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17 00:07:10瀏覽2899|回應21|推薦207 | |
自文明以來,女性即被賦予「美麗」的責任,而無醜的權利。出門在外必須婀娜多姿,惟有回到家中才能恢復自由,暴露內衣、暴露腰間肥肉、暴露臉部瑕疵,(雖經常也需要繼續保持美麗以防丈夫向外發展),因此女性必須將自己裝扮得十分完美才能拋頭露面。這是不成文的規定,在文學中,諸多漂亮之歌頌,卻不見醜的讚美,除史料型的著作中時有紅顏禍水,而有幫夫的庸貌之女,然而造惡的女性一旦貌醜,她的長相也將成為欲加之罪,這些均不外乎以男性為中心的思考。舉「東施效顰」為例,沒人注意她試圖學著增添魅力的上進心,惟記得鄰人們嚇得四處走避。 「醜便安份於自己的醜,別奢望改變髮膚,或以美人的方式賣弄風情。」這也許可視為該成語反映的恆久意義,更可視為一種內化於人心的價值觀。 人類的心態是矛盾的,加諸女性美之責任,卻要求醜女不許隨意作怪,或是企圖改造自己。科技發達的今日,一些經過整容而面孔有欠自然的女性常招致狠毒的批評,這些批判裡面,有相當成份即認為她的罪惡來自「違反自然」,因而得到惡劣後果。即便只整過一次形也是有過失的,遑論過度整容者。但是,假如一名女子透過整形而搖身變成絕代佳人,哪怕她動過五十次手術,仍舊會被欣羨,人們一旦見到美色,便下意識忽視罪惡,直視其履行之「美的責任」,而「醜便安份於自己的醜」即不再起作用。 同理,社會也不樂見女性的面容老去,於是眾多女子們在青春時便致力留住美貌,深怕老化將使她遭受唾棄,各人使用的方式雖有所不同,但也不脫上段末的價值觀的迫害。倚靠整形回春的女性,往往私底下被譏「老不認老」或「老妖精」,甚至嘲諷她們藉由許多不道德的行為保持年輕;崇尚自然的女性,終將因臉上的一堆紋路被放棄,「美人遲暮」、「蒼老」、「憔悴」等詞語,專門用來打擊這些人的信心,而能逃過批評的,只有過了中年仍舊青春美麗,且沒有人工痕跡的女性,顯見社會看待女性的眼光充滿現實與刻薄。 美容整形者,為社會賦予女性美麗責任的受害的一群,她們希望能藉由容貌上的改變而使自身價值增加。有些女性手術前後的心態可以判若兩人,當長相變得理想,她便從隱形人轉而覺得自己是個有意義或是被歡迎的存在。持完美主義的女性往往將嚴格的要求加諸於臉上,她必須一再手術,使自己的面孔完全達成預設的目標為止。這些行為的造成,多半來自成長期間被灌輸偏差的觀念,諸如女孩子一定得漂亮,要有瓜子臉、大胸部、細腰等,導致她們認為自己的身體有缺憾,或是眼見旁人對醜陋或是老者的嘲弄,使懼怕變醜的心理深刻內化。 我曾見過麗質天生者,義正詞嚴地非議整形,引得立場相同的一片掌聲。從小在奉承讚迎中長大的人,很難體會自信心缺乏的成因,這種非議自然站不住腳,今天如果換作一個奇醜者出面撻伐整形,未必能有相同響度的掌聲,因為群眾之中不見得均認定他具備自信,反而可能招來許多人負面思考「他是否酸葡萄心理?沒有錢或懼怕整形而見不得人好。」另外將有一小眾因闡述者之長相惡劣而產生排斥,無法被說服。 並非沒有接受整形的女性就等於擁有自信,一些沒有妝扮保養習慣者,從未正視自己面孔的存在,對它毫無了解,當她們突然遭受批評或意會到老化與醜陋之可怕,往往加倍地彌補。社會大眾若能產生類似的同理心,便能了解整形是種虛榮惡風之疾呼本身也流於虛浮而缺乏建設性,應重視家庭與學校教育對兩性認知與自信心之培養才是正途。 幸虧不論美醜,年老或青春,都能藉由化妝來增添一些氣色,也因為如此,衍生出更多問題。在過去,化妝似也是種束縛女性的象徵,女人學習將自己打理得如花似玉,學習操持家務,待在閨中等著一段姻緣。時代變了,大眾也隨之改口,稱化妝是種禮貌。這的確有道理,氣色較好,連帶可以提振周遭人們的精神,但只有女人需表現這樣的禮貌,男人則無此必要。今日社會中,舊有的觀念仍然存在,男人在外闖天下,而僅需謀生能力而不必有好看的長相,即使膚質如鱷魚皮一般也能被原諒,但口袋缺錢卻會遭致譏笑,現代女性也被要求具備謀生能力,卻同時被要求懂得打扮自己,重要的是,女性並不因為將自己妝扮得美麗就被允許丙等考績,企業主的眼光一視同仁,因此女性走入職場仍舊多了一項責任,即上古以來那不成文的美的責任。 即使孩子在父母心中都是最好的,但人們自小多透過書籍中、電視等媒介逐漸習得何謂「美麗」,更熟悉「醜陋」將如何被攻擊,即使公眾產物沒有這樣的不良示範,校園生活,長相較特殊的個體仍難逃被取笑謾罵的命運。國中時,我鄰近班級有位臉型偏方的女孩,經常遭到男同學嘲諷,某次甚至淚灑朝會。