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餐飲總裁的秘密
2008/07/10 23:13:27瀏覽1481|回應1|推薦5
前言:譚魚頭餐飲集團總裁譚長安,加上狗不理集團總裁張彥森,兩家連鎖餐廳的年營業額加起來約56億台幣,兩人同在去年一月份來台,同為不惑之年,一位四川人、一位山東人,兩人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那天記者會上,各家媒體與費奇、陶禮君、葉怡蘭等美食家圍坐成一桌,工商時報記者姚舜來得晚,不過他愛搞笑習慣,總是能討好眾家媒體姊妹,甚至有時還搶了主人風采。

這次也不例外,一個蘿蔔一個坑,位子已滿,他一股腦兒坐在唯一空位──正好是譚魚頭餐飲集團總裁譚長安座位上,譚長安離身交代事情,也不急著回座,在一旁忙著張羅,記者們尋不到受訪者,索性自顧自吃起招牌鰱魚頭,再央求姚舜講兩個笑話來聽聽,就覺得心滿意足。

譚魚頭火鍋2002年來過台灣,搞了一整棟樓,浩浩蕩蕩開幕,不過卻在去年,因經營不善關門大吉;上個月捲土重來,在同一地方、同一招牌,同一代理人侯蔡雪吟,可見譚長安個性執抝、不認輸,「大陸餐飲集團想要來台灣打江山的人不少,不過台灣市場不好做,競爭激烈,死得多、活得少。」連他自己都這麼說。

事實上,繼四川譚魚頭火鍋來台之後,包括北京全聚德、小肥羊火鍋、天津狗不理包子紛紛來台叩關,台灣同胞挺捧場的,當時北京全聚德烤鴨在遠東飯店賣得一隻不剩,一些街頭上原本乏人問津的烤鴨,對自己突然的竄紅摸不著頭緒,還來不及享受成名的風光,馬上又隨著新聞退燒而冷到谷底,真是情何以堪;日前台北遠東飯店推廣天津狗不理包子,幾乎天天大客滿,還讓餐廳業績成長五成。

雖然大陸餐飲集團躍躍欲試,但限於法令、食材問題,來台展店困難重重,加上文化觀念不同、鞭長莫及,難以控管,這也讓這些餐飲集團老闆們傷透腦筋,天津狗不理集團總裁張彥森說到加盟條件,就說得像挑女婿似的,「得要人品好才行」。

他這麼說不是沒道理,天津狗不理集團就曾因擴張過度,分店品質良莠不齊,面臨拍賣命運,但狗不理這塊百年招牌還是值錢的,天津同仁堂以天價1.06億人民幣(約四億台幣)收購,並且進行整併工作。

短短一年多,就讓年營業額4億人民幣(約16億台幣)躍升為8億人民幣(約32億人民幣),名列2006年中國十佳餐飲品牌企業,曾創下一天單店賣出十萬個包子的紀錄,真讓人舌頭嚇得吐出來而忘了縮回去,接手的張彥森自然功不可沒,除了整頓分店,他還設立高床養殖的養豬基地、增設狗不理餐飲學校科目。

「高床養殖」簡單來說,就是讓豬擔任一隻快樂的豬。豬住在鏤空的床架上,泄物往下掉,可避免豬隻踩到糞便而影響豬的體味,環境優美、背山面水,讓豬聽音樂、喝山泉水,吃燕麥、苜宿、紅蘿蔔,不吃人工飼料,保持身心愉快、無憂無慮,聽起來與日本神戶牛的好日子不相上下,據說這就是狗不理豬肉餡的由來。

另外還有狗不理餐飲學校,培植餐飲人員,外場、拌料、包餡,各司其職,得要通過考試才能到各分店服務,以提升各店的專業能力。摸清楚包子的來歷,眼前所出現熱騰騰的包子,怎麼看都不再是一只普通包子,而是背負著中國百年歷史與新一代活力的超級包子,包子一扒開,冒著熱呼呼的白煙,金黃色的汁液沿著虎口蜿蜒流下,你恨不得連手也一併吃進去,免得糟蹋了包子所背負的神聖使命感。

47歲張彥森是山東人,雖說的是一口普通話,但仍帶有山東腔,採訪時總要再複誦一遍答案,和他核對是否內容正確,才敢下筆。他並不愛笑,媒體拍照拱他笑時,他直嚷著:「好了、夠了。」馬上溜回座位。儘管狗不理包子肉餡配方神秘,全集團只有三人知道,卻沒包括他(知道的均為服務三十年以上的鎮店師傅);身為包子王國的老闆,他居然不愛吃包子,只愛吃豆腐燴白菜這類山東家常菜,我想,他一定是試菜試怕了。

