路邊椰子樹或蓮霧園短暫補眠,自費且投注龐大的勞心力,沒有名利和特殊目的,「將一件小事從頭到尾完成,就是一件大事」,「從事魯凱影像記錄過程,就像嬰兒在母體中出生長大,開始學習走路、講話,舊好茶就如孕育生命的母體,激發生命潛能與靈感,讓我從中找到生命尊嚴與自信、找到生命存在的價值」。

(中國時報)

 

舒國治/香港的山勢

2016-12-15 00:50聯合報 舒國治

認識香港這個地方,已有廿多年,說長也不算長。有時隔了多年沒去,一去,竟然看的還是它的山坡、它的樓梯。哪怕跑了很大的範圍,又吃了好幾頓特色的飯。甚至貼近了海域,但最留心探看的,總是香港的依山而起之地形。便在這奇特地形的前前後後遊賞,已然是遊港的美學主題了。

在上環的正街,向高處走,抵般咸道前,樓梯出現了,不能走車了,而這樓梯,正是坐下向北眺海最好的位置。由於地形的天成變化,往往出現頗多的幽境卜公花園北面的太平山街,平平坦坦卻又安安靜靜沒什麼車,也沒什麼遊人,卻離熱鬧的人潮如皇后大道西或堅道壓根就很近。

正因為山的立體,由彩虹乘巴士繞過九龍最高峰的飛鵝山(六○二公尺),可遠遠眺及清水灣,並且不久即抵西貢。這是巴士賞景的最高享受。而自中環乘十五路至山頂或乘六路至赤柱,皆在灣仔的皇后大道中登上攀山的司徒拔道,隨即節節登高,連跑馬地很快就愈拋愈小,此種立體感太撼人了。

不知會否因為這原因,立體的地形,使香港人或許看事物比較能宏觀。或者說,比較能測度事物的層次。即以遠與近的概念,也得以用立體的角度來測量,而不是以這條路加那條來得出總和。於是人從上環的蘇杭街到中環的歌賦街,幾乎不可能搭計程車(不只太近,坐上車,它繞過來轉過去,搞不好更久)。香港的太多路,以翻過山坡、穿過樓梯為最近。

最有趣的例子,是人從太平山山頂開始取盧吉道向西走,所見的北面樓景或更遠的海上島景,俱在二、三十分鐘的移動下發生極大的距離變化;原來你只走短短的高處路程,而低處的距離跨越竟然可以恁大,你前面看的是銅鑼灣的樓群,不久竟出現中環的樓群,再沒多久,連上環的樓群也出現了。難怪太多人走完盧吉道,再接下一段,直往薄扶林水塘而去,而也不過二小時步程。那些住在西面的人(如香港大學的學生或教授等)根本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回家。

一百年前即建出的盧吉道,是港島徑的第一條,真是了不起的山上棧道。

香港另一巧奪天工的設施,是在無數的密集樓群樓陣中總能留出一片如天井般的空場。像上環的「佐治五世紀念公園」,是一片大球場,又是左近居民最好的透氣空間。它東面的「卜公花園」,更是小巧宜人。灣仔的「修頓球場」,永遠是坐著噹噹車在上層經過時看到最教人眼睛一亮的極好空曠處也。

銅鑼灣的「維多利亞公園」是最大的空場,也是附近高入天際的諸多大樓最好的俯瞰地。有人在地鐵天后站辦完事,想坐一站車到銅鑼灣去SOGO買皮蛋酥送人,馬上被香港朋友曉以「還不如走路穿過維多利亞公園來得輕鬆些」。這種距離的測量法,尤其是針對地鐵的上上下下、鑽進鑽出,全世界都知道平面的優勢。因香港地形而練出的宏觀眼光,又豈會忽略呢?

那些小的透空方場,像歌賦街與九如坊圍繞出的空地,你走經多次或許不覺如何,直到某次吃完清湯牛腩,抬頭一看,哇塞,這一塊小凹槽,真是香港這城市的神來之筆啊。香港再擠,再轟轟隆隆,這裡一樣山靜似太古。

作者為作家)

 

香江風情/港府打房 捧出天價蝸居

2016-12-17 02:22聯合報 香港特派員李春

香港樓價狂升好長時間了,一次次升到歷史新高,所以香港政府之前要用「辣招」即加印花稅等辦法來控制樓價。但「辣招」沒有用,於是「辣招」再「加辣」,前些天印花稅提高至十五%,以為會令投資者卻步,但香港樓價未見回落,還出現了奇特的現象。

