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日政府出10億日圓-設韓慰安婦援助財團 人間動物園 盛治仁/美國致敬軍人 台灣鬥垮軍人 翻開-民進黨與媒體恩仇錄
2016/07/15 17:27:08瀏覽187|回應0|推薦0

 

聯合/襲警是一種「言論自由」?

2016-07-01 02:4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799052

立法委員林岱樺被控與警拉扯涉妨害公務罪,出庭時否認犯罪。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王聖藜/攝影

分享

蔡英文總統把「司法改革」列為新府施政重點,強調要回歸「人民的司法」,解決不公,強化人民的信賴。但在推動這項偉大的改革工程之前,請先回答一個小小的問題:打警察,能算是一種「言論自由」嗎?

大問題都始於小地方,司法失去人民信任,也是如此。太陽花運動期間,立委林岱樺想要帶一名日本媒體記者進入被學生占領的國會議場採訪,在門口遭到駐衛警阻攔;雙方發生口角衝突,林岱樺憤而朝執勤警員胸口揮了一拳。事後有民眾向北檢告發,北檢依「妨礙公務」罪嫌起訴,上月台北地院判她無罪;北檢對判決結果不滿,最近提出上訴。

林岱樺憤而襲警,或許只是一時失控,並非刻意傷害對方;但警察執勤代表的是政府公權力的執法界線,能因遇到立委就腿軟放水嗎?難道,即使挨打也應忍氣吞聲,自認倒楣?事實上,問題核心不僅在林岱樺的身分或公權力的不受尊重,而在法官對此案的和稀泥態度讓人忍無可忍。

法官判決無罪的理由是:林岱樺是在議場內行使立委職務的「適度意見表達」,屬於「言論免責」的保障範圍,國會的自律原則應該尊重;且林岱樺帶記者進場並不違反議場管制規定,員警沒有理由阻擋。

這些判決理由,不僅強詞奪理,更是歪曲事實踐踏法治。

第一,當時學生以占領議場癱瘓國會,會議早已停開,林岱樺帶外媒前往現場只是為湊學運的熱鬧,哪裡是為了議事?

第二,衝突地點是在立院門口,林岱樺根本未踏入議場,這也與行使立委職務毫無瓜葛。

第三,立委獲有「言論免責權」,是為了保障其質詢的自由;但推打警察已涉及肢體暴力,且林岱樺是主動攻擊而非基於自衛,法官居然還敢套用「言論免責」之冠冕使其免罪,簡直是明目張膽地欺世盜法。

第四,學生占領國會已使立院處於緊急狀態,員警若不在現場維持秩序,隨便讓民眾進出,立院秩序和學生安全都可能受到損害;但法官卻說員警沒有理由阻擋,這種話出自司法人之口,讓人吐血。

我們不知道,究竟是林岱樺的立委身分,或者是太陽花學運的光環,或者是政黨輪替的因素,而導致法官掰出這麼牽強的理由來為林岱樺脫罪。但可以確定的是,法官心中若有一尊司法天平,如果腦中沒有那麼多奇怪的政治考量,絕不可能寫出這樣的判決書來。推打警察不算嚴重暴行,卻是無視法治公權力的表現;然而,法官要援引「言論免責」來粉飾太平,把根本沒開的會說得煞有介事,甚至責指警察不該阻擋立委帶人入內,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心虛,也蹧蹋了司法尊嚴。

民進黨動輒指控「法院是國民黨開的」,但看到北院這樣的判決,人們不禁懷疑法院也「政黨輪替」了,否則,為何一碰到綠營立委就轉彎。法務部長邱太三最近向檢察官發出公開信,要求「檢察辦案團隊不能有害群之馬」,起訴不能浮濫;卻遭檢察官群起反嗆,認為他沒有抓到改革重點。的確如此,新政府談司法改革,若只能將目光放在檢察官的起訴舉證責任,恐怕無法抓到要害。

事實上,許多民眾深感不滿的,是那些躲在「終身職」及「獨立審判」大旗下苟且因循的恐龍法官,日復一日地腐蝕司法正義,卻無人可奈他何。從林岱樺的案子看,這位恐龍法官的判決理由,人們嚥得下去嗎?我們當然支持檢察官再上訴,也等著看下次的判決將說出什麼道理。

如果立委打警察可以因言論自由而脫罪,那麼,華航空少謊稱總統專機有炸彈一案,恐怕也該無罪開釋。因為,空少並沒有採取實際行動,而且他是為了更高的空服員罷工理想而發,不是嗎?如果認為這樣的詭辯不能成立,請問,為什麼林全可以撤銷對太陽花學生的告訴,卻置因執行公權力而被告的警察於不顧?

