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平凡處的孤獨與愛 (謝謝電小二推薦)
2011/09/19 09:37:16瀏覽3482|回應14|推薦108

 

 

「輕功」只不過是更大道路上路邊的小野草而已,走這條道路的人非常的多,可是他們把目標放在很遠的盡頭,目標放在盡頭的人,如果在路邊上摘了野草給人看,那豈不是讓別人以為野草就是盡頭?

                        ─電影《飛俠阿達》

我能認知的一切我認知,只因為我愛。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Everything that I know... I know only because I love

                                  Leo Tolstoy, War and Peace

 

 

 

不平凡處的孤獨與愛

 

關於不平凡

想跟你說說,不論來自甚麼世代,某種程度上來說,你我總都是經歷過了一段不算短暫,又真是說來話長的人生的,這裏面,也許大多數是平凡的日復一日,重覆單調瑣碎居多,可也必定有些在那種日子裡,特別讓你感覺到自己出眾而不平凡的時刻,它們通常是短暫的,所以因此往往也是彌足珍貴的記憶與經驗;

那種出眾不平凡的自我完成感;也許是考上了眾人欽羨的名校與科系(雖然不保證以後真的有顏如玉或是黃金屋)、十年寒窗終於讀到你的學位(雖然博士稱呼可能只是多一項在你犯了一般普通人的錯誤而讓人更容易嘲弄你的理由)、賺到第一個一百萬 (雖然不論是甚麼貨幣,在甚麼地方都不表示以後你就能不幹活了,更也許明年股票大跌然後你又一文不名)、終於有一台你的夢幻雙B(雖然那可能表示了昂貴的維護與保險),突然有了一個夜睹眀星的身心頓悟(雖然下來一天你仍如常人般吃喝拉撒三頓無異),乃至於獲得一個你過去所未曾體驗過的深刻愛情、你從未能理解過的發自靈魂交換的深吻,等等。

這些類似的人生經驗,馬斯洛(Maslow)稱之為是一種必要的獲得自我完成感巔峰經驗”(Peak Experience);當然,你一定知道紀曉嵐乾隆帝曾有過的在長江上著名對話,「江上人來人往,只有兩種人—逐名、逐利」。但是,在你下結論否定追求的意義以前,不要忘記有這一番對話的這兩位,是個甚麼樣的人物;又曾經有過甚麼樣的經驗。

所以,各種各樣的巔峰經驗追求,即使最終是短暫的,即使在有哲思的智者看來是虛幻,而本體上終究是不存在的;如《金剛經》說的「夢、幻、泡、影」,我以為它們還是不枉費我們有限生命的必要熱情與追求。

本質上,巔峰確實不真正存在,但是那個經驗,卻是可以幫助我們達到下一個精神高度的踏腳石;我們很容易辨認出自己是不是正擁有著那種顛峰經驗的感動:就顛峰本身定義而言,它必然是一種至少在自我意識上的滿足感,有那種「五嶽歸來不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心理真實感受。

如果達到所謂「顛峰」卻沒有這種滿足感,反而更加追求重複「顛峰經驗」的人,在邏輯上很明白的反證了他並沒有真正達到他以為的巔峰。

就是「愛」(Love) 和「渴愛」(Craving) 的差別:你像個孩子般熱情追求知識、文學、財富、愛情、精神、宗教情懷為人服務奉獻等等各種的巔峰,那是對生命的真愛與熱情;理解到巔峰的到達,而終就是要下山離去,那你就成功進化成為一位真正的智者(而不是一個滿腹牢騷的自戀者);但是如果你一直在渴愛裏,那就真是一個最貧窮的靈魂與生命,一種退化成單細胞生物的阿米巴;只知道無限無止境生生世世下意識的攫取與佔有。

其實,聰明的你一定注意到了,這個「巔峰」,是相對而非絕對,因人而異;這個發現巔峰急流勇退、信心一躍的智慧,就是韓信劉伯溫的下場,一被殺一得自由全身而退的差別

不平凡以後

 

 

