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遇見「川端康成」
2012/01/14 00:00:33瀏覽1275|回應9|推薦107
 

 

川端康成

 

日本新瀉縣越後湯澤

 

日本新瀉縣越後湯澤

 

日本新瀉縣越後湯澤

 

川端康成(18991972,生於日本大阪,是日本“新感覺派”代表作家。幼年時父母喪亡,16歲即成孤兒。早年親人的生離死別,使其少年時代便有了人生無常的思想。25歲發表處女作,27歲發表《伊豆舞》而名噪文壇。

其作品注重表現剎那感覺,將意識流寫法展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並融合西方現代派表現手法于日本傳統的審美文化之中。他於1968年,因小說《雪國》(*1)、《古都》、《千鶴》而獲得了該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

深受西方「存在主義」影響的川端康成(*2),於一切均如意圓滿時,卻選擇了自殺,這在當時引起人們的不解,有說他高處不勝寒已經得到諾貝爾獎,作品已無法超越以前的作品,感覺到人生活下去已沒有意義有說是追求家裡的女佣人未果,覺得人生乏味;甚至有人說他對因自殺身亡的古賀春江的口頭禪極為讚賞,“再沒有比死更高的藝術了死就是生。”總而言之,在他人生的最高點上,他選擇了死亡

也許,格友會覺得奇怪,蓮生活佛盧師尊跟川端康成有何關聯?為什麼一開始就提到這位日本文壇的泰斗人物?精彩詳情請繼續欣賞活佛的「遇見川端康成
****************************************************************************

「川端康成」是我心儀的日本作家,獲諾貝爾文學獎,在日本文學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地位相當崇高

他的自殺同樣震撼全世界。

當時的媒體指出

川端康成有精神上的障礙。

川端康成追求女友不成。

「川端康成」與另一位諾貝爾得主「海明威」的自殺,都是人世間的一個謎

我在「葉子湖」閉關中*3,由於心儀「川端康成」,所以在「三昧」中,就見了「川端康成」。心中思念,無不見也

我問

「是精神上的障礙?」

康成答「無。」

「追求女友?」

「無。」

「真正的原因?」

「人生達到高位。」

「最高位是什麼?」

「空。」

是空使你自盡?

是的。

「你何不尋找另一目標?」

沒有一個目標能真實擁有,人生毫無一絲的價值感,廚川白村也說文學是蒼白空虛的產物。」(廚川白村是另一位日本文學家)

我問你何不解脫目前的境界?

康成答我我自殺,很難解,有一菩薩極力勸我,捨身作世人奴隸,供養眾生,發願造五層佛塔,便可解脫目前境界,我一想作世人奴隸,會更辛苦,正考慮中。」

我勸他「依菩薩的意思做吧所有菩薩還不是為了眾生,努力精進度眾生嗎

         康成先生仍思索著。

我出了「三昧」。

-----------------------------------------------

(*1) 川端康成的這部長篇小說《雪國》如此寫著“穿過縣境上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大地一片瑩白。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他以簡潔文字,拉開了《雪國》的序幕。我們彷佛也像書中的主角島村,坐了一夜的火車,終于抵達了這個靜寂寒冷、給人一種虛幻感覺的天地。林斌先生於江南時報如此評論《雪國》並沒有曲折復雜的情節,也沒有什麼豐厚深刻的社會主題,故事寫的是東京一位名叫島村的舞蹈藝術家,前後三次前往一個北國山村,與當地一位名叫駒子的藝妓以及與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之間的愛情糾葛。但是,小說筆法細膩,哀婉幽玄而又帶著朦朧美。如果從故事的層面上來看,這顯然是一部愛情小說。可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解讀《雪國》,毋寧說是解讀日本人。諾貝爾文學獎的授獎辭說,川端的作品“以敏銳的感受,高超的敘事技巧,表現了日本人的精神實質” ……

        讓我們以文學評論家張金墻先生所描述《雪國》的精彩片段來說明。小說中最經典的畫面是島村搭火車前往雪國,從車窗玻璃中看見認真照顧著病中愛人的葉子,並因那無法形容的美而震顫不已: 

