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Diotima的閱讀世界:慢慢地恐懼
2009/03/29 23:52:37瀏覽2754|回應12|推薦63

http://homepage.psy.utexas.edu/HomePage/Group/TelchLAB/limbic.gif

(邊緣系統,尤其是杏仁核和海馬迴,是處理情緒的重要器官。)

情緒的處理似乎不是基督教的首要課題,也不是她所要對治的生存之苦。相反地,大體來說,基督教把人與真理放到一個「激情與悖論」的狀態(齊克果的話)。這點倒是和蘇格拉底有異曲同工之妙,而晚期希臘哲學反而是追求一種東方式的平靜。不過«聖經˙雅各書»一章19節有一句話頗讓人玩味:「你們個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我很喜歡這句話,不只是因為「慢慢地動怒」和一般的修養有關,更是和一個人對自己情緒的內在觀照有關。憤怒的過程就像水底的的氣泡,由下往上不斷膨脹,直到爆破。有時候我們是慢慢生氣,有時候我們是爆怒。禪修功夫越深的人,越能夠如實內觀到自己憤怒的現起過程,而且把它拉長成慢動作,趁憤怒的泡泡尚微弱的時候,就攔截、切斷。

憤怒是很快的。但有沒有比憤怒更快的情緒?我想,那就是恐懼了。我們被激怒,通常還需要概念性的中介和整理,比方說我們被辱罵,這就得經過一道語言轉化的程序,雖然說這過程也是快如閃電。我們看見一個事件或行為而生氣,這也需要概念的轉譯。所以憤怒再怎麼快,畢竟需要思維的中介。相較之下,恐懼在演化中更直接攸關生存,所以必須更快速做出反應。據研究,我們的情緒經驗在腦中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快速道路:訊息從視丘(thalamus)流經乳突(mammillary body)杏仁核(amygdala);另外一條繞的比較遠:訊息經由思想細流到大腦皮質再到杏仁核。後者需要經過大腦較高層次的處理,包含思考、推理、意識、記憶等。

第一條捷徑速度超快,讓我們當下可以僵住、摒住呼吸、血壓升高,這是為了讓我們還沒來得及思考之前,就先保護我們。所謂「杯弓蛇影」正可以說明我們情緒反應和大腦校對出正確訊息之間有一段時差。

我個人很怕蜘蛛,一看到蜘蛛就頓時僵住,魂魄被奪走,嚇得感到對眼前景象沒有真實感。我也知道這是訓練內觀自己情緒的好時機,訓練把自己當成是恐懼的「局外人」,旁觀自己的恐懼。理論上說的很漂亮啦,但真的很難從自己的恐懼抽離出來。另外,如果禪修者可以把一切的情緒反應變慢,那麼理論上應該也可以做到「慢慢地恐懼」。我多麼想做到啊,可是這恐怕非常困難,因為視覺訊息從視丘直接到杏仁核只需要:0.012秒!

我很好奇恐懼在佛教傳統中算是哪一種煩惱。我也很好奇佛教對於各種情緒經驗的分類,基本上一開始就沒有受限於西方古典經驗論「情、意、知」三分的框架,反而比較接近現代「情緒大腦」的觀念。也就是說,沒有單一純粹情緒這種東西和區位(localization),而是多層次的迴路架構:從諸如恐懼、憤怒等最原始的反應,到羞恥感、內疚、感恩、慈悲、榮譽感等高階複雜而且有概念參與的精神狀態。根本佛教中的五蓋:「貪欲、瞋恚、昏沈、掉舉、疑」沒有包括恐懼。後來論師們對於煩惱的分析越來越翔實,討論越來越細膩,這當然也是出於實修的必要。早期唯識學派瑜伽行者對「有部」討論出來的«俱舍論»,提出「五位七十五法」之說,其中煩惱可以轄屬於「心所法」中的(一)大煩惱地法:無明、放逸、懈怠、不信、昏沈、掉舉,(二)大不善地法:無慚、無愧(三)小煩惱地法:忿、覆、慳、嫉、害、恨、諂、誑、驕(四)不定地法:惡作、睡眠、尋、伺、貪、瞋、慢、疑。後來的«百法明門論»大同小異。不過我們還是沒有看到恐懼。我指的是本能反應的驚嚇。至於深度的焦慮害怕,包括害怕死亡,這當然是佛教根本要處理的。倒是部分以«俱舍論»發展出來的藏傳佛教中陰身的討論,有大、中、小畏懼,包含在「白景象心」所主宰的三十三種概念裡頭。