 

 -日政府出10億日圓-設韓慰安婦援助財團

2016-07-21 05:12 聯合報 東京記者雷光涵/廿日電

http://udn.com/news/story/6809/1842699

日媒引述南韓政府人士的消息,日本政府出資十億日圓的慰安婦援助財團將於廿七日成立;去年底雙方就慰安婦問題達成政府間協議,反應在新的好感度民調,日、韓人民對彼此印象都比去年改善約五個百分點。

媒體報導,可望命名為「和解.療癒財團」的新財團廿七日會召開第一次理事會,籌備會委員長、誠信女子大學名譽教授金兌玄將任理事長,當天可望宣布財團事業大致內容,包括支付前慰安婦及其遺族一定給付、讓後人了解慰安婦問題及追悼亡故慰安婦等。

去年十二月,日韓政府同意「最終且不可逆」的解決方案,日本政府出資十億日圓,委南韓政府設立財團來恢復前慰安婦的名譽及尊嚴,療癒她們的心傷。日本曾成立民間基金賠償慰安婦,許多人拒領,此次日本政府強調十億日圓是「出資」非賠償。至於日方要求撤走設在駐首爾日本大使館前象徵慰安婦的少女像,還沒動靜。

每年持續進行的日韓好感度民調,日本人表示對南韓印象良好、不錯的人有百分之廿九點一,比去年增加五點三個百分點;南韓人對日本印象好的百分之廿一點三,也比去年增五點六個百分點。對南韓印象不好的日本人減少七點八個百分點,有百分之四十四點六,不喜歡日本的南韓人減少十一點五個百分點,不過仍有六成一。

表示討厭南韓的日本人說,「南韓持續就歷史問題批評日本」,而南韓人覺得日本「沒有正確反省侵略的歷史。」

 

 

王正方/人間動物園

 

2016-07-15 02:48 聯合報 王正方(電影導演)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830062

某年紀不大的市長說,台灣在「日治」時期,人民比國民黨統治下幸福。還有「台灣民政府」,盡情誇讚日本殖民統治者,主張台灣應回歸日本。都不是他們的親身見證,七十多歲以下的台灣人不曾經歷過日本統治。歷史真相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二○○九年日本NHK播放的紀錄片「人間動物園」,陳述一八九五年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種種。

明治維新後,日本要躋身為擁有殖民地的一等國家,台灣是最早的日殖民地。怎麼殖民呢?

首任台灣總督的民政局長後藤新平,下鄉調查後做出結論:要台灣人成為日本人,就如同將「比目魚變成金眼鯛」那樣困難。遂全力平定抗爭,史稱「日台戰爭」,在雲林殺抗日台灣人,鮮血染紅了一條河。頒布「匪徒刑罰令」,破壞公物者就定為匪徒,可判以死刑,處死匪徒三千餘人。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殺人數十萬,紀錄都巨細無靡的在二萬六千冊台灣總督府文獻中。

開始日本的殖民統治成績不佳,台灣樟腦產品曾占世界產量百分之七十,日軍登陸,樟腦全面停產,英法等國對日大肆恥笑。之後建起四百公里南北縱貫鐵路,保障樟腦輸出線,歲入一百億日圓。一九一○年的倫敦英日博覽會,日本全面炫耀殖民台灣的成果,數十位排灣族原住民,穿上民族服裝,在展覽室中行住表演,供人觀賞;證明文明人為落後民族做了好事,人稱「人間動物園」,是最吸引人的展出,有八百萬人參觀博覽會。

製片人以一張老照片,找到「人間動物園」某成員的女兒,老太太捧著照片說父親從沒提過此事,垂淚。

柯德三老先生,八十六歲,以純正的日語談往事;祖父柯秋潔,日軍入境時就學日語,監視居民,向政府報告,在為台人設立的學校教日語。功勞不小,將兒子送去日本公學就讀,遭勒令退學。後藤新平批示:兩種學校的目的不同,台灣人學基本日語就夠了。

