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芬蘭師資培育的核心價值與反省
2012/06/14 05:07:38瀏覽2132|回應0|推薦2

芬蘭師資培育的核心價值與反省

王道維

 

自西元2000年起,芬蘭的教育因為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每三年一次的國際學生評估計畫(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中嶄露頭角而受到重視(註一)。雖然許多東亞國家如台灣、香港、南韓或最近的上海也有很好的表現,但芬蘭的表現卻在本質上有更令人驚訝的意義而值得我們的關注:

 

首先,她全面性地超越所有歐美國家(包括其他北歐國家),成為唯一可以與東亞強調考試與記憶的國家相抗衡的西方教育體制。其次,芬蘭學生表現的標準差遠小於這些亞洲國家四倍(美國的十倍)有餘。或這樣說,芬蘭全國任何兩個國中的學生程度差距可以不到百分之五!最後,芬蘭教育在各方面(數學、科學、與閱讀)的表現都很優秀,但學生每天平均上課卻不到六個小時。這是我們每天在寫測驗卷而晚上還要進補習班的台灣學生所難以想像的。更別提PISA所未測量到學生在整體學習上的快樂程度與實際生活能力的差距…。這些都不禁要讓全世界的國家都想來了解,為何芬蘭的學校教育可以如此有效地栽培出這些均質而出色的學生?

 

在我們這次拜訪芬蘭與瑞典兩國來研究其大學招生制度的同時,我們有機會也參訪赫爾辛基大學的師資培育系。他們的系主任Prof. Jari Lavonen親自接待我們並提供相關介紹。由於我個人並非在師資培育方面有特別的研究(同行的中山女高楊校長當然是這方面的專家),所以我這裡只提供一些個人對於其教育理念的觀察了解。至於在制度上的資訊,讀者可於文後的補充資料得到一些粗步的了解。

 

一、「尊重專業」是教改成功的基石

 

Lavonen教授在介紹時開宗明義就提到,教育在芬蘭是非常受到重視與肯定的「專業」,不是父母或甚至一般大學教授可以隨意指點影響的。這樣尊重專業的結果造成一系列的影響。首先,他們的教育政策是一貫的,不會受到黨派或社會取向所影響。而家長也是一致地支持教師對學生所作的評量或懲處,絕不會有不當干預教師教學方式的那種「不上道」情形。

 

但是這樣對教師專業尊重的風氣究竟從何而來?畢竟連北歐其他的國家如瑞典、丹麥等也並無此文化傳統。Lavonen教授覺得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1)因為他們國家受基督新教傳統(路德宗)的影響很深,在十八世紀以前就曾為鼓勵每個人都能讀聖經而一直有很好的教育傳統。(2)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芬蘭為求獨立而與蘇聯開戰,但戰敗的代價是因為付出大筆賠償金而導致社會階級全被拆毀,國家滿目瘡痍。所以當他們在六十年代的教育大辯論後,決定要以教育重建自己的國家時,整個社會賦予教師非常重大的責任與使命:要在他們當時經濟能力與人口遠遠落後鄰國許多的時候,就必須將每一個學生不分先天才能優劣地建造起來,使之成為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3)1979年開始芬蘭就推動讓中小學教師具備碩士級的研究能力(2005年以後成為必要學歷)。這不但是全世界至今最高的標準,也使得教師這個「專業」在芬蘭社會甚至比醫生或律師更令人敬尊。

 

二、嚴格的入學篩選與培訓

 

由於社會對教師專業的肯定與重視,「師資培育」在芬蘭一直是最熱門的大學科系之一,其報考人數之多與錄取率之低(百分之三到六)完全可以與醫學系相比,但薪水只是一般中等偏上的層度。因為他們知道高薪不但不會有助於提高教師真正的教育熱誠,反而會吸引動機不純的學生來報考,進而影響教育的果效。

 