人物是透明的虛空,風景是昏暗中朦朧的流光,這兩者融在一
起,描繪出超然物外的象徵世界。尤其是那小姐的臉龐映著野
山燈火的時候……映出形象的部分,雖看不見窗外,但在小姐
的輪廓周圍,不住地閃動著黃昏景色,連那小姐的面孔也成了
透明似的。 流動在面孔後面的暮色,給人彷彿從她臉上馳過的
錯覺,……島村也漸漸忘掉了鏡子,簡直覺得那個小姐就像在
黃昏景色中流動著一般。 

        虛幻的窗鏡中的女性美襯托著照顧重病中愛人的認真,給人一種病態的、虛無的美感。但因為那份認真執著的投入,使得那份虛無美有了正面的意義。如同川端康成在日本戰敗後說的:「從今以後,除了日本的悲,日本的美,我不再歌唱任何東西了。」這句話在哀傷中帶著勇往直前的悲壯。就如同櫻花一般,美麗中夾雜著死亡的悲傷;葉子的美也夾雜著死的悲傷。故事中葉子的命運就像是櫻花般在銀河閃爍的夜空中自火光中墜樓,那樣的畫面的確是日本式的美與悲的極致……。

(*2) 根據蓮生活佛的解釋,西方盛行的「存在主義」是一種心理現象。它是講存在的空虛,是無形的,也就是當人名利都有的時候,一切都很圓滿時,自己會覺得,存在裡面,是很空虛的現象。這個空虛,使人一直陷入,掉到很深的懸崖裡面,沒有辦法走出這個懸崖,也就是「存在的空虛」。

有很多人,名有了,利也有了,一切都圓滿的時候,自己反而走上自殺之路。例如,諾貝爾得主,像海明威、川端康成,甚至於台灣的三毛,他們為什麼要自殺?因為當他們一切通通都圓滿的時候,什麼壓力都沒有了,反而感覺到非常的空虛。

 活佛認為,在這個階段,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假如能夠用宗教的力量,使自己存在的價值昇華,提升心靈,就有得救。否則這個空虛會像一隻巨獸一樣把人吞噬掉。

(*3) 活佛於公元2000年至2006年閉關於大溪地、臺灣、美國西雅圖等地

()音樂為「祕密花園」 影片為「川端康成執筆「雪國」的下榻飯店~高半旅館雪國裡的浪漫溫泉鄉~越後湯澤川端康成  《古都》鳳凰網;日本雪景及櫻花照片取至網路,若有侵權,敬請告知,自當速速拿下謝罪,謝謝。

 

北國雪景

 

北國雪景

 

北國雪景

 

北國雪景

川端康成執筆「雪國」的下榻飯店~高半旅館

雪國裡的浪漫溫泉鄉~越後湯澤

川端康成  《古都》鳳凰網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66bby&aid=6030165

 回應文章

沉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川端文學
2012/02/09 19:15

俗客兄 此文如此詮釋川端的自殺,十分另類,但…的確也清新。。。

在下年少時曾讀過川端的雪國、千羽鶴。數年前一時因緣而重新展讀,竟幾近瞌睡而難以為繼。咳。。。但這並不表示不欣賞。只是,再沒有能引發共鳴的因子而已。

其實川端很富於批判意識的,針對時代或社會,都有其隱喻諷喻。。。個人並不太同意一般文壇所給予的標籤。不過當然,反正也非文學界人士,所以隨便聒一番算啦。

謝謝這番另類的、靈性取徑的詮釋。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2-02-10 22:08 回覆:

俗客祝福

潛有時老師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的確  此文經格友摧生  有點另類

畢竟大家喜歡生  而不喜歡死 我們對死後也了解太少

學校未教  社會上有實際經驗者  如鳳毛麟角 因而…

 

對於川端康成  恐怕兄台知道的比在下還多

看他的小說  我直覺是他將日本人文化 不管是批叛意識

或是一種病態的對虛無美感的投入  表現於小說情節之中

很日化似的  也許不是所有人喜歡他這種表達方式

但細膩 哀怨  有朦朧美感是評論家給予的評價

祝您喜樂吉祥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WW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遇見「川端康成」
2012/01/19 14:15

日本新感覺派作家,

兩三歲成為孤兒, 對孤單和死亡懷有深切恐懼.

自己覺得日本文學常見病態美,

櫻花不會謝, 盛開一週直接凋落,

象徵日本對美的定義,

只有死亡才能達到美的最高境界,

所以美是哀戚, 幽怨, 殘忍, 孤寂, 壯烈.

