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5/22 09:53:02瀏覽5302|回應1|推薦6 | |
這句話經常聽人說,原出處是《五燈會元‧卷第十七》:「老僧(青原惟信禪師)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
證嚴法師略有說明,如下:「所謂修行過程有三個階段:未修行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這是普通人對山水的看法。修行非常投入時,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是因為太專注了,心轉不過來,把現實混淆了。待大徹大悟之後,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只不過他不會因為山阻礙他就討厭它、水能解渴就喜歡它。悟後的人講話似乎有點反常,但他們體驗到的世間還是這個世間,不同的是自我的執著沒有了,自我的瞋愛放下了。」
一般人的說法跟證嚴的差不多,只是把「修行」改為「歷練」。但,我依般若的見解「略」有不同,心經有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很多人誤解其意,其意乃說,色其實是性空的,而空本就是性空,所以兩者都是性空無並差別(別忘了,佛門終究是空門),因而後世衍生「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等觀念。所以領略一切性空後,又怎會去那麼硬要分辨這才是山,彼才是水?如聖嚴所言「執著沒有了」,那就以「平常心」視之,老實生活,活在當下,但我們心裡要明瞭,諸法都是空相的,因為有這個性空的概念,才能真正放下一切成見和執著,而不拘於相,不拘於事,不拘於世間種種。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