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5/01 10:32:53瀏覽324|回應0|推薦0 | |
民調顯示 5成4民眾認為蔡英文傾向追求台獨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504466?from=udn_ch2cate6638sub6656_pulldownmenu 2017-06-05 08:39聯合報 記者周佑政╱即時報導 蔡英文總統上任後,針對兩岸關係主張「維持現狀」。不過,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顯示,高達54.4%的台灣民眾,認為蔡英文的統獨立場是「傾向追求台獨」;51.3%民眾不認為蔡英文總統有做到維持現狀。 美麗電子報以兩岸為主題進行民調,民眾被問到「請問,您認為蔡英文總統的統獨立場,整體來講傾向台灣獨立、維持現狀、或兩岸統一?」有32.9%認為是「台灣獨立」;7.5%認為是「先維持現狀,以後台灣獨立」;14.0%認為是「先維持現狀,以後考慮獨立」;認為是「永遠維持現狀 」則為15.9%。 民調指出,這項數據顯示,蔡英文總統雖一再宣示「維持現狀」,但卻有逾3成的人仍明確認定她傾向台灣獨立;同時,有21.5%的民眾認為「維持現狀」只是暫時性,未來蔡英文總統仍會追求獨立。也就是說,有超過半數的台灣民眾,認為蔡英文總統會進行台灣獨立,差別在於時間先後。 當美麗島電子報進一步詢問,是否支持蔡英文總統將「維持現狀」列入民進黨黨綱,借此取代「台獨黨綱」時,結果,有53%表示支持;且在民進黨支持者中,支持的比例更高達60%。 這次民調是在5月24日至5月25日進行,成功訪問1073人,在信賴水準95%情況下,抽樣誤差最大值為正負3.0%。
【重磅快評】毀國旗非侮辱 法官想換國旗、改國號?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504532?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6-05 10:11聯合報 主筆室 故宮噴漆情侶檔陳儀庭、陳妙婷等,前年國慶日率眾割壞10面國旗,二審認定其行為係為表達反對中華民國存在的政治意見,應受憲法言論自由保障,故無涉侮辱國旗罪,僅涉及毀損罪;又因被害人沒有提告,法院無權審理,因此判決無罪。 法官判決固有其理由,但如此理由是否合於法律解釋通則,進而讓人民信服?顯然是頗有疑問的。 陳儀庭等所涉的是刑法第一六O條的侮辱國旗罪,條文為「意圖侮辱中華民國,而公然損壞、除去或污辱中華民國之國徽、國旗者...」陳等人既當庭承認公開割破國旗行為,因此構成後段並無爭議。 如今判決會引起許多批評,主要在於法官認為陳等人只是為表達政治意見,不是在侮辱中華民國,而此政治性言論,應受憲法言論自由的最高度保障。 然則,刑法對於「意圖」、「侮辱」早有定義,絕非一人一把號可各吹各的調:意圖是指具有特定目的的內心傾向,侮辱是指輕侮蔑辱,更白話的就是指謾罵、嘲笑或足以貶損對某人事物評價即足。 陳等人既表明「藉由這個行動證明中華民國沒有正當性」、「這面國旗不該出現在台灣,它代表殖民及壓迫的象徵」,請問如何能得出「並非侮辱中華民國」的結論?法官要不要舉例說一下,何種言論才算是輕侮蔑辱中華民國卻無關表達政治意見? 其次,自二次世界大戰後雖已由國家主義轉為個人主義,國家法益的保護也並非指以國家為主體所應受保護的法益,但這並非是說國家法益就不必保護了了,而是指應調整為為保護個人利益而以國家權力作用為內容的法益。 亦即,縱然認定陳等人的言論是政治表意、應受到憲法更高度的言論自由保障,但這也並非說明在政治相關表意方面可享有完全不受限制的自由。法官仍應思及,若任由國民可恣意毀損國旗,究竟是否會侵損國家公權力,進而危及公共秩序與社會和諧的維護。 直言之,如果認為毀損中華民國國旗無涉侮辱中華民國,不應論以侮辱國旗罪,就請開大門、走大路,要嘛政府就宣布台灣改國號、換國旗,中華民國國旗自然就無保護必要;要嘛就清楚表態不需要靠刑法來維護國旗尊嚴、促請推動修法廢了侮辱國旗罪;至不濟,法官也應依釋字第三七一號解釋意旨停止審判、聲請大法官釋憲。 「侮辱中華民國卻還要中華民國憲法保護」、「法官連國旗都維護不了還有臉繼續領中國民國的薪水」...,這些來自人民對此判決最直白的反諷,正是說明,「這個國家」的人民與政府,如果只想透過玩這種法官造法或廢法的小把戲來遂行特定政治目的,只是徒增笑柄、對立與紛擾而已。