我們聽到的大修行者成道的故事,最後總是天崩地裂的魔考,雷火交加攻擊,當然也有色誘戲碼。我們可以另類思考一下,或許真正的考驗不是那些動魄磅礡的景象,而是丟給他(她)一隻毛毛蟲、蜘蛛、蜈蚣、蛇啊等等這種小把戲,因為這是深植於更古老的自主神經反應,凡不起心動念的阿羅漢,得要在0.012秒內把恐懼消滅!

(參考書目:Joseph LeDoux«腦中有情»(洪蘭譯,遠流出版)。拉諦仁波切/Jeffrey Hopkins«穿越生死»(翁士杰譯,春天出版)。楊白衣<俱舍要義>(佛光山)。關於中陰身80種經驗的分類是很有趣的討論,比方說「追求美麗」屬於白景象心,而「親吻的渴望」和「調情挑逗」屬於「紅增上心」,這些據說從實修出來的經驗,可不可能跟跟動物情緒的演化上做比較、對應?或許改天在專文處理了。不過,這應該超乎我的能力了)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otima&aid=2796439
 引用者清單(2)  
2009/03/30 20:25 【little sophia】 「空」 ~ 致 翔任
2009/03/30 20:23 【little sophia】 1111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牛仔3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邀請
2009/04/06 22:00

那...毛毛蟲你應該不怕吧!

過來一起"敲打"風光吧!

http://blog.udn.com/book4joanne/2823475


電小E 整理的 [讓影像說故事]
拉手活動參加者名單 >>>

串聯》【讓影像說故事】拉拉手 看一眼,勾起你多少思緒

葉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慢慢的恐懼
2009/04/03 15:44
恐懼應是深埋於內心深處  不易浮現的一種知覺
又在某種外物誘導下 緊急出現的反應

我不怕蜘蛛 但是很怕蛞蝓 蚯蚓 和毛毛蟲之類軟綿綿的動物

我很喜歡創傷劇本這個名詞   如果願意認真剝離自己的過去
應能找到那一層恐懼的理由 從寫劇本與角色扮演中認識另一個自己

外在事物的恐懼容易克服 比較難以克服的應是內心的慌亂
有一陣子我老是擔心火災 地震 戰爭
害怕一切無法控制的外在事件 讓自己陷入不幸的命運
後來發現一切都是杞人憂天哪 

在中醫的理論裡 有安神的藥物
人的五臟六腑是否健康 也會影響一個人是否能神定氣閒~

葉莎今天放假 跑來和翔任聊天~ 


一旦落入紅塵 
不管成為精靈或是塵土 
這肉身終究沒參悟 
翔任(diotima) 於 2009-04-03 23:06 回覆:
謝謝葉莎帶來「創傷劇本」這個美妙的詞。翔任有一陣子不敢吃蝦仁,後來自我分析,原來國小旅行曾經被腐葉堆底下的「雞母蟲」嚇過,因此不敢吃樣子很像的蝦仁。自己找出創傷緣由之後,就敢再吃蝦仁了。我小時候是冷戰末期,在電視上常常可以看到關於核子彈的美國節目,對於核戰的陰影糾纏了我好久。的確,我們有太多的陰影、鬼影,其實都是幻影。每個時代每個人都有大大小小的恐懼幻影。至於安神的藥方,如果葉莎有,也請賜我一帖。翔任希望葉莎有空就來聊聊喔~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我亂猜的
2009/04/01 17:36
我想說不定那些高僧已經修到把肉體和心識分離,所以肉體就算突如其來碰到小蟲小物他們也可能認為那就像是義肢碰到動物,沒有知覺吧!
翔任(diotima) 於 2009-04-02 12:30 回覆:
這個翔任也不懂耶~四禪八定的內容與次第應該會有提到,只是很多是修證之知,沒經驗的我根本不可能去談論。除了依帆所說的觸覺,我們被「嚇一跳」的外在刺激也有突然看到甚麼東西,或是突然被大喝一聲。這些多多少少跟「不預期性」有關。像我頭上的鳥也會有這種反應。我平常吐舌頭他們不會覺得有異狀,但有次我把口香糖吐出來,他們就嚇了一跳哩。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超讚的文章
2009/04/01 16:57

這篇文章主題超讚的,無論是翔任或是樓下各網友的回應其見解都很獨到很有內涵,都讓我很喜歡,這是一篇我很喜歡的主題ㄟ.

