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1/04 12:57:11瀏覽256|回應0|推薦10 | |
釋迦時代的佛教延續當時印度的部分修行觀念,認為「人生本苦」,所以強調人要消滅各種煩惱,之後達到涅槃境界,不再輪迴,如此方能「離苦得樂」,因此修行方式是避世的,修行目的則是出世,總之,就是離世的修行思想。但這個觀念很容易墜入「一切都是假的」、「那我為何要活著」等的虛無思想,而釋迦弟子也確實很多人因修行不淨觀而自殺。 到了大乘時代觀念就反轉了(註1),他們延續釋迦無常無我的思想,甚至更加徹底,佛陀的「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中的「一切」指的只是「現象界」,但大乘更廣推至整個宇宙本體與本質都是空的(註2)。但是大乘也深知如此一來虛無思想將更加嚴重,所以他們除了更強調「中道」外(雖然現象和本質都是虛妄的,但也不要陷入「有」或「空」的兩個極端邊),更要透過「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才能理解並真正做到空的境界,你都捨不得捨了,還奢談甚麼空?此外也發展出入世救渡的菩薩道和佛乘思想,譬如觀音、文殊等都是成佛之後「倒駕慈航」返回世間救渡,而地藏也早可成佛但卻發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到了彌勒信仰興起,佛教修行思想就徹底人間化了,《彌勒上生經》說:「不修禪定,不斷煩惱……必得往生兜率陀天上。」也就是,不打坐修禪,不求了脫生死,而是對自己能重視戒律,領悟智慧,對眾人能慈悲喜捨,廣行布施,如此便能獲得彌勒佛的救渡返回兜率天,親近彌勒佛後即不退轉,終而究竟修行完成(也就是,我們欲界之人先在欲界天修行,之後再逐此往上;淨土思想亦復如斯)。所以順印導師就說,彌勒信仰就是人間佛教,到了近代,整個人間佛教的思想更大為展開,以佛教的慈悲喜捨心廣行救渡,其中以法鼓、佛光、慈濟為代表。 就漢傳佛教而言,南朝達摩即說:「磨瓦焉能成鏡?靜坐豈能成佛?」(註3)唐朝《六祖壇經》也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只是到了現代,東西方修法很多還是在打坐冥想,強調自己的心靈意識才是唯一真實,以為這樣就可徹悟、得到神啟與原力,結果看到一堆鬼鬼怪怪還以為見到神(見一切相,皆是妄相),學佛不成反入魔。當然真正佛子,重的是慈悲喜捨,而不是整天空來空去。 註1:現代佛學史一般都說,釋迦之後的部派佛教延續釋迦教法,大乘時代才有了重大改變,其實此說並不正確,部派佛教就開始反對佛陀「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的思想,譬如當時最大教派「說一切有部」便認為一切都是實有的,故名。反而是大乘回歸釋迦的空無思想。 註2:釋迦講一切無我、一切無常,從未講「一切皆空」。同樣的,釋迦講「緣起」,也從未講「緣起性空」。「空」是後來大乘堆疊上去的。 註3:本句原出於北宋《景德傳燈錄》懷讓禪師所說,後傳為達摩所言。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