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16 10:00:03瀏覽1369|回應0|推薦5 | |
美國著名的藝術哲學家之一,亞瑟‧丹托(Authur C. Danto),在其重要作品「在藝術終結之後」清楚地指出當今藝術發展的窘境:原來(西方)藝術於1980年以後已經到了一個終結。並不是說不會再有偉大的藝術作品,而是說藝術的表現觀念發現十九世紀以來的現代主義時期到達頂點,藝術家們已經可以放棄「精心設計」的創作方式,而以對現成物的某些特殊觀點來作為藝術的發想與完成(如果這也算創作的話)。這使得一個藝術品之所以成為藝術的原因已不再是美或崇高的表現,亦非源於內在意義或外表形象,而是藝術家藉由標題所賦予的特殊觀點。 可想而知,如果是觀點而非作品決定藝術的定義,那每件事都可以成為藝術品了。但是丹托在另一本書《美的濫用》中也有提到。雖然「美」已經不是藝術所必須擁有的特質(這是文藝復興以來的看法,被19世紀的現代主義終結),但仍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缺乏的要素。只要這個對於「美」的渴望仍在,創作就不會枯竭;但是美的定義也不會有一致的方向,不斷在盲目中變化。 畢竟只有「美」,才能稍稍撫慰那揮別永恆的傷痛。我相信這是上帝放在人心中永遠難以理解的奧秘。
補充: 一、學院派對藝術的分類方式多半還是以媒材的特性來分,所謂八大藝術:文學、音樂、繪畫、雕刻、建築、舞蹈、戲劇、電影。攝影是否能單獨被視為一種藝術類別也一直在被討論中。 二、美的定義,從古希臘的悲劇以來就一直是哲學家想要討論澄清的對象。進路有許多種。根據張法的《美學導論》,從思考進路來看應該可以粗分為本體論、審美心理與自由藝術表現的三種方式,似乎與西方哲學的形上學、知識論與倫理學三大區塊有呼應。我個人傾向以康德第三批判(判斷力的批判)與藝術心理學的角度以來看,也就是審美心理的進路。而丹托在他書中的主要論點就是,整個藝術發展以經由現代主義時期走向後現代,使得「審美心理」不再成為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必要條件,與過去絕裂而走向絕對地相對主義,而以「觀點」來呈獻藝術。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