聯合/兩個矛盾的意象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47543
蔡英文總統接受聯合報系專訪。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接受路透社與聯合報系專訪,兩次專訪場地的布置皆有不同。 路透那場,蔡總統身旁豎了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旗桿特別矮,使國旗能與坐下來的蔡總統一起入鏡。聯合報系那次,在蔡總統背後掛了一幅放大的荷蘭人繪製的台灣古地圖,使地圖能與坐下來的蔡總統一起入鏡。 那幅荷蘭人畫的台灣古地圖,圖上的台灣不是南北豎立,而是東西橫躺;這個橫躺的台灣島,還曾被民進黨變形為一條鯨魚,象徵一種自由移動的渴欲。這幅十八世紀古地圖之所以橫躺,主要是根據當時的航渡及貿易關係,以廈門為基礎點所繪,所以對澎湖群島及台江內海的細節著墨甚多。 國旗與荷蘭古地圖,反映了蔡總統不連貫的兩種政治態度。一方面,在國旗下宣示「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但另一方面,以荷蘭人的台灣古地圖表達追求像鯨魚一樣自由移動的台灣,事實上,此圖其實是大陸中心的思維。 中華民國國旗與荷蘭人繪製的台灣古地圖並存,反映了蔡政府的矛盾心境。例如:抬高原住民的歷史論述,卻禮讚荷蘭人的福爾摩沙;貶抑鄭成功開台,卻歌頌八田與一的日治,並「去孫/去蔣/去孔/去鄭」,卻又宣示「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 如此恣意割裂及扭曲歷史,其實不可能改變台灣的歷史與地理地圖,也不可能使台灣變成可以游動的鯨魚。 資深媒體人:徐宗懋》中共國旗下的綠色政要
1993年,謝長廷(中)等人抵達北京機場時所攝(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灣退將訪問大陸面對中共國旗,引來綠委抨擊!其實今年世大運,大陸估計會拿幾十面金牌,到時中共國旗升起、國歌響起,將在體育館和電視螢幕上反覆迴盪不已,綠色政要難道要四處逃竄嗎?想來不會吧!既然在台灣都要向中共國旗肅立致敬,在大陸又有何問題呢? 其實,開風氣之先的是綠委本身。1993年,民進黨立委謝長廷帶團訪問大陸,團員包括蔡同榮、姚嘉文、柯建銘等人,往返機票自理,但大陸行程則由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大陸台聯)付帳,這張照片是謝長廷(中)等人抵達北京機場所攝(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站在中共五星國旗前,神情自若!謝長廷擔任高雄市長時,主張高雄和廈門是「一國兩市」,因此背後中共國旗並非外國國旗,而是「一個中國」的國旗,姚嘉文顯然也沒意見! 左邊接待的是大陸台聯副會長郭平坦先生,郭先生是台南人,幼年移居日本神戶,抗戰勝利後台灣人恢復中國人身分,郭先生就讀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部時,擔任中國留日同學會主席,代表旅日華僑舉行集會迎接廖承志訪日,非常活躍!郭後來去了大陸,從事對日外交工作。據日本旅台作家本田善彥的觀察,郭的日文水準是他見過台灣人中最高的,完全不亞於日本人,不像李登輝的腔調那麼濃!郭成為中共駐日外交人員,其工作成效可想而知! 郭先生曾接受我多次的訪問,透露了謝長廷等來訪一些情況,他說蔡同榮曾經私下找共產黨幫過忙,共產黨也確實幫了忙,「蔡跟我們道謝,私下情況是這樣的,不過一到外面,他從來都是罵大陸的!把大陸說得不堪入耳!」