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與身心科醫師合作?
2021/10/20 09:00:00瀏覽167|回應0|推薦0
# 如何與身心科醫師合作?

# 藥到病不除,病人也得負一半責任!

諮商中有機會跟來訪者談到他在身心科就醫的經過,發現有些人不習慣跟醫師合作,就診時全憑一時心情,在短短幾分鐘的看診時間內,給予醫師極少的資訊,卻對醫師開的藥給予最嚴格的期待,一點點副作用或是沒有如預期般好轉,就很快的放棄吃藥或是再也不來回診了。

在細談之下,才發現很多人不知道需要告訴醫師什麼資訊,也不清楚醫師需要從你提供的資訊斟酌開藥,因此在「信與不信」這兩個有限的選項搖擺中吃足了苦頭。

病人之所以會這樣的原因其實可以理解,一來是生活中太多瑣碎及感想,不知要跟醫師說什麼;二來是不清楚醫師可以斟酌病情及副作用適時調整藥物,以為只有吃藥和不吃藥兩種選擇;三來就是面對醫師的權威和看診的時間壓力,即便原先想說什麼,在現場也全忘光了。

於是身為諮商師的我,有時候需要透過討論,協助與提醒當事人記錄下來,屆時帶著它跟醫師說。我們討論的內容包括:就診前的資訊準備、服藥後哪些狀況需要回報,以及對於用藥的合理期待(我的經驗或許並不完備,但很想為已經深受症狀所苦的人提供一些參考,若有病友或是醫師有不同看法歡迎給予修正)

1. 就診前的資訊整理

除了會提到致病的可能心理事件與感受症狀外,大部分的人會忽略關於自己身體的訊息,建議先記下來自己覺得重要的事項,在就診時才不會忘記或是時間不夠。這些可能的選項包括:

 是否有嚴重的藥物過敏

 懷孕中或是有計畫懷孕

 有無固定服用其他藥物或高濃度補品

 重度使用的菸癮、毒品或是止痛劑以及喝酒習慣、睡眠習慣

 嚴重肝腎功能受損(或是附上近期健檢報告)

 紀錄一陣子的正性症狀/負性症狀(也有的症狀會讓人有暫時性的好處,如躁症發作時可能會讓人創意迸發)

 非常介意的負作用(如需要從事高度專注力的工作)或用藥頻率(如一天無法吃三次藥)

2.當開始服藥後,更需要每天記錄正作用及副作用

紀錄分成情緒、食慾睡眠、行為異常等大三類,最好就診前就先以自己能夠判斷的方式客觀描述,這樣才能跟用藥過後相比較,有一個比較基礎。

 服藥後是否有服藥過量、減量或是漏吃的情況?

 身體症狀觀察是否有變化:血壓上下、心悸、激動、焦慮憂鬱、睡眠質量改變、手抖、頸部僵硬、性功能異常、跌倒、異常疲倦、發胖變瘦、記憶力、排尿排便、腸胃狀況。(不是服藥後都會有這些症狀,別怕!只是舉例說明觀察的項目)

 紀錄負向作用,需訂下具體的評分標準,也就是要說明嚴重程度,並非一點點就不能接受,特別是有些焦慮特質的人可能會放大症狀的比例與困擾,建議自己評量的時候用量化表述,才有先後比較的基準。

 有任何疑問,建議先寫下來,回診時就可以參考。

3. 合理的期待

 藥物通常要兩周以上才有效果,不要太心急

 在用藥的正向效果與負向作用中得找出一個平衡,並非尋找一個完美無缺點的方案

 副作用的選擇與接納

 鼓勵穩定用藥與紀錄回報

 相信醫師,但也需要充分溝通

 怕藥物依賴?用藥是在急症發作時,為你爭取一段時間來發展心理因應技巧或是療傷止痛,很多人是用藥與諮商雙管齊下,與醫師合作一段時間後(至少是半年到兩年)再由專業評估下漸漸逐步調整用量,而此時自己其他替代性的新功能也已漸漸發展完全,新(心)的健康習慣也漸漸養成,生病是一個機會全面檢視生活飲食與習慣調整。千萬別在懷疑中任意停藥,讓自己陷入高低起伏、重來一次的負向循環中。

 健保與自費藥物的評估與選擇

心理生病是辛苦的,可能己經失去很多功能及控制力,親朋好友也未必理解,但是加油!完整的紀錄及合理的期待,可以跟身心科醫師有最好的合作,期待你症狀緩解或者擁有更多適應力的那一天!



精神科醫師 卓良珍醫師受邀補充回應:

1. 為什麼需要服藥?

身心互相影響,例如月經前期荷爾蒙改變,有的人會影響情緒,過了月經或排卵期心情特別好也是受荷爾蒙變化所影響。人的基因型態會影響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的高低變化,造成情緒或精神狀態的改變,即genotype影響到phenotype. 而外界環境心理的壓力也會提高壓力荷爾蒙cortisol再結合特殊的基因引發m-RNA的轉錄,導致跟憂鬱症有關的多巴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的缺乏。所以必須服藥補充。

2. 精神科大部分的藥物除了BZD等鎮靜安眠管制藥之外,其他抗精神病、抗憂鬱症、抗躁鬱症的情緒穩定劑、抗癲癇藥物等皆是保護腦神經、營養腦神經的成分所謂具有BDNF的neurotrophic agent,研發過程需要經過腦神經細胞的實驗、動物實驗及人體三階段的實驗才會由歐美及本國的食品藥物管理署的核準上市,所以只要是健保署核定可以健保卡使用的藥物都是安全可靠的!但是自費的就不一定保證!

3. 身心科藥物服用後需要2-4週,甚至6週後才會有明顕的效果,需要耐心等待。若6週之後效果依然不明顕,就要換藥了。因為每個人的基因型不同服用藥物的效果也不同耐心地等候,就像是找到合乎開門的Key, 適合作用於合適的基因表現一樣。

4. 剛開始服用藥物可能會有些不適的副作用,可以請教醫師是否暫時減低劑量,而減輕身體的不適,數天之後身體漸漸適應了副作用,再逐漸調整回來劑量。有彈性的調整劑量可以減少副作用的不適。

5. 一般精神官能症的焦慮或是憂鬱、恐慌等至少需要服藥二年,服藥不到兩年停藥之後復發,則需要服藥2-5年,若停藥第三次復發,則需要服用10年以上。思覺失調症或是躁鬱症則跟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一様服用長期。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orisma0914690&aid=169572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