那麼,顛峰經驗之後的是甚麼呢? 我的領悟是:一個不平凡的人,成為不平凡以後,他的下一站或許是關於孤獨的人間修煉;除非你是平凡的,不然因為一個人的高度,他自然要感到或是真實生活的孤獨或是精神上的孤獨(我在孤獨 也是一種幸福的偽裝裏曾說過一些孤獨的生命意義與看法),讓我想起「不平凡」這個主題,其實是來自於最近看了一部電影最後車站(The Last Station),故事描述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成名以後,晚年終至不堪家庭世俗對他的干擾,而因著理想主義的改革追尋,出走家園,最終客死他鄉途中於俄國南方邊境的小火車站的故事,

 

我感到那是一種不平凡以後的孤獨修煉,片中托爾斯泰在臨終前想到的反而不是他一向所提倡的消除貧富階級、獨身主義等等柏拉圖式的理想社團的主張(所謂托爾斯泰主義),反而是回歸到他努力逃離的以為是愛的羈絆、只在乎小情小愛的伯爵夫人;這使人不禁邏輯推論到是否這是個三段式因果: 由不平凡的追求而孤獨而孤獨的修煉在生命終點覺悟到回歸純真與愛;真愛是否就是得這樣如泰戈爾說過的,總需要一個繞道旅程,一個真實生命分離而顯現因而昇華、滿足、成為另一個不再能被超越無需再有追求的巔峰經驗。

這部電影連帶讓我想起另一部1994年那時候並不賣座的電影《飛俠阿達》[1] [2];雖然當時印象深刻但是年輕的自己還不甚理解,影評是說賴聲川導演在這部電影裡混入太多精神主題,以致於偏於嚴肅,觀眾反應似乎曲高和寡,可是這麼多年來,我總覺得這是他拍過的最富人生哲理的電影,對比之黑澤明的《生之欲》或是小津安二郎的諸多電影,那有著暗喻式生命平淡之美的靜默鋪陳,《飛俠阿達》更有著深層的中國式禪意與生命高峰追求的理解。

電影裏,男主角阿達不斷尋訪高人,尋求修練那種傳說裡的上乘輕功,甚至決意不近女色,疏遠要好的女友,而且師父還告誡他說: 

如果你學輕功的目標,就是想飛起來,那練到最後,你了不起就是飛得起來而已,那又怎樣?

師父教的這些東西,講出去是沒有用的,因為別人看不見;如果有一天你學成了一種看得見的東西,你還是不能講出去,因為別人還是看不見,

而人在最得意的時候,一個練功夫的人要懂得放棄,

放棄之後才會得到更高的成就。」

到底甚麼是更高的成就?我不由得深思,會不會是像托爾斯泰那種終於要回到人間的愛?又有一次阿達在天空飛時被人拍到,不知情的女友對阿達說:「

我覺得照片這個人蠻可憐的,只能晚上出來偷偷飛,多悶;

你看他的神情,充滿了孤獨和失落的感覺,練了一輩子的功夫,跟誰說呢?

晚上出來飛,白天呢?

白天還不是跟大家一樣排隊擠公車,那他到底想幹什麼呢?

就沉醉在他自己的孤獨裡,

真是好浪漫,好充實。」

對應這段話,沒多久片中接著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黑白鏡頭,停在某一個白天:阿達女友死去以後,一個人在公車亭發呆,在人來人往的路邊忽然開始痛哭流涕。那是一個每當我想到自己或別人孤獨這個概念時,就會想起的畫面。

孤獨處的抉擇

多年之後,又多些周遭與自己人生經驗的觀察,才有些明白這部電影裏,其實傳達了許多當時我還不太理解的生命線索,譬如顛峰不凡以後的孤獨,而孤獨是一種必然的人間血肉修煉,

如果你從未感到孤獨,那或許你還在顛峰,或者還無感,如果你正感到孤獨的修煉,極可能那是一種顛峰後你不流俗獨立思考眾皆昏睡我獨醒的必然處境,

然後,你總會做出靈魂的選擇,這個差別可能是一種為富不仁的理所當然,你或者可以冷酷的以優越感、孤獨之姿看待那些不如你的人,也可能在長期獨處孤獨之處,產生更多沒有渴望、沒有世俗牽絆的真愛,那或許是一個人類整體意識裏無須超越的最後一個顛峰經驗

