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這2人再摧毀國小百年石狛犬 立銅像、砍銅像,有意義嗎?改革不是一部民主絞肉機 三新不如新人新政
2017/05/14 09:43:34瀏覽394|回應0|推薦0

 

【重磅快評】砸石狛犬砸出的台灣史盲與雙重標準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491223?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5-29 10:03聯合報 主筆室

台北市北投區逸仙國小校門前兩隻石狛犬,昨晚遭先前斬首台南八田與一銅像的前台北市議員李承龍及女子邱晉芛持鐵錘砸毀。無論兩人的動機為何,毀壞文物行為應予譴責;不過兩人藉由既砍又砸所凸顯的眾多歷史盲或雙重標準問題,又何嘗不值得思索?

李承龍等指稱石狛犬代表日本殖民文化,也有支持者指石狛犬是日本神社「陰地」的看護獸,根本不具任何守護學童的意義。是否真如此?

根據相關資料,逸仙國小的石狛犬,原屬日據時期的1930年所建的北投神社,祭神為大國魂命。二次大戰期間北投神社被毀,但約10年前逸仙國小進行造景工程時,在花園挖出這對石狛犬石雕,原置校園內,後來校方將之移至校門鎮守,代表守護的意義。

於是問題就來了,日本為何在殖民後期在台灣各地廣建神社?自是為其皇民化運動的對台灣民眾進行宗教信仰改造,以利用為推廣侵略思想與軍國主義;至於石狛犬,無論是源於中國的石獅子或印度佛教,最終成為日本神社專屬守護獸卻是毫無疑異的,也因此有論者認為,將這些神社的石狛犬作為公園、廟宇、學校石獅子,就是誤用。

然則,無論石狛犬被當成石獅子用是否錯誤,該檢討的,絕對是學校或市府決策者是否因歷史盲而做出錯誤決策,以及是否需要做出相關修正措施;絕非民眾可逕自越俎代庖予以拆除、遑論毀壞。

相對的,對於網路湧現的批判李承龍等之聲,是否也應有所省思,這股砍銅像頭、毀文物潮,究竟起於何時何事?甚或是某些官員的縱容?如果在民眾砍蔣中正銅像頭、砍故宮南院獸首頭時,當時選擇噤聲、甚或發聲助威,請問又有何立場去指責現今的李承龍等做了什麼?

總之,文物的存在是中性的,其去留與否、如何保存,都需要經由理性多元討論;台灣社會更是禁不起撕裂的,任何激化對立的作為,都必須要受到嚴厲的譴責。終究,保留歷史文物的目的之一,不正是要人們記取歷史教訓嗎?

 

 

 

砍八田與一銅像 這2人再摧毀國小百年石狛犬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491104

2017-05-29 02:03聯合報 記者林孟潔╱即時報導

 

狛犬石像遭破壞。圖翻攝自臉書

烏山頭水庫八田與一銅像遭斷頭事件仍記憶猶新,破壞銅像的前台北市議員李承龍(59歲)和女子邱晉芛(50歲)昨天晚間8時許,率眾至台北市北投區逸仙國小門口,持榔頭猛砸校門口具有百年歷史的日本狛犬石像。邱還在臉書開直播,對外宣傳破壞石像的過程。

李承龍在直播影片中,先是念出狛犬石像的歷史淵源,接著持榔頭猛力敲擊石像,邱也在旁打燈、拿榔頭協助敲擊,只見狛犬前腳應聲斷裂,邱還大喊「YES!」直到警方到場後才中斷直播。

李、邱事後再度開直播,告知破壞石狛犬的緣由,邱說,之前路過覺得這個東西很詭異、怪異、不合情也不合理,昨天才隨手幫中華民國政府清除日本殖民時代留下來的垃圾。

李則說,狛犬是日據時代守護二次大戰死去的日軍亡魂,是替日本皇軍守靈的「鬼獸」,但校內讀書的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也有國父銅像,讓鬼獸守護未來主人翁和國父,「這是在幹什麼?這是在破壞我們國家的風水」。

