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要聽古典樂 美管弦樂團得靠他們接濟
http://a.udn.com/focus/2016/12/04/26257/index.html
2016/12/04
原文連結
美國管弦樂團正日益面臨一項嚴峻的現實:它們現在已變成慈善樂團,因為平均來說,它們對慈善捐助的依賴程度已高過售票所得,而後者一向是樂團的主要收入來源。
雖然管弦樂團一直都需要補貼,無論它來自君主、教會、政府或金主,根據同業協會「美國管弦樂團聯盟」周二公布的報告,兩者的消長已轉變至通常慈善捐款多於售票收入的地步。報告還發現,管弦樂團在售票上已來到拐點:2013年,樂團首次無法再從套票訂購上賺取大部分的售票收入,數十年來他們一直十分仰賴這項收入。
編制龐大的交響樂團營運成本很高,在美國的處境尤其嚴峻。(路透)
編制龐大的交響樂團營運成本很高,在美國的處境尤其嚴峻。(路透)
1/1
這些變化迫使管弦樂團做了徹底的改變,從如何組織員工,到如何界定任務。透過前述報告以及對樂手、樂團管理人員、工會官員的訪談,可以勾勒出一個領域正在轉型的景象,有的樂團在苦撐,有的經營良好,但隨著古典音樂的足跡在更廣泛的文化中逐漸縮小,幾乎所有樂團都在努力適應變化。本季已經出現的狀況計有:德州福和市交響樂團的長期罷工;知名的費城管弦樂團發動了48小時罷工;而匹茲堡交響樂團也仍在進行慘烈的罷工,而即使在匹茲堡經歷去工業化的最痛苦年頭時,這個頂級樂團仍然發揮了提升該市形象的作用。
舉例來說,管弦樂團(及其不斷擴大的行銷部門)如今必須撒出更多銀兩,在音樂會很難滿座的此刻,全力推銷個人票和團體票。(前述研究發現,2010年到2014年,觀眾人數下降了10.5%之多。)而在樂團和發展部門努力向慈善家招手之際,許多樂團現在不僅不再只製作音樂,也提供更多的教育課程和社區參與計畫。最後,許多董事會和管理者越來越迫切想抑制成本的增長,而這可能會導致像匹茲堡罷工那樣的勞資糾紛。
管弦樂團如何有效吸引慈善機構的支持,已日益成為它們生存的關鍵。前述報告發現,2014年,管弦樂團收到的每1美元當中,平均有43美分來自捐款,40美分來自售票、巡迴演出、音樂廳出租、停車場以及其他收入來源;其他剩餘部分來自投資。
說文解字看新聞
美國管弦樂團(orchestra)面臨惡劣的處境(stark reality)。現代管弦樂團編制從50到100人,40人以下的一般稱作室內樂團(chamber orchestra),通常沒有指揮(conductor),營運成本都很高。源自日文的卡拉OK中的OK是英文管弦樂團的諧音。舞台、劇場正前排的貴賓席,美語稱為the orchestra,英語是the stalls,用複數。
Stark有好幾個意思,像是完全的(stark naked, stark mad)、荒涼的、以及本文所指「嚴峻艱難的」。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嚴厲警告指控他剷除毒梟違反法律程序的人:Duterte gave a stark warning to those who accuse him of extrajudicial killings.
Ensemble指一組人,可能是舞者、樂手、演員,或整套家具、服裝,為可數名詞,通常用單數,也指整體效果。堪稱是珍奧斯汀最不浪漫且最務實的小說《曼斯菲爾德莊園》(Mansfield Park)中,亨利突然發現主角Fanny Price整個人都不一樣了:And then, her air, her manner, her tout ensemble, is so indescribably improved!