他們報考教師的入學考試也很特別:在第一階段的筆試前,大學會出版一本蒐集教育相關議題的論文集,讓報考的學生深入閱讀一個月後再參加考試。這為要讓學生有心理預備將來的學習內容,也考驗學生融會貫通的能力。而為了檢驗通過第一階段考試學生的教育熱忱,他們還有第二階段的面試來篩選。

 

芬蘭的師資教育非常強調教師自己不只是知識的傳遞者,本身也應該是個樂於終生學習的學生,並且要有作獨立的研究的能力。作為一個樂於自主學習的教師就不會害怕教材內容的改變或新知識的加添,而獨立研究的能力會幫助他們可以為班上每個孩子設計合適的課程而不會死板地用同一種方法。他們的教育理念是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其特殊的學習方式,而教師的職責就是發展合適的方法誘導出其學習興趣,讓學生不必與他人比較就能享受真正的學習樂趣與成就。

 

也因此,在教師培育的課程中,他們並不分所要教的專業科目來收學生,而是都要先在基礎性的教育原理上有紮實的訓練後才分組於專業主科上學習,也因此對於學生的學習心理與可運用的教學技巧有更多的預備與了解。這與現在台灣由師()院體系單科招生訓練所培育出來的學生有很大的不同。

 

三、堅強的教師支持系統

 

當然,再怎樣嚴格的入學制度或師資培育,都不可保證每個教師都能勝任其教學現場的實際工作。因此,雖然芬蘭對於自己所培育出的教師都很有信心,但也在其就職的學校內充分地給予各樣支持,使他們可以在實現個人教學理念上並作得更出色。舉例來說,在學校的特色課程中不但有充足的經費支持軟硬體所需要的教具(在我們所參訪以視覺藝術與音樂為特色的高中裡,我們可以看到一點都不輸給台灣大學傳播學系的專業器材和課程設計),連輔導老師、護士、社工、行政人員與社區中的職業工廠等都可以按著教師對於個別學生的學習需要而搭配支援也難怪在此氛圍中成長的學生會以教師為榮,進而作為將來優先考慮的工作之一。當一個國家的教育能開啟這樣的正向循環,社會豈能更不繼續進步發展?

 

因此,芬蘭並沒有一般性的教師評鑑制度,當然也不會因為其教學表現而辭退不適任教師。但他們鼓勵教師每年對各自的教學目標與成效有具體的反省,並且由校內資深的老師協助改進。我相信這個精神是與「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的芬蘭教育理念相符合的。如果我們社會只會一昧地以「評鑑」或「淘汰」來恐嚇教師,卻沒有積極地協助其改善並實踐其教育理念,那教師大概也不可能真的樂意協助那些落後或麻煩的學生。所以,我們想要有甚麼樣的教育,我們就該怎樣地對待老師:如果我們真希望教師是課堂教育的專業領導者,那麼學校、家長與整個社區也需要一起謙卑地支持與配合。

 

四、寧願讓資優生等,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自從六十年代的教育大辯論後,芬蘭就確立了要以「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作為告別以前貴族式教育的核心價值。這背後重要的因素就是考慮到作為一個人口不多的小國,實在沒有能力承擔一個可用人力的浪費。(反之,我們的高人口密度是不是反而讓教育只為了少數的菁英所預備,因而忽略了更多其他人的發展潛能?)與許多東亞國家所不同的是,芬蘭認為學生的學習成就並不在於加添了多少知識,而是必須建立在他們是否能夠有自動學習的能力之上。這一點在現代知識快速爆炸的年代更顯得充滿智慧與遠見。事實上,芬蘭的中學生課後最喜歡的活動就是閱讀,他們平均每天花在課堂上的時間是世界最少的,但是用在課外閱讀的時間卻是世界之冠!