邱也說,他們沒有殺人放火,只是在清除垃圾。李、邱表示,他們在等狛犬石像的所有權人提出毀損告訴,態度冷靜平淡,甚至還露出笑容。

據悉,逸仙國小10年前進行工程時,挖掘到狛犬石像,之後就放在校門口,未料昨晚遭破壞,北投分局光明派出所獲報,到場採證後將李、邱二人帶回所內製作筆錄,校方也提出毀損告訴。

曾破壞八田與一銅像的李承龍,昨晚再度破壞逸仙國小門口的狛犬石像。圖翻攝自臉書

狛犬石像遭破壞,地上擺有作案用的榔頭。圖翻攝自臉書

 

聯合/他們真的沒有良心負擔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67194?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5-17 02:43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視爆發「公司派」與「股東派」經營權之爭。公司派近日更號召民進黨立委連署支持董事長郭倍宏,該台政論節目主持人和常客也跳出來力挺領導班子說:「台灣人若連民視都保不住,要如何保護台灣?」

以這些人的說法,民視經營權儼然是一場民族「聖戰」:若經營權易手,台灣的獨立自主會立刻陷於危機。這不禁令人啞然失笑:民視經營階層和每天領通告費的名嘴們,未免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

從這些人士的發言看,他們顯然不把電視台當成「新聞媒體」看待,而看成赤裸裸的宣傳工具。有人甚至以收視戶為籌碼,要求綠營立委支持;他們沒說出口的暗示是:這時閣下若不表態相挺,未來本台會不會冷落你,或轉而拉抬你的對手,那就可想而知了。

在一黨獨大時代,任何膽敢和威權對抗而發表異議者,至少要冒著一定的風險。因此,外界多少抱持相當諒解,容忍他們「矯枉必須過正」。而如今,綠營已完全執政,許多人卻仍占著「弱者」的席次不放,攫取權力絲毫沒有良心負擔,也沒有一點迎向公平制度之心。

民視公司派把自己說成攸關台灣前途,和民進黨推動將警政、調查、廉政等機關首長改為政治任命,乃至親綠名嘴宣稱蔡總統聲望低落是因為「太民主」,因此政府必須多點威權,都有相同脈絡可尋。由此可知,有些人巴望的其實是另一個威權時代:只要把蔣公銅像換成自己就行了!

 

王正方/立銅像、砍銅像,有意義嗎?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2457880?from=udn_ch2cate6643sub7340_pulldownmenu

2017-05-12 01:31聯合報 王正方

烏山水庫八田與一銅像的頭被砍,數日後陽明山公園蔣介石銅像的頭也被鋸掉,新北市輔仁大學校園的蔣公銅像,被鋸斷手中拐杖,不久整個銅像不見了。台灣陷入銅像危機?

官方發言人說:「應正面看待學生拆銅像一事。轉型正義的過程中,有些事情要被釐清,政府先將中正紀念堂閉館,代表這個國家一定程度的反省。」「這個國家」的執政者贊成砍拆蔣銅像,別的銅像呢?

多年前曾有某地方政府將蔣的巨型銅像大卸八塊,每逢二二八,許多蔣銅像遭噴漆、貼寫侮辱性標語。蔣先生確實做過總統多年,功過自有客觀評價,動輒將他的銅像動了手腳,然後蒙上面舉刀拍照,也是轉型正義?鞭屍不是勇者的行為,更何況對象是座默然無語的銅像?曼德拉、施明德,敢於向當權者抗爭,坐牢數十年,世人欽佩。

破壞公物屬觸犯法律行為,又該如何正視?如同占領立法院、攻打行政院,說是符合民意(多少人的民意,待考)就一律無罪,砍它個銅像(也包括八田的銅像?)更是小菜一碟,大家放心去幹!

矗立政治人物銅像,多是為了強化或延續政權,以銅像來宣揚某意識形態。改朝換代,另一種意識形態當家,原來的銅像恐怕都紛紛被撤下,以其他物件取代;如八田與一的像、神社,用來美化日本殖民統治、感恩、懷念?但意圖扭曲史實,就未免視天下無人了!

