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0/21 13:47:25瀏覽2838|回應8|推薦19 | |
轉載媒體報導:【頂新爛油事件引發全民抵制,由於頂新前董事長魏應充是慈濟人,外界質疑慈濟挺自家人,炮轟「佛心變黑心」。玄奘大學社科學院院長釋昭慧近日在臉書反擊,質疑「反慈濟者宛若文革時代的紅衛兵」,她昨晚受訪時表示,面對外界的惡毒批判,證嚴法師基於社會安定,願意吞下去,選擇原諒】。 佛教界的大法師們一直以來,就大力的推動三好(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或四好,就是所謂的人間佛教。但這些道理,都是非常一般的,沒有高深的佛理,亦毫無修行的意味。簡單說,就是將佛教世俗化。因為世俗化,所以當然的就會帶來許多世俗的煩惱。
我們看到小說上常常講的寺廟裡接待外人的知客僧,都是一付搞公關行銷的高手。是的,台灣四大山頭整日就是在做公關行銷。
我特別拈提這"公關行銷"四個字。當然佛教是與人為善的,但做得太過頭,就是是非不分。四大山頭,在已經佔好地盤後,最常說的話就是無諍,也就是不與人口頭起爭端。然而,無諍的背後,豈非孔聖人最不喜歡的鄉愿嗎?
無諍就是指:"凡夫總是堅持己見,很難接納他人的看法。因此強調無諍,切忌在口舌上爭輸贏。但不與世間諍,並非退縮懦弱,而是覺者的表現"。你覺得如何呢?不是說真理越辯越明嗎?這就是自反而不縮,因此,始終無法做到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境界。
六祖法寶壇經:【韋公曰:「弟子聞達摩初化梁武帝,帝問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德?』達摩言:『實無功德。』弟子未達此理,願和尚為說。」
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師又曰:「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其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其理,非我祖師有過。」】
說得非常清楚吧!兩者最大的差別一在修身(指福德),一在修性(指功德)。我請問,慈濟功德會整日做慈善事業,造橋舖路,究是是功德還是福德呢?難道梁武帝的慈善做得不如你慈濟功德會嗎?可是六祖卻說:"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了解嗎?
因為修身,它不是本,而是末,捨本逐末,智者不為。修身其實是不需要什麼高深的佛學。事實上,中國傳統2500年下來的儒家講得比你佛教只有多沒有少。四維八德,仁義禮智信、智信仁勇嚴,條條道道,有那一點少講的?但是2500年下來,整個中國人的平均道德水準到底如何呢?所以修性才是正途,其它都是見皮不見骨的。總之,身子它是皮曩,早遲灰飛煙滅的。若念念只顧這皮囊,就會永遠在六道輪迴,頭出頭入,沒有了時。所以真正的佛教大師,通通知道修性的重要。
見性之人,就是開悟。開悟之後,就能免於六道輪迴,明白了嗎?再多的造橋舖路,還是永遠沒有辦法見性的。造橋舖路只有福德,卻無絲毫功德。它還是註定繼續在六道裡輪迴受苦的。
在台灣,你只要見到高廣大廟、或廟產億萬者、或只宣傳人間佛教者,你就應該立下決定,到底要修身,還是修性了。
因為修身,所以法師常常就像知客僧一樣的搞公關行銷,凡事不得罪人。這樣就開始沉淪,碰到事情,就講些奇奇怪怪,匪夷所思的話。看到這次大法師為頂新魏家護航,不得不指出佛教的道理真的不是這樣講的。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