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陸以正:黃彰健院士與「二二八」事件
2010/02/28 08:25:04瀏覽658|回應0|推薦1

陸以正:黃彰健院士與「二二八」事件

【聯合報陸以正】

2010.02.27 02:34 am

 

二二八事件至今已歷六十三年。有關本案的專著,除政府聘請陳重光、葉明勳主持的「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後擴大為基金會;十八年前編成《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後由時報文化出版。此外,武之璋有《二二八事件解密》;陳文茜也寫過篇《外省人》湊熱鬧。但以還原史實為唯一宗旨,秉持史家良心,是非分明,毫不掩過飾非的巨著,沒有一本可與故中央研究院黃彰健院士那本厚達六百零二頁的《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證稿》相比。

九十高齡的黃院士年底前逝世。二月二十日「國立臺灣大學教師會」在丁理事長一倪主持下,借台大社會科學院第一會議室舉行全天的「黃彰健院士與二二八研究」追思學術研討會。我原承諾那天去主持首場討論,聽取楊晨光與戚嘉林兩位報告他們的最新發現,與司馬中原、張拓蕪兩位的講評。不想事與願違,春節到大陸旅遊,在泉州媽祖廟大殿裏摔了一跤,至今仍臥床休養,因而未能出席。事後詢問中研院朱浤源研究員,始知各家媒體包括報紙和電視,竟無片語隻字報導。本文限於篇幅,只能簡單重述七天前討論的概況。

黃院士終身研究上古史與明清史,著有《中國遠古史研究》、《周公孔子研究》、《戊戌變法史研究》、《明代律例彙編》、《康有為戊戌真奏議》等十一種專著與論文數十篇。晚年本擬整理輯校《明實錄彙編》,只因對二二八真相發現很多懷疑不解之處,拋棄了原定工作,以史家一絲不苟的態度,抽絲剝繭地辨明事實,卻仍在書名加上一個「稿」,令人敬佩。

治史難,治現代史更不易。即使當年身歷其境者,有時也不免避諱或有所顧忌。類此事例舉不勝舉;黃院士能把它們逐一抓出來,洞燭肺腑,是讀此書額外的享受。

本書共分四卷,收集十八篇論文,前後歷時十餘年,可證作者態度之謹嚴。自序裏說:「我發現彭孟緝與臺灣省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儀的來往電報四通竟是假的。」彭孟緝自己出版的《回憶錄》並隱諱彭的政治解決主張不提。但黃院士在查遍所有資料後,結論是:「比對彭陳兩人來往電報後,認為仍可瞭解彭的出兵平亂是正當的。」

二十日舉行的追思學術研討會,第二場由廖繼斌執行長主持,賈尚誼將軍、陳昭嘉和彭正雄三位談「我與二二八事件」。第三場主持人是史語所前所長管東貴,請來四川大學吳銘能副教授與武之璋,談黃院士的校勘之學,講評人還有賴澤涵。

下午兩場研討會,一由吳乃德主持,主講為中華大學曾建元與近代史所朱浤源,評論人有夏潮聯合會會長藍博洲、王曉波。最後一場主持人于宗先院士,主講人有司馬中原、賴澤涵、李壬癸、朱浤源。

研討會的主、協辦單位,秉持學術討論相容並納的襟懷,在當天一百九十六頁的論文集裏,不但轉載《自由時報》的質疑,連一位署名weichen者,罵黃院士「早就該死了,活到現在才死,已經沒啥天理了」,也照刊不誤,這就是治學與政治狂熱的分別。 

(作者為退休外交官) 

2010/02/27 聯合報】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381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