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5/01 07:06:35瀏覽1314|回應7|推薦20 | |
四無量心的應用 四月二十六日Virginia Tech 韓裔 Cho 校園槍擊案,如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一樣,對美國社會所造成的憂鬱,恐慌,目前仍是熱門討論話題,就一個追尋身心穩定的現代禪修止觀行者而言,是不能視而不見的關懷主題。 在紛擾的世間裡,我們觀察到,一如「四聖諦」裡,「苦勝諦」與「集(苦因)勝諦」的真實:除了「業力」與「無明」(不能正確理解自己的苦受原因),還有什麼可以毀滅自己與他人的呢?也許Cho的成長過程中,每個人(老師、同學、家裡)都有責任,但顯然都不是主要的因素,所以追究說這誰該負責是不實際的。 這樣的個案顯露的只是現在文明,並沒有真正滿足心靈的空虛;因而必得藉由外在的行動,如磕藥,暴力,物質等以肯定「存在」「主宰」的自我錯覺;如果像Cho 一樣,決定效法「不能留芳百世,就寧可遺臭萬年」的榜樣,那有誰可以挽回呢?即使有人想要愛他,看來他也從未打開自己過。 如果吾人禪修者不迎不拒這悲劇與醜陋,將受害者與加害者都當作一齣示現,我想這可以是行者們觀照「慈、悲、喜、捨」的機會:至於修行者的修習態度,在「麻木」與過度「悲傷」低潮之間,不是漫無標準,自由心證的: 根據《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是有其參考標準的;茲節錄於下面各說明項目 (5) : 無瞋(慈): (1) 其特相是不粗野或不對抗; (2) 作用是去除怨恨或去除怒火; (3) 現起是可喜可愛;近因是目標,或依處 + 目標 + 觸,或「如理作意」。(依處:眼耳鼻舌身意等根門) (4) 無瞋也包括慈愛、溫和、和藹、友善等良好品德。 (5) 若產生染著私慾,則屬失敗。 悲:(Compassion) (1) 其特相是欲拔除他人的痛苦; (2) 作用是不忍見他人之苦; (3) 現起是不殘忍; (4)近因是(以如理作意)見受盡苦難的有情沒有依歸。 (5)當能去除殘忍時此悲即已成功,若導致悲傷則已失敗。
(隨)喜:(Appreciative Joy) (1)其特相是隨喜他人的成就; (2) 作用是不妒嫉他人的成就; (3) 現起是去除厭惡(他人的成就); (4) 近因是見到他人的成就。 (5) 當能去除厭惡時此喜即已成功,若導致同歡同樂則已失敗。
(中)捨(性):(Neutrality of Mind)這是捨心的同義詞,不是捨受。 (1) 其特相是平衡心與心所; (2) 作用是防止過多或不足或去除偏袒; (3) 現起是中捨地旁觀心與心所 (4)近因是相應名法,或依處 + 目標 + 觸,或如理作意。 (5)對有情保持中捨的捨無量心是中捨性心所。它不分別偏袒地對待一切有情,平等地看待他們。不應混淆此捨與其近敵:「由於無明而生起的世俗捨(不懂得分別)」。 與追尋身心穩定的現代止觀禪修行者共勉。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