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20 23:03:30瀏覽207|回應0|推薦1 | |
部落格裡的文章多是想到啥就寫啥,因此往往寫過哪些題目,除了一些近期的時事外,自己也不會特別記下來。但今天我才赫然發現,私底下常常抱怨台灣稅制的我,居然沒有寫下對證所稅的看法。在此特別補上。觀點或許是老調重彈,還望看官見諒。 「有所得就要繳稅。」 這句話說來簡單,但在證所稅的討論下卻是個無比沉重的開場。先談談這句話為何簡單吧!因為它隱含課稅的基本精神,「公平」。每年五月申報的綜合所得稅,基本上除了資本利得外個人所得是皆須申報。不論是繳多繳少,甚至是退稅,每個人都處在同一個所得稅課徵制度當中。稍微簡化一下論述,每天上班拿薪水要繳稅,憑甚麼炒股票所賺到的錢不用繳。這說法也的確實在,因為同樣是靠點運氣,就連買個樂透中獎都要繳稅了。 反對證所稅的聲音一直沒小過,攆走了前財政部長後,去年好不容易過了個莫名其妙的八千五條件式證所稅。至今因台股逐漸逼近所謂的「天險」,故這天險再度被拿出來討論是否應該廢除。說實話,沒叫當初設計這天險的立委們把去年所得吐出來謝罪已經是客氣了,現在居然意圖另立一個價值十億新台幣的「新天險」。說去年的那個八千五條件式證所稅「莫名其妙」是一點也不為過。再者,根據蔡正元委員的說法,八千五是精算出來的門檻。是如何精算的我不是很清楚,但我知道對股民來說空頭與多頭都有利可圖,獲利是根據漲跌方向而非某一特定點數。 另一個反對證所稅的說法是「效率」。這是某前立委常在電視上主張的說法。但學經濟的應該都曉得,課稅公平與效率本身就是不可能同時並進。原因很簡單,課稅的本質就是不效率。同樣的一百元,一個是由人民拿去消費,一個是歷經稅捐單位、財政單位、行政部門、國會審查、再回到行政部門,之後成為政府支出。相信有膝蓋的都應認同前者更有效率。但為何我們要繳稅?雖然有點離題,但還是有必要再度重申,因為我們要「公平」。有效的稅制能達到所得重分配的效果,所得較高者所繳納的稅金經政府移轉,以公共支出或社會福利方式轉嫁于低所得族群。不效率,但公平,因為低所得所造成的社會問題比起被犧牲掉的效率還來的嚴重。對,直白一點,支不支持政府是其次,但政府的任務就是在做這種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決策(不僅是課稅,甚至是其他公共政策亦然)。 還有一個常被拿來反對證所稅的說法是證交稅。認為既然有千分之三的證交稅,就不應該課證所稅,或要課證所稅就應該將證交稅取消。說實在,把證交與證所稅放在一起討論是在挑戰大家的邏輯觀念。簡單問一句,證交稅是按所得扣繳嗎?假若答案為否的話,請參本文第二段,去想想為何該課證所稅。認為證交稅太高或太低是個人自由,我沒意見,請自行去跟證交所抗議。但以此作為反對證所稅的說法,就好比是問晚餐吃甚麼?卻得到中午吃很飽的回答一般的不可理喻。 最後,要是因證所稅的課徵而拖累股市該如何負責?對我來說並不存在拖累股市的問題,我更在意目前股市所反映出來的是否為真實價格,當然更沒有所謂的救股市的問題。股市是經濟的先行指標,並不是指股市好轉可以帶動經濟,而是因為股價指數反映股民對「未來的預期」。明顯的例子,近日股市上漲是因「聽說」證所稅天險廢除,這跟經濟景氣有何干?再之前,反核聲浪高漲,股價下滑,又與經濟何干?難道是已經廢核了嗎? 不課證所稅不代表股價不會下滑,而不知該在股市與公平之間抉擇的話,請再把本文看一遍吧!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