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18 12:57:45瀏覽339|回應0|推薦1 | |
光文講堂手記18 跟朋友報告搬到莫干山居住的事,包括美國朋友在內,幾乎眾口一詞的提到陶淵明,說我過上陶淵明的生活,可喜可賀…起初我以為這都是口角春風的客套話,不以為意,畢竟當個老農,天天與泥巴為伍,有何可喜可賀之處呢? 今日閱讀馮達人先生〔“曾點氣象”異說〕一文,忽然覺得此事也很可以一說….。 孔子幾位學生各言其志,多數學生都說及治國為邦及擔任宗廟小相的願望,唯獨曾點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沒想到週遊天下,棲棲遑遑夢想再造禮樂的孔夫子,卻偏偏深為贊許,喟然嘆曰:“吾与点也。”[先進篇]。此事頗不尋常,也很有些費解,從而成為儒學一大公案。此公案之所以重要在於,孔子究竟如何刊定士君子的出處進退?如何脫卻治國經世的深大意義,而在尋常百姓日用常行中,確立超越意函?離開大敘述,渺小的一般人物,如何能在個我小敘述中,呈現生命的崇高尊嚴與價值感? 馮達人先生在其文中引述若干前賢的分析評說: 1.《論語註疏》邢昺疏稱:“生值亂時而君不用”,所以談經世治國顯非其時,曾皙能知時,故“志在澡身浴德,詠懷樂道”,受到孔子贊許。 2.宋儒程顥認為曾點表現“堯舜氣象”,其核心是“為國以禮”。 3.程頤則認為孔子的志向在使“萬物莫不遂其性”,曾點知而談之,所以孔子贊許曾點。 4.朱熹在《論語集註》上說:“曾點之學,蓋有以見夫人欲盡處,天理流行,隨處充滿,無少欠闕。故其動靜之際,從容如此。而其言志,則又不過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初無舍己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隱然自見於言外。視三子之規規於事為之末者,其氣象不侔矣,故夫子歎息而深許之。”。 5.黃震的《黃氏日抄》卷二評說道:“夫子以行道救世为心,而时不我与。方与二三子私相讲明于寂寞之滨,乃忽闻曾晳浴沂歸咏之言,若有得其浮海居夷之意,故不觉喟然而叹,盖其所感者深矣。”。 統觀以上評說,可以概括為2種主要看法: 其一,時代動亂.條件不具,即使以聖人之才德,也只能歸而獨善其身,教育若干學生,與之歌詠而樂道,曾點之言正中聖人的處境與感慨,所以深為贊許。 其二,認為曾點詮釋了聖賢氣象,“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 依此我們可以引申的說:儒學內聖外王之道,當然以承道傳道,經世濟民,為士君子之本色。可是經世之前提在修身,在肯定自我靈魂的最高價值,在發揚自我靈性之慧命。 ”古之學者為己” ,能自我解憂,能展現良知之大機大用,有深德厚愛而後才可期以大作為。經世必須具備許多客觀條件,條件不具備就不能有其位,不能治其民,不能修其禮樂,雖然我願無窮也不能不止步,不能不退讓,不能不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素。很多讀書人讀聖賢書做聖賢夢,常會有許多不切實際的大志,進而自我感覺過度良好,在人生重重磨難之後,產生懷才不遇的深重失落感。其實“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人生在世自然會有許多天命的框限,正如孟子所指明的“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在天命施奪無可奈何之際,士君子也應該有其達觀與灑脫,不必勉強自己,不必怨天尤人,大可以別開生面,退而“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只要能修德樂道,亦可以是一種聖賢事業。 更明白的說,人都會有夢想與追求,雖然每個人都離不開個人私生活的處理,但個己的食衣住行畢竟不具超越性,不能成為人最深的夢想與追求。所以人很是需要工作以創造公共價值,特別希望能在公共生活中扮演大角色.創造大價值,展現聖賢事業。可是能成為王侯將相的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一般人只能做為尋常百姓,在衣食住行的追求與糾結中消耗一生,這常常使一些有志者深感挫折與傷感….!孔子 ”吾與點也” 的贊許,同時也為我們開啟“既內在而又超越”.“即庸常而成大德”的道路。只要我們不以卑微而自限自小,常懷樂觀與感恩,通過心靈的創造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樣可以在卑微的現實生活中,守護靈性的渴望.信仰超越的追求,通過真誠的日用踐履而成就崇高。陶淵明正是這樣的例子,雖然他從事很尋常農耕生活,卻能借由詩文創作,展現特殊才情氣度,開創出一種人文磁場,進入聖賢行列。 他擔任的縣官,在歷史上,在他個人成就上都無足輕重。可是他辭職歸田,在鄉野裡半耕半讀,將他的心靈氣象與境界寫成詩文,開拓出一片文化場域,從而感動千千萬萬後代子民….。 想來朋友們以陶淵明喻我,著意點應不只是回歸農村生活,也許更在勉勵我讀書寫作,效法陶淵明之所為。想我數十年來侘傺無成,已經是無可奈何的現實,可是在人生走向黃昏的時候,回歸農村最簡單而卑微的生活,卻仍然可以效法陶淵明投身人文創造的事業。即使不能有追步前賢的成就,但只要用心投入,在山林之間尋夢尋道,至少可以自得其樂,樂而忘憂…! 讀者中有嚮往陶淵明生活的麼?有能文能詩追尋曾點夢想的人麼?或許也可以命駕來遊,把酒話桑麻.論詩論道,共同探討山林農耕與詩文….!共同欣賞莫干山的煙嵐與風色….! 文末摘錄陶詩兩首,以想望陶公之當年心曲:《移居二首》 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孔子2561年5月4日[10] 皮介行 寫於 光文講堂.莫干山 ◎ 附言:本文資料大都引自馮達人先生〔“曾點氣象”異說〕一文,特表謝忱。皮介行 電郵guangwen99@gmail.com可以連絡。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