聯合報/王麗娟 編譯 聯合報/張佑生、蔡濟萍、蘇韋豪 製作 主圖/路透
陸公司奇葩規定 女員工天天和老闆接吻
2016-10-08 18:52中央社 台北8日電
http://udn.com/news/story/7332/2011685
北京一家銷售自釀啤酒機器的公司號稱為了凝聚員工感情,竟然要求女員工每天一大早就排隊和老闆接吻,有兩名女員工始終無法接受,不得不辭職。不少微博網民大罵老闆是變態。圖/Ingimage 分享
北京一家銷售自釀啤酒機器的公司號稱為了凝聚員工感情,竟然要求女員工每天一大早就排隊和老闆接吻,有兩名女員工始終無法接受,不得不辭職。不少微博網民大罵老闆是變態。
大陸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微博今天報導,北京通州一間銷售自釀啤酒機器公司,員工多半是女性,為了打造公司企業文化特色、凝聚員工人心,竟規定每天上午9時到9時30分是公司團隊建立感情的「特殊時間」。
報導說,每天女員工排隊,接受老闆的依次接吻。這個接吻儀式剛開始,大家都不好意思接受,當然,「為了和老闆拉近感情距離,也得接受」。但是,有兩個女員工始終無法接受,最後不得不辭職。
該公司的老闆說,在美國看到有公司這樣做,「大家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老闆一呼百應,員工和老闆猶如魚兒離不開水」。報導還說,女員工在老闆外出時間非常想念老闆,都給老闆發微信,視訊聊天。
微博網民在報導下方吐槽,「第一次聽到把『死不要臉』說的這麼冠冕堂皇的」。也有人說,「那老闆娘是不是該貢獻出來慰勞一下男員工?」還有人大罵,「,馬勒戈壁…公開耍流氓還振振有詞!」
【閒話吃喝】英國失控
http://udn.com/news/story/7044/1772692 -【閒話吃喝】英國失控
2016-06-20 08:48 聯合報 文/黃珠芬
剛出爐的小圓餅,外殼脆黃,內心鮮軟,用銀刀攔腰切開,兩邊都還溫熱出煙時,塗上白白厚厚的一層濃縮奶油,再抹一大匙紅色草莓醬……
住倫敦二十年,英式鬆餅(scone)最讓我失控!剛出爐的小圓餅,外殼脆黃,內心鮮軟,用銀刀攔腰切開,兩邊都還溫熱出煙時,塗上白白厚厚的一層濃縮奶油(clotted cream),再抹一大匙紅色草莓醬,好看又好吃。 圖/圖倪
分享
住倫敦二十年,英式鬆餅(scone)最讓我失控!
剛出爐的小圓餅,外殼脆黃,內心鮮軟,用銀刀攔腰切開,兩邊都還溫熱出煙時,塗上白白厚厚的一層濃縮奶油(clotted cream),再抹一大匙紅色草莓醬,好看又好吃。英國鬆餅一定要配英式奶茶,這一道下午茶稱為cream tea,絕對不宜配咖啡。啜一口熱奶茶,咬一口鬆餅,奶油滋潤了餅心,連同酸酸甜甜的果醬捲入舌尖,讓我快樂飄上雲端,完全失控,可以不顧形象連吃兩、三個。
私房茶屋覓鬆餅
潔恩是第一個介紹我吃鬆餅的英國朋友。那天她開車帶我去道恩村,這道恩村曾經出過一位大大有名的人物--主張進化論的達爾文,他的故居坐落在一大片田園中間,現在是紀念館。唯一的一條街上有一座教堂、一家酒館、兩家餐廳,和一間小茶館。小茶館只有五張桌子,桌上鋪著印有草莓藍底的可愛桌布。老闆娘和潔恩熟識,一面閒聊著,一面把鬆餅放進烤箱加熱。不一會兒端出兩個鬆餅,一杯濃縮奶油,一碗自製的新鮮草莓醬,一壺熱騰騰的紅茶、牛奶及糖,兩個古典英式茶杯,配上擦得晶亮的抹刀。老闆娘的獨家鬆餅,外皮特別脆,配上濃濃的奶茶,讓我從此愛上英國鬆餅。
知道我愛鬆餅,潔恩就常想著帶我去一些私房茶屋。有一次她和瑪格莉特聲稱又找到一家可愛的茶屋,於是三人驅車前往。到了小鎮,一片寂靜,原來星期一公休。看著我失望的表情,兩人調轉車頭,嘰哩咕嚕商量著,又忙著打手機。我辛苦地跟上她們的對話,彷彿說去珍妮家喝茶……我按捺不住,插嘴道:「誰是珍妮?我不認識。沒約好可以嗎?」前座的兩人不答腔,逕自開著車到一家烘培坊,瑪格莉特跳下去買了一包東西回來,然後直驅珍妮家。
珍妮是一位七十五歲的老太太,她熱情地給我這個陌生人一個擁抱。潔恩和瑪格莉特則親了她的臉頰後就直入廚房,開烤箱,燒熱水,十分鐘後齊齊整整擺上一桌有鬆餅的下午茶。我們就著廚房邊的角窗坐著,輕鬆聊天。後花園裡一隻狐狸好奇看著我們,珍妮扔給牠一塊鬆餅,狐狸也快樂舔食。我又一次失控。誰說英國人拘謹冷漠,沒約好不要敲門而入?
