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16 10:16:09瀏覽2620|回應6|推薦100 | |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菜根譚》
孤獨 也是一種幸福的偽裝 一般世人常情通常是這樣二分法的以為吧:一個外貌看來慣於獨處,習於孤獨的人,應該是無聊的、沒有熱情的、自我放逐之流;而那些個看起來總是風林火山、行程滿滿、忙的不可開交的,則應該是生活豐富,不感到寂寞的。 我不知道別人如何,有點想說說自己,從少年時代開始,雖然明白某一部分的自己是內向保守,拙於表達自己真正的天真(其實可能更像「無知」)感受的,因為往往是,如果表達出這一部分對人世間的理想主義,總是換來朋友們瞠目結舌的無以為應,所以,倒不如跟著人們起鬨,裝瘋賣傻,只說甚麼好吃好玩,有甚麼便宜可佔的事簡單些;所以即使邊上人多,也不表示你不是孤獨的。 記得有一回,小學時代,老媽被叫到學校,因為那位「英明」的班導師告訴她說,你有個傻兒子,明明考試時,是邊上的女生偷看他的答案,所以答案錯的一樣,被質問的時候,為了怕隔壁的女生被處罰,你這傻兒子先承認是他偷看的;當時那坐邊上的女生長啥模像,現在根本都完全不記得了,你說我是不是很白目。 長大一些了,反正,也是覺得「人不癡狂枉少年」,自己熱熱鬧鬧的在人群裡,想辦法高人一等,不是挺困難:社團裡也好,系學會裡也好,說點甚麼群情鼓舞,張牙舞爪的話,就可以贏得群眾的支持,學業成績混的不差,風風光光的,總有仰慕的同窗學弟;偶爾讓你感到有些意外的聽到,他們是如何以你為學習的對象。而當時的我,自己是心虛的,因為看似熱熱鬧鬧的生活,並沒有讓自己不寂寞,就像舞會結束時,電影散場後的那種人群散去的恐懼感。 不要誤解我的意思;我是喜歡人群的,也享受人群裡的互相流動,多年以後,我只是多一些明白了那種恐懼感,是一種不自主,自願被說服,自我情緒上的一種錯誤堆積成習的抽象概念;以為孤獨是困難的、失敗者的、無助的、讓人失去勇氣的。 即使那時候,沒有一天真正的獨處過,因為這種認知,我總是逃避這種跟自己獨處的經驗機會,所以幾乎沒有明白過,孤獨其實就像圖畫格局的刻意留白,獨處的機會也是一種生命幸福的訊息,它和有人陪伴的日子是相輔相成,完全幸福的兩面。 因為這種誠實的內心體會,你完全不用刻意去尋求熱鬧,希望有人同意你,陪伴你,也不用刻意去尋求獨處;就像,你會總是滿足眼前的這盤菜色,熱鬧與獨處的交替,對你可以完全不是問題;你可以歡迎兩者,就像歡迎每一位生命裡的貴客一樣真心的歡喜。 三國時代的諸葛亮(公元 181-234),在臥龍崗茅廬務農獨處至27歲,才在劉備的三顧茅廬,深思之後以《隆中對》三分天下之計,而走入人群,接著在下來的27年以無限的熱情,為蜀漢「鞠躬盡粹」死而後已,當然,懂現代管理科學的人都知道他是因為阿斗的不成才,蜀中無大將而累死的,可能不覺得他是管理決策的正面教材,可是,以諸葛亮的才智,他會不知道這種沒有未來的努力會到甚麼地步嗎? 我覺得,他是明白的,但是一點也不減他的生命熱情,這也是他短暫生命動人之處。七擒孟獲的典故,說明了這一位軍事天才,中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也是一位「白目」的儒家思想「仁者」:而仁者心中是沒有敵人的,其實,他只要一次解決了孟獲,少操勞幾年,也可以至少比54歲多活十年,所以他確實也是中國王道文化以感化為上的人道主義者,就像子路一樣,他似乎並不以為,保養得當,最後安安穩穩活到80歲,在兒孫圍繞之下死在病床上,看似熱鬧善終的結束生命,就是不孤獨的;終究,人怎樣都是要無可替代孤獨的來去。 我甚至有一種感覺,在《出師表》裡,他對人間的熱情、寬容,正是由早年獨處裡學到的,當我們是獨處的時後,我們無法寄託誰會來幫助你,關愛你,所以我們終究要開始學習關愛自己,照顧好自己;這種獨處時的感情,可以與萬物相通,即使就像老子與莊子一樣,最後沒有孔明三顧茅廬的伯樂,他們一樣能寫下人類與天地萬物相通的經驗,智慧的光明,幾千年不斷的鼓舞著失望沮喪的人心;所以,即使孤獨表面上看起來的平淡無奇,也是一種來自生命的深沉祝福,那麼,我們又何必逃避孤獨的機會呢? 也想起佛陀對苦樂問題根本解決的過程裡,其詭弔性也在於,他必須先要暫時的離開人群索居,背負人類共同的悲苦問題,開始一段孤獨的旅程,獨自咀嚼思考,然後,帶著他獨特心靈離繫解脫的澄明再回到人群,他不急著愛人,他在獨處中找到一個必然要愛人的重要理由,明白自己的苦與別人的苦是相通相成的,生起了要先全力解決別人的苦的那種熱情,超越了自己的小憂小患,然後,Guess what…,你自己曾經以為的「苦受」竟然就被這種熱情取代了,而這一段佛陀為了全體人類同胞愛所完成的精神旅程,卻是從他選擇獨處的那一夜開始的。 甘於清淡獨處、不為五斗米折腰,相對於和光混俗、經營世間二者,或可以是生命的自由選擇、成為個人的風格;或也可能是生命千迴百轉之後的現況,這不一定是決定的,但是,有一件事是確定的: 如果我們不曾享受孤獨時刻的生命品質,那很可能,我們對自己和人類的熱情,勢必是難以持久的。 雖然現在自己是人在江湖的身不由己,奔波來回,也不由想起自己過去曾經一度將近五年的斗室獨處經驗,和最近一次曾經好幾個月在家待業的經驗,是如何帶給過自己更多生命的熱情與好奇,而不感到疲憊; 舉世滔滔之際,我衷心祝福正沉潛於獨處期的朋友們,能看到這是一種生命的禮物,一分不起眼的幸福;是與人類整體經驗接軌的富足,也是活的更完整的精神旅程裡頓悟的不負好因緣。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