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韓愈〈進學解〉有感(一)
2009/11/20 11:09:29瀏覽2373|回應2|推薦2

    (坐客他鄉,似乎更容易懷念起那來自遙遠家鄉的古老言語。幾個星期前,無意間翻讀到韓愈的名作<<進學解>>,深深地為之感動。想起中國儒家先輩濃郁的人文情懷,雖未能因認識真神而更得圓滿,但實也有許多值得我輩中國基督徒效法之處,於是想勉力為文而敘之。無奈我乃國學之門外漢,實無力作太深入的考據訓詁鑽研,只能期待以較宏觀的角度討論其要旨,再論及相關的儒家文化背景。希望亦能在上帝的普遍啟示中略略窺見儒家文化在人性墮落洪流中的堅持與遺憾。)

=====================================================================

 

    陳耀南先生主編的<<古文今讀>>一書中,他認為如果古文只選一家,則非韓愈莫屬;如果韓愈的作品中只選一篇,則當選<<進學解>>。為明白此中道理,我也略略的翻讀<<古文觀止>>中其他唐宋古文大家之作,最後也深表贊同。主要的原因並不只是在文學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我們在中學都讀過關於韓愈柳宗元在唐朝發起的「古文運動」。從文學層面來講,它主要是為了要力抗自魏晉南北朝以來慢慢變質的駢體文風,主張回歸至西漢乃至春秋戰國以前的樸素散文語法;強調「文以載道」的評判標準,拒絕那些只追求華麗對仗、平仄押韻、搬弄典故卻又內容貧乏的文章。

 

    韓愈之所以能在「古文運動」的健將中獨樹一幟,被推為共主,其實主要的原因是在於其豐厚樸實、堅忍拔卓的儒家精神,也因此而被後世的儒學學者尊為上承孔孟二聖、下啟宋明理學的關鍵人物。這背景是因為在魏晉南北朝的政治紛亂後,佛教與道教的無為出世思想開始在民間百姓中流傳,甚至影響一些皇帝與許多在中央朝廷任職的學者官員。這情形的嚴重性在盛唐之世還未顯明(像詩人王維李白等都曾受道教思想影響),但經過安史之亂後卻爆發出來:許多百姓因戰爭而顛沛流離,但政府官員卻容許有越來越多的僧尼道士不耕而食,不織而衣,甚至不負生產納稅等義務來散播一些消極麻醉的思想。許多學者懼於此日漸壯大的勢力而不敢公開表達反對,唯韓愈逞其雄健豪邁之筆力抗許多在朝的當權人物,強調恢復以儒家「經世致用」為中心的文化傳統來改善時弊。當然,他也因此在官場多次被貶、下放蠻荒。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他為要阻止唐憲宗迎接佛骨一事而作<<論佛骨表>>進諫,因而觸怒皇帝,幾乎死罪,最後被貶於潮州。結果在前往潮州的路上因舟車勞頓疾病交迫而痛失愛女,當時韓愈已年有五十二歲(憲宗元和十四年)

 

最令人欽佩的是,與許多因被貶而選擇逃避的學者官員不同,不管是窮鄉僻壤或是軍事基地,韓愈所到之處都盡心盡力地為當地人民除惡扶弱、振新文教、甚或曉以大義、阻止戰爭。比起其他的古文大家,韓愈的文采或許略顯拘謹,但絕對是真心誠意,字字實在。這才是他之所以被尊為一代古文宗師的原因。所以宋代大文豪蘇適讚之為「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此豈非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潮州韓文公廟碑>>。從某個意義上來看,韓愈像是個以身作則的儒學傳教士,努力地想在他所處的時代中辨明真道,持正守真。我想在以下的賞析中再從聖經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一個生命榜樣。順便談一談儒學與基督信仰如何可以產生的許多正面友善的關係,與其相異之處。

 

    <<進學解>>韓愈在元和八年被調降至國子博士(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教授)後所寫,主意是藉由一段虛擬的師生的對話自述其對自己一生忠於(儒學)道統,為國家社稷盡忠奉獻但卻換得當局一再打壓的心境。但巧妙的是韓愈是以一種看起來很淡很釋懷的筆法娓娓道來,不帶一句委屈卻又意在言外。這篇文章也側面地總結了韓愈對身為一個儒學學者在各方面(德性、學問、處世、社會責任等)的自我要求和期待。文章傳出去後感動了許多人,包括執政的宰相,也因此使韓愈再次獲得一些升遷的機會,直到六年後因<<論佛骨表>>一文才又被下放。

 

    在略述完這些背景後,就讓我們一起讀讀這篇古文名著吧!下次我們再開始分段賞析。

 

韓愈 <<進學解>>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召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於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於業,可謂勤矣。

  觝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於既倒:先生之於儒,可謂有勞矣。

  沈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雲、相如,同工異曲;先生之於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學,勇於敢為。長通於方,左右俱宜:先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

  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躓後,動輒得咎。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飢。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

  先生曰:「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餘為姘,卓犖為傑,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於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宏。逃讒於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其遇於世何如也?

  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於用,行雖修而不顯於眾。猶且月費俸錢,歲糜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然而聖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