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moon(永恆的懷念,空行者) 沉潛 Suchness 悅己 光的使者 ( 一個回家的旅程)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yoursuan 田子方 四寶 Life
more...
簡要靜坐
最近有機會,在一個小型義工聚會分享個人靜坐心得,準備了一張簡要的「一頁」講義,貼在下面與大家參考切磋。「靜坐」,或叫「暝想」(meditation) 稱呼不一,是老祖宗們最省醫藥費、簡要的「養身」「養心」方法: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清除心理毒素(mental/physical detox)、減少憂鬱,增強記憶力、想像力(根據研究[1][2][3][4],長期靜坐,與記憶有關的腦前葉frontal lobe 會變厚),等等。
「靜坐」不一定要盤腿,找張椅子,安靜的房間,以舒服為主,也可以放自己喜歡的輕音樂、晚上只點幾根蠟燭、放一些香花、燒一點檀香,但並非必要。每日 20-30 分鐘身心排毒,日久功深,必定能感到受用。
以下簡介兩種靜坐:
「鬆弛靜坐」:
以養氣,使氣脈通暢,身體柔軟,增強免疫系統為主。
「慈心靜坐」:(是個人學到南傳禪修的簡化版)
則可使用於當心中感到恐懼、孤獨、憤怒時特別有益,不過「臨時抱佛腳」可能不太有用,平時就要練習儲存慈心能量,心的能量才足以在刀口上,面對恐懼。佛教心理學(阿毗達摩)上說「慈心 / 愛」與 「恐懼 / 憤怒」是兩個不共存的心所( mental factor),長累積慈心的能量就是對抗恐懼、憂鬱、孤獨感的最有效對治;
在這動盪的世間,若能多一位身心穩定的人,就可以多一分祥和與平靜,祝願共勉之。
簡要靜坐方法 (Simple Meditation Guide)
· 調身
o 放鬆身體 : 慢慢坐下,緩緩檢視全身,從腳底到頭頂,再從頭頂到腳底,特別是肩膀 ,依次放鬆。
o 觀察身體四種特性: 地(硬)、水(液體)、火(溫度)、風(呼吸、移動)
o 下座後按摩: 搓手、搓(洗)臉、(用食指中指夾住雙耳上下)搓耳、(用指尖)梳頭兩側、 搓膝(腎)、搓腰兩側(腎俞)、展臂擴胸(膏肓穴)、轉腰(命門穴)、按摩虎口(氣管)
· 調呼吸 (緊張息短、輕鬆息長)
o 注意觀察 (不是「控制」) 鼻孔裡空氣的進、出、之間的暫停,到小腹(丹田)。(久坐者可感覺到腳底)
o 慢慢氣息自然「深」「長」「細」「緩」: 藥補不如食補 ,食補不如「氣」補。
· 調心
o 一開始或有困難,不必苛求,可以先專注上面調身調息,放鬆身體,氣脈自然運行於筋骨以後
o 調心又稱「念處」(Mindfulness, Awareness ): 讓「心」得到休息的機會
o 專注此時此地 ( Here & Now! )
o 環繞周圍的物體、聲音,顏色等等
· 心脈輪 (Heart Chakru)
o 提升你的生命能量從低處 (海底輪、丹田) 到心口(心脈輪)
o 雙手搓熱,一手放小腹,一手放心口
· 誠心的對自己和別人放出善意 (默誦數遍 中英文皆可)
o May I be free from danger
o May I be free from mental suffering
o May I be free from physical suffering
o May I be well and happy
o May ALL be free from danger
o May ALL be free from mental suffering
o May ALL be free from physical suffering
o May ALL be well and happy
(願我自己免於危險
願我自己免於心理苦難
願我自己免於身體苦難
願我自己安好、快樂
願每個人免於危險
願每個人免於心理苦難
願每個人免於身體苦難
願每個人都安好、快樂 )
· 想像心口放出明亮的光照耀在 (由近而遠)
o 你愛的人(父母 孩子 配偶朋友等等)
o 街上的陌生人
o 如果覺得能夠的話;那些傷害過你的人
o 充滿現在的這個房間
o 充滿這個你所在的城市、國家、地球,到整個銀河系、宇宙。
結語: 最好的養身氣功 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就是慈悲與寬容
[參考資料]
[1] "The Monk in the Lab", April, 2003, New York Times
http://query.nytimes.com/gst/fullpage.html?res=9D03E1DC143DF935A15757C0A9659C8B63
[2] "Meditation Found to Increase Brain Size", Jan. 23rd, 2006, Harvard University Gazette
[3] "Brain Scans Reveal Why Meditation Works", Jun 29 2007, Life Science
http://www.livescience.com/health/070629_naming_emotions.html
[4] "Meditation Gives Brain a Change", Jan. 5th, 2005, Washington Post
http://psyphz.psych.wisc.edu/web/News/Meditation_Brain_Charge_Wash_Post_1-05.htm
簡而易懂
見而受益
感恩喔!
