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堂不撤守-川震三年 讓善念的種子繼續發芽
2011/09/26 16:38:09瀏覽920|回應1|推薦24

    大陸汶川大地震迄今已三年有餘,我和紅十字會的夥伴和媒體朋友再度回到當年的災區,了解重建復原的情形。

 

我們在四川、陝西、甘肅三個重災區援建的八十七所學校、衛生村院以及康復中心今年都已完工並投入使用,當地村民都對我們援建的工程品質舉起大拇指肯定。雖然這些硬體援建項目的經費佔紅十字會募款金額新台幣十六億餘元的八成左右,但嚴格說,硬體援建是相對容易的。在我心中,一直掛念的是我上次訪視時遇到的留守兒、那些在板屋中學習的學生們,及屋倒樓塌、舉家被迫暫居板房的村民們、還有遠在青康藏高原腳下那些受災的大爺、大娘們,現在可好?

 

帶著這份關心和期盼,我們再次來到汶川災區,由於援建地區絕大多數是以務農為主、艱困但純樸的農村,這份來自台灣的愛與捐助對他們來說,格外地珍貴。當我走進由我們援建的陝西勉縣西坡小學時,全校師生深情地喊著:「歡迎、歡迎、感謝台灣!」佘校長告訴我們,改建後的學校不僅器材設備齊全,學習空間寬敞、明亮、安全,還設有圖書館、美術室、科學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讓小朋友們非常喜歡新的校園。

 

在重建衛生院的同時,紅十字會的夥伴們在勉縣展開「全科醫學培訓計劃」(即家庭醫學),希望改變醫生的觀念與醫療模式,落實以人為中心的關懷服務思維。當我們訪視勉縣同溝寺中心衛生院時,張院長說,他們最大的改變就是學習到台灣醫師「視病如親」的態度,從被動等病人上門轉為主動走入社區服務,發名片給病人且二十四小時電話開機,不再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全面關心病患的身心靈狀況。張院長舉例,他的一位病患經心臟科診斷必須接受心臟搭橋手術,又因糖尿病需要進行截肢手術,與張院長聯繫時傳達出想要輕生的念頭,張院長鼓勵他放寬心、不要放棄,經過一個月後,這名患者已按部就班接受治療,且逐漸獲得改善,足證勉縣的醫病關係正發生重大的改變。

 

當我們到了更窮困的甘肅西和縣,地處黃土高原的薛集村在汶川地震中幾乎全村都是受災戶,對於原本以務農為主、必須經年與乾旱對抗、生活清苦的村民們來說,川震可說是雪上加霜。由於台灣紅十字會援建了薛集小學,我們的川盟伙伴在薛集社區開展社區與生活重建中心。一位由我們與西和紅十字會在當地聘請的社工員告訴我,因為這個計畫,讓當地民眾開始有了社區的集體意識,很多事情就跟著產生了變化。例如透過教導婦女識字、組織婦女參與文化、手工藝、親子教育等活動,帶動婦女著手改善社區家戶的生活習慣與環境,讓婦女變得更有自信,也願意更積極地投入志願服務工作,成為社區發展的關鍵力量。這位年輕的社工同時告訴我,大陸社工系畢業的同學往往因為薪資考量而選擇其他工作,他很感謝台灣紅十字會願意資助這項有意義的計畫,讓他學以致用,雖然很辛苦,但感到非常驕傲。

 

每當走訪一個援建點,這些人、這些事都讓我們掛心,我想的,不是已經完成的硬體援建,而是還可以做些什麼?一位接受寒梅計畫(獎助學金)的小朋友告訴我,他長大要做勇敢的人,因為必須勇敢才能面對這些困難、才有能力可以幫助別人!還有一位小朋友童言童語地說:長大後要發明如何防止地震發生,讓大家不要再受苦!他們能有這樣的體會,相信未來他們一定可以成為適格的人道工作者。

 

猶記得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傳來時,台灣民眾合心齊力地表達對災區同胞的關心。而在多次的造訪中,我發現來自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關懷與愛心都漸漸的萌芽。善念,是個會發芽、會傳播、會擴散的種子。能夠讓台灣的善念,在川震災區發芽、茁壯,這是最讓我們感到欣慰的事!(作者為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vchen&aid=5675774

 回應文章

不信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繼續耕耘
2011/09/26 23:20
祖先種下的種子,孕育了我們這一代的中華民族,可敬可愛的朋友,捲起袖子,戴起斗笠,請續耕耘,種下更多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