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孔子講人話,誤讀成神話
2011/02/26 10:30:55瀏覽4761|回應41|推薦66

有好長一陣子沒寫《論語講古》這個題目了,仔細一算,上一篇的〈從孔子的墓誌銘說起〉,是在去年 12 月 30 日 貼出的,這一晃就晃過去將近兩個月,難怪網友愷悅大姐終於忍不住,特地在我部落格拿著「棒子」就是一陣敲打,道是,老東西啊,別忘了你答應大家要寫的。

這情況讓人想起 2500 年前的吳王夫差,這頭才剛走進朝會議事的宮殿,四周登時響起衛士的群起喝斥之聲。

「夫差!你忘了越國勾踐對你的殺父之仇嗎?」

我當然不是夫差,事情到底沒那麼嚴重,可承諾就是承諾,老拖著不寫,也實在不是回事,網友容或出於善意的不提起,但捫心自問,這「支票」既然開了,總得兌現才是。

事實上,講解《論語》,歷來最易,但也最難。易者,譬如現在市面上出版的相關書籍,只要「依文解義」的逐條翻成白話文就行 。可佛家說得好,「依文解義,三世佛冤」──過去佛、當下佛、未來佛都要大聲喊冤,不要胡亂解釋啊,這是會下地獄的。

這正是所謂的「死在文字下」,謗訕古人非君子,誤盡眾生真愚癡

所以講《論語》很難,難就難在如何從歷來固定化的經解義理,以及語言文字的荊棘叢林中,殺出一條生路來,不但要還孔子本來面目,還要寫得生動、活潑、有趣,方可不負當年孔子的若干門人,如子貢、曾子和曾子的學生子思,在編述《論語》時的一片苦心。

底下,讓我們一起進入〈學而第一〉章。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在讀這段話時,我們必須想到的是,孔子是在什麼時候、多大歲數講的?由文意看來,能夠達到「不知而不慍」的心境,咱們講寬一點,從常理上看,至少也要在 50 歲、 60 歲以後才能做得到。

但這其實已無從查考,那為什麼孔子的一群學生,乃至學生的學生,還要把這段話置諸《論語》之首?這裡,我們就要懂得如何從「審問」和「慎思」入手。

試想,如果你是編書人 ,你是子貢,你是曾子,你是孔子之孫子思,在編述《論語》的龐大工程中,會不會率先考慮到,如何用短短的一行文字,向後人交代老師的一生行誼、生平夙願

還記得孔子臨終前的那句「大哉嘆」──「泰山其頹乎?梁木其朽乎?哲人其萎乎?」嗎?

用這樣的觀點來設想,我們就會明白〈學而第一〉置諸首篇的最初設計,其實是意在言外的寫出孔夫子一生的墓誌銘。

比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指涉的正是孔老師 15 歲,或者更早,直到 30 歲的求學經過。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顯而易見,自當是在述說老夫子的出仕、教學的經歷。等到 55 歲後周遊列國的一波三折,狼狽困頓,乃至 69 歲雖終得落葉歸根的返回魯國,但一生思想之精華卻依然不受重視,那就該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了。

一行話分三句,只用了短短的 30 個字,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卻是孔子在春秋末年波瀾壯闊的一生 ;既概括了少之時的博覽群籍,又涵蓋了中壯年歲月不分貴賤的豪邁交遊,乃至到了晚年通達天人之道的徹悟之喜。你說,這〈學而第一〉章,焉能不是孔夫子蓋棺論定的墓誌銘嗎?

只可惜了後世的儒學經家,往往只著墨在「學」和「習」這兩字上,執著於各自的門戶之見,實在平白辜負了當年子貢和子思在編書時的苦心孤詣。

讀書,也是要用同理心的 ,特別是在《論語》這樣的重要經典,我們不但要設身處地的站在春秋末、戰國初那幾十年兵荒馬亂的時代去考慮,甚至必須想得更遠,才不至於產生經典「誤讀」的唐突古人,誤會孔子。

這話,該怎麼說呢?

