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23 17:41:19瀏覽2024|回應1|推薦22 | |
今天,紅十字會總會理監事暨會長、副會長改選,我決定卸下已擔任十二年會長的職務。回顧二十五年前,在政府開放大陸探親之際,受邀加入紅十字會總會擔任祕書長,從兩岸關係的人道角度擔任志工,到促成紅十字會組織的法制化、以及全方位推動會務工作,在紅十字會服務的點點滴滴湧上心頭。 我感謝有這麼難得的機緣,可以和充滿愛心、熱情永不消磨的紅十字會幹部、志工朋友們,一起為世界上陷在苦難的人們,在第一時間、在第一線,捎送他們最需要的溫暖。也讓我深刻的體認到在這個世界上,也許我們在這一刻幸福地生活著,但同樣的這一分一秒,在另一個世界,卻可能有成千上萬的人處於生存掙扎的邊緣,等待著我們的援助。自從我加入紅十字會以來,這樣的情境和心情一直不曾放下過。 不過,在看到身陷苦難的人的同時,我也看到世界上有更多願意「為別人的溫飽與生存而忙碌」的力量,給我更大的啟發。我深刻體會到,什麼叫做「同理心」、「助人為快樂之本」。在每一位志工的臉上,即使滿身泥巴、灰頭土臉的,但仍可以看到愛心的笑顏,這就是利他精神的具體實踐,將這些愛心與行動匯集起來的巨大能量,才是人類文明進步最大的動能。 台灣地區的紅十字會在九二一地震之後,才深刻體認到防災、救災以及災後重建工作的重要性,並且開始向先進國家學習,從無到有建立了較完整的體系。基此,我們把在台灣學習到的經驗,無保留的奉獻給全世界和我們同樣遭逢災難的朋友和紅十字組織的夥伴。我們紅十字會除了在台灣,也走進了中國大陸、南亞、南歐、中東、中美洲、非洲、甚至日本等地,將台灣的愛心一步一腳印地擴展出去。而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可能是到別的國家的救難先鋒,有時則可能不幸成為受到天災侵襲的待援者。我們結合彼此的力量為災難重建合作、為苦難中的人帶來希望。因為,「有苦難的地方,就有紅十字會;有紅十字會的地方,就有希望。」 在這些忘不了的的回憶中,當然也有挫折。去年我們紅十字會正在忙於辦理日本三一一複合式災難的緊急救援階段時,紅十字會的撥款方式引起少數網友與民意代表對紅十字會的惡意攻訐,就是一例。這些「朋友」不願意瞭解紅十字會在賑災中應該做的努力,卻將「賑濟重建」和「一次撥款」簡化地劃上等號。在台灣紅十會(世界各國紅十字會中唯一的)與日本赤十字社在一年內經過至少七次協商/實地探視災區後及時確認在災區的六項重建計畫之後,雖然這些疑慮已經完全平息,但這種非理性的抹黑,對紅十字會形象所造成的傷害,卻是非常不值得的。 此外,我深切盼望(也是一種挫折),政府能依照紅十字會法確實承擔起它應負起的角色。我確信,台灣紅十字會對內,無論在緊急災害的救援、社會弱勢的服務、以及志願服務的推展上,都有能力發揮整合平台的功能,對外,也證明了它有能力承載台灣民眾的愛心,幫助世界各地需要幫助的人。但這樣的努力單靠紅十字會(紅十字會總會、分會與支會各自獨立的二十七個法人)來做,確有力不從心的困境。如果政府可以效法先進國家給紅十字會實質的關心和支持(包括盡速修改民國四十三年頒布的紅十字會法中不合時代的條文),我相信台灣紅十字志願服務的成績一定會更好。 最後,決定卸下會長職務,是為了紅十字會的傳承與創新,對我來說,所有的工作都有「退休的一天」,只有紅十字會才是永遠的志業,縱使不再擔任會長,但我仍是紅十字會終身的志工,還有很多該做且有意義的事,我會和大家一起努力來完成。 卸下會長職務,對我來說是「功未必成,身可退矣」的體認。最後,我要表達我內心的感謝於萬一,要感謝一路走來相扶相持的紅十字幹部和志工、非政府組織的夥伴、千百萬台灣(世界上)愛心人士給予紅十字會的支持。要感謝,可以說是感謝不完,只能借用陳之藩先生的話,大聲的說「謝天」了。(作者為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轉載自2012-4-23中國時報)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