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也來蹭一下新聞熱度
2022/12/16 11:01:00瀏覽87|回應0|推薦0
# 但我關心的重點不是她有沒有專業資格,
# 而是多少人因此而受惠或是受傷?

我無法對她的課程評論,因為我沒有買。

若說諮商師的養成過程需要七年外加一年實習,無數報告作業加論文,考執照加上被督導,還必須有每年的繼續教育進修時數,心理師在知識上可能真的有很大的差別;而大多數人的收入跟動輒數百萬的網紅相比,也有很大的差別;更別說十多年來,我愈是堅持以每月工作時數/收入約四分之一投入受督導和上課,愈覺得這領域真是學無止境。

但若說除了領照的心理諮商師,這社會上其他行業的人都不能跨到療癒產業,又太不符合現實了。
除了心理師,律師、作家、明星、算命師、占卜師、各式網紅,都可能扮演身心靈大師的身分,在茫茫網海中為人解惑,有些基於職場中的經驗,有些是累積對人性的觀察與學習,一個有大愛的人,無論什麼身分,都能最大程度的對求助的人產生幫助,這其中也不乏有我深感佩服的名人。重點就是外人很難判斷,他是真有大愛還是僅僅是很會行銷。

諮商師受訓的內容,除了知識外,還有三點在職涯中終其一生都很重要:
一、 是學習古典及最新的理論發展,因為理論是人類行為統計及研究驗證的大數據,所以對大多數個案都會適用。
二、 諮商是為面前的這位個案量身訂做的創造性歷程,每一個人每一次諮商的身心狀況與情境不同,所以當下會因為對方的微小反應而改變不同的作法,從沒有一次諮商是可以完全複製的。
三、 是不把自己的經驗及好惡加在個案身上,諮商師並非完美也不可能沒受過傷,但求努力覺察自我,並且督導自我不因為站在專家權力的這一端,而濫用影響力,對我適用的經驗不一定適用於個案。

站在每個個案都是不同的、必須個別化、無法制式化餵養的角度,嚴謹來說,為了推廣健康心理知識,大眾心理學無論是影音、有聲出版、網路文章都稍稍有可能會踩到這條紅線,無法保證每個看到聽到的人都完全適用這些教導,但求最大數的受眾可以從中獲益,且謹慎盡量降低對不適用個案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由諮商師傳遞的知識,憑藉的就是理論基礎和專業經驗,在統計數字支持下,最大程度的對人產生幫助。
我相信,每一套課程最終都會有人受惠,但選擇這樣自我療癒學習方式的人必須有一些條件。首先是必須不在困境的急性期,像我有一位個案,她的兒子剛剛憂鬱症自殺未遂,她驚魂未定又要強自鎮靜,在閱讀一本憂鬱症相關的書籍時,因為其中一段文字提到憂鬱症是會復發的,她在家就崩潰流淚害怕到不能自已,那麼她就暫時只適合定期個別諮商,而不適合單單在家看書自我療癒,因為書本上的文字與她的詮釋,不確定會觸發她的什麼心情或解讀。

所謂專家說或是過來人說也是一樣,若是你有一定的自主判斷力和整合能力,那麼多涉獵一些不同的知識或蒐集經驗無妨,但不能缺乏判斷的照單全收,後果可能無法想像;因為每個人的情境脈絡、個性養成甚至價值觀都不盡相同,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若你當下處於身心脆弱、自我形象不夠強壯,又耳根子軟很容易受人影響的話,網路各式訊息就需要謹慎。

真正的諮商難道就能避免以上這些情況嗎?也難說百分之百,但至少是面對面的雙向溝通,就算你很尊敬諮商師,只願意傾聽而不願表達,一位專業的諮商師還是能從你的微表情和肢體動作,甚至是回應的速度慢半拍,來精準調整諮商的方向,不斷的向個案學習關於個案的知識,整個諮商歷程最終會是一個共同創作的結果。
要選擇單向溝通,還是雙向溝通?精準度不同,風險也不同,就要看你的選擇了,你永遠有選擇的自由!

ps. 文中所提個案資訊因隱私考量經過改編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orisma0914690&aid=17776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