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格心理學初探(一)
2011/05/01 00:22:35瀏覽1115|回應9|推薦1

    文:王道維

 

    每個人都做過夢,也都知道夢裡所發生的事物多半與自以日常的生活事件相關。對於這樣一個所有人都有卻又無法切確掌握的經驗,十九世紀末的佛洛伊德(Siga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學(psychoanalysis)無疑是開啟相關研究的鼻祖。在心理學的領域裡,以佛洛伊德為首的精神分析學派(包括其學生容格(Carl Jung)等人所發展的新精神分析學派,又統稱深層心理學)是最帶有神秘色彩的學說。也因此,一般對心理學不甚了解的人,常以為佛洛伊德的學說(如潛意識、超我與本我、口腔期或肛門期、戀母情結等等名詞)就是心理學的主流,但是這顯然並非二十世紀末至今的真實情況,甚至佛洛伊德的許多論點都已被證實是錯誤的。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精神分析學」又的確是眾多心理學學說裡最重要且無法取代的支派。為何會是這個樣子呢?也許我們可以慢慢來了解。

 

    要了解佛洛伊德的學說,最好還是先從心理學的幾個大分支與其特性來看。如果以研究的領域來分,我們可先把心理學分成以下七大方向:一、人格心理學,二、知覺心理學,三、認知心理學,四、動機與情緒心理學,五、發展心理學,六、心理治療學,七、社會心理學。從這些名稱我們就可以發現,前五種都是與個人的心理的運作方式有關,但是卻是想找尋出一個普遍或有代表性的方式來了解人的心理。只有第六種才是與案主有個人並直接的接觸,為要帶來針對其個人的輔導或幫助。最後,所有與眾人心理聯合運作模式有關的都歸於社會心理學。

 

    而在與一般人正常的心理運作有關的前五種裡,「發展心理學」主要是在研究孩童成長的過程與發展,與我們成人目前的關係較少。而「知覺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與「動機與情緒心理學」顯然是與一個人如何藉由感官刺激與行為言語來和外界交流溝通。這樣看來,「人格心理學」就顯得格外神秘,因為這部分是關於「人」的自我定位與內涵,是某個人之所以和另一個人不一樣的根本源頭,但是其他所有的六種心理學的研究結果並不會讓我們了解「自己是誰」。但反過來說,「人格心理學」也因為是無法藉由實際的實驗或是可重複性的觀察而得到比較確切的定論,所以它在心理學裡面就有點像是「形上學(metaphysics)」在哲學裡所扮演皇后般的地位。也正是因為這個「根本性」的角色,使得對「人格心理學」採取不同看法的「認知心理學家」也會對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解釋。這也相當可能同樣發生在其他六種心理學分支。

 

我用下面的表來簡述以上的分類:

 

心理學領域

所連繫的情境

所對應的哲學領域

一、人格心理學

自我

形上學

二、知覺心理學

感官刺激

知識論(經驗主義)

三、認知心理學

認知與思維

知識論(理性主義)

四、動機與情緒心理學

行為與反應

倫理學

五、發展心理學

成長過程

歷史哲學

六、心理治療學

心理精神問題

實用(生活)哲學

七、社會心理學

集體行為模式

政治學與社會學

 

    在這樣的架構下,我們就知道為什麼佛洛伊德所帶領的精神分析學派會是一般人印象中最深刻的心理學學派,因為精神分析學在十九世紀末出現時,就是首先對人性的一些根本問題(當然,也通常是很難重複驗證的)所嘗試提出的理論架構。佛洛伊德對其求助的病人所使用的問診方式與提問角度也使之脫離傳統哲學對人性的了解方式。事實上,在現今對「人格心理學」的研究裡面就包括了三大學派:一、以佛洛伊德(1856-1939)為精神領袖的「精神分析學派」,強調小時後的家庭、社會與文化環境對一個人性格的決定性影響。二、以華生(John B. Watson1878-1958)為首的「行為主義學派」,強調一個人物質身體或基因特性所帶給人格的決定性影響,特別是在行為上刺激與反應的關係。三、以反對前面兩種學派而提出的「人本主義學派」,強調每個人的「自由意志」與其價值尊嚴是不能完全由社會文化或是物質基因所決定。所以又號稱「第三勢力」。簡單來說,前兩者對人性的改變是持比較悲觀的看法,但原因各有不同。而後這是對人性較為樂觀,認為總有改變的可能。

 

    不過,就我個人的看法,人性顯然同時有其先天影響、後天影響、與自我能改變的三大因素同時存在的。只是這三者之間該是如何的比重與關係?這會是我接下來想要進一步了解與探討的。

 

 

 

 

 

 

    **附註: 以上的分類方式只是我個人就手邊的一些資料所作的一些整理,並非抄襲自哪一本心理學書籍。我這樣作的原因是因為對不同心理學書籍對心理學學派的不同分類與其中錯縱複雜的關係一直感到困惑與無奈,所以決定用自己的方式來分類。也許談不上專業,但至少是我可以容易吸收了解的方式。因此也向各位對心理學有興趣的讀者分享。僅供參考,也歡迎大家多多指教、不吝提供建議囉!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