政黨輪替已成,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要拆銅像就下令拆去。偷偷摸摸有人深夜砍,又為之解釋是轉型正義的過程,應正面看待拆砍蔣銅像等,費解。有建議:全面撤掉公共場合紀念蔣的硬體、軟件,避免產生社會對立情緒。銅像一律由政府文化單位製作生平解說,供下載:「錯誤的崇拜轉為覺醒與警惕,銅像恢復其應有的歷史教育功能,完成自我救贖。」

還要將意識形態全力灌輸給他人,就比從前立銅像者的水準低了,因為人家先已做過「灌輸」工作,效顰者缺乏創意。如果自己政治正確,會有人贊同,不必扮演「救世主」,費勁去灌輸、替別人完成「自我救贖」。自我救贖?是為當權者繼續維持政權吧!

台灣政黨輪替多次,號稱亞洲民主櫥窗,櫥窗裡面竟有這麼一幅景象。砍銅像腦袋的新聞流傳到國際,有點丟人,但是也沒什麼了不起,全世界的電視觀眾早見識過台灣立法院打架,那套系列更加滑稽、拙劣、醜陋!

以立銅像、砍銅像來做政治宣傳,效果不彰。銅人發呆,幾十年過去,有幾個人注意他?造型多不好看,介紹文字無人閱讀,因為大家都忙著滑手機。這年頭要來個「網紅」,點擊率說不定上百萬、千萬。

梅蘭芳演出新戲,有人寫劇評亂罵,梅先生說:「不怕罵,就怕不提。」有了提、罵、砍,一下子宣傳效果大增。

瑞士紀念電影奇才卓別林;百餘小朋友,畫上小鬍子、穿黑西裝、戴黑禮帽,持手杖,在公園率意模仿卓別林。他的電影,為世世代代帶來寓意深刻、無止盡的歡樂。不必立銅像,我們永遠忘不了老卓。(作者為電影導演)

 

 

中時快評》台大真丟臉

林萬億
林萬億。(中央社)

台灣大學最近事端真不少。

力砍軍公教18趴的原台大社工系教授、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悄悄地辦理了退休,並被台大回聘為名譽教授。林萬億對自己要不要領18趴一事,說法前後不一,讓外界高度質疑「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他,如何能夠秉公處理年金改革事宜?

況且,林萬億在多年前曾身陷與學生發生不倫的桃色風暴,妻子還告上法庭。林萬億在公、私領域都如此引人爭議,竟可在退休後獲聘為「名譽教授」,台大的道德尺度也太寬了吧。

2年前因政論節目被教育部認定「違法兼職」的原新聞研究所教授彭文正,已重返台大,在「生物資源暨農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擔任兼任教授,教「媒體大數據分析」。

目前各大談話性節目中,大學教授擔任來賓者有之,但是一周6天、每天長達2個小時擔任政論節目主持人者則幾乎沒有,彭文正可說是相當罕見的例子;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台大生傳系的教職人員表上,彭文正登載的學歷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但是在他的著作上所記載的學歷卻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學博士」。

到底哪個才是真的?還是彭文正是農經、大傳雙博士,所以可以到農學院教授媒體課程?

根據《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致聘要點》,名譽教授之提名必須在退休後辦理,可見林萬億已辦妥退休,

問題是,按《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規定,教職人員必須是專任身分才可以辦理「退休」,林萬億現正被借調為行政院政務委員,在台大已屬兼任教授,為什麼還可以辦理退休?顯然台大為林萬億開了方便之門。

狗屁倒灶的丟臉之事這麼多,難怪台大學風日衰;再不好好加油,第一學府的光環遲早會褪色。

 

 

 

教出禍國殃民總統院長 楊志良:台大愧對國人該道歉?

原文網址: 教出禍國殃民總統院長 楊志良:台大愧對國人該道歉?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1129/302063.htm#ixzz4TFEQSJ4p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28日表示,蔣家之後、台灣3任總統都是台大畢業,政府內閣團隊也幾乎都是台大人,但卻把台灣治理成這樣,認為台大「教出了這批禍國殃民的總統、院長及部會首長,台大該不該向國人道歉?