郭還提到,更早李鴻禧教授也帶友人來大陸旅遊,也是共產黨出錢招待食宿的。李教授還說,如果人在大陸,他要當國務院總理,中國人意識很強烈的! 這些都是綠委和綠營知識分子早年訪問大陸的情形,立法委員也是公職人員,比起退將更掌握了政府建設和預算的內部文件,有些甚至有機密等級的,謝長廷去大陸絕不可能洩露政府機密,相反地,他是代表台灣去共產黨那邊收集第一手資料,或者說,是滲透到對方內部的,算是立了一件大功! 就好像在世大運中,台灣不斷豎起中共國旗、響起中共國歌,代表著台灣已經成功地滲透進中華人民共和國,藉用早年綠委面對中共國旗的態度,今天的綠委或許更能看開一些!至於綠色政要與共諜之間的關係,下一次我再用圖文闡釋。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徐宗懋圖文館facebook)
資深媒體人:徐宗懋》阿扁可以,退將不可以
阿扁神州之旅
最近退休將領訪問大陸引起綠委和綠嘴抨擊,這是阿扁在北京軍博59式坦克前拍攝的照片(數位彩色復原:徐宗懋圖文館),坦克上有八一紅星的字樣,預示了綠色執政的基本方向,也說明當前問題。 1927年4月和7月,國民黨先後在南京和武漢實施清黨,國共合作破裂,8月1日中共控制的國民革命軍一部,由周恩來、朱德等人領導在江西南昌起事,失敗後餘部轉往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合。這一天代表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本身武裝力量,走向獨立自主道路,意義非凡!至於59式坦克改良於蘇聯T-54A坦克,為中共第一代自製主力戰車,1949年建國大典首度亮相。1989年6月,我曾親睹成列的59式坦克強悍地駛入天安門廣場。約2年後,阿扁即在北京站在這型歷史和政治意義深刻的中共坦克前留影,露出了從容敬佩的表情! 事隔多年,蔡英文總統就職典禮上,支持群眾高舉中共宣傳幹部黃榮燦在上海左傾報刊《文匯報》發表的作品「恐怖的檢查」,呼應中共的宣傳。接著今年,蔡總統也為228及後來反政府的抗爭者平反,自然包括了嘉義人張志忠所領導的台灣民主聯軍,本質上就是中國工農紅軍領導的228嘉南武裝鬥爭。至於後來中共黨人抗爭遭處決或監禁者,其名譽皆獲平反,烈士家屬也獲得相當補償,這些都證明了阿扁與蔡總統對中共革命的高度肯定。 接下來應該是全省228紀念碑和白色恐怖紀念碑碑文內容修正,清楚地寫出中共烈士張志忠、簡吉、郭秀踪、呂赫若、鍾浩東等人的英勇事蹟,並說明他們的目標就是打倒美帝國主義,以及嚴懲勾結美帝的賣台分子,並因此犧牲了寶貴的生命!這些都應該寫入教科書裡。 沒錯!從阿扁到蔡英文一脈相承的具體做法,都是肯定「一中」,而且是「紅色一中」,各部門應該體會其深刻意涵,並採取相應做法,譬如過去20年逮捕的共諜應該立刻釋放,並根據過去中共地下黨被平反的作法,由蔡政府做出道歉,並立刻補償。至於教育部長潘文忠打壓一中,則要嚴加追究責任,因為他完全違反阿扁和蔡英文肯定中共在台革命歷史的「紅色一中」本意。 至於退將在大陸面對中共國歌、國旗更不是問題,今年夏天世大運在台北舉行,大陸隊必將拿下幾十面金牌,按慣例要升中共國旗、奏中共國歌,公開崇拜毛澤東的柯P自然恭敬不已,連民進黨官員、綠委、綠嘴只要在場,也一樣要肅然起敬!連在台灣都這樣了,在大陸還有什麼問題呢?有關民進黨與中共國旗的關係,下一次我會以圖文詳加闡釋。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徐宗懋圖文館facebook)
中時社論》辯論台獨黨綱 讓兩岸路更寬
總統蔡英文(左)27日接受路透社專訪,針對台美關係、兩岸關係及國防軍購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總統府提供)
