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點圖文不符 ,但你一眼看到照片中的我,覺得「這一點都不端莊,哪像諮商師啊!」那麼你可能是心理上的X世代;但若覺得「好好笑喔!真有趣」,那麼你可能是心理上的Z世代。
# 迎接新的一年,身為老闆(或父母)最想許的願望....
「從x到z-跨世代溝通力」是我近半年企業內訓常見的一個題目,本是為了教導X世代(現約42~57歲)的管理人員,面對Z世代(現約27歲以下)的職場新手時該如何溝通、理解彼此而設計;結果深入討論後,讓人驚訝地發現,連三十歲左右的Y世代(現約30~41歲)中間主管,面對下一個世代,仍然覺得有世代落差!
簡單說明一下各世代的定義:
X 世代(1965 至 1980 年出生,現約42~57歲)
大多是高階管理者、中生代領袖。 X 世代追求品味與品質,注重創意與獨立性,大多能適應傳統與數位職場,但面對Z 世代也往往覺得不能適應。
Y 世代( 1980 至 1994出生,現約30~41歲),愛分享、重體驗、重評論,又被稱為「千禧世代」,經歷過經濟與科技的雙重繁榮,他們重視生活品質,職涯順利的人兼具上下兩代的優點,是組織未來的希望;若職涯不順利的人,在網路酸民文化養成的背景下,會變得抱怨較多。
Z 世代(1994年之後出生,含括現約27歲以下的社會新鮮人),擁有明顯的個人獨特性,想要說服他們必須快、狠、準,直接說明重點,而身為「數位原生世代」的 Z 世代患有資訊焦慮症的比例高,深怕錯過任何最新的資訊,他們樂於嚐鮮與挑戰,很能善用自身影響力在社群上行銷自己,在職場中也敢爭權益。
其實在多元發展的社會中按年齡來分類,是不精準的,因為有些年紀大的人,心理年齡卻很年輕;有些年輕的員工,雖然很有創意卻也有著傳統吃苦堅毅的精神。世代差異,並非要刻意分類,而是一個提醒,鼓勵去理解跟自己不同世代的族群,在團隊中接納每個世代的缺點,善用每個世代的優勢。
世代間的溝通不良,常導致許多衝突,舉例來說:
X世代的父親是很優秀的人,已經在職場上是一方之霸,但最近很不能忍受的是Z世代的老二,不管父親說什麼,比如抱怨「這個政治人物怎麼這樣,爛透了!」或是提醒孩子「跟長官說話還是要婉轉一點…」,老二都一律小聲回應「是這樣嗎?」,久而久之,父親爆發了!抗議兒子這句話是挑戰父親質疑父親的意思;但孩子可能只是有凡事反思的好習慣,沒有覺察到父親可能覺得權威被挑戰。
另一個例子是在廚房內場的三十歲領班,出道十年,當初他是吃苦耐勞,一早來廚房打掃,最晚刷洗完廚房才離開,一步一步跟著師傅走到今天領班的位置;但面對新進的社會新鮮人,抱著「絕對不多做,少做也無所謂」的心情,覺得「有錯誤你該包容」、「我不會做是你沒教好 」、「要我加班?不可能! 」,管理上幾乎是拿他沒轍。面對外場客人的催促與要求, 這批新進員工卻擺出一幅關我屁事的態度,讓這位年輕領班壓力愈來愈大,情緒也愈來愈不好,若是不能認知到不同世代有不同的價值觀,進而創造新的管理方式,那麼久而久之,上面不滿意,下面不配合的狀態下勢必會有職業倦怠的一天。
大多數人都一樣,對跟自己不一樣的世代很容易看不順眼,總會看到自己的優勢和對方的缺點;對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而對對方的優點則是無法看見。
但未來的管理者必須是能夠跨世代溝通、能整合各世代優勢的人,並且像球賽教練一樣組合各個世代的優點,然後在缺點上互相幫補或是找到代償。優秀的管理者得想辦法激發團隊優勢;與其抱怨與感嘆世代的差異,今非昔比,對管理毫無用處,還不如想想如何認識每個球員和擬定整體的應戰策略。
# 全文同步刊登於科技生活雜誌冬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