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教四無量心+八正道的真諦
2023/11/20 16:25:32瀏覽629|回應0|推薦4

】行善和慈悲喜捨

一開始的大乘佛教,講的其實不是行善,而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透過慈悲喜捨,人便能和樂的達到心靈清淨、物我兩忘的境界,比整天空來空去、打坐冥想有效(註),但這境界太難了,所以便變成行善,背後還有救贖與功德的概念。當然,就形下世界而言,因行善而獲得救贖與功德是有的,但想更進階的人,這個功德是不能貪著的,否則也是貪的一種,所以最後也要捨出去(布施、回向)。

註:《大智度論》卷20〈1 序品〉云:「大悲,是一切諸佛菩薩功德之根本,是般若波羅蜜之母,諸佛之祖母。菩薩以大悲心,故得般若波羅蜜。」

 

】佛教是空門,所以沒對錯?~中道與八正道

每當聽到有人在那邊說不落兩邊,沒有對錯,我的心都揪在一起痛,因為墜入頑空其實比執有更可怕,《中觀四百論》說:「愚寧起我執,非說無我理。」意思就是印順導師說的「寧願人執有,不願人執空」。而佛教徒也因而時常被外人認為是不分是非。那佛教的本意是什麼?

《雜阿含經.卷第十.二五六》:「世人顛倒依於二邊,若有、若無,……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佛教是空門,不墜入有無任何一邊,而離有無二邊方法是中道,而非不沾鍋。

《中阿含穢品.求法經第二.八八》又說:「云何復有中道能得心住……謂八支聖道。」中道並非「這個也可以,那個也可以,這個也不可以,那個也不可以」一副不知云的樣子,也不是漢族講的中庸,中道明確的操作型定義就是要行八正道。八正道就是「戒定慧」三學的更明確化:【戒:正語、正業、正命】、【定:正精進、正念、正定】、【慧:正見、正思】。

所以,我們是經由行三學(八正道)來領悟不落空無兩邊的中道,而非整天在那裏空來空去,而佛教徒對事務的判斷也是基於八正道,譬如:「正語」就很明確的認為,說謊、謗人、憎語、妄語等是不對的,經由正語,我們的心才能清淨、才不會造口業;才不會因為得罪別人招致報復而阻礙修行;社會大眾都正語大家都可以好好修行。其餘意同。

結論,〈增壹阿含.經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可見佛教並非不分對錯,一樣也要行善去惡(但更重要的是那一句「自淨其意」,這才是佛法的精隨),但他們更願意以說好話做好事等正向行為來影響社會世界,而非指責、懲罰,故需釐清之間差異,以免墜入無對無錯、沒有是非的錯謬。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177455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