你愛這個世間與人類,無論世間是如何的無常反覆對待我們,這種安止於愛上的「不動心」,我覺得應該不是一種理想主義的概念,從諸多人間聖者,也似乎並不困難理解,是一種可能的真實經驗。

或許,一個人應當要能夠辨認出自己顛峰經驗,不要因為害怕孤獨而甘於平凡;更不用害怕不平凡而來的孤獨,然後,試圖去理解,那可能正是一個幸福的偽裝,它很可能正引領開發著你,去達到下一個人類的精神高度的理解;給你一個你必然要愛的理由。

 

如果一個人真的能那樣在顛峰之後,在孤獨裏面培養出真愛,我覺得生命在日薄西山,將伊於胡底的憂慮,也很可能成為一個人為恐懼的假議題。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mptytraveler&aid=5653084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at
2016/10/04 07:39
7 樓泥土,我大概感覺到你在說什麼,我同意你的觀點。(zyanavec@gmail.com)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特此謝謝
2011/09/23 14:29

感謝你在我們互相回應和回覆後,你決定跟我的文章做聯結。

讀者或許未必會覺得你我的心情故事有絕對的關系,但我認為

多少能增加一些思想撞擊的元素。

特此謝謝。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10-05 07:49 回覆:

文章 本是互相啟發的
一個人自己想破頭
也未必能有所成長

你的文裡鮮活的蠻叔個性
讓我感受到一個在
精神層次飽滿的理想主義者的視野
他的心理過程 恰巧讓我
有所感受
因而產生此文 一吐為快
綜合一些我所熟悉的自他生命經驗
我以為
這是很好的互動與視野擴充
再一次檢查自己精神心理的
位置與高度


光的使者 ( 一個回家的旅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appy Birthday to You!
2011/09/23 09:32
ㄏㄏㄏ,我忘了,你該過生日了!不管過了沒有,先祝福你了!

福慧雙修 道業增長 和喜自在 平安如意~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09-24 04:42 回覆:
謝謝
很久沒過生日了
所以...
快忘了生日 :)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巔峰 & 孤獨
2011/09/23 07:57
巔峰, 真的是相對而非絕對的,我把人生很多階段裡的小小成功與快樂都當作是那段日子裡的巔峰。 因為我不確定, 明天是否能達到比今天同樣或者更好的感覺。

我想我必須承認我害怕孤獨。我害怕孤獨, 但並不害怕獨處, 孤獨的感覺太寂寞,但獨處時, 卻能與書或電影裡的古人或今人對話, 讓你不覺得孤獨。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09-24 04:59 回覆:
人們常說
無知 未知 並不是真的無知
不知道自己無知 有所未知 才是真的無知
我以為孤獨 恐懼 也是如此
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的孤獨 與恐懼
他便看到了目標
得以清晰描述 訴說自己
或是閱讀 傾聽 他人
如此不覺之間 以不再是單純的孤獨恐懼
他其實已經接通了別人對孤獨的理解
因而 得到自我復健與肯定
超越了孤獨的命題

Blog 書寫至少是有這個實際功能的
作者 在乎點閱 也就是量化肯定自己不孤獨的人間證明
而其實 我覺得 只要有一個人懂得
一切的書寫 就值得了

共勉之


光的使者 ( 一個回家的旅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Thanks for sharing your thoughts
2011/09/23 07:07
我想,我懂你在說什麼。

我想,人,最終還是要學會面對,繼而回歸內在的原始本我的。是不是真的走到了巔峰,才要如此?其實是見仁見智。

眼見的,或是以為的巔峰,其實也不一定是最終的顛峰。需要因此懂得或是學會急流勇退了嗎?從一個巔峰,到另一個巔峰,whatever it may be,這過程可能有孤獨,但未必寂寞。而最終的巔峰在哪裡?其實也許只存在於我們自己的認同中,也或許,根本不存在。

孤獨,是自己的選擇,因為安住,所以成不成就,成就到什麼境界,會不會有更高的境界,其實,都沒有關係了,因為自己的心,清楚明白自己選擇走的路。

而孤單寂寞,是空虛乏力,回應對外在的渴求。渴愛的人,才會汲汲去追求。

你的文章,讓我想到楊蓓寫的《懂得孤獨,才懂得親密》。孤獨,不是孤單寂寞,能享受孤獨的人,其實是最懂自己,心安住在自己而不外求,能愛自己,也能跟自己親密的人。如此,才能愛別人,跟別人親密。因為,安住,自在,沒有什麼分別心跟恐懼心了。

