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4/08 10:08:27瀏覽1468|回應0|推薦13 | |
本文主引〈梁武帝問誌公禪師因果文〉,故是誌公禪師所說。 世俗比較看重的「福德」,在佛教大多將行福德稱為「布施」,依低而高有「物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所以能幫人心靈開脫也是布施的一種(如收費自然就不能算是布施了,算正業)。但重點是布施時的精神必須「三輪體空」,我們經常會想:「我」把「錢」捐給「他」了,有布施者(我)、有收受者(他)、有布施之物,稱為三輪,布施不應執著此三者,惦著我給誰多少幫忙了,《金剛經》稱此為「無相布施」。 當然我們一般凡夫會作如斯想,無可厚非,但越當不做如斯想,福德越大,如完全不做如斯想,就是功德了。譬如,梁武帝為何能當上皇帝?〈梁武帝問誌公禪師因果文〉解釋,這是梁武帝前世以無私無求的道心供佛所致(註1),也就是說,梁武帝前生布施時是幾近三輪體空的,所以有天大福報,雖然他只是獻出一頂斗笠。 可是後來梁武帝卻是被叛軍包圍給活活餓死的,為何會如此?一般我們都說梁武帝不但自身篤信佛教,也大興佛法,被譽為菩薩皇帝,實在不解他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還有人稱這是他的得道之難,以圓護佛必有福報之說,但上文繼續說,梁武帝為了大興佛法搞得民不聊生,變成暴政,自己卻一毛不拔,被萬民詛咒,所以他是造大惡業之人(註2)。而梁武帝之所以會如此便是因為他已沒有「三輪體空」之心,除了滿心算計自己有多大的福報,更以不正當的手段要來累積更多福報,因此除了自己落難,還連累太子也身患異病(註3)。 結論:為善不求聞名、為善不求回報當然是很高的境界,不容易做到,但如果總是在炫耀自己的功德,或咒罵別人知恩不報,不但折損了福報,同時福報也已經轉換成別人的歌功頌德, 最後福報歸零,只剩心念偏斜造作的過失了。 註1:「我皇前世,是個樵夫。只因上山吹柴,遇見山間靈壇古廟,庵宇朽爛,惟有古佛一尊,雨淋日曬,無人侍奉。汝自發起善心,將己頭上箬笠一個,遮蓋佛身。佛以天眼觀見,有此善心,讚言:善哉善哉!貧苦佈施,甚為希有。汝於來世,當作上人。是故今生,得此福報也。」 註2:「我王前世,舍笠蓋佛,乃是無意之中,傾心佈施,故得大福。你今敕行天下,廣造庵宇,自己又不舍財施利,惟使天下百姓之力,但為主上造庵,以此人人受苦,個個艱辛,磨殺世人,不知幾何。所以天下軍民,盡皆怨嘆。雖是真命天子,難當萬民尤怨。故曰:汝是造業人也。」 註3:「吾今太子,遍身瘡疥,日夜不安,未知是何緣故?師言皆因此業累及於他。」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