蔡英文接受路透社專訪,希望有機會再與美國總統川普通話,卻遭到川普冷回應,雖然未必代表台美關係降級,卻足以顯示蔡英文希望與美國結成「價值同盟」策略的落空。兩岸關係正處於安危轉折的關鍵節點上,蔡英文政府應以新的思路,建構自己的新務實主義;換句話說,除了苦撐待變,蔡英文應該找出其他策略,讓台灣早日實現內政和解、經濟轉型、兩岸互惠互助。 政黨經常因時代變遷和選民結構改變而調整政策,有些連基本政策也出現昨是今非、乾坤大挪移。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政策就曾經左右互換。一般認為共和黨傾向認同美國傳統價值、漸進偏保守的政策、自由市場經濟、政府干預、社福和課稅越少越好,支持者多為企業主、內陸州居民;而民主黨較傾向認同社會新興思想、改革的政策、社會公平、福利政策、課富人稅等,支持者多為勞工、沿海州及都會居民。 然而,這樣的刻板印象在去年總統大選川普逆勢勝選後,顯然又有所調整,顯見政黨政策不是、也不應一成不變。選後,即使共和黨在參眾兩院居於多數,但川普面臨共和黨建制派的強大壓力,不得不在重要的人事案、健保修正案、新移民法案、年度預算案等都被迫做出修正。髮夾彎雖然多少讓川普有失顏面,但事後證明反而是另類的解套。 最顯著的是川普對中國的態度,競選期間一再發表敵視中國的談話,就職初期多次推特發文抱怨中國,甚至不顧慮北京的反應與蔡英文總統通電話,但他很快就和大陸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會晤,並數度熱線通話,之後態度一百八十度逆轉。與其說是川普善變、自失立場,不如說是身為元首基於國家利益的必要調整。 同樣的改變也出現在中國共產黨身上。從11屆3中改革開放、14大推動國企改革、克服姓資姓社的爭議起手,中國大陸30年來的改革開放,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克服意識型態包袱,因應社會變遷,及時調整了黨的結構和黨員代表性,完善中國特色民主制度等;不但解決了國家發展問題,甚至在杭州G20峰會上讓中國發展模式成為「杭州共識」而受到全球關注。 在兩岸關係上,北京從拒絕承認國軍領導對日抗戰,到願意正視史實、推動兩岸共寫歷史;從李登輝到陳水扁8年的衝撞對抗期,轉向和馬英九共同在「九二共識」基礎下,締造兩岸兩會簽署23項協議、台灣得以參與聯合國功能性組織等兩岸和平紅利,「馬習會」的實現更是石破天驚。中國共產黨是威權政黨,但因應外部變化,決策從不僵化。 反觀民進黨,從黨外時期、創黨到重返執政,也曾因應不同時期的需要,在黨代表大會上提出不同的政治性文件;從《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但民進黨從來只調整詞語,卻不改對台獨的追求,更拒絕調整相應公共政策。 長期以來,民進黨相信美國信奉民主、自由和人權,基於共同價值和台灣第一島鏈關鍵位置的戰略重要性,美、日必定不會讓中共染指台灣,台灣最終必能擺脫中國。蔡英文日前接受路透社的專訪,充分反映這樣的信仰。 問題是川普顯然是「非典共和黨人」,正帶領美國從傳統價值中淡出,取代的是務實的機會主義和「給與取」的折衝;美、中不論為解決北韓問題或貿易、南海等問題,都在以協商取代對抗、追求雙贏。如今中國已突破第一島鏈,台灣戰略地位今非昔比,兩岸僵局拖越久、互信更薄、轉圜更難。民進黨堅持不承認九二共識,可能落得籌碼漸失、坐等對岸壓力快速累積,這樣擺在眼前的現實,民進黨豈能無感? 實際上,不論是住民自決或是追求法理台獨,李登輝和陳水扁早就證明此路不通;何況當前台灣早已是台灣人當家做主,國民黨也早已不是一黨獨大的憲政怪獸,民進黨實在沒有必要繼續糾結在制憲和正名的舊思維中。如果《台獨黨綱》已不合時宜且束縛了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提升,就沒有理由死抱這個神主牌;民進黨既然重返執政,當下應力求自我提升,從現代建構主義思潮中思考兩岸更寬廣的未來和更有利的策略。 蔡政府執政將滿1周年,民調不滿意度卻高達6成,必須做出改變。民進黨將在7月召開全代會,時逢北京十九大召開在即,蔡英文應勇於帶領民進黨走出意識型態地窖,發動黨內辯論是否應修廢《台獨黨綱》,改提務實可行的兩岸政策,讓兩岸關係正常化帶動台灣常態化。