楊志良在《蘋果日報》專欄發表《台大愧對國人》文章指出,在3位台大人總統及眾多院長、部長的「同心協力」之下,台灣從四小龍之首淪為之末,未來恐將落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後頭。

楊志良寫道,這些台大人讓房價高漲、炒房炒股不用繳稅,但薪資卻退回16年前,貶抑勞動價值,一切向財團靠攏,讓年輕世代不婚、不育、不養、不活,沒有前景。

他直言,台大教出這些學生,難道不用道歉嗎?「台大人對台灣的貢獻,與台大畢業人數及國家的投入可成比例?」他說,自己在台大任教多年,「也是罪孽深重,就此深深鞠躬道歉」。

楊志良認為,新任台大校長楊泮池目前從事改革,強調教學、服務和研究並重,這是好的開始,但遠遠不足;大學應追求對台灣社會的貢獻,而非爭取世界排名,若論對國家貢獻,台大恐還不如成大

對此,楊志良接受《中國時報》訪問表示,大多數國人認為台灣現在很糟,不少高官從台大畢業,這篇文章是想提醒台大應對社會有更多貢獻,雖不能期待所有台大生都有這種想法,



原文網址: 教出禍國殃民總統院長 楊志良:台大愧對國人該道歉?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1129/302063.htm#ixzz4TFEIRoxt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聯合/改革不是一部民主絞肉機

2017-05-04 02:52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41715

蔡總統在就職周年前夕接受專訪,談到政府推動的各項改革。她說,改革引發陣痛,但這是必要的歷程;若不進行改革,「恐怕台灣永遠回不來」。這段談話,顯示蔡英文對於改革有迫切的使命感,因此上任即急著全面推動。但另一方面,這也反映她對社會的痛苦缺乏體會,只顧著拚政績,卻未體恤人民的感受。至於她所謂「台灣回不來」,則令人不解;事實上,人民更大的迷惘,是不知道她要把台灣帶向哪裡。

台灣在民主化及全球化過程中,錯過了在經濟、社會、法制層面的同步調整;從這點看,台灣確實有許多面向有待改革,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然而,改革的推動,並不是只要遙指目標、下令大軍開動即可,如果不認真規劃前進路徑、不慎選適當策略,仍無法達到目的。蔡政府一年來推動的改革,都有一套美好說詞;但它選擇的手段,有的流於片面,有的太過粗暴,有的甚至運用了違反法制、踐踏民主的作法,也因而引發不少爭議。

簡單地說,改革引發的社會反彈,未必是認為改革目的不正當,而是認為改革的程序不符合民主開放原則,或者認為改革的手段違反了公平正義的精神。然而,蔡政府高舉著改革大旗,以為凡以此大旗進行的事都是正當的,以為集合在大旗底下的人都可稱為「正義之師」,這恐怕太過一廂情願。

舉例而言,年金改革和司法改革雖都以「國是會議」的名義,推舉了各界人士代表參與;但其薦舉過程是由政府授權的少數人士主導,開會過程及議題的設定也常由少數人強勢主導。在這種壟斷情勢下得到的結論,年金改革幾乎是以林萬億版本為宗,司法改革則不脫民間司改會及瞿海源架構;如此,怎麼可能反映多數的民意,又怎麼可能具有民主的正當性?

進一步看,年金改革委員會把考試院主張排除在外,司法改革卻由總統主導,其實都踰越了五權分立的界線,後者更有違憲之虞。但是,對外界的批評,蔡英文卻不為所動,以為掛著「改革」的招牌即可恣意而為。不僅如此,包括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及推動中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執政黨都是採取千軍橫掃的包辦姿態,一送進立法院,就要藉國會優勢強渡關山。即使勉強辦了幾場公聽會,也都在虛應故事,無意聽取任何異議,更遑論調整既定內容。這樣的改革,跟一部「民主絞肉機」有何兩樣?