一九三七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深恐五百萬漢族後裔心向中國,在台灣推動「皇民化」,鼓勵甚至強制台灣人歸化為日本人,嚴禁中文,不講日語的不准乘公車。專為日本子弟設立的台北第一中學(建國中學前身),開始收台灣生,柯德三上了這所中學。

NHK在台北召開「台北第一中學同學會」,最老的出席校友九十六歲。當年一班五十人,只有二名台生,成績要特別好,否則不能繼續讀,他們努力學做日本人,但經常受日本同學的歧視嘲弄。

柯德三畢業後入伍日海軍,被美軍炸傷,許多台灣同學身死戰場,柯老懷疑有的是受傷後無法撤離,便就地處理了。日軍徵台灣兵廿一萬,在南洋及中國戰場陣亡近三萬人。

有何感想?老同學們多說不喜歡;當時的一等公民是日本內地人、琉球人為二等公民、台灣人屬第三等人。我們徹底日本化了,還是受歧視、被愚弄、遭到拋棄!老先生邊說邊掉淚。

NHK一向製作嚴謹,言之有物。片尾警語:瞭解別人的歷史,有助於瞭解自己。為什麼這麼多亞洲國家討厭日本,台灣最親日,日本卻這樣傷害過台灣。日本是如何走過來的,該怎樣走下去?

台灣是怎麼走過來的,怎麼生存下去,日本殖民統治也是一條路?後藤新平的話揮之不去:「比目魚焉能變成金眼鯛?」

(作者為電影導演)

 

 

名家觀點-怎麼辦台灣民政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617000527-260109

台灣民政府並未依法辦理設立,屬於《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3項所稱非法人團體;其活動目的係在進行「『組織政府』的政治性活動」而屬政治性團體。該團體並未辦理政黨登記暨未依照《選罷法》推舉公職候選人,因此,該團體亦不具備政黨地位。

更有甚者,該團體係根本性的不承認中華民國之國家地位、政府組織或政府職權之存在,因此,該團體的組織目的及其所從事的活動,應已構成人團法第2條所指「主張分裂國土」。由於我國已於80年代廢除《刑法》第100條的「『陰謀』內亂罪」,該團體也無達到刑法第100條第1項所指的著手實行或第2項所指的預備實施竊據國土或顛覆政府之程度,因此,內政部仍不能將其負責人逕依《刑法》的內亂罪移送檢方偵辦。

台灣民政府一再對外宣稱:他們是依據國際公法上的《戰爭法》暨受到美國二戰時期「軍政府」的承認與授權;他們是以二戰戰勝國地位而在台灣地區組織一個「脫離於中華民國主權與政府管轄的『台灣人民政府』」云云;以上宣傳作為是否也會構成《刑法》第二章第103條以下的外患罪?答案是:不能!

理由有二:一是美國在二戰時期暨在1951年與日本簽訂《舊金山和約》以來,美國憲法上並無所謂美國軍政府之存在;台灣民政府焉會有美國軍政府的承認或授權之可言?但是,刑法認為:「『不能犯』無罪」;因此,本部分即無從構成外患罪。二是台灣民政府的各種作為與《刑法》第二章第103條到第113條外患罪的11種構成要件均不符合;因此,亦不成立外患罪。

台灣民政府是違反人民團體法的非法組織,處理台灣民政府則是非常明確的行政案件。因此,內政部應該立即採取的處理作為有三:一是政策性宣示台灣民政府是非法的政治性團體。二是依《人民團體法》第58條第1項第4款命令解散暨告知同法第61條第1項之刑責。三是飭命地方政府協同辦理解散之強制執行程序。

台灣民政府所破壞的社會秩序,漸趨激烈,但是中央政府竟然坐視違法而束手無策。試問:馬政府時代從總統府國安會到行政院內政部,對於台灣民政府曾有過任何具體處理作為嗎?如今蔡政府依然消極不作為,國人不禁要問:政府安在?(作者為律師)

(中國時報)

 

 

有話要說-大家都是外省人

蔡英文總統
蔡英文在就職典禮上對民眾揮手致意。(美聯社)

