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13 09:09:30瀏覽1312|回應0|推薦1 | |
主講人:楊照 08/12/26 一、 世界的解答封存在古代文字裡 文字,尤其是古老的文字有其神秘的力量,過去曾經發生過而被古老文字記錄下的事情也有神秘的力量,解決現有問題的想法是去找即有的答案庫。 二、 世界以同類感應連結組構起來 「天人感應」容納跟隨了陰陽五行,形成了更完整的感應思考,同類的事物組構了世界,怎麼分類形成了這個世界的模式。 這兩者構成了王莽興起的基礎,也和平取代了漢家,他的失敗也源於此,他過度相信而成了悲劇。 三、 「莽以為制度定而天下『自』平」 他即位時在忙什麼?與臣工們討制度。漢書記載:「莽以為制度定而天下『自』平。」 這背後就是感應思考籠罩下的模式──對的制度就會產生對的結果。 我們在西方理性洗禮之後的世界觀下,很不容易理解這一點,感應思考沒有因果律──什麼因導致什麼果的中間有其邏輯與道理。 在邏輯思考還不發達的時代,在古今中外的傳統社會,感應思考比因果思考有力,意思是有A就會有B,中間不需要因果的。 在王莽巨大的滅亡悲劇中最清楚的一件事是,沒有程序、沒有因果,A做完了,不管B有多遠,事情自然會發生,不用經過中間的過程,這因而導致王莽的失敗,他有愚蠢之處,但不是笨蛋。 王莽很在意正名:「分」「名」,一部份是從孔子的正名說,從封建制序身份而來,另一部份還是感應思考,命名同時就是分類,漢賦會有這麼多字根,就是為了對應在他們面前開展的新世界,對的命名,就是對的分類,就有對的分類相感。 他的政務政事很大的一部份都是在命名,對外關係上,做最多的事就是命名。 高句麗──下句麗(東方臣國名字不像臣服於我) 匈奴──恭奴 改單于名──降奴服于(改了這樣的名字,就會有什麼結果) 結果是邊境不安,花了很多力氣處理。 四、 「古」非單一答案 另一個他常做的事──改官名,目的為了恢復古代紀錄下的完美秩序,問題是隨著漢代的經學發展(古今文經,各家各派),使得古代的文書記錄提供的不是單一答案,所以王莽的官名會一直改,隨著他看的古書或想解決的事情修改。 官名改,官制改,同一個人的職稱職務一直改,一個嚴重的結果是導致薪俸發不下去,漢書記載官吏「並為奸利」,官員沒錢領,也不知道自己的職責是什麼,不會達成王莽想要達成的秩序,只好脫離正軌去做對自己有利的事。 五、 太大的任意權力空間 1. 古書權威的顛倒運作 感應的另一個問題是,如果你相信古書裡封存了對的答案,原本的信念是,遇到問題就去古書裡找答案,但政治運作上很容易倒轉,任何事情只要古書有前例,就是可以做的。 文字擁有不能被質疑的神秘合法性,這是可怕的,這是任意的權力,而且提供的不是單一的答案 而且古書不是今天的語言,它必須被詮釋,古書如何被詮譯給了權力者更大的空間,沒有人會在擁有這麼大權力時,會選擇做困難的事。 王莽不是沒有看到國家面對的問題,但他會選相對簡單的方式處理問題,在感應思考下,這也是方便的逃避。 例:厭勝之術──作法,王莽很信 你要打仗,是真的派人去打,還是唸咒作法解決就好? 而厭勝之術之所以被相信,因為這確實有歷史前例的。 各地起兵時他在幹麻? 作夢夢到長樂宮銅人──就把銅人上的字都刮掉 認為姓劉的詛咒他,把高祖廟的窗簾毀掉 實際上的效果當然一點都沒有,只是使問題越來越嚴重。 2. 災異訊號的相反詮釋 董仲舒原本相信災異是對皇帝權力的巨大警告,也是對皇帝權力的限制。