那奇特現象是什麼呢,就是面積極小的單位,價格被推得更高。最近地產代理披露了兩個成交的二手小單位,一個兩間房約卅多平方公尺,買價六百卅萬港元,成了香港歷史最貴及呎價最高的小戶型單位。另一個是九龍的一房單也位,也只有四百四十六呎,即約四十平方公尺,以七百零六點八萬港元賣出,成了一房單位的新高。

這兩個單位的準買家未見披露,但一般估計是三種人,即年輕夫婦、準備結婚者、單身青年。 伴隨小單位高價化,香港還有一個現象,是賣樓年輕化。過去香港年輕男女,會先婚後房,兩人一起奮鬥攢夠首期買樓然後供樓。現在跟大陸年輕人一樣,有港女是沒樓在手,一切免談。當然還有「啃老」一族,要父母買樓的現象出現。

伴隨而來的是樓價不斷飆升,年輕人買不起樓成為社會問題。雨傘運動後青年問題成社會大問題,港府也把年輕人買樓當作大課題。快到來的新年度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報告,相信要為此大費筆墨。

香港地產商頭腦轉得最快,面對此情此景,地產商又有新創造,叫做大造小蝸居,小到什麼程度?最近推出的蚊型單位,號稱開放式,只有一百廿八呎,即十二平方公尺大(約四坪),創全香港「絕細單位」。

地產商說了,這是響應港府號召,讓年輕人能有自己的空間,一百多萬港元就能「上車」,而那些蚊型房,據說是參考學生宿舍設計。是以地窄人稠的香港,本來就住宅迷你,「學生宿舍化」又成新潮。

2016-11-04 09:00聯合報 謝欣珈

十月初的小豆島剛吹起秋冬的冷風,三年一次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最後的「秋會期」也在此時展開。從日本各地聚集而來的「本國人」與從世界四面八方跨海而來的「外國人」,都將在這個小島上相遇。

小豆島上的公車班次不多,有些路線錯過一班得要等兩個小時。為此,我早早到公車站牌等待,只不過到了表定時間,公車還是沒來。對於日本人的印象一直是守時的,難道是不懂日文的我看錯路線與時間嗎?此時,迎面走來一位女孩,微捲短髮、粗框眼鏡、法蘭絨格子襯衫,活脫脫是日本文青電影裡的角色。看著同為東方臉孔的我,劈頭說了一連串日文,我看著她,下意識禮貌性地在斷句時點頭,直到語尾上揚,聽起來像日劇中會出現的問句,加上她似乎在等待回應,我才表明自己聽不懂日文。

她雖然恍然大悟,仍不死心地又看著我說了幾句話,才搖搖頭往海邊走去。看一眼手表,公車誤點五分鐘了。看著她愈走愈遠,突然一念閃過:她應該是問我公車過站了嗎?連忙一面回頭擔心公車來了,一面跑去追她回來。馬上公車來了,「Lucky!Lucky!」她笑著拍拍我因喘氣而起伏不已的背。

我們同在福田港站下車,下車前她遞給我一包微笑餅乾。

福田港站附近有間神社,神社旁是著名的藝術空間「福武HOUSE」,今日公休。轉而參觀神社時,「微笑餅乾女孩」擦身而過,無奈地朝我微笑點頭:「殘念!殘念!」看著她離去的背影,我想,暫時離開常軌的旅行,其實也充滿著日常的縮影吧。

42年前肯德基夢到這件事 讓日本人耶誕必吃炸雞

http://a.udn.com/focus/2016/12/20/26539/index.html

    • 過耶誕節配肯德基成為日人傳統,估計有360萬日本家庭用派對桶慶祝。

  • 日人過節傳統源自企業成功行銷,炸雞成為耶誕節火雞的替代品。

日本有個全球獨一無二的慶祝耶誕節傳統,就是要跟家人聚在一起吃肯德基炸雞。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現年40歲、在東京一家運動用品店工作的安藤量平,每年過耶誕節都依循這項傳統,跟家人團聚吃肯德基,而就像安藤小時候一樣,他的兩個小孩都覺得紅白色的肯德基「派對桶」炸雞是耶誕節必備食物,安藤說:「我的小孩們認為這是很自然的事。」

東京街頭的耶誕燈飾。(法新社)

東京街頭的耶誕燈飾。(法新社)


1/2

賣「派對桶」炸雞取代火雞的點子 夢到的

根據估計,每年耶誕節有360萬日本家庭團聚在一起吃炸雞,形成了一項全國性的傳統。在日本,肯德基的耶誕套餐是搶手貨,若沒有在一個多月前預定,耶誕節當天可能要排隊幾小時才能買到。耶誕節前後幾天,日本肯德基的營業額是平常的10倍。