如您文中所述, 如何將性靈昇華,

看清人生本質包括不完美,

懂得體悟人生的酸甜苦辣才是生命真正的價值.

雖如此, 自己還是會被名言 "寧願死在櫻花樹下" 催情,

時而追尋川氏的腳步, 品味壯麗淒美的感動,

早春的山櫻已悄悄在台綻放,

川端康成的死為櫻花寫下更美的傳奇.

感謝好文分享, 前幾日流感, 來晚了!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2-01-19 20:41 回覆:

WWS 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日本新感覺派作家 也許是以

淡淡的憂愁  將周遭之氣氛與自己結合

他們認為那是一種悲與美  如櫻花一般

美麗中夾雜著死亡的悲傷  不知您注意到沒

日本武士如果戰敗  就會切腹自殺  那是否

也是一種悲壯  勇往直前的精神  受到日本

社會的讚許  日本文化從某個角度來說也是悲壯的

他們的英雄必須有這種氣質 這應該就是您所說的病態美了

身為人  生命很寶貴的  為了社會的認同去死  真的覺得

是否太傻了些  不過  康成先生倒不是如此死的

他是認為人生無價值  所有的文學是蒼白空虛的產物

找不到生存的價值  真是悲哀  尤其人人稱羡的諾貝爾獎得主

空幻的名利的極致是什麼  恐怕值得大家去深思了

於此農曆歲末  祝福您闔家龍年快樂

大吉大利  健康平安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維摩小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玄聖觀大師寫得好。
2012/01/17 12:54

  六識也要取,才會輪迴,不是嗎?自覺覺他,真的是無法以言語形容。

  妙法蓮華皆為樂,諱言苦痛經大徹,心能轉物即如來,妙法蓮華皆為樂。

  識中趣,鏡中緣,虛幻無常在一轉。

  苦境乎?道境兮?一念不取如來境。


不解巖

香茗不解巖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2-01-17 21:39 回覆:

翔瑜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就是境轉心  心隨境轉

成就者能夠轉化心念  甚至心轉境  

心能轉物已非凡夫  如果能夠色空不著  淨垢無分

即已度一切苦厄  說的好  一念不取如來境

於此農曆歲末  祝福您闔家龍年快樂 

大吉大利  健康平安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玄聖觀( 深觀己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圓滿至極反空虛
2012/01/16 22:21

圓滿至極反空虛   致心追求終自迷   喧囂紅塵意紛亂   苦中悟得真聖諦

受想行識皆如意   生於憂患死安逸   高處難知低溼患   稱心如意難自律

清蓮香華生污泥   酷寒滋育甜梅蒂   出離火宅六識纏   空苦無常覺自性

      

         


玄聖觀 見世情返觀心

玄玄之理道德基 聖心無為萬年聚
觀心觀性為何意 原來清靜是真理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2-01-18 07:48 回覆:

玄聖觀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題詩  寫得很切實中肯

人的一輩子  致力於追求圓滿 

等到一切圓滿時又落入空虛的幻境 

這人生虛幻無實   雖然一切均是幻化無實 

雖然苦空無常  但是 如果能夠提升心靈 知幻離幻 

借假修真  自然可以得到解脫  悟得自性 

於此農曆歲末  祝福您闔家龍年快樂 

大吉大利  健康平安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蘭若花仙子(祈世界和平)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放下...解放自我
2012/01/16 13:47

俗客菩薩好文又依篇

舉凡極致美...又陷入美

   執著

執著是許多藝術家的通病

記得十年前 有位住持 跟我說 :

佛是最高藝術者 淡淡一句 永為道種

走在人生學習領域上   開闊多了

亦誠如活佛所言   宗教力量讓心境昇華

仙子隨喜感言 菩薩再指教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2-01-16 18:28 回覆:

花仙子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久違了

是的  人都有執著的事  這也是人的通病

工程師要將計畫案做得完美無瑕疵 藝術家也希望將藝術境界

提升至極致  文學家  都希望將自己的完美認知注入於領域裡

世間的知識到處有人教  然而形而上的知識卻沒有人教  只有靠

自己去摸索  佛的智慧圓滿 不管是透過經典或善知識學到

都是非常珍貴的 世上貪圖名利的人  可以說如過江之鯽  一般人沒想到

富裕是一時的  然而心靈上的富裕卻是無價之寶  足以讓自己受用無盡 

同時也可以嘉惠同好  難怪佛陀要感嘆有福有慧者

就只是像手中那一把恆河砂般  那麼少了

謝謝您百忙中抽空回文

祝您法喜臻祥  及新年快樂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資深牽牛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對嗎?
2012/01/16 01:30