在蔡英文看來,改革是艱難的,所以必須採取強勢作為,才有可能推動。但是,這樣的態度,跟威權年代領袖「一聲令下」的決策模式有何不同?跟川普的蠻幹有何差別?以「民主絞肉機」為喻,是指政府一心一意想要得到「改革香腸」,不論外界有何不同意見,不論徵詢的機制是否恰當,不論決策思維是否妥當,全都被放入這個絞肉機裡絞碎,在機器出口處灌製成香腸。在這條香腸裡,肥肉和瘦肉混成一團,不同的意見被打成同等大小的肉末,而所有的民主程序則被化約成單一的絞肉生產模式,根據總統個人的意志來決定香腸的胖瘦及大小。

蔡英文在上任之初所宣示的「謙卑再謙卑」、「最會溝通的政府」,比照今天她推動的各種橫眉豎目的改革,總統其實已經判若兩人;民眾對她的印象,也反映在其民意支持度上。遺憾的是,蔡總統似乎仍堅持自己「在做對的事」,而不願感受人民對她的失望;她寧可相信自己目標的「絕對正確」,卻不想面對自己可能犯下的「手段失誤」;她堅信自己主導改革的美好想像,而無意面對人民承受變局的真實痛苦。

改革當然不是戰場,改革也不是無痛分娩。但改革絕對不是把自己的成就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更不是把政治當成絞肉機,把民意絞成一團肉末。

 

華府看天下:傅建中》三新不如新人新政

蔡英文
圖為蔡英文。(總統府資料照)

蔡英文為了打破兩岸關係的僵局,向對岸推出所謂「三新」挑戰,即「新問卷、新情勢和新模式」,其實仔細分析,這個三新根本大而無當,毫無新意可言。以前的問卷沒有答完,怎麼會有新的問卷?至於新情勢和新模式,更是流於空疏浮偽,不切實際。當前最重要的是要有新人和新政。

不客氣的說,目前和兩岸關係最有關連的陸委會主委和海基會董事長都不適任,前者雖是資深外交官,但對大陸所知有限,連中共政治局幾位常委的名字都搞不清楚,遑論其他。海基會董事長雖是知名學者,但獨派色彩太濃,又沒有突破性作為,一年來被送進冷凍庫,兩岸作為零功能。小英如真想打開僵局和走出台灣的孤立局面,必須起用新人,實施新政。

其實新人也是舊人,如能為小英政府所用,必能使人耳目一新成為新人了。譬如蔡英文當陸委會主委時的副主委林中斌就是我所謂的新人,蔡和林共過事,林也當過扁時代的國防部副部長,應當能和民進黨政府配合,起用林當陸委會主委不應是件難事,照他過去的經歷,也順理成章。林對中國大陸的了解,無論軍事,外交還是兩岸,都是上選,加上長期在美國工作過,有國際觀,熟悉美國的政學界,是理想的人選。

另外一個人是蘇起,「九二共識」一詞就是他創造的,說不定他若出任海基會董事長,民進黨關於「九二共識」的死結,即可迎刃而解。當然先決條件是蔡英文必須對他們充分授權,成功了,小英就可以坐享其成,失敗了,他們負全責。

蘇、林二人,除了他們的專業學養之外,還有英文的利器,在國際場合上,可以和英美的菁英之士並駕齊驅。多年前,已故的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白樂崎聽了蘇起的英文演講和答問後,讚美之餘,說台灣能有10個蘇起才好。

也許有人要說,小英政府不是有好幾位藍色背景的高官了嗎?從林全、李大維,馮世寬到張小月都是,怎麼沒見他們發揮作用?說穿了,他們都不過裝點門面,就是英文裡的window dressing,作用不大,說得更白一些,這些人可能已經藍皮綠骨了。

我說的新人是有風骨的特立獨行之士,前述蘇、林二人未必符合此一標準,但取法乎上僅得其中,也算差強人意了。

蔣介石目前在台灣成為萬惡不赦的「元凶」和「獨裁者」,可是他當政時任用的兩位非常重要的官員,像抗戰時期的駐美大使胡適,1949年後的我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蔣廷黻,都不是國民黨員,而且50年代初蔣廷黻還有意聯合胡適組黨,扮演反對黨的角色,但蔣介石都能容忍他們,繼續讓他們居高位。蔡英文不是一天到晚把台灣的民主價值掛在嘴上嗎,難道她不如蔣介石嗎?

蔡英文已到了必須用新人行新政的生死關頭,否則坐以待斃,計日可待。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26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