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星心學苑】女孩,你為何如此恍惚?
2020/09/25 11:44:59瀏覽248|回應0|推薦0

女孩,你為何如此恍惚?

(/課輔老師 陳月貴) 

「安靜,注意力不集中,就算坐在旁邊也會發呆。」這是我最初對又萱(化名)的印象。

又萱來自單親家庭,父母早年離異,個性內向文靜學校導師的推下進入星心學苑。導師說她嚴重的問題是容易放空也就是發呆,因此學習效果不佳,考試成績總是滿江紅。

她的人際關係很被動,對學習沒有熱情,對活動也不在意。做事慢吞吞、慢慢來,有時很固執、很堅持,不接受任何勸告。所以本來在家裡寫功課,到晚上89點都還寫不完。

媽媽早餐店工作每天一大早就要出門根本沒辦法好好送她上學。下班需要補眠,陪著她寫功課的時間也很有限。因為缺乏陪伴與管教,又萱的生活作息很自由,所以對完成作業不會感到有壓力,於是,常要拖到很晚才完成。但媽媽又需要早睡應付明日的工作,總要對又萱三催四請,因而造成關係的緊張。

校上課,又萱常常不專注原本早自習完成的作業,常因發呆完,於是就成了額外的回家功課,造成惡性循環。還有,如果遇到不太會寫或計算複雜的數學,她也感到焦躁,常忍不住在計算紙上發洩亂畫

她放空的時候,有一點像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令我非常擔心,於是請她過來坐在我旁邊,便如此,她依然常常恍神大概分鐘就要叫她一下,我心想:「這樣子怎麼可能寫完功課呢?」

看到聯絡簿上,老師說:「又萱不專注的情況嚴重,請家長多關心,減少看電視和手機時間。」於是,我找導師討論好幾次,也找媽媽關心她的狀況,希望能改善她的問題。

媽媽雖然每天叮嚀又萱,去課輔班一定要把功課寫完,但又萱就是無法放在心上。總是不能規定時間完成寫不完,又只好帶回家再寫。有一次難得終於提早完成了,「哇,又萱好棒,你終於把功課寫完了!」我大大誇獎她,希望給她一些信心,我也請媽媽回家繼續獎勵她,讓她更有動力。

除了多關心她之外,我試著用讚美和集點的方式,激勵她在放學前把功課完成,沒想到獎勵對他很有幫助,只是發呆的狀況依然沒有消失,至少恍神的時間變短,她也會自己回神了。其實,又萱的頭腦沒有問題,甚至還蠻聰明的、理解力不錯。

我請同學也多鼓勵又萱,讓她比較快樂,在好的氛圍下,學效果會比較好。有一次她跟:「老師,我想要集和同學一樣多的點,要怎樣可以一次集5?」原來集點可以成為她的動力,自此又萱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也會來問問題

有一次她寫完功課,我請她和同學互相複習語詞,結果隔天語詞考了98分,比起平時滿江紅的情況,真的是天差地別,我感動到差點哭了出來!

進班兩個多月,又萱已經可以在放學前完成功課了。雖然對其他小朋友而言這是正常的,但對她而言,真是跨了一大步!阿德勒心理學說:「想改正孩子的壞習慣,不能只從責備開始。」我看到又萱的進步,深有同感。

 

你的孩子是注意力缺失症嗎?

ADD(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是「注意力缺失症」,也就是不過動的「ADHD」(注意力缺乏過動症),其主要症狀是非常容易分心、衝動、靜不下來,因此常被誤認為懶惰、柔弱、缺乏紀律、不守規矩,而這可能使得他們在學校、社團,以及成人後進入職場、婚姻及其他環境中的表現,無法達到一般水準。可能呈現以下幾種狀況:

一、經常無法仔細注意細節功課其他活動時粗心犯錯。

二、上課、遊戲、閱讀或會談常有維持持續注意力的困難。

三、直接與之對話時,常好像沒在聽心好像在別處。

四、經常沒辦法遵循指示,導致無法完成學校功課或指定工作

五、經常難以維持有序的擺放物品時間管理不良無法準時。

六、經常逃避、討厭或不願從事需要持久心力的工作或作業

七、經常遺失工作或活動所需的東西如筆、書、錢包、鑰匙。

八、經常容易受外在刺激而分心一些無關的內容。

九、日常生活中常忘記該做的事,如做家事、買東西、繳回條 

沒有好好說再見

每個告別,其實都是對未來張開雙臂。說再見,需要不斷地練習;如果發生得太突然,我們覺得事情還沒有「結束」,那麼,會對我們接下來的決定及情緒,有所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許多對人、事、物都建立了的某種「關係」。當面對重要關係結束的時刻,有時需要「好好說再見」,不管是搬家、畢業、物品遺失或寵物死亡,特別是有關生離死別的事件,最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確認這段關係的「終止」或「結束」而說再見?

許多孩子在沒有好好說在再見的情況下,進入到下一階段的生活環境,會覺得事情好像還沒有「結束」,然後影響到後續的生活狀態和情緒。包括出現較多不安、遺憾和疑惑等,甚至難以適應新的環境與生活。

此種情況的出現,就是因為沒有「結束」帶來的不確定感,造成容易回想起這些「未竟之事」(unfinished business),而引發自己感到迷惑、遲疑或空想的狀態。

倘若能跟過去的關係好好告別,那麼將能減少孩子對關係結束的擔憂,以及克服面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感,勇敢踏進未來新的旅程。「告別儀式」具有意義性和儀式感,能緩和孩子迷惑與不安情緒的起伏。

儀式行為的選擇,只要簡單具有意義即可,例如,與即將離別的好友一起準備時光膠囊,或與家人一起製作送別卡片,也可以懷念已經去世小狗的狗窩等等,通過言語文字祝福對方,都可以幫孩子撫平情緒,帶來很好的效果。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xiehui&aid=15093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