 

為了幫助孩子能有主動學習的動力,教師在不同階段都要與學生討論並協助他設計一個符合其個人興趣與能力的學習計畫,沒有人需要與別人一樣或比較。他們的信念是「沒有學生是為了學校而預備,但學校是為了學生而預備。」。因此芬蘭在教育的投資上,學習進度落後的學生會得到比學習快速的學生更多得多的教育資源,而後者除了一些規定的進階課程外並沒有任何額外的計劃來讓他們超前進度。也就是說,他們要菁英學生「等待」其他同學,而非繼續超前,因為真正資賦優異的學生永遠可以以後再自行學習而不需要特別幫助。此外,他們也相信學校應幫助不同背景、程度或才能的學生彼此協助與接納,以致於他們都能因此增加自我價值的認同,進而提升每個學生的自信心與個人尊嚴。

 

例如,芬蘭約有8.5%的學生接受過特殊教育,約其他國家的十倍有餘。但其實這是因為他們把學習方法錯誤或若干觀念偏差的孩子也納入其中。這些學生在專業的輔導教師評估或介入導正一段時間後往往就可以重新跟上進度(因為前段班的學生會等他),也因此他們學生整體素質往上提升時,所得到的平均表現差異會小到如此讓人難以置信。在他們的教育中,沒有一個人會被放棄而不能貢獻社會、成就自我。也因此造就了現在芬蘭在科技、經濟、治安、清廉、環保、政府效能等等各樣重要國家能力指標上都獨步全球的局面。

 

在實際的作法上,他們高中除了一些基本的學科能力外還劃分為好幾類的學程(註二),而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在若干學程進修更多的課程。這些學程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培養某些方面的專才或知識的加添,而是要讓學生藉由完成一套整體的學習過程而肯定自己的能力、發覺自己的興趣、與認識自己的學習方法。而在各級教育中,他們在每個中學生身上所投資的經費還高於對大學生的投資。 這是因為他們認為中學生正在生涯探索與自我認同的時期,學校要有允許其犯錯並不斷嘗試的空間,所以需要有更多的資源加以補協助。這又是一個專業教育理念成功地進入政府資源配置的例證。

 

五、嚴謹要求學習的標準

 

最後,芬蘭對十五歲以前的學生都沒有實行全國性的能力檢測,因為他們認為這時期的能力還未完全發揮,身心發展還尚未成熟而不宜篩選論斷(但可以有輔導來協助)但他們的國家核心課綱(National Core Curriculum)設定了在這些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以至於教師可以採用各種方法來協助每個學生都能達到這個標準,才能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基礎可以繼續下一步的學習成長。此外,雖然高中有不同的特色課程,但高中畢業前仍有全國性的畢業考試來幫助學生了解自我的基本學科能力,並得以協調全國各地區的教育程度。此外,這個畢業考試的成績目前並不需要與進入大學掛勾,因為不管最後是否進入大學讀書,每個高中畢業生都還是確實地需要有高中程度的素養,使之都能成為社會有用的一員(註三)

 

事實上,芬蘭高中畢業生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學生不選擇馬上繼續進入大學就讀,而是先工作或「休息」一段時間(約一、兩年)。除了一部分是因為他們的社會傳統本來就不將讀大學視為必要的學歷,更是因為他們從小學到高中的教育都是強調內在學習動機的主導:所以許多的學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才能說服自己為何要進大學或是要進哪一個科系就讀。(反之,在台灣我們的學生往往到了大學畢業都還不知道自己適合或喜歡甚麼樣的工作。)此外,因為他們多是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領域來深造,而非為了薪水的高低來勉強自己,所以他們後來在職場也多能享受自己的付出並不斷成長學習。這也是為何芬蘭(與瑞典)成人回流教育能如此成功,使得社會經濟不致於因為人口老化變得停滯退步。

 

結語:

 

在來芬蘭前當然都已拜讀過許多關於芬蘭教育的介紹與文章,但是當親自與他們的老師或師培單位接觸後,看到他們對教育的那種自信與熱誠還是帶給我們許多的震撼。其實教育本身的神聖性就是來自於協助一個人自我實現的本質,不應該過於用外在功利導向的因素來掩蓋之。這與芬蘭傳統上的基督教精神完全符合,因為在上帝的眼中,「每個人都是有所不同,卻是需要被平等地對待的」。但可悲的是,這兩點原則在中國傳統的教育體制中卻幾乎是反其道而行:「每個人都接受一樣的教育模式,結果卻是被差別地對待。」這令我們不禁懷疑,我們整天汲汲營營的教育到底是為了誰?又為了甚麼?

