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6/11 11:34:50瀏覽335|回應0|推薦0 | |
老師,你瞭解癌症嗎? (文/據點社工 陳治勲) 往常七點半一到,黑色機車便會準時停在據點門口,那是詠亮(化名)爸爸的溫馨接送情。近日間,突然每天來接的人都不同,一三是爺爺、週二換媽媽、四五奶奶來,唯獨不見爸爸蹤影,作為據點社工,如此不尋常的事情,我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爸爸是不是出事了? 面對真相,才能換得真情 一直瞎猜終究不是辦法,我便直接追問家長,本以為能馬上獲得答案,沒想到也是一個大哉問。爺爺沒有正面回應,媽媽說有排一個檢查,奶奶也只說爸爸住院了,推論應該是爸爸就醫了,家人都沒有讓詠亮知曉太多,也許認為不透露就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這對一個孩子而言,終究是紙包不住火的,孩子嘴上不敢問,心中疑惑卻持續在延燒。一個多禮拜以來,因為爸爸住院,詠亮暫時沒有住在家中,而是輪番被不同親人接走,這對他來說並不好受,其實他也很擔心爸爸的狀況,卻又沒有置喙的餘地,於是乎到哪都板著一張臉,終日鬱鬱寡歡,和以往豪爽的模樣渾然不同。 某日作業完成後,詠亮借用我的電腦,畫面停在一張醫院的照片,那是爸爸穿上病袍的背影,也透露出詠亮徬徨的訊號。青少年的心思像是一根迴紋針,迂迴不願吐露心聲,卻又渴望被聽見。 「爸爸還好嗎?」我輕輕問。 孩子的憂慮被掀起,心情的灰雲矇蔽,終將下成一場淚雨。「老師!你瞭解癌症嗎?昨天我聽阿公在講電話,媽咪說爸爸得了惡性腫瘤。我很擔心,但大家都不跟我說,而且疫情期間,也沒辦法去探病……。」男孩哽咽著。 不讓爸爸擔憂,才是最好的幫助 「我知道你很擔心爸爸的健康,對於癌症病情,老師所知有限,因為我們都不是醫生。但就我所知,癌症並沒有想像中可怕,現在醫學發達,我相信只要聽從醫療專業,爸爸一定會平安沒事的!」聽我這樣說,詠亮壓力放鬆不少,情緒逐漸和緩。 「雖然不是醫生,但我知道有一招或許對爸爸的病情有效,你要不要聽看看?」我語音未停,那原本木愣的眼神,頓時亮了起來。 「任何病人,除了身體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保持放鬆、開朗、樂觀的情緒與心態,這樣病情才會容易好得快。在這時候,我們所能做的,又能幫助爸爸的事,就是不讓他擔心掛念,把自己份內工作做好,專心學習,這樣爸爸就能專心治療,這便是對全家人最好的回應。」男孩的眼神似有所悟。 親情是最大的力量 「你這麼大了,從現在起,要主動幫忙家務,自己完成作業,不再拖拖拉拉的。哪些該做的,不該做的,我相信你一定都知道,我們就好好努力,一起替爸爸加油吧!」 這小子口頭上沒說,但接下來的種種作為,我知道他不一樣了。作業確實完成,座位整理乾淨……,熟悉爽朗的男孩回來了。然而,單單鼓勵孩子是不夠的,當晚我找三位家長說了相同的話: 「今天我找詠亮談論爸爸的健康狀況,我是這樣鼓勵他的……。想拜託您們一起堅定守護孩子的心,一同以健康正面的心態面對困難,並與詠亮多聊聊,降低他的焦慮。」 隔週,我發現不用特別關心詠亮了,親情的力量永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大。 「今天功課寫完,要不要我帶你去龍山寺求平安符給爸爸。」 「不用啦,阿公禮拜天已經帶我去過了,爸爸身上已經有了!」 「老師,爸爸出院了,昨天我們全家還一起去吃火鍋喔!」 久違的黑色機車出現了,不同的是,車上還載了媽媽,詠亮雖然直說:「學校說不可以三貼耶!」但油門聲隆隆響起,搭載著幸福,將一家三口送回家。 一起面對生命的挑戰 原本難以觸碰的話題,在社工鍥而不捨的關懷下,病情被攤開。儘管如此,仍舊無法改變爸爸罹患癌症第四期的事實,對此我們也約定了一場家訪,當下家長回應了許多話,感謝據點的關懷,以及為孩子所做的種種鼓勵與付出。 聽到這些回饋,我們愧不敢當,畢竟這是據點賦予了使命,讓我們能守護每一個需要關懷的家庭,一起帶領兒少成長,陪伴家庭度過生命的挑戰。 媽媽說:「有了據點,就好像多了一個家。」我們的期盼也是如此,讓每個來到據點的孩子,都能像回到家一樣溫暖,而家長對我們,也向對家人一樣放心。當天下午,詠亮一踏進據點,便緊張地問 : 「主任、老師,你們今天是不是有去我家?」 「是呀,我們今天有去。不過那不只是你家,現在也是我家!爸爸有交代,如果你有任何風吹草動,歡迎我去家裡找他告狀,還不趕快寫作業!哈哈!」 就這樣,每天七點半一到,詠亮還是準時回家,儘管由不同家人來接送,但一樣溫馨如昔……。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