蔡英文總統就職典禮「紙風車」的表演,說「西方的宗教信仰,改變了原住民粗獷草莽的習俗」。此話極不得體,受到原住民的批評,其實相對來說,現在的台灣人絕大多數是外省人,都是福建來的漢人移民,漳泉閩客,只是先後而已,幾乎每個人都可說第幾代外省人。

但這種基本事實卻被日本殖民給扭曲了,像陳明忠在二二八時的經驗就是一例,當時他是台灣農學院學生(現中興大學),參加謝雪紅的二七部隊,攻占了台中市政府,但在路上見一流氓踩踢一孕婦,他厲聲制止,說為何做此沒人性事?那人說:「她是外省女人。」陳明忠怒說:「我們要打的是貪官汙吏,不是外省人。」乃逐之去。

陳明忠這時想到學校的大陸老師,怕他們也受攻擊,馬上通知同學把他們保護起來,也因此,他雖參與了最後埔里烏牛欄之役,農學院長周進三就去21師講情,保他沒事。

周進三是福建人,當時來台的福建人有近5千人,占來台任公職人的半數。他們其實都戮力從公,做得很好。陳明忠說,這些大陸老師比日本的好,他們較開明,不像日本老師的動輒打罵。

陳明忠後來因參加左派運動,50年代被抓,他說在獄中談起各人的二二八經驗和死傷情況,得知死亡人數合起來應該不到千人,但後來有次他在海外如此說,有個人就反駁他,說單是高雄就死了30萬人。陳明忠說:「當時只有15萬人口,是怎麼運另外15萬人來高雄殺的?」

那人氣極,說陳明忠:「你不是台灣人!」陳明忠說:「我是台灣人時,你還是外省人呢!我們先祖是400年前第一批隨鄭成功來台的閩南人,被派在岡山與高雄一帶戍守,故我們家族就在那裡。當時,你的祖上還沒來台灣呢。誰才是台灣人?」

現在所謂的外省人本省人之說,皆是荒謬無據,結果這些心態在「求異化同」,自我分化下,弄出了鬥爭不斷,政治動盪的社會。只有徹底除掉這種偏狹虛偽的省籍心障,不管是先來還是後到,都要把台灣視為共同的家園,大家才能好好地活下去。

(作者為公務員)

(中國時報)

 

短評-執政但不保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615000476-260109

 

新政府上路以來,部會首長們輪番出包,各種講錯話、說過頭、前後矛盾、各行其是,號稱最會溝通卻不斷破功等等亂象,可謂層出不窮。其中,國發會主委陳添枝在立法院的答詢,雖然說得低調含蓄,卻差堪可為目前中央政府的「綠色執政」作一註腳。

陳添枝說,今年經濟成長率「保1有希望但無法保證」,而且即使保1也沒有太大意義,不管是1.1%或0.9%,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都低於全球平均,不論與韓國或世界各國比,都屬於後段班。而在林揆即將上任前,也曾說過「我覺得不容易,恐怕是做不到的」。

平心而論,天下事哪有打包票的?與其大開空頭支票,還不如實說實作。問題是,民進黨在打天下時,批評國民黨執政錯誤時是何等犀利凶猛?對未來綜理國政、改革時弊,又是如何胸有成竹!可是一等拿下政權,開始當家作主、負責幹活時,這種「執政但不保證」的心態就開始出現了。

且不說之前開放美豬進口、核一重啟發電,這兩樁從擋不住、極可能,到引爆豬農、環保團體甚至民進黨自家人都反彈,而變成如今「還未成決策但也不保證」的懸念;光是政務委員張景森愛出怪點子卻頻遭林揆打臉、交通部長賀陳旦在端節疏運、桃機淹停水等事件上的處置失當,以及國防部長馮世寬的屢屢失言,實在讓外界對新政府難寄厚望。

新政府還有很多宏圖偉業亟待開展,吹牛誇大當然不好,但如果現在這些亂象不能找出有效釐清之道,民心望治雖殷,未來新政府的執政成績還真的不能、也不敢保證。

(中國時報)

 

聯合/蔡英文錯失氣度的一步棋

2016-06-14 01:3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759918

總統府駁回馬英九前總統申請赴香港演說案。 圖/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總統府否決馬英九赴港演說之申請,此舉不啻給了馬英九一耳光,討好了仇馬的綠營支持者,卻也暴露了蔡英文及其團隊的器識短淺,也為台灣的民主自由留下一塊汙記。在洪素珠事件餘波中,總統府做出這樣的決定,可謂智慧和氣度雙雙不足。

