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6/19 06:16:11瀏覽272|回應0|推薦0 | |
12年國教為何在現階段不適合台灣教育現況?或許我應該換個說法,12年國教對台灣教育環境的改善並沒有實質幫助。延續上一篇,國家財政困難是現實狀況,也就是說我們資源有限。既然如此,就應該把資源放在更加有用的地方。為了要論證這個說法,我必須證明12年國教並不是有效率的資源利用,並提出更有價值的教育投資標的。 要證明12年國教的無效率十分簡單。首先是看目前高中的升學率。第101學年度國中升高中的比例是99.15%。簡言之,就算是沒有12年國教,幾乎所有的國中生都會繼續升學,而12年國教在這之上所「加值」的部分僅0.85%。每年236億元(五年1180億元),僅為了讓那0.85%的學生繼續升學(其中說不定有許多學生更適合提前踏入社會)。馬總統與教育部的這算盤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再者,以台灣162所大學院校來說,大學升學率在第100學年度已近95%。頭腦清晰者應該可以理解台灣為何不需要12年國教吧?我們是嫌大學教育還不夠糟嗎?12年國教講好聽點是以免試讓學生學習無壓力。但相對的,人人都當過學生,大家也都瞭解做學生的心態。學生學習的誘因、動力與成就感幾乎來自於考試,不光是那些國英數等學科,任何科目都一樣。目前大學教育狀況已經夠糟了,若這種學習態度在大學持續惡化,這是對台灣高等教育再一次的衝擊。在我看來,12年國教只不過是那群因為很會念書考試而成為社會菁英的領導份子,為了追求自我滿足而想建立起來的教育烏托邦,人人有書念,看不見也不想看見,不解決也無法解決台灣濫觴的教育問題。 教育部的理念是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但仔細想想真是如此嗎?把這五育放在同一個天平上,誰會質疑會念書會考試的學生比會打球、會繪畫、品德高尚、合群的學生更受老師與家長的愛戴?就算是我當沒看見現況,也當教育部的理念是對的。但何謂「適性揚才」?何謂「特色招生」?不就是五育中偏重其一作為適性發展嗎?罷了!反正政客拿石頭咂自己腳也不是一天兩天。 台灣教育需要的不是12年國教,而是應把這筆教育資源撥補在更有發展意義的地方。偏遠地區與特殊教育的資源足夠嗎?比起資源過度集中在那群會考試的學生,所謂的「教育」不是應該更應該投入資源在那群學習落後的學生嗎?何時台灣教育才能真正找出學生的「適性」並給予等同於「會念書」的價值?這些問題都需要長時間的資源挹注與不間斷的追蹤。每個問題都很嚴重,若能獲得解決(就算只解決一小部分),都比這12年國教來得更有價值。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