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05 12:43:41瀏覽189|回應0|推薦2 | |
在撰寫前一篇文章時,基本立場是那兩位學生與教育部長該各打五十大板。然而,如同前文所述,我只看到二十幾歲與五十幾歲的態度差異。一個未經太多社會歷練的學生,說出這些話並不奇怪,但並非指這些話是對的;一個歷經社會與政治洗禮的部長,在國會展現卑微的身段也不足為奇,但也並非指這種身段是對的。 這種兩邊都罵的言論倒也好講,但不知各位能否理解雙方有個決定性的不同?部長有錯,但他道歉了,不論是否出自內心;陳為廷有錯,他卻仍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很多事情並非只有是與非、黑與白,也並非站在事實那一面就等同於支持正義與公理。小時候過年拿紅包,父母每回最常說的就是「壓歲錢父母來保管(或幫你存起來),給你長大念書」。等到大了才知道,那些錢事實上大多轉包給親戚家的小孩。做子女難道會因為這句話,就指著父母罵他們「滿口謊言、偽善、不知悔改」?這裡倒也不是想拿教育部長與父母親做類比,而是感嘆那位學生在相同邏輯下,卻不能同理地與部長對談。 稍為推論一下陳為廷的行為與想法吧!對他來說,或許父母與教育部長的差別在於,一邊是養育者、一邊是敵人,當然不能等同而論。然而之所以認定教育部長是敵人,不正是因為學生認為他「滿口謊言、偽善、不知悔改」,這些應當與「壓歲錢」相同的邏輯。因此,講白了,這些學生口中的「正義」其實會隨著人情事故與情境而轉彎。而會轉彎的「正義」還可稱之為「正義」嗎?在我看來,稱之「半熟」,剛好而已。更何況,陳為廷並不能代表所有的大學生。二十幾歲與五十幾歲,中間這三十年的差異正是對人情事故的理解,學習做人。 話說回來,與陳為廷抱持相同看法的也絕不只一個。當我瀏覽新聞,老看到政府官員被立委K個滿頭包時,一個學生會說出這些話還有啥特別呢?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