聯合/且待蔡英文林義雄攤牌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18524?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4-22 04:39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將從自下周三(26日)開始,在民進黨中央前發動一場為期16天的接力禁食行動,要求立法院應在5月20日前通過公投法補正案。(本報資料照片) 林義雄下周將發起「民主補正公投法」的禁食運動,要求立法院在五二○前通過公投法修正案,並揚言否則後續會有更激烈的舉動。 數十年來,公投爭議一直是台灣政治中的不散陰魂,現在應當是綠營內部對公投法制作一攤牌的時刻了。 民進黨對公投法制一向是色厲內荏。雷聲大,雨點小。二○○三年公投法立法時,扁政府的姿態很高,最後卻壓下了「蔡同榮版公投法」;去年底,蔡政府又啟動公投法修正案,雖民進黨在立院已占多數,但在「領土變更案複決公投」等法制上,又出現猶豫,不敢輕率跨越紅線。 補正公投法,是太陽花運動退場時,林義雄與太陽花人物的共同主張。而包括蔡英文在內的民進黨高層,過去一向痛批「鳥籠公投」,但如今重返執政卻又踟躕不前,難怪林義雄看不下去,要民進黨實踐承諾。 「領土變更案複決公投」就是台獨公投。過去,因民進黨裝腔作勢,國民黨奮力圍堵,才會有「鳥籠公投」的立法。但情勢發展到今日,民進黨在立院占絕對多數,且蔡政府又將自己的政治法統建立在「天然獨」與「轉型正義」之上;林義雄既要民進黨兌現承諾,蔡政府即應在綠營內部對「領土變更案複決公投」等進行攤牌,作一了斷。 別再糾纏,連郝柏村也贊成台獨公投。所以蔡政府若真能完成「領土變更案複決公投」立法,一翻兩瞪眼,或許即可終止台灣的政治凌遲。
聯合/林義雄點金成石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28196?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林義雄再次發動禁食,要求民進黨補正公投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分享 絕食達人林義雄又來了!這次的目標,是公投法補正。林義雄這回出手,雖只採取「禁食」,而且是「接力」方式,手段相對溫和,民進黨卻仍感到皮皮剉。其中原因,值得細細推敲。 民進黨長期指責《公投法》是「鳥籠公投」,認為門檻太高、需經審議委員會通過、領土變更不能公投等規定皆必須降低或刪除。如今民進黨完全執政,原本可依自己的意志大修特修,不料它卻態度丕變,瞬間轉為保守。這證明,以前的叫囂都是唬人。 去年底在立院通過的初審版本,民進黨並未納入「領土變更」公投,僅降低公投門檻並廢除公投審議委員會;其後,更一直以「立法時程來不及」為由一拖再拖。這兩點,都讓林義雄不滿。林義雄再度禁食點出一個事實:民進黨過去用盡手段反對公投法,都只是為了騙取選票。如今當大權在握,要它降低門檻「放權於民」,民進黨哪裡捨得? 為了化解林義雄禁食的殺傷力,民進黨已經全力「疏通」。甚至有人拋出道德譴責,指責林義雄此舉是在幫時代力量造勢。但不論林義雄這次會不會輕易退場,都暴露民進黨作繭自縛,困在自己挖掘的坑洞裡。 現在,就看林義雄和民進黨誰更能拗。林義雄過去兩次「絕食」,都在國民黨支持下成功達陣,一次造成國會席次減半,一次導致停建核四。如今民進黨完全執政,林義雄的主張是否反而可能被擋下,全民都在等著看。
促修公投法禁食…民進黨:與林義雄理念一致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428134?from=udn_ch2cate6638sub6656_pulldownmenu 推動公投法修正,人民作主教育基金會昨天起到民進黨中央黨部前展開十六 天的禁食活動,總統府資政吳澧培(右二)也短暫參與靜坐。 記者邱德祥/攝影分享 為促修公投法,人民作主基金會昨天起在民進黨中央黨部前展開接力禁食行動,現場約八十人響應。