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江振誠:台灣要找出自己的特質與原創性
2011/09/08 18:20:48瀏覽1036|回應0|推薦10

【記者陳靜宜/台北報導】在國際發光的名廚江振誠,對於急於走向美食國際化的台灣提出一些建言,他認為台灣美食要國際化,並非把很多外國人招到台灣來,而是讓台灣的人才放諸各國去,「重要的是出口,不是進口。」

台灣日前舉辦「世界廚藝爭霸賽」,外國評審曾說,台灣可以成為名廚輸出國,而這樣的名廚需要什麼條件?江振誠認為最重要的是:「耐力。」

他說,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國,包括:丹麥、美、日、韓等國的人,願意不支薪,在他的餐廳工作,為的就是能有所學習,這憑藉的就是耐力與熱情,「我有今天的成就,我並不聰明也不特別有天份,而是我很努力在做每件事情。」他確實就是親身實踐者,他在法國三星餐廳工作期間,天天工作十八到二十小時,持續四至五年。

他補充,也想向外國人介紹台灣美食,卻缺乏一個有力的支撐,「因為台灣沒有美食可以活很久。」他舉例曾在法國一家麵包店,那麵包的風味,十年前後的味道是一樣的,而且不是只有一家店,是很多家店都同樣堅持老味道。

「如果你對自己所做的東西感到驕傲,就應該堅持下去,要相信你所相信的一切。」他說,他看到太多人放棄堅持,改往譁眾取寵的路線走,他認為料理就是藝術品,即使作品的主題可能改變,但是風格與靈魂是不會走樣的。

他聽過很多廚師抱怨:「這麼做是無可奈何,因為台灣人喜歡吃這個、台灣人喜歡這樣的味道。」這種說法是錯的,「會這麼說,是因為你不夠努力去創造出更好、讓人喜歡的東西,但如果不努力去創造,那麼就永遠不可能有更好的東西出現。」他說,「我在發想菜色的過程中,從來沒想過市場會不會接受?大家會不會喜歡?我所做的,就是我最喜歡的,並且讓這成為一種信念,客人便能在其中感受到菜的力量,而非食材有多好、盤子有多貴。」

他感到遺憾,台灣有很多而且很好的東西,但問題就是多卻沒有聚焦,我們能種出跟日本一樣好的越光米,但沒有自己的特色,換言之,「有品質而沒特質,」這是很可惜的。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sarah1127&aid=5622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