佛教不是告訴大家不能自殺

說自殺死掉的人,會重複不斷做一樣的動作,不斷受一樣的苦

所以萬萬不能自殺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2-01-16 18:08 回覆:

資深牽牛花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是的  絕對不能自殺

您說的一點也沒錯  可見您有在注意ㄜ

這些現象  也是慈悲的活佛  救度眾生

為大家在書裡披露的  我一直在想多刊些

活佛在地獄救人的故事  但是想到人間已很苦

何必再增加大家的憂愁呢  所以遲遲不願刊出

只有偶爾點到為止啦 

祝您喜樂臻祥  及新年快樂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空無所有
2012/01/15 23:44

問候俗客菩薩安好

歷史上古今中外有許多名人 很多是在他們紅極一時卻選擇自殺

他們遇到瓶頸  無法跨越  就選擇自殺一途

這裡川端康成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  我自殺很難解脫

自殺的人要世世再受自殺苦果的輪迴  所以很難解脫

因此人們遇到困難  應該想辦法去面對

而不是用自殺來了結自己生命  以為就能一了百了

謝謝俗客菩薩分享活佛好文

祝您法喜   新年快樂

水 羚 祝福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2-01-16 18:09 回覆:

水羚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問安

是的  確實有很多名人 

走不出陰霾的人生  不管是否是遇到困難

或是  名利圓滿的空虛感  也確實有很多人

無緣接觸到佛教因果輪迴的觀念  或者

接觸到了卻未相信  因而選擇了結束生命

以為可以一了百了  殊不知這還是業上加業

很難解脫了  所以不管此世自己過得如何

都要認為那是自己業障所致  無法怨天尤人

而且還要更努力懺悔  才有可能業消福增

其實 當人就是因為有業障才會當人啊  但是

人還有良知 還可以有福報修行  當人卻自殺

所受的災難  是苦上加苦  真是要不得啊  希望

川端康成的故事能夠多少讓大家有戒心

祝您法喜吉祥  及新年快樂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好久不見
2012/01/14 22:29

從事藝術文學者因心思細膩,容易走入死胡同而無法跳脫出來,這也可能是他自殺之因 .

 而日本人認為的美

往往是很徹底和完美的,比如冬末初春望見那飄落的櫻花,那是一次的掉落, 義無反顧

那樣的美就是日本人, 文學家所追求的極致.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2-01-16 18:12 回覆:

Andy 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是好久不見了

無可否認的  藝術家都在追求美的極致

日本人的美學與悲壯  有時也令人難以捉摸

都在價值觀與自我審美文化當中  求取一個平衡點

一般藝術家或文學家  心思細膩是否比較會鑽牛角尖呢  

其實修行也在修讓自己心思能夠細膩   但是 

除此之外還有光明的身心  不像一般人

走入死胡同裡  就走不出來了  修行人心思越細膩

光明越盛  願力隨之  所以自我追求美的極致 卻發現一切均空

沒有實質  人生變得沒意義  很容易做繭自傅啊

真的要很謹慎  最好如果有宗教信仰 

就可以從當中解脫出來了

祝您喜樂吉祥  及新年快樂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Bianc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生命無法承受的輕!
2012/01/14 16:14
我們眼中生活在人間仙境幸福國度的瑞士人,也有著高自殺率,令人匪夷所思!
凡人追求圓滿幸福,但心思深譎的文人及藝術家,'"圓滿"卻成為其不可超越的空虛─生命無法承受的輕啊!
宗教應該是這種空虛的救贖之一!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2-01-16 18:13 回覆:

Bianca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是的  瑞士人自殺率偏高 在幸福中之人

不自覺自己是幸福  反而覺得很空虛

而一般人  卻拼命在求幸福美滿呢 

這是否是很矛盾呢?  其實 人類真的很盲目

不知為何而來  也不知為何而走  更不知人生活著的意義為何

只知道想抓住那抓不住的東西  盡其一生  勞勞碌碌

死而後已啊  是否也該想想空虛的人生如何解脫呢

祝您喜樂如意  及新年快樂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