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19 04:38:54瀏覽347|回應0|推薦0 | |
服貿協議從去年爭論至今仍未有一個定論,直到國民黨團在立院以強渡關山之勢將服貿協議送出委員會,於法,其生效幾乎已成板上釘釘的事實。鬧得如此喧騰,終究釣出了一群憤青衝進立院,占領主席台。 說實話,台灣有哪一次的政策論述在經濟與政治相互糾結時有過結論?以政治論政治,在兩黨掌握國會的情況下,不論藍綠,一黨反對另一黨的意見成為常態。差別只在於誰比較常搭上民氣的順風車。而在目前「反政府就是正義」的氛圍下,民進黨往往在先手就佔得先機,尤其是以選舉的角度。因此,想從政治思考去釐清服貿協議的好壞,根本就是緣木求魚。因為結論已經很明顯,少數黨如何勝過多數黨?然而,會造成這個結果的正是全體選民。其實,選民需要的只是一個除了自己之外,能夠洩憤的對象罷了。 若然從經濟角度去思考服貿的優劣,那可真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有句俗話,拿個問題去問10個經濟學家,會得到11個答案。因此,要找到互相反對彼此意見的經濟學家是件非常容易的事,國內外皆然。以服貿協議來說,當國內三大「民間」經濟智庫跳出來支持服貿時,台大經濟鄭教授仍是站在反對的一方。 姑且不論去年鄭教授的那篇鬆散、欠缺邏輯、有如大學生程度般的反服貿簡報。服貿協議的問題癥結一直只有一個,「對政府的不信任」,而該癥結不但讓服貿充滿爭議,幾乎所有的政策也因此而衝突不斷,美牛、核四、ECFA…等等。 「對政府的不信任」雖然在媒體鼓動與鄉民嗆聲下有推波助瀾的效果,但問題的源頭還是在政府本身。當國防部的政策被財政部打槍,財政部的方案被行政院無視,內政部與地方政府不同調,行政院的議案在立院持續的杯葛,內閣官員任期越來越短,在媒體上看到的總統、副總統除了選舉跑攤之外就是到處致詞。當這樣的政府告訴我們,「政府在服貿協議上會做好把關的工作,台灣經濟會因服貿而越來越好」。試問誰能有如此信心支持政府? 問我是否支持服貿協議?以經濟學家的標準回答,「It depends」。服務業貿易往來是趨勢。目前從台灣與大陸的關聯性來看,不論從語言、地理位置或現階段的貿易往來程度,兩岸服務業往來早已經是事實(自然美、85度C、寶島眼鏡…),未來資金往來只會更加密切,許多餐飲與零售業者也早已蓄勢待發。政府的介入僅提供了監控的權力與功能,然實際差別只在於資金往來的管道罷了。在不考慮年底七合一選舉的政治因素下,政府有比通過服貿協議更加嚴重的課題,而解決之道也並非一朝一夕,或是光靠單一手段與一些「小確幸」就能完成。雖然是老調重彈,但若馬總統不能以充分的準備親上火線,替自己的決策辯護,這「提振政府信任」的第一步是斷然走不下去的。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