翔任怕老鼠,那您肖像抓的那隻動物是什麼?小鳥還是老鼠,看起來有點像是老鼠ㄟ,哈哈哈哈,咬毛巾這種動作..........嗯嗯,那是卡通人物才會做的事吧?呵呵!

恐懼好像對我來說有兩種ㄟ,一種是突如其來看到自己最害怕的東西,好像當下頭腦已經傳導做反應了,也來不及自覺.

另外一種是還沒碰到尚在已知與未知之間的恐懼,後者我應付的方法就是把情境想到最壞然後接受它,想辦法應付它,雖然還沒遇到,簡單說就是抱著必死得決心,然後事情好像就沒有那麼害怕了,呵呵!

翔任(diotima) 於 2009-04-01 23:48 回覆:
我頭上的是白文鳥,手上的是黑文鳥。咦?依帆如果磨到牙齒,不會起雞皮疙瘩嗎?我們先不要說恐懼好了,光是「嚇一跳」,好像就沒辦法應付了。不過我們好像也不會因此困擾。每次翔任跟大蜘蛛僵持,我都不斷告訴自己,明明比「對手」大上幾十倍,為什麼會驚駭成這樣子?在牠眼中我是個超大巨人啊~可是就是沒辦法,唉~

little sophi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恐懼無法掌控的未知~經驗談(二)
2009/03/31 01:37

另一個經驗,在我的童年印象裡,如果有人家裡辦喪事,根據傳統習俗,總是會辦得熱熱鬧鬧,出殯時還有遊行隊伍,演奏的樂聲一定會吸引小孩子前去看熱鬧。這時大人就會馬上阻止,然後把小孩拉得遠遠的。一種恐懼的氛圍因此逐漸形成,這種氛圍久而久之變成習慣,只要分辨出是人家在辦喪事的樂聲,自然就會走避。這樣的恐懼非常容易察覺,但是我們並不知道為什麼要走避,更不會和自我連在一起,只知道走避之後,恐懼好像就不見了。

翔任(diotima) 於 2009-04-01 19:31 回覆:

當然對死亡的恐懼、對鬼的恐懼,某方面是和對屍體的恐懼與厭惡糾葛在一起的。sophia一定也知道在佛教最根本的<阿含經>中的「四念處」中的「身念處」,就有一門訓練是「墓園觀」。以屍身為禪修的對象,觀看其腐敗的過程。這是很驚人恐怖卻又是很有見地的方式,只是我們很難面對。這種深深的憎惡與排斥感,我想,是累積了幾萬年(?)而根深柢固的心理反應,而在這上面又疊加了文明種種關於禁忌的原始思維。可以參看佛洛伊得<圖騰與禁忌>第二章。法國思想家Georges Bataille說:「我們羞愧地過著腐爛的生活,帶走我們的死亡還比生命更骯髒」。有趣的是,他把死亡的討論放在「色欲」(eroticism)的架構下。


little sophi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恐懼無法掌控的未知~經驗談(一)
2009/03/31 01:33

憤怒、憂傷和恐懼,有層次之別。一般而言,憤怒最容易被理解,是屬於比較表淺的情緒;其次為憂傷,為了逃避憤怒,憂傷通常會較憤怒更頻繁地表現出來;恐懼則往往最後出現。恐懼是一種非常深沈的情緒,深沈到讓人無法察覺;即使能察覺,它也會變成各式各樣的面貌,讓人無法辨識。所以,人常常不知自己在害怕什麼,或者不太願意去面對自己的恐懼。

《心經中》有「心無罣礙,無有恐怖」兩句話,起初我不太明白它的涵義,後來藉由了一個有趣的經驗,才讓我恍然大悟。有一回和同學去露營,活動地點偏遠,尤其晚上大夥熄燈就寢之後,大地就是一片黑。某天夜裡,因為精神不錯,就一個人去散步。我的眼睛很快適應黑暗,清清楚楚看到自己在一個荒僻之地獨行,心裡卻沒有一點點害怕,反而覺得很舒服、很安靜,安靜到可以聽到很遠的聲音。事後回想,我究竟在暗夜裡走了多久,自己也不清楚;只是隔天清晨起來,想起前一天的大膽,才開始覺得害怕。正納悶自己怎麼會這樣,心裡就迸出了「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這兩句話~在黑暗中,我的心因為處在平靜的狀態,才會一點兒都不憂慮自己的安危。

