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9/15 17:33:38瀏覽1302|回應4|推薦6 | |
前言:所謂日本酒「 等級 」起源於戰時,因糧食管制政策致使市面上出現了大量金魚酒(加水大量稀釋,甚至連金魚都可在其中悠游),故以「 酒精含量 」來進行分類及作為後續課稅依據,並產生了特級、一級及二級酒等名稱。 然則此一分類法並無法確實反應出酒質,故於平成年間導入了現行之特定名稱分類制度,即現今之大吟釀、本釀造、純米酒一類稱呼,因此以所謂「 等級 」來探討日本酒之價值似乎頗不周延,而應以特定名稱分類而稱呼之會較為恰當,除特定名稱酒外尚有普通酒此一類別作品,以本文探究特定名稱酒之故,現略而不論。 試論:以非純米系作品之所以引人反感開始論述,其原因來自於舊有之低劣之三增酒甚或是普通酒,在台灣引進如此多般高階作品前,台灣市場上能見度最高之作品不外乎月桂冠、大關等大型酒造 所生產之普通酒,普通酒至多可添加40%之釀造用酒精,為求價格低廉之故品質部份就不如那些高階作品了,是以常令人產生頭痛宿醉等症狀,然則吟釀甚或大吟釀這類作品卻不可如此與之並論。 接下來謹以吟釀酒作為立論。純米吟釀與吟釀,甚或純米大吟釀與大吟釀,兩者間差異性來自於添加釀造用酒精與否,此一技術更可上溯至江戶時代之「 柱燒酎 」,乃藉此維持作品釀造穩定度及成功率,現今此技術主要以調整並帶出作品吟釀香氣及增加品質穩定度為主。 純米吟釀與吟釀兩者間是否又有所謂高低之別?其實不然。兩者間最大差異性其實是釀造成本。吟釀、大吟釀類別作品依酒稅法規定至多可添加24%之釀造用酒精(見此),至於各酒造添加比率則屬非公開資訊,另以國稅庁最新公佈之平成23酒造年度における清酒の製造状況等について此一公開資訊推算,全國平均添加比率約莫為23%左右。 另以全國新酒評鑑會成績而論,大吟釀與純米大吟釀這兩類別作品,參賽及得獎比率相當,故兩者間只有釀造手法差異而無所謂高低之別,酒造實力強弱反而是關建因素。以此帶入特定名稱酒八大類,自純米大吟釀起而至本釀造止,或有等級高低之別,然則純米大吟釀一定比大吟釀高級?以同一酒造而言都似乎都未必如此了,何況於不同酒造間之比較。 事實上特定名稱酒這八大類,以日常搭餐需求而言,純米及本釀造其廣度應可比吟釀酒高上許多,但假若是些特殊場合又甚或是想單飲時,吟釀酒則會有更好之表現。不同類別作品均有不同特色,應純粹檢視個人需求進而挑選支適合作品,而非被所謂「 等級 」這類確實之資訊所迷惑。 後記:非純米系作品遇到最大之問題反而是在於不利海外輸出,日本酒現行最大海外輸出市場為美國,依其關稅標準而言,這些添加釀造用酒精之作品分類上屬利口酒甚或是蒸餾 酒,其關稅比起純米系作品而言高上許多(純米系作品屬釀造酒)。倒是台灣部份不論添加釀造用酒精與否,均以釀造酒視之並課以40%之關稅,益造就了如此高 昂之報價了。 另~作品若真有等級之分,那十四代‧本丸該如何定位呢?可以輕鬆樂勝許多酒造之大吟釀,卻僅是支特別本釀造酒呢!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