此活動為期十六天,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將於五月十一日壓軸登場,呼籲蔡英文政府在五二○前通過修法;民進黨發言人張志豪指出,林義雄是民進黨尊敬的前輩,立場和民進黨很接近,這段期間,黨籍立委都有和林義雄溝通,大家理念一致,差距不大。 昨天早上由基金會董事長陳麗貴宣讀行動聲明後,參與者繞行黨部三圈就開始禁食。聲明指出,二○○三年,立法院通過現行公民投票法,對人民行使直接民權設下重重障礙,成為一部反民主的「鳥籠公投法」。十四年來,在這部鳥籠公投法的規範下,沒有一項公投案得以通過,台灣民主距離真正落實,還差最後一哩路。 禁食活動昨天持續平靜進行到下午,不過約三點半發生插曲,總統府資政吳澧培突然現身禁食區,表達來向林義雄致意,還特別詢問「林義雄在哪?」但被告知林義雄沒來現場後即離去。 根據公投法修正草案於去年十二月在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的版本,修改條文包括公投年齡從廿歲降至十八歲,並刪除公投審議委員會;公投通過門檻只要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並達總選舉人總數的四分之一即為通過。人民作主基金會表示,沒有異議,請立法院盡速完成修法,勿再推託敷衍。 民進黨發言人張志豪表示,公投是人民的權利,且公投法修法也是本會期優先法案,目前法案在國會審議,尊重國會安排。
川普吹百日政績 讚中國幫大忙
美國總統川普4月29日就職滿百日,他當天遠離華府,前往把他拱進白宮的關鍵票倉賓州,參加群眾集會向鐵桿支持者取暖(路透)。
白宮所列川普「百日政績」一覽表
美國總統川普4月29日就職滿百日,他當天遠離華府,前往把他拱進白宮的關鍵票倉賓州,參加群眾集會向鐵桿支持者取暖。川普在演說中細數執政100天「極具成果」,強調繼續貫徹美國優先理念,並稱許中國在北韓事務上「幫了大忙」。川普也不忘告訴台下逾萬名歡聲震天的狂熱粉絲,他在未來的「偉大戰鬥」都將贏得勝利。 遠離華府唯恐遭嘲弄 川普因與多家主流媒體撕破臉,早在2月底就宣布不出席29日的白宮記協晚宴,成為1981年4月雷根總統因遇刺在家休養不克出席以來,首位缺席記協晚宴的總統。外界揣測,川普不願忍受「媒體的不公待遇」,也不想冒著被在場喜劇演員揶揄嘲弄的風險,才選擇缺席。
當晚7時30分,川普在賓州首府哈里斯堡農場展覽中心的「讓美國再次偉大」集會現身,他告訴支持者,遠離「華府沼澤100哩」和「極其無聊」的記協晚宴,前來和支持者相聚「令人欣喜若狂」。 川普拉高嗓門道,「有一大票好萊塢演員跟華府媒體,正在大飯店互相取暖。」群眾發出如雷噓聲,「如果媒體的職責是誠實報導真相,那他們只配拿到大大不及格的分數。」 痛罵媒體無能、造假 川普在演說中照例痛批媒體「製造假新聞」、「無能」、「丟臉」、「不誠實」,蓄意不報導他執政的成就。他也不忘大罵前總統歐巴馬團隊「一團混亂」,不厭其煩細數執政百日內「持續兌現一個接一個政見」,稱團隊創造豐碩成果,自己準備好在往後的「更偉大戰鬥」獲得勝利。 築高牆驅逐非法移民 川普說,他繳出的百日成績單,包括與中英德日等國領導人建立強有力聯繫、搞定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並獲確認、打擊恐怖主義、放寬聯邦法規對環境能源和商業的干預、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提出大規模減稅方案、以及為美國人民找回被外人偷走的工作機會,強調過去3個多月,美國新增60萬個就業機會。 川普也告訴支持者,定堅守掃除非法移民的政策,美墨邊界的高牆一定會興建,「免擔心。」 對部分政策出現髮夾彎,川普也有解釋。提到不再封中國為貨幣操縱國,是因「中國可能幫我們解決北韓問題」,他表示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相談甚歡,相信習很想解決北韓問題,美國必須「多一點彈性」,現在不是把中國歸為貨幣操縱國的時機。 這場演講多次被群眾掌聲、歡呼聲打斷,反倒更像一場競選造勢大會。演說最後,川普照例與全場鐵粉高呼他打選戰以來的響亮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 (中國時報)