一邊才譴責仇恨言論、說要中止撕裂,一邊就祭出四大理由對剛卸任的元首五花大綁,暗示他會洩漏國家機密,只能說蔡政府的嘴巴比心胸寬。當然,否決馬出訪是現任總統的權力,朕不賞臉就不賞臉,任誰說破嘴都沒用。但是,總統府長篇大論的反對理由,用兩個例子輕輕一駁,立刻見底。

第一個例子是李登輝的出訪。

二○○○年五月二十日李登輝卸任後,六月廿七日即以探親及熊彼得學會邀訪為由,出訪英國五天。李登輝訪英,距其卸任不過卅七天,比馬英九訪港多了十二天;短短十二天之差,果真能將阻擋馬英九出訪說得理直氣壯嗎?何況,當年李登輝訪英,是由今天的總統府秘書長林碧炤安排與陪同;當時在中共的施壓下,最後李登輝在曼徹斯特大學的演講是由林碧炤代為宣讀。

有此經歷,林碧炤應明白台灣卸任元首出訪不易,理應全力促成;但今天林碧炤職位及角色更上層樓,他卻反而全力阻止馬英九訪港,這種掌權的傲慢豈不可怕?

第二個例子是陳水扁參加凱達格蘭募款餐會的禮遇。

根據保外就醫規定,陳水扁不得參加與醫療無關的政治活動;但在扁家和綠營施壓下,法務部竟一再寬貸,強將陳水扁「會客」解讀為有益其身心的「治療」活動,准許他在餐會旁包廂中會客。對貪瀆定讞的前總統禮遇有加,對願意幫台灣在國際發聲的馬英九則悍然否拒,蔡政府的此恭彼倨,不知想傳達什麼價值觀?

再說,先前林奏延參加WHA年會,面對聯合國二七五八決議和一中原則的框限,蔡政府全都吞了下去,連抗議函都含糊其詞帶過。

現在,卻是總統府自己在國內設下框框,禁止甫卸任的元首前往香港談新聞自由。遇上對手便忍氣吞聲,面對國人則趾高氣揚,這樣的國安戰略到底是什麼邏輯,也委實令人難以理解。

就政治面分析,這次總統府的准駁策略可能有四層考量,由輕而重分別是:

第一,純粹就法論法,做出嚴格解釋,建立新政府威信;

第二,打臉馬英九,貶損其榮譽;

第三,討好綠營支持者,掩蓋新政府的施政亂象;

第四,隔山打牛,藉由對香港政府的不信任,間接向北京做出反擊。

如果只是第一點,除了顯示蔡總統團隊小器,我們無話可說。如果是第二及第三點,刻意用准駁為手段來貶抑馬英九,甚至有意無意地暗示他有洩漏國家機密的危險,這樣的居心未免太過可議。如此作法,也許能夠討好綠營支持者,卻只會使藍綠對峙及族群歧見愈發嚴重,而絲毫無助於新政府施政之順遂。

此舉,當下對民進黨或許是得分,逞了一時快意;但長期而言,對蔡政府卻是失分,因為心胸褊狹而錯失大局。

而如果總統府有第四層考量,想要藉「擋馬」向北京示威,暗示蔡政府不會在兩岸糾結上有所轉圜,這個算盤便可能大錯特錯。原因是,亞洲卓越新聞獎的主題是「新聞自由」,馬英九無法成行,反而是中共所樂見。

此外,香港在「占中事件」後的社會氛圍丕變,馬英九往訪其出生地,即使僅短短幾小時的逗留,其實有助於牽繫港台兩地人民的友誼;如今,蔡團隊竟然阻斷此路,只能說是眼界太低,致有此拙劣的演出。

總統府發表的洋洋灑灑否決新聞稿,歸結起來只有四個字:「心眼狹小」。李登輝卸任卅七天即密訪英國,其後七度訪日,他沒有洩漏國家機密之虞嗎?那麼,蔡政府一面奢談轉型正義,一面小器加強對馬英九的管禁,不覺得矛盾嗎?

