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1/06 16:34:53瀏覽2688|回應0|推薦11 | |
或許是歷史上長久以來,姻親嫁娶關係錯綜複雜的緣故,德國人對東歐(在此包括東歐、俄國及位於中歐的前華沙公約組織國)有一份說不出的綿延情感。西元十八世紀俄羅斯最出名的女沙皇凱撒琳大帝 (Catherine the Great)就是封建時代來自德國東部一位地主的女兒, 被俄國沙皇母后許配嫁給行跡怪異的沙皇昏君彼得三世(Peter III), 然後以皇后身份篡位成功,登基治理國家。在位三十多年期間,對內的政蹟改革魄力有加,倍受國內外矚目,使俄羅斯王朝的勢力延伸到北方的波羅地海及南邊的烏克蘭;對外則與當時的奧圖曼帝國 (Ottoman Empire)發起兩次土俄戰爭(Russo-Turkish Wars),戰功 輝煌,簽定了和平條約,使俄國能耀武揚威於中東地區,聲譽遠播。憑著她的德意志的血緣關係,更能周旋於西、中歐之間,扮演重要的仲介角色。她在當時的俄國子民心中獲得了相當崇高的地位,以一個外來的統治者身份而廣受人民愛戴情形,可說是空前絕後。這主要是歸因於她入境隨俗,改信東正教,將原名蘇菲(Sophie)改為凱撒琳,而且言行徹底俄羅斯化。
東歐共產黨鐵幕還存在時,德國商人就常在東歐地區來往作生意。鐵幕揭開後,他們在那裏往返頻繁,方便程度,就像是進出自家廚房一樣。東西德合併後,西德企業大舉東進,有如大軍壓境。首先以超低廉價格買下經營不善、搖搖欲墬的國營企業,來個重振大整頓,裁掉一大堆的職員工人,再安置老遠從西德總公司調來就職的員工。東德人不滿富有的西德人在東德作威作福作買賣的態度,而西德人談到東德的鄉親父老們也是滿腹牢騷苦水,抱怨共產制度下形成的懶散老習慣改不了,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技術知識方面更是老舊落後,無法配合時下企業生產經營所需。不可否認的是,不勝其數的東德年輕人在過去十多年裏收拾包袱,離鄉背景來到西德找工作,也造成與西德人搶飯碗的困擾。 若向東越過了國界,東歐人對待富有的西德人可敬可畏、攀親附戚、猛拉關係的態度,就完全不一樣了。在東歐共產黨政權骨牌似地倒塌後,西德大門敞開的認親潮期間,東歐人開始有親戚認親戚,沒現成的遠近親戚則考慮認祖宗牌位。西德人抱怨,最不可思議的是,就連兩百多年前隨著凱撒琳大帝移民到哈薩克地區的子孫們,凡是沾得上血緣者,都一個個冒出來報到,而且老早就整理好家當、收拾好包袱,說要搭火車到德國認祖歸宗了。不能想像的是,貧窮也罷,很多人還連一句德文都聽不懂、講不出來。語言不通,如何能在德國生存下來呢?不過,基於愛護「德意志」血緣關係,這些問題都由西德政府一手包辦解決。這龐大的經費要從那裡找來呢?很簡單,用膝蓋都想得出來,當然又是輪到西德納稅人被強迫掏腰包,救濟的不是別人哦!正是五、六十年前世界大戰期間,甚至兩百多年前失散的親人,想到這兒真讓人心酸,終於全家要團圓了。 我想,保存家譜的人真的有福了,真的也好,冒牌的也好,湊成姻親搭便車的也好,凡是動作快趕上這股認親潮,能通過審查過關就可以超生得救,不用再回俄國或是哈薩克過苦日子了。(其實,哈薩克的地底下有很多石油,留在那裡發橫財的機會不是沒有。)不僅如此,一個曾孫子在德國認籍,被承認血統正確後,家鄉的配偶、老爸、老媽、阿公、阿媽等都一併接來德國,有政府房屋住宿津貼供給。小孩上大學也沒問題,不用等─通常德國年輕人申請入大學是一位難求,等上一兩年不是罕事─,有助學金可拿等等優厚待遇。由於全家健保不用繳錢,阿公、阿媽以前整排打造不怎麼美觀的金牙齒都趁機換成了漂亮潔白、現代感十足的瓷牙。不但看病不用錢,連買房子貸款都不用繳利息,每個月一個人還可以領七百五十歐元(約合三萬元台幣) 的生活費。德國的人民和報章媒體為此作了許多語言抨擊,指責政府對西德公民的不公平待遇,還要苛徵稅項和健保金來支付這些東歐窮親戚額外的費用。我也常常納悶,為什麼健保費年年上漲,而公家健保公司仍然喊窮,甚至陸續取消或是降低醫療給付。每月繳納的保費四百五、六十歐元(約合台幣兩萬元,勞方和資方各繳一半)都用到哪兒去了?喔!還有養老金也是問題多多,西德人繳了幾十年的的退休金還得分給東德的老人。 連外國雜誌都打抱不平,指出一個在德國工作貢獻勞力、乖乖繳納稅捐三、四十年的外國人總是被當作外人不屑看待,倒是像凱撒琳女皇已經一輩子不搭嘎的曾曾子孫們,有生以來頭一遭來報到就受當局歡迎,用西德人的血汗錢享受生計保障,如何說得過呢?後來,認祖歸宗的人變少了,因為政府規定申請人除了要提出正宗血統證明外,還必須會說流利的德文,不然,不予接受入籍。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