從這個經驗中,我也學習到人之所以怕黑、怕鬼,怕的根本不是黑或鬼,而是害怕在黑暗中,或者跟鬼接觸時,「我」會消失。恐懼是針對未知而產生的感覺,因為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或者擔心發生的事會對自己造成不利的影響或傷害,所以恐懼。怕黑、怕鬼、怕死,其實是同一件事,都是對狀況的莫名與未知:怕黑是擔心被黑暗所吞噬,因為不知道黑暗中會竄出什麼樣的人或物;怕鬼也是不知道鬼會對自己造成什麼樣的傷害。所有未知的事情裡,都有一個「我」在:擔心我會受到傷害。因為是未知,無法控制,所以害怕。我們在各種掌控中確保「我」的位置和「我」的存在;然而,未知是我們無法掌控的,對此感到恐懼,其實是很自然的。
翔任(diotima) 於 2009-04-01 19:12 回覆:
sophia說的是哩~憤怒、憂傷、恐懼三者有都各有不同層次。憤怒也有深沈的憤世嫉俗、嫉惡如仇、抑鬱不得志等等。憂傷也很深刻的,從希臘醫學傳統到哈姆雷特的憂鬱,都是受土星控制的「膽汁人格」。對海德格來說,面對死亡的憂懼根本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存有狀態。那是一種超乎心理學的,屬於存有學的憂懼。怕鬼當然有很多是文化的暗示。翔任在山上服務那年住教職員宿舍,聽說之前有學生中邪,又聽到奇奇怪怪的靈異故事,本來害的我週末一個人在宿舍很害怕。後來我反而期待鬼出現,因為我很想瞭解鬼魂的意識狀態。這麼想之後,就不怕了,結果一年多也沒碰到半個鬼影。

☆貝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像在講我妹
2009/03/30 22:34

我妹很容易生氣

跟sophia說很像  除了3. 沒有之外 

我媽常開導她  現在比較有一點點改善了


╭★.☆【Starbell達文西貝馬】~
翔任(diotima) 於 2009-03-31 00:41 回覆:
是喔~在生氣當中的人,也會覺得自己是憤怒的容器,不會舒服的。不過有趣的是:我們所有的憤怒都透露了一種模稜兩可的正義觀,憤怒往往暗示了我們理想中那個順從我們的世界是怎樣子。

岱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讚賞
2009/03/30 18:34

呵剝絲抽繭

好厲害呀

我在猜

恐懼和疑的心緒比較接近吧

翔任是很實在的人

不過能從自身的觀照推論出這樣的理念

值得嘉許和深思

我也得多用功囉^^


岱靈^_^
翔任(diotima) 於 2009-03-31 00:55 回覆:
謝謝誇獎~這種跳躍串連式的閱讀,透露了翔任不是個實在的讀書人。天馬行空異想天開,就是我的寫照。自身關照往往是不得已的經驗,就像是強迫症患者,他們可以很清楚自己的焦慮感受,但就是無法擺脫,或是說,不斷被自己的疑慮所說服,所以才會不停洗手。

little sophi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複習生理學的時間來囉!
2009/03/30 18:02