但經學裡的詮釋,就產生了各種不同符號,給予不同意義的可能性,到王莽時期,就無法對他的行為產生收束的作用。 王莽想收束天下,在感應思考下,一個方法是要正夫妻之禮,所以自己取個老婆,以正夫妻之禮,68歲還辦大喜,婚禮當天,刮起大風,絕對是災異。「是日,大風發屋折木。」 群臣上壽曰:「乃庚子雨水灑道,辛丑清靚無塵,其夕谷風迅疾,從東北來。…諸欲依廢漢火劉,皆沃灌雪除,殄滅無餘雜矣。百谷豐茂,庶草蕃殖,元元歡喜,兆民賴福,天下幸甚!」 結果第二天群臣上書:風把劉姓餘火吹熄。大風變成是件好事,災疾已失去原本的效果,所有事情依個人需要都有了主觀不同的解釋。 六、 缺乏一致、可預期的行事原則 沒有相對客觀的處事原則,就會引發更多的猜忌與不滿。 甄豐(長伯),讖緯流行的時候同時也流行童謠:夜半客,甄長伯。(王莽家半夜有人一定是他) 王莽稱帝的關鍵是哀章偽造符命,其中編了八大臣,有甄豐、劉歆和他自己,大概是為了湊數,就捏造出了一個「王盛」 因為朝中沒有這個人,就在街上找到了個賣餅的,這使甄豐超受不了。 經符的道理超過了世間原則,因為不滿,甄豐與他兒子作了一件相同的事,說自己才是真正的權力者,王莽抓到他們偽造,所以父子被殺。 劉歆子劉泳、劉棻牽涉其中,也被殺,劉歆女兒嫁給王臨,後來因細故謀反,劉歆女兒也死了。劉歆自己後來也被發現謀反,被迫自殺。 王莽根本的統治問題,一個統治者,要讓身邊的人效忠於你,必須有基本可預測的原則,王莽的權力空間太大,經書讖緯符命都會干擾他的統治原則。 王莽破壞了親親原則,大兒子、二兒子、王臨都被他殺了;劉歆、甄豐是長期在他身邊的人,也因為細故被他殺了。 王莽使用的當然也不是賢賢,身邊的人無法反應,隨時會被皇帝猜忌,不知道皇帝怎麼用人,怎麼殺人,沒有人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事,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只有一件事可確定,他身邊就沒有人了。 七、 農民與地主有了共同的敵人 王莽的施政造成民生凋蔽,限田、禁奴,只有規定,完全沒有方案,一連串的經濟措施,使得農民與地主在原先在土地兼併,社會矛盾與對立越來越嚴重的情況有了共同的敵人。 錢穆說:中國太大,成功的農民起義不容易,天災飢荒不會圶在每個地方都出現,加上階級利益的差異(多數時代是對農民壞,但地主有支持皇帝),但王莽十四年王朝就過去了,因為他創造了中田國歷史上少見的現象,這不是這麼簡單可歸類的農民革命。
在中共史學裡呂母很重要,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抗暴起義的女性,但她的階級身分是個地主,她散財聚積來的是大多窮人,但能聚積到上萬,聚來的也不只是窮人,她死後,絶大兵眾部份加入赤眉軍(起於山東瑯玡人樊崇),以文詞為約束,沒文字,沒軍旗號令,沒行武紀律,為了辨視敵我而染紅眉毛。 赤眉有階級:三老-從事-卒吏,這些是古老村舍組織的名詞,因為他們也只知道村舍組織。 八、 劉縯劉秀起義南陽 王莽讓農民與地主結合的另一個例子,就是劉縯劉秀。 劉縯劉秀也是大地主,雖然是高祖九世孫,往上推算,但最多算到七世祖是長沙王,已經沒有候位。 起義南陽,加入綠林(插題:從此以後所有的盜匪或反官府的勢力都稱綠林),多股勢力慢慢彙集,綠林、赤眉成為反王莽的主要勢力。 在王莽惡搞一陣之後,農民與地主皆反,這些人原來只是基於切身生活困苦而反抗,但劉縯劉秀與其他人不同,他們找出了在新朝末年的騷動中,一種新的意義,因為他們自覺自己是劉氏之後,而且強調自己的身份。 