 

就職重現抗爭標語 教授陳芳明批民進黨狂妄

2016-05-18 22:35 中央社 台北18日電

http://udn.com/news/story/1/1704187

總統就職典禮進入最後倒數,總統府前今天進行典禮彩排,其中一段名為「民主進行曲」的節目,遊行隊伍高舉標語,重現民主抗爭場景,遭到許多網友痛批民進黨收割、消費社會運動。 記者高彬原/攝影

分享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就職活動彩排出現「明天拆政府」等抗議標語,曾任民進黨文宣部主委的政大教授陳芳明今天批評,「民進黨變得有些狂妄」,呼籲在一切還來得及之前,取消這種演出。

蔡英文20日將就職,今天總統府前彩排活動出現「明天拆政府」、「我是人、我反核」等抗議標語,卻引發多位社運人士質疑「誰出主意提供抗議牌和布條旗子?誰把人民憤怒挪移成嘉年華遊行?」。

就職典禮籌備委員會稍早解釋,這是提醒執政者不能漠視人民聲音。

陳芳明晚間透過臉書發文「不要被勝利沖昏了頭」,他說,民進黨變得有些狂妄,竟然在520蔡英文就職總統大典那天,推出的表演秀中,把過去社會運動的口號與標語也拿出來。

他說,「要孩子,不要核子」,「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把這些口號當作慶典那樣公開演出,似乎太超過了。台灣社會運動從來不是任何政黨的附庸,民進黨應該尊重他們的中立立場,應該尊敬他們的獨立性格。

陳芳明認為,在朝向更為民主、更為公平的台灣未來,社會運動是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在舉行總統就職大典之際,民進黨更應該保持清醒的思考,不能這樣收割社運的果實。

他說,尤其大埔事件到今天還懸而未決,核能政策也仍然混沌未明,現在率而拿來當做慶典的一部分,顯然是被勝利沖昏了頭。台灣公民運動確實加速了國民黨的失敗,卻從來不是站在民進黨的立場。這樣消費社會運動,反而彰顯民進黨對民主價值的窄化。「在一切還來得及之前,請取消這種演出吧」。

 

台灣軍警 為何不受敬重

 

英國內政大臣一個星期前才說,殺警者應該被判無期徒刑不得假釋,未料廿二日倫敦在光天化日下,發生兩名穆斯林對一名士兵進行的恐怖攻擊,輿論如潮水般一面倒,其實最可以看出英國大眾對於武裝部隊毫無保留的支持與敬重。

警察與軍人,是社會維持穩定的關鍵;不管喪生的士兵,是不是身著軍服,也不管被害的警察或士兵是否當差值勤,依據英國內政大臣的說法,攻擊警察與軍人,就是攻擊社會的根本基礎。

台灣軍警的地位低落眾所皆知,低落雖有其歷史緣由;但大眾如何看待軍人與警察,反映人們對於社會背後骨幹價值的信賴高低。

對於軍警的任何所做所為,我們不需要都豎起大拇指說讚,而是該思考,為何台灣的軍人警察,不受敬重到了這樣一個積重難返的程度?我們對於這個社會還存有多少的信任呢?

【2013/05/24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台灣軍警 為何不受敬重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918435.shtml#ixzz2UAlvOV9P
Power By udn.com

 

 

-美國婦人挺警察!牛排館遇見他們-悄悄埋單

2016-07-16 13:48 聯合晚報 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832721

德州婦女在帳單寫下對警察的感謝。 取自網路

分享

十個美國東岸警察日前到達拉斯參加五名遇襲警察的葬禮,在一家牛排店吃飯,由於有點吵鬧,他們主動向隔壁桌的婦女道歉。不過這位婦女不但沒抱怨,反而悄悄幫他們付1000美元(台幣3萬2000元)帳單,感謝他們挺達拉斯警方。

「紐約市警局:我們的感謝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上帝保佑你們!」育有四名孩子的戴安瑟曼(Diane Thurman)13日在帳單上寫了這些話。

其實,這十名警察並不是來自紐約市警局,紐約郵報報導,其中五人是紐約—新澤西州航港局警察,另外五人分別來自麻州、新罕布夏和新澤西州警局。

42歲的戴安是德州阿馬利洛人,陪丈夫到達拉斯參加一項農業會議,當天剛好一個人在牛排店用餐。席間,新罕布夏的警察迪倫走向她說,「真抱歉,我們實在是有點吵鬧,希望你不要介意。」迪倫解釋,他們到達拉斯的目的是為遇害警察的同僚提供心理諮商,並為死者親友提供精神支持。