sophia想在美麗的解剖圖中,附加文字的說明~佔用一下下翔任的版面喲 ^  ^ ~ 邊緣系統:將外在世界的訊息,與身體內部的感覺結合,就產生情緒,不同的情緒,與不同的生存功能有關;這個系統為事物貼上情緒標籤,這對人類的生存來說,十分重要,我們為生活中某人、某事、某物,或某時,所賦予的價值或意義,會驅使我們採取積極行動,或採取規避的行為,因此,深層邊緣系統所決定的情緒色調,為我們每天遭遇的事物上色。深層邊緣系統的訊息來源包括所有的感覺系統,即視覺、觸覺、聽覺、味覺和嗅覺;深層邊緣系統傳出的訊息,牽涉情緒的感受和表現,情緒的感受與額葉有雙向交流,並與我們內在的生活,有密切關係。這個部份涵括視丘(Thalamus)、杏仁核(Amygdala)、下視丘(Hypothalamus)及其周圍組織結構,這個地區是哺乳類腦部較古老的部份,讓動物能體驗情感並表達情感;深層邊緣系統,經過一個轉運站與前額葉皮質緊密聯結,分別決定我到底是感性還是理性。杏仁核是認識外界事件情緒意義與儲存情緒記憶的地方,與腦控制自主神經的部份有多種聯繫,它也同樣與負責意識經驗的皮質有多種聯繫;所以它才能在大腦思維弄清楚發生什麼事之前,就已經用恐懼這一類的強烈情緒,來動員身體的資源,控制我們與外界的互動,尤其是與生存與性有關的反應,包括決定逃跑或攻擊,或僵直、交配與否,杏仁核對情境反應,提供有關生存價值快速的反應,提供認知的評估。深層邊緣系統的問題,往往是功能運作出問題所造成的,如果這個部份的腦過度活躍,情緒慮過器(前額葉皮質)就會染上負面色彩。1.  喜怒無常、易怒、憂鬱~深層邊緣系統出問題,會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心情會出現陰晴不定,而難以捉摸,十分情緒化而難以相處。2.  出現消極思考的時刻增多~受到不良情緒的影響,容易出現悲觀與憂鬱,對未來不抱期待,行為也會受到負面思考的影響。3.  動機減低~除了行為出現畏縮外,對生活或工作,也會顯得不在乎,也無力關心;由於對結果並無樂觀的期待,所以也缺乏毅力去完成,變得十分懶散。4.  性的反應增加,或減少~過度的焦慮,則可能會出現性反應增加來消除焦慮感,但是處在憂鬱的狀態,顯得對任何事情都與趣缺缺,對於性的需求,也會出現即使有心也是無力。5.  與外界隔離~深層邊緣系統的問題,不但心情變差了,人際關係也出現難以溝通的窘境,也因此逐漸地會出現自我封閉或自我退縮,最後退出社交圈。





翔任(diotima) 於 2009-03-31 23:01 回覆:
wow~翔任就是在等專業的sophia來幫我們上課啊!真的是精彩翔實哩。翔任只貼個圖,就免費上了一課,真是太划算了。翔任是從容格學派的著作當中才認識到Paul MacLean所提出來的邊緣系統。我列出的書目作者Joseph LeDoux雖然在某方面質疑邊緣系統的整個架構,但也不否認它在一般教材與討論的方便性。翔任所知不多,但我看到John Eccles的<腦的演化>,也有專章處理邊緣系統哩。sophia所列舉的五點,怎麼我多多少少都有呢?真是糟糕~翔任還在書上看到一種說法,就是統合整個恐懼情境的主要是海馬迴的功能。翔任有個體會,我在看恐怖片時,都會不斷告訴自己要跟內視自己的恐懼,讓自己從恐怖的情境中抽身。但是光是這點都很難做到了說,更何況我面對蜘蛛或是sophia面對老鼠?

little sophi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對牠,我無法慢慢地恐懼
2009/03/30 17:40
有的人的確是天生怕老鼠,光是克服心理的障礙,就得花好久的時間。sophia就是那個對老鼠心裡有障礙的人哪。不知道翔任有沒有決心,來克服對蜘蛛的恐懼感?心理學上有幾種方法可以幫助害怕某事物的人減輕恐懼,比如洪水療法(這是比較激烈一點的逼迫你馬上大量面對),或是減敏療法(由圖片到小量,最後再面對事實,屬於漸進式)。這些方法我想都不感想呢(逃避中...),光是現在寫此文的過程中,sophia就感到頭暈、胸微悶、手腳有些發軟、心跳加速了丫!(我需要氧氣)



翔任(diotima) 於 2009-03-31 22:15 回覆:
我之前在山上一所學校服務,倒是有洪水療法的機會,但是沒用耶。同事也很怕大蜘蛛,他說房間裡頭還有蜘蛛卵孵出數百隻小蜘蛛,我聽了腿軟昏炫。老鼠我也很怕啊,當然在戶外看到不怕啦,但是有次在朋友家,明明是樓上公寓,可是看影片看到一半居然有老鼠從腳邊跑過去,我馬上跳到沙發上。之前在霧社的學生宿舍還有碰到更恐怖的說,但不能跟sophia說了,免得妳惡夢連連。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