黃智賢:川普明白告訴全世界 台獨玩完了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435052?Idlepage 2017-04-30 19:06聯合報 記者黃國樑╱即時報導 政治評論者兼電視主持人黃智賢,對於蔡英文總統前幾天的路透社專訪,她認為,這顯示蔡團隊「既蠢又壞」。她還說,蔡總統對川普的口氣,充滿了下對上的卑躬屈膝。對習近平的語氣,則不但冷淡,還擺出上對下般的指責。不過,川普直接拒絕跟蔡總統通電話,其實也等於明明白白告知全世界,台獨已經玩完了。 黃智賢在臉書上批評,蔡總統對川普充滿感謝與期待。對台灣被列入匯率操縱名單,則不斷解釋。對習近平,語氣就很冷峻甚至帶有教訓意味。她不停的指點北京該如何處理國際事務,而兩岸關係的任何差錯,她認為都是中共的錯。 她說,蔡總統接受路透社專訪,大陸第一時間駁斥,川普第一時間打臉。其實,川普很直白,蔡總統的專訪一再表明心跡,直白的程度,不輸川普。 直接演出她對川普 “ 我本將心託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的意思。直到川普火速打臉,說不願意跟蔡英文再次通電話。總統府只好尷尬說”本來就沒有通話的規劃”。 黃智賢說,有人立馬跳出來說,蔡總統之所以陷入被川普打臉的尷尬處境,是是路透社亂翻譯造成的。但是,她表示,是蔡總統主動提到川蔡通話的,而且對這通電話一提再提,提了許多次,比如小英又說: 「那唯一可能跟過去比較不同的就是,這一次台灣的總統有機會以電話跟美國的總統(當選人)直接對話。」對是否期待與川普再通電話,蔡總統直接說「期待」,「不排除」。 也就是說,她的完整語意是 「我願意!我期待!但要看他願不願意。」 她說,路透社下的標是: 「Taiwan President says phone call with Trump can take place again」。一點都沒誇張或誤解。路透社的翻譯根本沒有問題,是想要幫總統圓場的心態,才有問題。 黃智賢還發現,蔡總統對川普的口氣,充滿了下對上的卑躬屈膝。對習近平的語氣,則不但冷淡,還擺出上對下般的指責 她說,蔡英文不認為兩岸關係惡化 (worsen ),也不覺得有什麼沒答完的考卷,而是習近平跟她要共同面對新考卷。她的意思顯然是,要北京面對她當選了,她執政了,她不會更改立場,她不會承認九二共識。這就是她給習近平的新考卷。她希望習近平面對。 黃智賢說,習近平必須改變立場,因為蔡英文不會改變。如果北京不接受,既受不夠彈性,就是沒有善意,就是傷害兩岸關係。蔡英文認為,「今年台灣能否參與WHA,是兩岸關係上非常重要的指標」。意思是,如果蔡政府不能參加WHA,那就是北京在破壞兩岸關係。 她指出,蔡總統說「很願意與習近平主席及對岸各階層有實質對話的機會。」但「希望中國面對與台灣的關係上應該要有新的、不一樣的思考」。意思是,她沒有做錯任何事,兩岸搞不好,是北京的錯。 黃智賢說,兩岸關係的關鍵,其實只有一個,就是蔡政府承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這一點,蔡政府完全心知肚明。但蔡政府所有的施政,全部擺明了不承認中華民國這個體制,而且迫不及待的在大大小小的事上去中國化。所有的去中國化,蔡總統都認為是正當的。把中華民國,用轉型正義為名,改造為實質上的台灣國。而這整個過程,台灣人不可以反對,北京不可以作聲。 她說,這篇專訪,對台美和兩岸關係,都沒有正面意義。但怪異的是,蔡總統為什麼要在520就職前,選擇對大陸公開挑釁? 這樣荒謬卻直白的心聲,難道是刻意要讓兩岸鬧個魚死網破,好直接把兩岸關係破裂的責任,甩給對岸?但責任甩給對岸又如何?川普直接拒絕跟蔡總統通電話,其實也等於明明白白告知全世界,台獨已經玩完了。 她說,政府或許以為,把兩岸關係打爛以後,雖然台灣會受害更深,但民進黨卻可以在選舉上得利無誤?蔡政府如果不知道專訪內容造成的反效果,那就表示國安團隊蠢。如果明知後果嚴重卻又刻意操作,那就不但蠢,而且壞。 但讓人更害怕的是,會不會這個團隊直到今天,只知道自己壞,卻不知道自己蠢?