失控之名傳千里
我的失控之名在外,連隔街的潔西卡也知道。倫敦最有名的茶屋應推皇家植物園邱園外的梅德茶屋。據說這家店是亨利八世的御廚出來開的,糕餅完全遵古法製造。茶屋不大,即使要和陌生人併桌而食,假日仍有人願意排隊在外面等個把小時。我去過一次,真是被那又香又軟的鬆餅迷死了。熱情的潔西卡說要帶我去,我裝著從來沒去過,一臉驚喜;可惜第二次去,不知是否新主廚擅改食譜,味道太甜,令我失望。
如果要在倫敦市中心吃鬆餅,我推薦華勒斯藝廊。華勒斯藝廊位於最熱鬧的牛津街後巷,原是私人豪宅,後來主人把巨宅和所有珍藏開放,不收門票,供民眾參觀,許多精品令人嘆為觀止。藝廊裡有一個雅致的餐廳,玻璃屋頂透入自然光,冬天特別溫馨。每年耶誕季畫廊裡舉行音樂會,六、七十位觀眾圍坐音樂家,就著四周的名畫聆聽美聲,音樂會後,餐廳還免費招待耶誕節才有的明士派(mince pie),真是名副其實的音樂饗宴。但是我吃了明士派後,一定還要另掏腰包享受這裡獨特的鬆餅加上有顆粒的草莓醬,彷彿在繁忙的耶誕季填入一個幸福的休止符。
這些年台灣的烘培屋也做英式鬆餅,外皮塗了蛋汁烤得比較焦,算好吃,只是少了濃縮奶油和新鮮果醬,總讓我特別想念純正的英國失控。
徐仲/桃子
2016-06-16 02:32 聯合報 徐仲(食材達人)
http://udn.com/news/story/7341/1764759
6月到8月,就輪到高需冷量的桃種採收。圖/徐仲提供
分享
「今年桃子產量超少,不僅老天爺在搶收,連附近的獼猴也來搶貨,我真想放棄這批桃子。」耳中傳來農友的抱怨,我口中安慰,內心實在無可奈何。今年的氣候亂了產季,以往不同品種的桃子各有月份,今年全都撞期擠一堆。雖然能一口氣吃到各個品種的蜜桃,理論上應該要歡欣無比,然而蜜桃的產季實在太短,突然之間有著顧前失後的感嘆。
譬如幾天之前,我還在台中新社的桃樹林中,看著垂吊在枝葉間的紅熟蜜桃,吃著所謂的在欉紅,但今天開始打字紀錄時,農友卻來電告知全都採完,這款果子自採收到完結不過兩三星期。
還好蜜桃的產地不只一處,台灣自南到北都能生產。如果以植物學的角度,根據桃樹對環境的適應性,蜜桃大體分為低需冷量與高需冷量兩類別。
低需冷量是指桃樹栽種區每年必需有200小時處於該品種需要的低溫環境,這類桃子又稱為平地桃,體型偏小,俗稱5月桃。產區多在高雄那瑪夏區、台中新社和東勢區、桃園復興區、台東海端縣等地。
高需冷量則指栽種地區每年有800~1000小時處於該品種需要的低溫環境,這類桃子通常稱為高山桃,必需栽植於海拔1500~2500公尺的高冷山地,知名的桃園拉拉山水蜜桃就是代表。
然而我不是植物學家,勤跑產地只是因為想吃,產季對我來說不僅是桃子品種的區分,還是很棒的旅遊規畫。每年的3月到6月是低需冷量桃種的產季,通常栽種於平地。譬如3月底時,鶯歌桃或福壽桃的幼果已經成形,在高雄那瑪夏等地已有台農一號春蜜,到了5月時,其他產區陸續產出,台農二號夏蜜、台農三號春豐也可在市面找到,這時可依著成熟度選取,七分熟偏脆,十分熟則軟甜。值得另外一提的是台農四號紅玉,這款品種的桃子口感硬脆,適合加工做罐頭,也有特殊的愛好者。
到了6月到8月時,就輪到高需冷量的桃種採收,譬如桃園拉拉山上常見的白鳳、八幡白桃、大玉白鳳等,這些品種果形大糖度高,品質、色澤及風味均佳。
這種「季旬」概念,今年完全不管用,據說全球暖化的現象只會越來越嚴重,既然這樣,桃樹栽種的區域是否要再往高山移動?但高山種植過量果樹又會影響環境?這實在是個兩難的思辨啊!