戴安當時表示,她並不介意他們的聊天音量,事實上,她覺得這些警察的紐約口音很好聽。後來,服務生告訴這群警察,老闆請他們吃甜點,而且戴安已經幫他們買單,帳單金額1071.23美元。

在媒體聯繫到戴安後,她驚訝地表示她原本希望匿名。她說,在達拉斯襲警事件發生後,她曾和丈夫告訴女兒,以後碰到警察,應該為他們買一杯咖啡,或說一句謝謝。

戴安表示,付帳的時候發簡訊給丈夫,從事酪農業的丈夫非常支持她的行為。紐新航港局警察局發言人艾伯特也對戴安表示感謝。他表示,航港局警察局在911恐怖攻擊中折損37名員警,對驟失親友的傷痛感受深刻,當年全美國對警消的精神支持無法回報,但航港局警察局此後遇到其他警察機構受到重創時,必全力相挺。

 

 

盛治仁/美國致敬軍人 台灣鬥垮軍人

2016-07-14 02:25 聯合報 盛治仁(雲品國際董事長)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827583

台東三軍各單位總動員,協助市民重建家園。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尤聰光/攝影

分享

最近對兩則新聞特別有感觸。到台東救災的國軍,坐在路旁休息時,看到民眾拍照的鏡頭,立刻嚇到彈起來。另外一則報導,救災國軍連民眾送的礦泉水都不敢喝,表現得完全像驚弓之鳥。

我想原因是,剛剛經過了小白案的紛紛擾擾,這些國軍弟兄們,害怕休息與喝水的畫面,上傳到網路和媒體之後,不知道會被如何解讀並引發什麼後續反應,會不會讓自己又成為下一個被公審的對象。

前幾天看到在網路上流傳的一部短片,約有十位美國軍人搭機返國,當他們在機場走路時,美國人紛紛放下手上手機或是飲料,站起來鼓掌致意。上周與家人到美國旅遊,正好碰到美國國慶,看到電視轉播史上首次大聯盟比賽移師最大的軍事基地Fort Bragg進行,為此花了一年時間規劃,並蓋了一座可容納一萬二千人的球場,全場國旗飄揚,期間並以各種儀式向美軍致敬。

過了兩天,我們帶小朋友去現場體驗美國大聯盟比賽,從賽前的國歌、球場的十二面大國旗、到球賽中介紹這場球賽要致敬的貴賓、一位在戰場上失去了一隻腿的退伍士官,全場觀眾起立鼓掌歡呼。在機場登機時,航空公司也會邀請軍人優先登機,整個社會隨時隨地表達對於軍人的尊重和感謝。兩相比較,那一邊的軍隊會有榮譽感和戰力,不言可喻。

這是不是表示當我們軍中出現軍紀問題或犯錯時不應該追究,當然不是。這是不是表示美國軍隊不會發生醜聞,答案更是非也,只要搜尋military scandal,列舉的美軍各類負面事件幾個小時也看不完。最大的差別,是如何面對個案的態度。

發生負面事件,針對成因、責任和改善之道,好好檢討,但不是每一件事都必須弄成媒體事件或社會運動,在檢討過程中也應該就事論事,以解決問題為前提,而不是把被檢討單位往死裡打。

從洪仲丘案、阿帕契事件、小白到誤射飛彈,每件事的性質和後續影響各有不同,但是一次次的處理過程都對整體國軍尊嚴作出最大的羞辱。美軍發生負面案例的比例和件數絕不比我們少,但是對整體軍隊的尊重和支持,卻是遠遠超乎我們之上。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要怎麼做都是自己的選擇,只是後來還是要付出選擇的代價。把自己的軍隊鬥垮了,誰會得到好處呢?

再仔細想想,其實軍隊只是一個例子。台灣的各個職業,從公務員、教師、商人、醫生、媒體到服務業,哪一個職業可以逃過這個魔咒?在噬血的大環境下,輪流彼此攻訐已成為常態。檢討一個事件,就摧毀一個機構。如果能夠有所選擇,大家希望生活在一個互相鼓勵的社會裡,還是一個彼此攻擊的社會呢?