林修全/那些年的投票暗黑術 https://udn.com/news/story/7586/2434398?from=udn_ch2cate6643sub7586_pulldownmenu打開台灣民主發展史,投票方式無奇不有,有人直接亮票。 報系資料照分享 國民黨主席選情緊繃,各陣營打算派人監票。打開台灣民主發展史,投票作弊方式跟著時代變化,早期直接是從數字灌票,到現在是看選票上的特殊記號,以確定票票入匭、沒有跑票,藍綠做法大同小異。 改數字 投票率超高早期因為通訊不發達,加上威權統治,鮮少人會直接挑戰執政當局,因此,各種縣市選舉的投票結果,投票率經常超過九成以上,也就是直接在數字上面動手腳,不會有人去實際計算各地開票加總的數字。 由於過高的投票率,已違反常態,手法太過粗糙,容易被抓包,因此,經過一些改良修正,從「作數字」手法,發展成為「作選票」。 作票過頭 比領票數多作選票的手法相當多,最早使用、也是最乾脆的方式,是直接在票匭中放入已經蓋好特定候選人的選票,像當年票匭貼封條前,不會事先亮票箱、證明裡面沒有其他選票,這時候,選務人員可大方把選票預先放入箱子裡,沒人會抓到。 後來因為驗票匭,加上有陣子票匭改成透明,無法採取同樣手法,於是變成趁著中午人潮不多,或是利用「突然停電」的狀況,才將大把特定選票火速塞入票匭裡。 這種方式的經典代表,就是1992年花蓮縣立委選舉,因為當時開出的票數,已經超過真正領票數,才讓事情爆發。 投票方式各有花招,各黨派出代表監票。 報系資料照分享 因為領票人數和最後投票數,必須吻合,因此,作票過程中,有些人是事先透過蒐集身分證,再來冒領選票,有些是直接幫忙蓋手印,手法已變得精緻化。不過,曾經發生投票人到了下午要投票,卻無票可領,或是自己竟然神不知、鬼不覺,早已投了票。 抹墨水 對手票變廢票作出特定候選人的得票數,是一種手法,把對手的票變成「廢票」又是另一種技倆。這種方式是在唱票過程中,嚴格驗票,像是圈選位置稍有偏差,馬上變廢票,或是開票人員會在頭髮上抹墨水,一旦看到是投給對手時,用手指一抹,選票多了其他痕跡,也立刻變廢票,當年郭雨新在選立委時,廢票數就高達數萬張。 許信良在1977年參選桃園縣長時,也傳出類似爭議,後來演變成為「中壢事件」。 不煩惱 現代大方亮票近年來,已經較少發生類似情事,但買票傳言仍時有耳聞,但到底是如何證明選票有開出來?若是選區裡只有一位樁腳,會直接看最後得票數,若有不同樁腳時,則是先約定好圈蓋的位置,作為區隔。 這種手法被立委、議員廣為使用,像是在行使重要人事權時,為證明自己有投給對方,會先講好在有效圈選欄位中,不同人分別蓋在左右四個不同的角落等,驗票員只有一看,就知道是誰有投、誰沒投,一清二楚。 不過,這種方法安排相當費力,後來索性採直間接亮票的手法,像是圈選完後,假裝要吹乾印泥,大方亮給大家看,或是選票不對折,投入票箱前,技巧性亮票給其他人監看。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