我們從來不是一個人,也沒有什麼實質上或是心理上的分不分離了。

ET師兄,對不起,只是個人一點感想,請不要介意,也不要用力想怎麼回我啊~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09-23 07:50 回覆:
光師姐
 難道不知道我們寫blog 有一大部分原因是怕老年癡呆嗎 ?
所以 用力想是活絡腦神經的重要激發啊 XD

讀了楊蓓的文 也是非常好的分享
特別他提到男女開始追尋心靈滿足的年齡不同
因為男人 35-50 有工作生活 無暇照顧心靈的高原期
我很同意 這確實是如此
所以 總覺得女生比男生有更好的能力覺察心靈的需要
感覺親密感 與孤獨經驗的靈敏度等等

而我說的巔峰經驗 急流勇退 也不無對自己的自覺
未必是 我非得有甚麼巔峰經驗可以炫耀
而是一種 自我狀態的自覺
知命之年之際 一方面多少有了生命歷練與生活較穩定的條件
在剩下歲月裡  是不是該有更多開發自己 了解自己的重視

我自覺自己的渴求是幾乎沒有了
但是 覺得也不是一灘死水
然而這種"因無所住而生其心"
心靈熱情覺悟狀態
倒是可以開發的狀態:
走向"耳順" 甚至"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倒是有機會持續人間遊行 中道之行
做中學 起而行 的 繼續摸索

共勉之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尤其是絢爛或低沉之後的孤獨靜思﹐最能使心境自由﹐
2011/09/22 02:15
而海德格說過﹕[心境越自由﹐越能獲得美的感受] 。當然也包含愛的感觸。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09-22 06:24 回覆:
確實
審美是能愛的前提:

審美的品味人性裡
即使一個衣衫襤褸臭不可聞的乞丐
都有其存在天地之間的價值與意義
一個處處看到矛盾 到處都是衝突
總是發出質問者
它的世界 不但完全沒有美感
更談不上愛!

而孤獨是一種我們沉澱之後
跳過概念衝突 看到世間指有合諧沒有衝突的機會
在那裡 我們只有簡單與沒有人我標籤的經驗
才有跳過概念與世俗慣性人云亦云
的審美 與 真愛的發生

Miss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深奧~
2011/09/22 00:41

不知道我可不可以將它解讀成...

"孤獨"是清醒的自我

"愛"是大的愛,愛眾人萬物的愛

.....不知道合不合E-T大哥此文的意思呢?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09-22 12:44 回覆:

確實
孤獨來自理想主義的不同流合污
你幾乎可以說不感寂寞的理想主義其實是虛偽的
因為理想完美的追求 往往與短視近利的
檯面既得利益者是衝突的
但是
不凡理想與成就與堅持
並不表示一個人的無情
凡而往往是高貴人性的完成

例如 廢除死刑的人性主義
在歐美早就是共識的概念
在亞洲國家的報復主義理
往往就是犯眾怒的孤獨了

又如甘地的不妥協堅持
又如民權領袖的奮鬥等等
無不是有對人類的深愛理想主義趨使
而雖千萬人 吾往矣
的義無反顧

就是吃素環保這件小事
現在是好些 記得 20 年前
我都常常要苦笑著面對
別人把我當做不僧不俗的怪物...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意義與價值‧‧‧
2011/09/21 12:20

請容許我提出不一樣的觀點‧‧

或許由於今天是個偏於「個人主義」的時代?

所以才出現您這樣的問題?

一面強調個人,一面又害怕寂寞,是多麼矛盾啊

一面強調成就或不平凡,一面又控訴孤獨,確實多麼弔詭啊

然而,如果就實際言,人從來就不是能夠完全獨立,脫離群體而生活,同時,他也不是每時每刻地與人互動著,他總有必須獨自面對世界的時候‧‧‧

也就是在某些意義上,個體與群體的斷裂,不應該是真實的人生。

因此,當我們面對這類的感受時,

是否最應該問,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忽略了真實的人生?