日本的肯德基傳統是企業行銷的傳奇故事。日本第一家肯德基1970年開幕不久後,店長大河原毅聽到一對外國夫婦用餐時聊到想在耶誕節吃火雞,半夜夢到在耶誕節賣「派對桶」炸雞取代火雞這個點子。

肯德基1974年於全日本展開這項行銷計畫,大獲成功,曾於哈佛念書的大河原也在1984年升任日本肯德基總裁兼執行長,一直做到2002年。

法國里昂商學院行銷學副教授羅卡表示,「日本過去沒有耶誕節的傳統,肯德基冒出來說,耶誕節應該吃炸雞。這填補了一項空白。」

在耶誕節這一天,日本肯德基派對特餐營業額竟占了全年的三分之一。

肯德基在東京的一家分店。(歐新社)

肯德基在東京的一家分店。(歐新社)


2/2

美國人對日本這項傳統覺得不可思議

然而,BBC說,在肯德基的家鄉美國,美國佬對日本這項傳統覺得不可思議。在亞特蘭大開餐廳的吉列斯比說:「耶誕節吃肯德基,這是我聽過最怪異的事。如果耶誕晚餐你帶來一桶炸雞,老實說,我會很火大。」

他說,炸雞沒什麼不對,只是帶速食到耶誕餐桌上,在美國「大概每個人都會覺得這很失禮」。

不過,在日本,只有1%人口是基督徒,耶誕節又沒放假,沒空在家準備大餐。帶一桶炸雞回家團聚,因此成為務實的傳統。

聯合報/陳韋廷 編譯
聯合報/曹國維、柯永輝、葉名軒、吳懿雯 製作
主圖/法新社


日本耶誕必吃肯德基! 老美傻眼
 
2016-12-20 01:14聯合報 編譯陳韋廷/報導

日本有個全球獨一無二的慶祝耶誕節傳統,就是要跟家人聚在一起吃肯德基炸雞。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現年四十歲、在東京一家運動用品店工作的安藤量平,每年過耶誕節都依循這項傳統,跟家人團聚吃肯德基,而就像安藤小時候一樣,他的兩個小孩都覺得紅白色的肯德基「派對桶」炸雞是耶誕節必備食物,安藤說:「我的小孩們認為這是很自然的事。」

日本盛行在耶誕節吃肯德基,連日航都在二○一二年與肯德基合作推出耶誕季機上炸雞餐。...
日本盛行在耶誕節吃肯德基,連日航都在二○一二年與肯德基合作推出耶誕季機上炸雞餐。 法新社

 

根據估計,每年耶誕節有三百六十萬日本家庭團聚在一起吃炸雞,形成了一項全國性的傳統。

在日本,肯德基的耶誕套餐是搶手貨,若沒有在一個多月前預定,耶誕節當天可能要排隊幾小時才能買到。耶誕節前後的那幾天,日本肯德基的營業額是平常的十倍。

日本的肯德基傳統是企業行銷的傳奇故事。日本第一家肯德基一九七○年開幕不久後,店長大河原毅聽到一對外國夫婦用餐時聊到想在耶誕節吃火雞,半夜夢到在耶誕節賣「派對桶」炸雞取代火雞這個點子。

肯德基一九七四年於全日本展開這項行銷計畫,大獲成功,曾於哈佛念書的大河原也在一九八四年升任日本肯德基總裁兼執行長,一直做到二○○二年。

法國里昂商學院行銷學副教授羅卡表示,「日本過去沒有耶誕節的傳統,肯德基冒出來說,耶誕節應該吃炸雞。這填補了一項空白。」

在耶誕節這一天,日本肯德基派對特餐營業額竟占了全年的三分之一。

然而,BBC說,在肯德基的家鄉美國,美國佬對日本這項傳統覺得不可思議。

在亞特蘭大開餐廳的吉列斯比說:「耶誕節吃肯德基,這是我聽過最怪異的事。如果耶誕晚餐你帶來一桶炸雞,老實說,我會很火大。」

他說,炸雞沒什麼不對,只是帶速食到耶誕餐桌上,在美國「大概每個人都會覺得這很失禮」。

不過,在日本,只有百分之一人口是基督徒,耶誕節又沒放假,沒空在家準備大餐。帶一桶炸雞回家團聚,因此成為務實的傳統。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85199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