除了〈學而第一〉暗藏著孔子墓誌銘的弦外之音,就算是從「學習」這門技藝來講吧,咱們這位至聖先師,也不是歷代鴻儒所言的那樣,坐在課堂上板起臉孔教訓人的。

如果這麼呆板和僵化,漫說孔子收不到子路、子貢如此了不得的學生,只怕顏淵也不會對這位老師大感服氣。

之所以會解錯,錯就錯在誤讀了「學而時習之」的「時」這一字上。

歷來解釋,都說這是孔子教人做學問,要時常重覆不斷的溫習,方可溫故而知新。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大家不妨試試看,你找一本書,隨便哪本書都好,你溫習個五次看看,看你會不會「不亦說乎」的打內心喜悅起來?

不會的,你重讀三次就會膩,到了五次必覺煩,要是讓你溫習個十遍呢?嗐,你不逃之夭夭才怪。得了吧,最好不要再來什麼「學而時習之」了,拜託啊,千萬不要。

這是因為難得有人是天才,也沒幾個可以老在那邊皓首窮經的。學習,如果是在自找罪受,哪來快樂可言?

所以,孔子如果真如此在講,講得如此不通情不達理,那學生不是都要跑光了, 豈可稱之為「聖之時者」?顯而易見,當然不是的。

那這句話的本意為何?到此就好,文章不能寫太長,否則大家非逃之夭夭不可,咱們下回再談。<論語講古8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4925559

 回應文章 頁/共 5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台灣首`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學而時習之」之「習」,當解作「演習」。
2011/03/03 08:20

「學而時習之」「習」,當解作「演習」。

學文屬於知的層次,演習屬於行的層次;

知行合一,履踐生命的體驗,自有千般快樂在心中。

 

 


小浪(來台第七代閩南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明年起 論孟學庸列高中必選
2011/03/02 09:39

http://udn.com/NEWS/NATIONAL/BREAKINGNEWS1/6183760.shtml

教育部公布明年即將實施的高中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課綱草案。明年8月起的新學期,高一至高三學生每學期都得必選一學分的四書。教育部次長陳益興強調,未來大學學測、指考都不考文化基本教材,學生的升學考試壓力不會增加。


為了長照永續經營
請多多吸菸做公益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實指與泛指
2011/03/01 18:38
  銀先生的想法,似乎在說《學而第一》是實指,針對特別的人事
  而說,並不是泛指,對所有的人而說的話。

  比方『學而時習之』,通常認為這是對一般的人說的,所以解釋
  為“教人做學問,要時常重覆不斷的溫習,方可溫故而知新”。
  然而如果我們把這當作孔子一生的自敘,主詞是孔子本人,意思
  就成為“(我孔丘)一生不斷的學新的東西,時時刻刻把學到的
  東西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下面所說的『不亦說乎』,意思就是
  『在這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我內心的追求和感受不斷的加深,
   這是真正的的愉悅』。

  再來『有朋自遠方來』,如果“朋”不是泛指一般朋友,而是有
  特殊對象,那會是誰呢?孔子時代人物雖多,句踐、夫差、孫子
  、伍子胥、子產、季札、晏子、文種、陶朱公……都和他同時代
  ,但合乎『有朋自遠方來』的人似乎沒有。

  另外可能,“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學生正好滿足這條件。孔
  子早期學生多是魯國人,後來增加不少別國人,如“言語”的子
  貢是衛國人,“文學”的子游是吳國人,子夏是衛國人。這些外
  國學生,或者遠來求學,或者孔子周遊列國結識,都合乎『有朋
  自遠方來』這句話。

