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12 17:40:44瀏覽4585|回應0|推薦11 | |
壹週刊 第642期 本文重點:「柏南克一貫認為政策的規劃,盡量透明化,以加強市場的應變能力。雖自他5月首度提出QE退場議題,股票、債券跌了、利率升了,新興市場股價更是加碼下滑了;但這一切,不僅不會改變聯準會的既定方向,反而真正施行時,避免市場的恐慌;這正是柏南克的高明之處。」 ---------------------------------------- 9月18日,關鍵的聯準會會議日期逼近,市場上對於QE是否即將減碼,高度關切。9月18日前公布的各項經濟數據,更因此被據以估測美國的復甦是否「真實」,以作為猜測9月18日聯準會,是否會開出 QE減碼第一槍。 但從利率的飆升來看,市場上卻已對9 月18 日QE減碼,做了心理準備。美國十年期公債,自5月初的1.6%,上升至這兩天的2.98%,為兩年來新高;債券價格的大幅滑落,更使債券投資人遭受三十年來最大損失。 緊接著製造業的強勁報告後,最新出爐美國8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中,服務業也創下58.6指數的佳績;失業率更自7.4%續降至7.3%,回復至08年底的水準。但另一方面,「就業參與率」卻下滑至63.2%,不但為美國三十五年來最低,且相較於這一波復甦開始(2009年6月)時的65.7%,少了四百萬的就業人口。所以雖然失業率持續下降,真正的復甦並不如表面亮麗;甚至如果把這些「放棄找事」的人也納入失業計算時,失業率就不是現在看到的7.3,而會是10%。 更嚴重的是,雖然經濟衰退造成所有人的傷害;但當經濟復甦時,有能力的人幾乎一定是先找到工作的,他們可能換了一份工作,但是股價房價都回到海嘯前的水準,因此受到的傷害也是暫時性的。但相對地,社會上較弱勢的族群,就往往無法搭上復甦的順風車;失去工作後,求職困難,甚至永久失業,造成個人、家庭及社會的問題。今年8月,美國有近900萬人接受政府救助金,較五年前(海嘯發生時)多了近200萬人,這當然也更對政府財政造成壓力。 在這樣的現況下,美國聯準會是否仍即將開始減碼QE,引發更強烈的債券拋售,並引導利率上升,國際資金回流?市場焦急地,等待著9月18日的答案。但可以想見的,不論QE退場是否將自18日起跑,全球都已做了相當的準備,甚至也都在各種金融產品價格上,提前反應。這顯示的,是柏南克一貫的政策理念,他認為政策的規劃,要盡量透明化,並經由透明化的過程,加強市場的應變能力。因此,自柏南克5月22日首度提出QE退場議題後,股票跌了、債券跌了、利率升了,新興市場股價更是加碼下滑了;但這一切,不僅不會改變聯準會的既定方向,甚至因為政策衝擊的力道分散,反而真正施行時,避免市場的恐慌;這,也正是柏南克的高明之處。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