 

雖然因為國情與文化底蘊的不同(特別是他們高賦稅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幾乎不可能完全移植(也無必要)芬蘭的教育經驗。但是從師資培育到其中小學的教育投資,芬蘭的成就實在讓我們對於台灣自己充滿的短視近利與敷衍妥協的教育政策深感羞愧。但不管如何,我們更沒有放棄自己孩子的理由,所以還是需要從他們的經驗裡吸取一些我們可能可以仿效的精神來改善目前的體制。至於這些部份的想法就再留待以後的分享。

 

註一:PISA的調查結果(但不是每個國家在每一次都有參與調查)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ogramme_for_International_Student_Assessment 

註二:芬蘭的高中教育制度簡介

 

芬蘭的國民義務教育只有到國中。國三需接受教師的輔導以決定要不要繼續進入普通高中或職業學校。兩者人數約一比一。進入職業學校會參考若干工作經驗,而進入普通高中則須按國中在校成績申請。若申請進入的某高中的人數過多,則以志願、地區或抽籤決定。

 

普通高中在國家規定的十七個領域內(包括母語、兩個外國語、數學、生物、地理、物理、化學、宗教或倫理、哲學、心理學、歷史、社學學、音樂、視覺藝術、健康教育、教育與職業輔導)都必須提供基本的師資來服務每個學生的基本學分數(47-51門課,每門課一學期需上滿38小時)。其餘約有28-24門課是學校視其特色取向而提供的進階課程。例如以數學為特色的高中可能再提供到額外三門以上的進階課程供有此興趣的學生選修。學生完全按個人的性向與學習計畫來選修,而課程對修課學生的年紀並無限制。

 

職業學校則以學徒式訓練為主,所以每個學生都有其特別的學習計畫。除了基本核心科目(20學分)外另有到工廠或公司實習(90學分),另外有10學分是學生自由計畫或若干主題。畢業後以考取不同的國家證照作為工作能力的確認,但證照的名額卻是依照國家社會當時的發展需要而決定。

 

註三:芬蘭的高中畢業與大學入學

 

芬蘭高中生畢業時會在上面所述的十七領域中的每一個得到一個分數(在不同學期所修過不同階段的課並不會顯示分數,只會標明有修過此階級的課以作為申請某些個別的大學科系用)。高中學生畢業前須通過全國性的畢業考試(一年兩次),主要是考以下五科中的四科:母語(必考)、外語、第二外語、數學、科學與人文,但可分次考完。考試成績可以與學校成績合併來申請大學相關科系。(另外的管道是透過大學各科系的入學測驗,目前兩個管道並行,學生選擇其一即可。但不同科系又會有一些不同的變化。)

 

因為有許多學生是工作一段時間才回到大學讀書,所以他們若選擇與以前高中特色課程無關的學程或系所就讀時就要準備入學考試。加上一些熱門科系存在的事實,使得為大學入學而有的補習風氣(或私人家教班)在芬蘭不但是存在而且還有不小的影響力。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就利用高中畢業打工的這一段時間在家自修準備,或是參加公立的成人高中回頭複習。

 

補充資料:

 

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 天下雜誌384

教育改革的歷史及其現況

帶著全民終身成長-芬蘭的成人教育

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

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芬蘭教育給台灣父母的45 堂必修課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wweiwang&aid=654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