  所以我把《學而第一》一開始的話用我的話說出來: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我孔丘)一生不斷的學新的東
   西,時時刻刻把學到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在這過程中,我
   內心的追求和感受不斷的加深,充滿愉悅。』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遠方來的志同道合朋友,和
    我切磋學問,不然我周遊列國到遠方去,結識更多人物,得天下
    英才而教之,人生一樂也。』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當過大官,結果受挫,我周
    遊列國,沒有君王賞識我,那又有什麼關係呢?我現在(晚年)回
    到魯國,專心整理六經,教導學生,別人不知道我的努力,我又有
    什麼好生氣的呢?我慢慢進入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成為真正的
    君子。』

  (上面主要參考楨之干兄和 BigMac 兄而寫,但也受到別人影響)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1-03-01 19:04 回覆:
您這麼解,特別是採用實指之理,有些近了,頂有意思的,謝謝您。

小浪(來台第七代閩南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3/01 08:53
統一發票兩個月開獎(對獎)一次
為了長照永續經營
請多多吸菸做公益

frank060606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123
2011/03/01 05:02

alexan,

我電視看太快以為是連續中24期

既然是兩個月,那就是婦人侵占無疑,婦人也太大膽

thx for  help~~~



alexan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to frank
2011/03/01 00:10

frank 兄:

您可以回去再查查那篇新聞再來評論. 一是並非連中24期, 而是兩期共中24張

當然這不是什麼完全不可能的事,只要拿到的張數夠多,當然有此可能

以200元約千分之三的中獎率而言, 大約8000張就很有機會達到, 我也不知10億分之一是誰算出來的數字. 

不過根據新聞的報導, 國稅局都不是您所說的那三種可能, 而是認為他們可能"侵佔"或是"虛開"..

至於您前面回文的內容, 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您說..

"如果該婦人如果每月有一千張發票可對獎,她絕對可連續中1萬次200元小獎", 這句話是大大的有問題的

當然有每個月連中的這個可能性在, 但絕非"絕對可以"

這不是文字遊戲, 因為這個叫作  "機率"


frank060606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全世界最鴨霸的訴求
2011/02/28 22:45

"...............部分二二八受難者家屬下午將發動遊行,主張賠償金不應該由納稅人負擔,應該由中國國民黨黨產支付。對此,馬總統上午出席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開館儀式後,接受媒體訪問時做出上述表示..................."。

全世界最鴨霸的訴求

拿錢還規定拿的錢由何而來

而且,錢不是早拿過了嗎?難不成每年拿一次?



alexan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如果該婦人如果每月有一千張發票
2011/02/28 21:17

如果該婦人如果每月有一千張發票可對獎
她絕對可連續中1萬次200元小獎

??

機率不是高中都應該學過了嗎?
沒有學而時習之
數學老師會哭哦~~


桢之干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一脈相存
2011/02/28 17:25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至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是夫子自道,代表的是他一生的價值取嚮。“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樂”是內心的追求和感受。

得此三味者,莫過於孟夫子。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樂也。”此三樂,孟子開宗明義的說“王天下”不是他追求的,他追求的是他的價值。

所以,“樂”為本,是做人的目的。孔子的“樂與不慍”,孟子的“三樂”,體現的是內心的強大和自足!

讀古代先賢聖哲的典籍,要理解他們是如何實現人生的價值追求和內心的滿足的,從而知道自己該去追求什么、該滿足什么,於此足矣。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1-02-28 17:27 回覆:

這不大聲叫好不行,楨之干兄果然厲害。


frank060606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您好像對於中獎這種遊戲,特別有興趣,呵呵。
2011/02/28 10:11

實有感於台灣流行牛鬼蛇神算命明牌卜卦中獎趨勢,居然卜卦國運,荒誕不經,卻不重視基礎科學(統計學),鄙人實在不滿

舉例:

美國人三億人吃了100年牛肉沒事,瘦肉精卻要接受台灣退貨

這就是不重視基礎科學引人笑話

衛生署請檢查泡麵的毒素比較重要啦

楊署長不可能幹得下~~~~~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1-02-28 12:39 回覆:
哈哈。
頁/共 5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