「十八歲前我是雜技團成員,還因此得了法國金牌回來。」儘管大家盯著他那如馬鈴薯般身材,瞪大了眼、驚呼一聲,卻沒人斗膽敢問下去,我顧不得一切,率先發難:「跳火圈?吞火球?軟骨功?」

謎底揭曉,是人踩著他的背爬竿,很特別的命運連結,談到技藝與包子的關聯,他回答,「就是不怕吃苦。」我想,他一定是不想再過讓人踩在底下的生活了。

張彥森現在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經常飛往各地視察、開疆拓土,他野心勃勃說,今年營業額要上看80億台幣,看來小包子也能立大功。

讓我們回到譚魚頭,譚長安穿著西裝,打著紫紅色領帶,焦頭爛額回到餐桌旁,拱手向記者們致歉,上菜速度出了狀況,他急得到廚房內盯緊,只差沒從員工手中攔貨自己弄,眾人不以為意,反倒安慰他別急,剛開始總是這樣。

宴罷,眾人起身散場,我拿著資料往小包廂走,那是「加強版記者會」(人物專訪場子),事實上,留下的只有我、姚舜與一位年輕美眉。看過的兩部電影,一部是大陸導演寧浩所導《瘋狂的石頭》、一部是同名書所改編《巴爾札克與小裁縫》,發生場景都在四川,有股神奇的力量,吸引我往譚長安這位成功的四川企業家面前走去。

那下午我聽了很多故事,大部分內容都適合出現在商業管理雜誌中;只有其中一個故事,像跳針的唱盤,至今仍在我腦海中不斷重複那想像中的場景。

譚長安今年44歲,雙子座,四川成都人,出身農家、打過越戰、18年軍旅生活,1996年才開始經營餐廳。他從小就愛做菜,小時候過繼給養父母,養父母膝下無子,當時農家有一說法,領養男丁後,如添喜氣,能進而一舉得子。沒想到如此神準,有了他之後,養父母連生了三個兒子。

譚長安十歲左右,一大清早養父母準備出門耕種,喊了他起床,要他起身準備午餐,他答了聲好,父母一出門,他倒頭又睡。直到父母過午抵家,飢腸轆轆,他卻還在床上,立刻遭來一頓打罵,罰他到河邊採番薯藤回家,當時傾盆大雨,他心想,若是親生父母親,一定不會這麼對他。

在雨中他邊走邊罵,得以洩憤,直到河邊彎身放下竹簍,卻聽到身後冒出一個聲音:「誰教你不聽話!」嚇了一跳,回頭看是養父,原來是擔心他大雨中發生意外,才一路默默跟在後頭。

連鎖火鍋店與養父母的關聯?如果你要問我,我想是有的。這讓一個十歲的孩子相信,家人對他的愛,讓他有勇氣與力量,面對未來一切可能的挑戰。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sarah1127&aid=2029755

 回應文章

scubagolf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版主好文!
2008/07/11 11:44

但時至今日,譚魚頭等於二度進「出」台灣市場、狗不理仍無聲息、新吉士也收攤了,反而是小肥羊應了台灣「火鍋 + 羊肉爐」食習還不錯。

台灣餐飲市場看似不小,實則在 Variety 上胃納有限,只有日系或打著日本料理旗號的台系能夠增殖生存得好些?

寫吃版的陳靜宜(csarah1127) 於 2008-07-11 16:25 回覆:

您好,您看來對餐飲業也了解頗深,您的部落格內容也很豐富,您說得沒錯,大陸餐飲打入台灣市場,目前看來好像都沒什麼好下場,不過,對大陸的餐飲業者來說,尤其是餐飲集團,他們不一定認為台灣市場有很大的獲利,但一定要進來,「對我們來說,意義大於利益。」一位曾來台勘查的大陸餐飲集團人士如此說。


就我所知,今年年底大陸「便宜坊」餐飲集團還會再來台北勘查,另外,全聚德也仍在觀望。之所以意義大於利益,我想應該是那大中華的民族主義(在我們的寶島台灣~也能攻城掠地之類的想法吧),不過是否真能用味道來統戰,這倒不見得成功,至少目前還沒有什麼大紅大紫的先例。

當然日本的口味與餐飲概念跟台灣是比較接近的,自然更能貼近台灣人的口味,只是日本的餐飲集團多把台灣當作往大陸發展的跳板吧。
您的香港經驗豐富,希望將來可多多交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