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1/21 13:32:29瀏覽14|回應0|推薦0 | |
完整的佛珠有108顆、佛寺一道大門兩片門板共有108顆門珠(見圖)、過年時佛寺擊鐘108響等,目的都是要消除人的108種煩惱。為何有108種煩惱,請搜本格〈佛教108種煩惱〉;108種煩惱為何,請搜本格〈一串佛珠有幾顆〉。不過這些都是後世說法,「百八」原始出處在《雜阿含經‧卷17‧四八五》原文見註。 1)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接收色、聲、香、味、觸、法六種外緣,故有六受。而對受分別有三種感受:喜歡(喜)、厭惡(憂)、無感(捨)。 2)六受後分別有六種反應:著喜、離喜;著憂、離憂;著捨、離捨,故共有36受。 3)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各有36受。 以上6x6x3故共有108受,所以這108種煩惱分別是:三世(x3)中六受(x6)的六種反應(x6),譬如,「今世」對「美色」的「執著」,其餘類推。 但,著喜、著憂、著捨的執著固然不對,為何離喜、離憂、離捨的離棄也不對?《雜阿含‧十三》:「以如實知此五受陰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故。」我們應該如實感知五蘊,但這五蘊是無常的,也就是我們應該如實感知五蘊無常,萬法稍縱即逝,已經不存在了,我們要做的是理解這個道理,不用故意去離棄它,否則也是一種執念。譬如眼前美色稍縱即逝,我們理解了,就讓它去了,還想著要去離棄它,即表示是我們自己心裡還有它。所以佛法中的功課經常不是要人強行去捨棄它(這是小乘的教法),而是直接了悟諸法本來空性,何來著不著、捨不捨?(這是大乘的教法)不過,「直接了悟」(理)說得比較快,還是要實修(事)才做得到,也就是「理雖頓悟,事須漸修」,沒有不漸修而能頓悟的。 又, 其實不管煩惱有幾種 我們都要學習全部放下。 註:「云何說六受?謂眼觸生受。耳、鼻、舌、身、意觸生受。 云何說十八受?謂隨六喜行、隨六憂行、隨六捨行受,是名說十八受。 云何三十六受,依六貪著喜、依六離貪著喜、依六貪著憂、依六離貪著憂、依六貪著捨、依六離貪著捨,是名說三十六受。 云何說百八受?謂三十六受,過去三十六、未來三十六、現在三十六,是名說百八受。」 圖:佛寺一道大門兩片門板共有108顆門珠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3827565447474494&set=a.140746856615087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