九、 「復高祖之業,定萬事之秋」 1. 復興劉家的中心思想 本來沒有明確方向的反抗在「復高祖之業,定萬事之秋」的中心思想上有了新的團結方法。 我們可以同情的認知與理解這個情況,讓劉家重新當皇帝,大家重回安樂的生活,對前一個統治者的懷念與美化,沒有元成衰平的漢家,就不會有王莽,但王莽這麼爛,大家又回覺得前一個統治者還不壞,漢書:「一時皆取劉氏之號。」 2. 始更即位與劉縯劉秀的軍事勝利 最早是綠林軍,選了劉玄,與劉縯一樣,血源也很遠,最初因弟弟被殺,客復仇而被追殺,逃入綠林,但比劉縯劉秀早,因此被推選為帝,即位為更始皇帝,綠林軍也改稱更始軍 劉玄最忌憚的人當然是劉縯,他也是劉氏之後,又立下大功攻下宛城,所以必須想辦法除掉劉縯,於是找了藉口殺了劉縯。 劉秀當時攻下昆陽,昆陽、偃城、定陵都是經濟中心,宛城與昆陽落入更始軍之手,雙方實力很快就逆轉。 漢書為了提高劉秀的聲望,把昆陽之役寫的很誇張。王莽派出四十萬大軍包圍昆陽,還帶了猛獸,而昆陽守軍僅八千。劉秀僅帶了少數隨從,帶回三千兵力,使了個詐術,假了一個文書:宛下兵到,製造敵軍混亂。(劉秀不知道宛城已被攻下,劉縯已死) 劉秀突襲莽軍指揮部,趁風暴殺了指揮官,解昆陽之園,這是大勝,也是東漢建立的關鍵,劉秀後來知道兄長被殺,神態自諾,劉玄即無藉口又必須按撫劉秀,就封他為王。 十、 更始皇帝快速起落 更始軍進入長安,殺王莽,大封宗室,一封就封出了更大的問題。 赤眉沒有劉姓領袖,只封了樊崇為候,沒有人被封王,赤眉反彈,不願受封,就打進長安,找了放牛童劉盆子稱帝,(劉玄蠻可憐的,在後漢書中更始與劉盆子同傳) 不只有赤眉這麼想,方望找了劉嬰,真的是成帝立的王的宗室,但不幸因身在漢中,所以很快被更始殺了。 面對王莽,復高祖之業是共識,但那誰能當皇帝?一旦更始進入長安,問題就產生了。 王歡、張仰(原綠林首領)也反更始帝,平定他們後,赤眉進逼,所以更始將洛陽的更始軍調入關中。 十一、 劉秀與東漢之確立 劉秀人在河北,利用更始軍調離,進入洛陽,赤眉與綠林大戰關中,當更始被殺,重要的事就出現了:「赤伏符」──這是上天的訊號。其中最重要的接受了漢歸火德,四七之際火為主,4x7=28,就在高祖稱帝的228年,劉秀稱帝,改元建武,當時只控制河北河南及洛陽地區。對他有利的是赤眉,綠林激戰長安,兩敗俱傷,關中殘破,無法支持軍隊滯留,赤眉流竄,劉秀只要守住東線,赤眉的實力就自然減弱了,也因此光武皇帝無法再定都長安,所以定都洛陽。 東漢建立的特殊條件: 對劉秀極度有利的事,原有的秩序被認為是值得被珍惜的,等他收拾完赤眉,帝國就抵定,不像劉邦還必須一一平定謀反諸國。 每個人聽到新秩序就怕,因為經過了新朝的變亂,東漢與西漢是更明確接續,因為王莽的復古亂搞,劉秀只要告訴大家:我只是要解決小問題,就使得東漢取得了統治合理性,與改革的相對合理性。 如果在西漢,劉秀的作為會被視為過於激烈,但相對於王莽顯得很溫和。 王莽這一朝有很弔詭的意義,王朝建立沒有戲劇性(沒流血,攝皇帝很順利的變成真皇帝),但和前一王朝的斷裂也是第一。反而使西漢的帝國秩序維持了下來;東漢前期的特殊歷史氣氛,很像中國1948-1957年,歷史不常見到,具有高度自覺的信任感,因此可以快速解決前朝不可能解決的問題,從光武到明章,三朝就把問題處理掉了,但沒有王莽也作不到。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