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11 09:44:10瀏覽1488|回應4|推薦40 | |
立委補選結果,民進黨囊括三席。以個別政黨來看,或有勝敗之分,但從民主政治的角度出發,筆者認為勝者不必驕,敗者不必餒。 民進黨的正面不在於大勝,而是民進黨經過選舉,突出他所代表的理念及社會對執政者的疑慮,這正是「政黨競爭」的良性結果,一個強而有力的反對黨,才能帶來一個兢兢業業的執政黨。筆者曾為文論述單一選區所造成的不比例性,選舉結果民進黨雖然席次增加三席,但就整體而言,民進黨在立院所擁有的席次比率仍低於其真正的社會支持度。筆者希望民進黨不要因為一次的勝利就忽略了制度的缺失,應致力改革讓目前極度不比例性的國會選舉制度。 另一方面,民進黨下一個要思考的問題則是,民進黨基本群眾的向心力與動員力向來強過國民黨,所以在這一次與下一次小額補選的立委選舉,投票率相對較低的情形下,民進黨有一定優勢。然而到了年底的五都選舉,乃至於二○一二年的總統大選,投票率應不致於如此次立委補選破新低,國民黨的支持者投票熱度會上升。屆時,民進黨要面臨的關鍵檢驗就是,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是否能夠取得民眾信任?倘若民進黨不能利用這幾波勝選的氣勢,結構性的改造其兩岸思維,筆者認為,二○一二年民進黨要恢復執政,障礙不小。 筆者也不認為國民黨就是潰不成軍。在這一次的選舉中,國民黨的確在主客觀條件上就居於不利的地位,甚至有論者認為,國民黨的大敗是因為金祕書長上任之後,拋出落實「捐黨產、裁人事」的立場,而造成基層有「幹嘛要為你這麼拚」的疑慮。就實際的因果面上,不能不說這樣的論述是可能的,但這也正顯示出國民黨有心朝理念改造方向前進,黨產是利益糾葛錯綜複雜的問題。若國民黨願意去面對黨產的歷史問題,這份決心還是應該要肯定的。此外,不管罵聲再大,到目前為止,馬政府仍舊堅持相對謙卑的態度,努力嘗試弭平對立,並不會以謾罵反擊來轉移質疑,這一點是民進黨應該要學習的。不管在朝在野,民進黨給人的印象一直是,梟悍強勢,擅於批評攻擊,鮮有認錯反省,對在野黨來說,這樣的特質也許是資產,但卻不是執政之道。 雖然社會輿論習於監督批評,官員似乎常被批評得一無是處,但實際上在台灣的公部門中,還是有許多真心關懷人民的政府首長。例如金管會主委陳?,在媒體開始關心「兒童死亡保單」的問題時,願意承擔社會期待主動推動修法,也終於在日前三讀通過。另一個相反的例子,則是病歷中文化的推動了。雖然除了一些技術問題,筆者接觸過的多數人幾乎沒有人(包括醫師)反對病歷中文化的正當性,但衛生署到現在的表現卻是非常消極,從葉金川署長開始,就沒有「知對即為」的勇氣和智慧,筆者希望在媒體上經常展現剛強魄力的楊志良署長,能有不同的作法。 而舉這兩個例子,筆者想告訴馬主席和國民黨的是,一次選舉的挫敗不用太放在心上,要放在心上的是民眾的需要,不畏壓力,不怕代價,要有堅持改革的政治勇氣。如果政府單位像陳?這樣的勇於任事的政務官多一點,那麼就不怕民眾看不到政府的表現。 最後,筆者要呼應高希均先生和星雲大師的呼籲,試著用讚美的眼光看待當家主政的人。這一年半載以來,我們對政府有很多的批評,而政府也的確有很多讓被批評的地方,在近幾次的選舉中,人民用選票給了教訓。但捫心自問,這個政府也絕非一無是處,謙和不搞對立撕裂,清廉堅持也努力端正政風,兩岸朝向和平的方向發展,就連最讓大家有期待落差感的經濟表現,也陸續傳出春燕飛來的好消息。對於不滿意的部分,大家可以用選票懲罰,但對於好的表現,是不是也應該用選票鼓勵呢?(作者為律師,法學教授)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