或許,這也是由於意識上,稚幼的我們總是經由二分法概念的運用才能成長,習於由好人、壞人,好學生、壞學生的思考模式,來應對各自成長的過程,太久了所以無法跳出二分法的模式──我們很容易忽略了灰色地帶的重要性,其實,我們沒有人完全好或完全壞,我們都在灰色地帶奮鬥‧‧‧

因而,人生的真理不應該是那講求真假二分的形式邏輯的,應該是重視生命實態的辯證邏輯的‧‧‧

形式邏輯不重視意義與價值,因為一切都已包含在前提的論述裡,沒有的不會增加──雖然最有意義或價值的事物,也不會增加;那應該除去的完全惡劣的、無意義的事物,形式邏輯也不能擺脫‧‧‧

辯證邏輯則不然,他要人認識實際,有多少可能變化的因素,一加一等於二言,那是形式邏輯;在辯證邏輯裡,要人看清楚,如果這兩個一,正好是一個男和一個女,給予他們時間變數的話,可能變成三、四個人,因為他們可以生出一、兩個小孩來‧‧‧如果要追求理想,一定要付出,要提供可以變革的條件,包括愛與關懷,甚至於付出生命‧‧‧

從這樣的角度看,是否您提出的問題,乃來自於平凡與不平凡長久二分,以及習於形式邏輯之長久排斥意義與價值的結果──

換言之,如果把您所謂的「托爾斯泰的孤獨」,放在沒有平凡或不平凡的實存情境中考察,人們終究是都要孤獨地面對死亡,一如他們當年之曾經孤獨面對出生麼?個人以為,此地所討論的「托爾斯泰的孤獨」,泥人寧願視之為托翁犯了錯誤,以致於必須提早面對它必須面對的孤獨‧‧‧那可以是錯誤的結果,理論上,並非所有理想主義者之必然‧‧‧尤其,在意義與價值的追求上,他們真是已經努力謹慎地追求與真誠地付出了啊‧‧‧

泥土敬白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09-24 06:45 回覆:
您書空咄咄 圖呼負負 落落長的
熱烈辯論一場"反對二分法不當"
不確定與本文主題有甚麼關聯?

我這裡提供的只是一種切身
人類的整體記憶「經驗」
完全無關你說的「邏輯 二分法」云云 

靈婆心語 人生待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孤獨
2011/09/21 11:17

孤獨是眾裡的醒著

所以不用害怕孤獨

孤獨其實是獨特

自己去創造所想

當您身在高峰時

要想到那谷底的許多人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09-22 06:01 回覆:
孤獨 不是自負 而是自我人性理想 理念的堅持:
正是

千錘百鍊出深山
烈火焚燒莫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
留得清白在人間

"孤獨是眾裡的醒者"
正是我說的一種不凡者終究要面臨的心理狀態
如您所說 一個人的不凡是相對的
沒有凡夫 那能顯出不凡出眾的自己
所以 在顛峰時 我們其實是要謙卑的
對谷底的人 怎能有其不如我的想法


JKTsai 老鼠嫁女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鮭魚的回溯
2011/09/21 02:03
循著千古不變平凡的生物特性,完成周而復始的不平凡生命運意義,躍過重重溯溪障礙,只為完成新生命的傳遞,身體呈現燦爛的紅色,孤獨的,靜靜的,死去. . . .

想到,威權時代的標語:「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不知道是誰代他捉刀,居然是不八股的思想教育,呵呵!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09-22 05:45 回覆:
開頭還以為JK 寫了一段 Discovery Channel 的鮭魚生命介紹 XD
後來才明白 嗯 是有關"愛"的鮭魚整體意識
其實 那種自然界大規模本能的回溯繁殖後代
也是 令人動容的
但是
人類的意志力與理性思考
有意識的決定自己 要或是不要
To be or not to be?
To love or not to love?
層層精神提升 (未必須由赫爾蒙 DNA 直覺感官支配 XD)
更是一件耗大費時的心靈工程與旅程
這是人間的可貴之處
如古阿含經說的
"諸佛皆在人間成就 而終不在天上"
是何等的尊重人性的開發
由下劣而提升的掙扎必要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