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走路大哉問(六)
2016/12/22 11:56:33瀏覽268|回應0|推薦0

這幾天認真的體會走路的動作細節,又有了新的體悟。之前的寫得,現在看起來是覺得有些措誤,但我想了想,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留下過往的思路,即使有誤,也算是留下證據來告誡自己,有時候是我們想得太容易了、太過肯定,但實際反覆經歷過後,解行並重之後,才能得到真智慧。空想很容易變成純屬個人的偏見與臆測,我們一開始知道的都屬於知識的範疇,一定是經過時間的考驗,經過自己親身的體驗過後,才能內化成為有用的智慧。我們起步走,至少已經半途上了,雖然知道未必找到真正的真理,但我知道,我已經啟程了,也希望大家也能隨著我的思緒,慢慢地隨我經過一段時光之旅,並提起勇氣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真知灼見。大家一來吧!這條路大家也絕對不覺得孤單寂寞。 經過這幾天的細細體會,今天突然有更進一步地了解了走路的平衡方式,我們一直不容易觀察,是因為它是屬於一種動態平衡,只有在動作的時候,力量轉換中、相互抗衡中,才能有所感覺到。所以,沒有真正踏出步伐,仔細體會,還真的不容易釐清楚。 腳底力量的流動,很明顯是從腳跟流到腳尖,即使沒有特別加以注意腳底的變化,其實也必然會經過外側腳板後才能再向腳尖流動過去,內側的力量流動純粹是我之前既定的觀念所誤導所致。所以,我們平常光腳ㄚ子走在地上時,印在地上的腳印,內側並沒有留下痕跡。所以知行合一之後,,我必須在此更正我之前的想法,內側的力量流動是我觀念上的誤區。我們走路時都是腳跟先落地,再繞腳底板外側,再轉到腳尖,最後腳尖稍加出力向力蹬出,因為反作用力讓我們身體往前移動。但我發現,前進除了腳尖出力之外,還要加上出力腳與雙肩的平衡後,讓放鬆的那隻腳向前跨出去所產生空間的位移,所以,前進除了出力外,還要加上旋轉身體後,讓腳往前跨出去的步伐大小,才是完整的。而且若是走路而不是跑步,其實是平衡旋轉後所產生的空間位移較多,而非腳趾頭用力往前蹬出所產生的距離就很有限。我想,再跑步的時候,腳趾頭出力的力向是勢必會增加的。

左腳與雙肩關係圖

而上圖,是我這幾天體會的總結,也就是我們走路時才產生的動態平衡。除了身體的重心外,參與的部分(以左腳為例)有左腳底板與我們的左右雙肩,我們會發現左肩膀的旋轉方向與腳底板的力量流動的方向與位置是同步協調的,也就是左肩膀往後甩時,腳跟著地,左肩膀往前甩出去的時候,腳底的力量流動也同時向前順時針做了相對的移動,兩種的共通點就是沿著順時針的方向產生動作,而右肩膀在同一時間,則以我們的龍骨為中心為旋轉軸,與左肩同步但逆轉的方向運作著,而當我們左腳踏下去的同時,身體的重心其實是從身體的正中心往左邊位移到左腳的湧泉穴了,所以我們會發現,因為重心偏移、也就是向左偏移,左右肩的旋轉力矩產生一邊長一邊短的相對變化,此時,根據力學的摃桿原理來了解的話,這時採取長力矩側的右肩膀來帶旋是最省力的選擇,以至於,只要你夠仔細觀察身體肌肉的出力變化,你就會發現右手的往後後甩才是旋轉時的出力側。而且身體在右手甩到身體後面最高點時,與此同時,也是腳大拇趾出力的最大出力時,左肩這時所扮演的角色只是被動的被帶動者,左手是放鬆自然地甩出去,這時身體也處於動態平衡的最佳位置上,也就最因為如此,此時我們要把右腳順勢抬高就變得相當容易。右腳這時想抬多高都是可以的,而左肩已經在此時前移到最前面,身體也正面臨失去平衡的臨界點,這個時候,只要大拇趾間稍微用力向下蹬出,就會破壞整個平衡,讓整個重心順勢快速地交回給身體的重中心線,身體就自然而然地往前移動,而右腳跟就順著這個勢頭落於地上了。到此時,我們才完成了一步的位移。


待續。。。。。。。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15827&aid=8601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