不記得曾經在哪裡讀過這句話,衡量一個國家,不是用經濟、政治或軍事力量,而是以其人民文明的程度。每一個獨立的台灣人個體,是如此熱情、友善和有禮,讓外人讚嘆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但是集體的媒體和社會力量表現,落差卻是如此巨大,箇中原因,我沒有答案,值得大家深思。

(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林修全/翻開-民進黨與媒體恩仇錄

2016-07-17 14:40

http://udn.com/news/story/7586/1834049

民進黨是靠爭取言論自由起家,歷經執政、飽受媒體監督,以及選舉過程與媒體對抗後,隨著世代更迭,從原本的尊重媒體,到幾年前的主流媒體無用論,如今選擇在社群操作,自行另闢管道發聲。 報系資料照

分享

民進黨是靠爭取言論自由起家,歷經執政、飽受媒體監督,以及選舉過程與媒體對抗後,隨著世代更迭,從原本的尊重媒體,到幾年前的主流媒體無用論,如今選擇在社群操作,自行另闢管道發聲。 報系資料照

分享

民進黨是靠爭取言論自由起家,歷經執政、飽受媒體監督,以及選舉過程與媒體對抗後,隨著世代更迭,從原本的尊重媒體,到幾年前的主流媒體無用論,如今選擇在社群操作,自行另闢管道發聲。

老一輩的 不會大動作抗議

民進黨從黨外運動開始,利用辦雜誌方式,表達訴求,使得民進黨對於言論自由相當珍惜,對媒體記者更是禮遇有加。許多跑過綠營的記者都清楚,老一輩的民進黨人士,就算新聞被寫錯,也不會大動作抗議。

已故的民視前董事長蔡同榮,當年面對黨政軍退出媒體的修法過程,在黨內人士策動下,慘遭媒體修理,或是以他為首的主流聯盟,與其他派系傾軋,被放冷箭,就算新聞對他再不好,蔡同榮碰到記者,總是笑笑地說一聲,「下次注意點就好。」

民進黨老一代的人,包括張俊雄、張俊宏等人在內,還有理論大師林濁水等人,當自己發言內容,和媒體報導內容出現落差,頂多是打電話跟記者溝通,並不會直接對立,搞到彼此難堪。

律師世代後 態度轉趨強硬

只是,民進黨律師世代以後的人士,對媒體態度逐漸轉趨強硬,甚至不惜對簿公堂,但對記者、媒體提告,畢竟不太光彩,後來,除了選擇去函抗議、要求更正外,反而轉為私下玩起小手段,惡整記者。

記者除了新聞報導外,常會寫評論,陳水扁在擔任總統時,因為認定一些記者特稿,對執政黨不友善,那時,就有一位以文筆、謀略見長的幕僚,經常大費周章,一一打電話給各家媒體記者,刻意放新聞。

假獨家惡搞記者 幕僚玩獨漏

接到電話的記者,喜出望外,以為撈到大獨家,默默寫稿去,結果第二天,報紙一攤開來,幾乎所有媒體,均有相關報導,就連24小時發稿的中央通訊社,也配合在報紙開印後,才將該篇報導放上網路。

結果,唯獨那位不友善的媒體,少了這條稿子,形成被獨漏,此時記者有苦難言,常被上頭主管盯到滿頭包。扁幕僚的做法,目的是要迫使這位記者遭到撤換。

扁操盤手 主張主流媒體無用

陳水扁在2000年是靠泛藍分裂,入主總統府,2004年時,更認定媒體對他不公,因此,那次選戰在口語傳播下足功夫,當時的操盤手還說,若這次選舉陳水扁能贏,證明主流媒體無用。民進黨對媒體的思維,可見一斑。

近年來,隨著網路快速串連,社群媒體成為民進黨散播訊息的主要管道之一。從早期在台灣流行一時的「噗浪」,到後來的臉書,蔡英文去年選總統,更將觸角延伸到「Instagram」,針對不同使用族群,提供各種選戰訊息。

從去年選前到贏得選戰,甚至是現在入主總統府,蔡英文接受電視、報紙等主要媒體專訪,篇幅相當有限,民進黨大手筆,自己買了一套行動通訊傳輸設備,方便蔡英文的現場活動,可以在網路上直播,不再依靠電視台播放。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6628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