「無常想者,能建立無我想;聖弟子住無我想,心離我慢,順得涅槃。」
受用了, 謝謝!
能明靜而住 就不錯有功夫了 (本文所提只是"放輕鬆")
完整的靜坐 有「止 」 有「觀」而且是互成的
定有定的因緣 不能勉強; 胡思亂想 正是修"無常"觀 的好因緣!
經中佛陀總是說
《雜阿含二七○經》
當無常想 厭離想 因緣俱足 自然可止 得定
若是在家行菩薩道 少許定力 起而行 多解空義 福慧雙修 有資糧 才能長久
共勉共學
曾N次的想去報名內觀,一來十天的時間有些長,二來,斷絕一切與外的聯絡,三來,異性或同性都不能說話,也不能對視,反思自己好像六根還沒凈透,容許修煉點時日再去
10 天對初學是太難了 對要上班的人也不容易 我也沒那樣的時間
要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以後 才能考慮隨順因緣去吧...
若能一天坐半小時 ~ 一小時 用功 持之以恆 那何止十天 ..
一分鐘清靜 就是一分鐘的功用
哈哈...
就是六根不淨 不是聖人 才有趣
才需要 用功看它的來去生滅不住
六根已淨 也用不著坐啦 ... :)
根據原始佛教經典 這樣用功 有一天
你一定會「真心」相信 沒有可掛礙的
身心對痛苦 生命的逼迫 就有了解脫的境界
共勉之
靜坐讓我獲得快樂。靜坐也確實可以讓人類獲得源源不絕的內在富足。
善哉,善哉。
是的 這種內部身心獲得的「快樂」寧靜 雖不是究竟的滿足
但是 比之五官( 眼耳鼻舌(身)觸 ) 終日出遊尋求到的滿足
與閱讀所獲(意)境快樂 總是持久的多 ...
讀完頗有收穫,看來要開始並不困難,不過對於下面這兩句還是有些疑問:
可以說的更清楚些嗎?
以下是我的了解:
當檢視全身時 觀察四種特性 是與自已身體的"對話溝通" 關懷了解它的存在:
例如: 注意到腳指時 "感覺、想像"(visulization) 一下骨頭、肌肉、移動
口水嚥下時 "看著它是如何經過身體內的過程 等等的組成;
常注意身體 (道家氣功稱為"內視法",佛教稱為"身念處") 可以
養精蓄銳 保存能量 蓄勢待發 若專志一心
長久也可生智慧 為"破身見"直著的基礎
至於"提升生命能量" (上述搓首釋放善意有這效果) 根據印度脈輪理論
食物 氣息 生命基礎生存能量 在下盤 如果不提升 就只是消耗
若練習釋放善意 覺得心口暖暖的 那就是一種心脈輪的開發了
我是過動兒ㄟ~~~~~~
><
哈哈 "靜坐" 就像你的手機充電
某種程度上 我們都很過動 over hpyed 像無頭蒼蠅一樣 忙盲忙 always do something
沒有跟自己獨處 熟悉自己的機會 總有一天 無事可忙時
一個人會問自己這個終極的問題 (ultimate question) 尋找一個內在身心依止:
Why am I here ? Who am I ?
which needs some time to spend with oneself... eh... just like meditating there alone
如果有過一點內部心靈的平靜經驗
一個人就不覺得一定要忙著「找」些什麼 而失去那分平靜
同于儒家:
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反之亦然﹗
果然 人與人是相關聯的
如果看到這層 就應該感到生命的豐富
不覺得孤獨 受害感
很好的文章
慈心對抗恐懼
水 羚 祝福
聲聞佛教的四無量心解脫 其實也就是大乘佛教的方法論:
當吾人先關懷別人的苦難多一些時 自己的苦難似乎就變小 乃至微不足道了
看起來是為別人 其實 最後自己也在共同解脫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