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什麼是「如實觀察」?佛教有講「當下為真」、「真空妙有」嗎?
2024/08/09 16:01:35瀏覽150|回應0|推薦5

一些人喜歡引用佛教或禪宗說,「珍惜當下」、「真空妙有」,但佛教始終是「空門」,所以正統三藏從未說過此類的話,諸位自行上CBETA(學術界承認的漢文大藏經系統)搜尋即知,人類很難脫離「有」(存在)去思維,所以很難理解空的真意,因而發明了這些說法(佛教講的都是指空性等類的詞意而非有一個真實存在的意境或境界)。

那佛教說了什麼呢?隨舉一例,《雜阿含經‧卷第三‧八六):「彼一切如實觀察,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佛陀確實要人「如實觀察」,但不是觀察那些東西為實在,而是要人確實去觀察世間萬物都是「非我、非異我、不相在」(空性)的,因為那些東西都是不恆常存在的。後面那句「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也很重要,萬物如此,人的心識也是如此,亦即形下的五蘊皆空(註一)。

到了大乘佛教,更認為形下和形上都是性空的,但他們並不因而走向虛無主義(一些人學佛學到入魔便是墜入虛無主義),相反的,他們認為 人應該行慈悲喜捨才能體悟空性為何,而不是整天在那裡打坐斷念,或嘴巴空來空去,或行為瘋瘋癲癲,故《大智度論‧卷二十》:「大悲是一切諸佛菩薩功德之根本。是般若波羅蜜之母,諸佛之祖母。」

漢族禪宗也有類似的概念,他教我們要以平常心,老實的行住坐臥、老實的活動作務,也是不讓我們墜入虛無主義,同時也是以如實的做每個動作來「攝守一心」達到一心不亂(動禪),不要讓心神飄忽掉(註二),並非禪宗認為當下為真(註三),至於真空妙有,也只是一些漢族大德的說法而已。

註一:所謂五蘊便是形下界的「色、受、想、行、識」,其中兩個主角是色(物理界的各式存在)和識(人的神識),當人的神識接收了物理界的色(受),便產生種種心理覺知(想)和活動(行),但五蘊都是空性的——請注意,所以佛教認為人的神識大約類似一般人認為的靈魂也是空性的

註二:之前有一位佛教學者說,他每到假日整天精神都在放空,我跟他說,修行是要攝守一心而非意念放空,否則會飄飄忽忽,不知他有無聽進去,後來他發生重大車禍,不日就不治過世。

註三: 《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179859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