吳永誠/讓眾人按讚的 360度全景照片
2016-06-15 02:51 聯合報 吳永誠(3C部落客)
360度環景相機讓影像分享有全新趣味。 圖/群光電子提供
分享
前幾天臉書全面對一般用戶開放上傳分享360度全景照片,在這個有著眾多用戶的巨大平台協助下,360度全景照片應該將會很快地流行起來。
玩法很簡單,用手機拍攝全景影片後再上傳臉書發表,照片出現在塗鴉牆後,就會出現表示360度瀏覽方位的指示圖案,如果使用電腦就能用滑鼠來控制畫面的移動;若用手機就更直接,動動手機螢幕畫面就會跟著變化, 就好像自己在現場一樣。
用手機拍360度照片雖然方便,但常會因為平移時的上下晃動和速度快慢,造成畫面接圖的扭曲變形,最大的缺點就是無法拍到天空(天花板)和地面,這時候專門的360度環景相機就派上用場了。這類特別設計的相機,拍攝時不用自轉一圈,只要按個鍵就能完成環景拍攝,360度畫面毫不遺漏全都收錄進來。
過往這種平價型的360度環景相機只有少數廠商在推,總算熬到了臉書的支援,之後塗鴉牆上不斷出現的360度照片就是最好的宣傳;看好360度環景相機的商機,陸續也有大廠投入,像是今年初的Nikon還有不久前的Samsung和LG,可以想見未來競爭會更為激烈,價位也會更為平易近人。
相較於一般拍照有範圍的限制,會特別講求構圖和取景,360度環景相機就簡單多了,只要單純把四周的景象記錄下來就行,但也因為這樣,手持拍照就比較不合適(也不是不行,只是會有些奇怪),放在平台上或地上視野又會被擋住,最好還是用個腳架將相機調到適當的高度,就能拍出很不錯的作品。
當然傳統的照片仍然會是主流,畢竟能精確表現出攝影者想傳達的想法,但有些畫面是一般照片無法傳達的,例如去阿里山賞櫻、在七星潭看海,或是在池上伯朗大道看稻田,再怎麼廣的鏡頭也只能拍出不到一半的視野,透過360度照片,就能把當時的感動全部記錄下來;又像是剛裝潢布置好的新家,與其拍攝很多張照片,不如一張360度全景照片,更能讓親朋好友們體會到屋內的氣氛。
現在拍攝的照片,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在電子裝置的螢幕上欣賞,何不趁著臉書開始支援的機會,嘗試拍些適合在電子裝置上欣賞的360度全景照片?不只是為了讓大家來按讚,更是為自己多留下一些不一樣的記錄。
日人挑戰巨無霸香菜拉麵 店家「獎勵」使人崩潰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762888
2016-06-15 12:24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許多人不喜歡吃蔥、芹菜、香菜等辛香料,過去甚至有人訂製了不要這些辛香料的印章或是衣服告知老闆,然而日本卻有店家反其道而行,推出6.5公斤的巨無霸香菜拉麵,只要在2.5小時內吃完這碗拉麵,就可以獲得店家提供的「獎勵」。
東京一間泰式料理店推出巨無霸香菜拉麵,只要在2.5小時內吃完這碗拉麵就能獲得店家提供的「獎勵」。圖擷自RocketNews24(05/15)
分享
日本網站《Rocket News 24》報導,東京一間泰式料理店看準一般消費者討厭香菜的心理,「逆向操作」推出巨無霸香菜拉麵,藉由大胃王挑戰活動炒熱氣氛,這碗總重6.5公斤的香菜拉麵,光是香菜就重達2公斤,在鐵盆上堆得如一座小山高,就算是喜歡吃香菜的人,看到這種份量的香菜也會大吃一驚。
該網站的4名編輯實際參加挑戰,一開始還認為麵條與泰式酸辣湯是完美組合,且香菜因為湯軟化變得更好入口,一口氣就吃掉了半碗,想不到麵條解決了,鍋底卻還剩下一大堆的香菜,4個大男人「望香菜興嘆」,邊吃邊面露難色,還吃了冰淇淋轉換口味,最後仍然無法在限時內吃完這碗巨無霸香菜拉麵,挑戰失敗。
幸虧四人沒有挑戰成功,因為店家允諾的獎勵竟是下次來店「香菜吃到飽」,想必在挑戰中吃了這麼多香菜的人,應該不想下次光顧時還看見香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