與標準相差頗大的女孩子們,其中若干便無法完全建立起自信心,即對化妝大事研究,精心雕琢地濃妝艷抹,深怕自己不夠美麗,或是走在路上因為平庸的外貌而被暗中指指點點。而化妝以後,無論是否適當,縱使有人竊竊私語,也無損於人工築起的「自我感覺良好」之自信。 可惜我們的社會價值觀不甚歡迎人工美感,有了經過化妝而成的美女,就有人批評矯揉造作的妝容,或是千方百計要揭穿她們的真面目。網路上常有流傳某些女性妝前妝後,或是整形前後的對照圖,成為許多人茶餘飯後冷嘲熱諷的對象。光看幾張陌生面孔不足過癮,電視節目請女藝人卸妝,製造話題,滿足一些喜歡評論女性臉孔的人們。這些觀眾的行為本身多半即存有否定人工化妝的成份,看見藝人們沒化妝時氣色欠佳的模樣,感覺不過爾爾,而引以滿足,令人不知女性到底該化妝好,還是不化妝好? 自然,現今興盛的整形風氣以及大行其道的美容產物,造成大批捨內涵逐外貌的女性,那些常造口業、嫌醜愛美的人們是免不了幾成責任的。 相貌平平者也並非化妝就能完全了事,社會又為女性創造出「流行」,甚至分為廉價時尚與高級時尚,致使「過時」與「廉價」兩種詞彙,大家避之唯恐不及。所以化了美麗的妝還是有可能出錯,「妳的煙燻妝早就不流行了」、「妳這打扮像阻街女郎而不像名媛」,使費心化妝的女性們遭受打擊。即使是秉持自己原則的女性,看見四周充滿了既定的潛規則,時尚專家、美容教主、跟隨流行者等等天花亂墜的說法,必然曾感到迷失而疲累不堪。 事實上,台灣女性的化妝風氣不盛,為保養付出的心力則數倍,許多人希望達到「不化妝也漂亮」的水準,因此不少女子接受醫學美容或整形以期能收到前述效果。這是可以理解的,麗質天生最受社會歡迎,也無需承受(明顯)人工改變面貌的罪行,她們蒙受的困擾遠低於有化妝習慣的族群。在完妝後出門的女性,惟有妝效妥善才能收到稱羨目光,並必須終日持妝,否則得來的批評將使她們覺得不如不打扮。至於居間的,在公眾眼前由素臉轉為帶妝的女性,最為人所詬病,被指漠視禮節,令人感覺莫名其妙。 一如許多規矩由西方而來,化妝必須避免在眾人面前進行,也是歐美傳來的規定,他們又多是先進國家,於是奉為圭臬的信徒不在少數。早先的西方國家也是男尊女卑的,若干規範可能早已過時,值得被重新提出檢討。 據若干中年以上人士之說法,化妝屬於隱私性的行為。以內衣褲為例,所以需要在更衣間進行更換,為了避免暴露私處,因為這是失禮或觸犯法律的,化妝必須進化妝間則沒有足夠的理論支持,畢竟不論妝前妝後,臉都是暴露在外的部份,何來隱私之有?而有人表示當眾化妝如同當眾剔牙、挖鼻孔等清除汙垢的行為,又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回事了。如此鄙視公然化妝,莫非其行為期間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成份存在? 若以前面提到愛看女性卸妝者的角度出發,這種目光因本身存有排斥相貌平庸女性的本質,故女性在公共場合化妝情有可原,她們如果遲一點進化妝間,恐怕因為暴露素臉的時間延長,而引起更多人的嫌惡。至於持化妝是隱私行為者要求女性進化妝室化妝則更不合理,假使一個人不小心在捷運車廂內掉了內褲,難道應不動聲色,等列車停妥後再前去洗手間將內褲穿起來?其他諸如化妝姿勢醜惡,不宜公然為之,或化妝行為招搖等說法均有失客觀,專業的化妝足以視之一門藝術,不專業的化妝無論技巧之拙劣,也不致醜惡或招搖,這是舊有價值觀產生的更新障礙。 我們可以第一段的東施觀點來解釋公然化妝屬失禮行為的說法。素臉者多半不肩負美之責任,因其通常被目光忽略而無過失,倘若其貌不揚,則與「醜便安份於自己的醜」契合,縱使觀者可能在心中訕笑;完妝後才出門者,現身之際若已達於漂亮的標準,即已遵循美的責任,故其改變髮膚行為被默許;至於在公共場合化妝者,則視同公然性地暴露違反自然的罪惡,彷彿昭告天下「我將使用人工方式改變髮膚,以達到人為的美感」,因此遭到非議。 真正文明的表現,應是能隨時注意自身儀容,並尊重其他人之儀容。五官面孔乃與生俱來,任何個體都該有為之驕傲而不受攻擊的權利。一個價值觀有偏差,或是充滿權力分化的社會,產生追隨虛榮浮華的普遍現象在所難免。面對當今過於注重轉瞬即逝的青春美麗的社會,提出批評與質疑之前,務必先捫心自問「你是否也曾為這種價值觀種下惡因?」 依凡斯 2011.10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