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集體奮鬥意識 vs 社會結構中的消極力量
2010/04/15 23:34:37瀏覽405|回應0|推薦2

晚近中國大陸的表現,令不少華人感覺振奮,也因此激起不小的華人向心力。台灣藍營中有不少人深受吸引。其實我也受到影響,為中國大陸的進步感覺欣慰。

但是,就如我幾度表示過的意見,我對這樣的進步並不很放心。我擔心有可能再出問題。所以,我還是一直學烏鴉,提出種種警告,常惹得一些擁中派不滿。

在我看來,今天的中國大陸面臨著一正一負兩種力量的拔河。結果究竟如何,最終中國大陸是向前邁進,還是漸趨衰敗?答案還待揭曉。且看究竟是哪一種力量取得上風。

我所謂正面的力量是指一種集體奮鬥意識。但是,我強調這種意識是被前期的挫敗所激發。我所謂前期的挫敗,是指清末以來一百多年來中國的挫敗。由於挫敗太深,終於激起比較多人的集體奮鬥意識。集體奮鬥意識深藏於眾人心中,激發人們的刻苦、獻身的意志與實踐的努力。這股奮鬥意識使近期的中國有了明顯的進步。但是,這種集體奮鬥意識能否長期維持而不下墜呢?

雖然晚近的中國因為有這股集體奮鬥意識,帶來了進步。但是人心中卻同時還有一些別的內涵。這內涵包括私心、享樂心與舊習性等。私心其實是兩面刃,它可能既是進步的動力,卻又可能形成進步的拉扯力量。享樂心也並非不該,因為人都有貪圖逸樂的傾向,同樣不必然是一種負面作用。舊習的作用也不必然是負面的。

但是,私心、享樂心與舊習性的交互作用卻可能是構成我所謂「社會結構中的消極力量」的主要部分。也就是說,私心、享樂心配合如下的舊習:情緒化、理性溝通的習性不足、獨斷、偏見、我群中心、反智、暴戾氣息,甚至欠缺自律的習性等,就可能帶來不良的影響。首先,它可能使前述「集體奮鬥意識」被削減。同時,為了自私享樂,也可能使部分人採取非正當的手段來獲得滿足,也可能進一步促成犯罪或偏差的行為。

具體來說,我們聽到不少的案例,是商業犯罪,或是商業上的侵奪。我的一位親戚去北京做生意,一年後血本無歸,讓他心灰意冷,再也不願意到大陸發展。類似案例,光是在我身邊就聽到好幾樁。私心、享樂心配合著欠缺自律的習性,就可能會帶來誠信的破壞與掠奪行徑。這種事情可能因為中國目前龐大的商機而暫時不致造成嚴重的經濟危害。但是,它的負面心理效果還是會累積。超過某個閾限以後就可能會爆發成災。

要預防這些經濟問題,需要好的制度。但是好的制度不光是執政者有良好智能與意志就能建立,需要一些其他的社會結構條件。上述的社會結構中的消極力量同樣可能會形成強大阻力。

上述的消極力量與基因等生物因素關係甚微,而主要是文化與社會結構的效果。在我看來,晚近的中國並沒有完全消除這些問題,因此也將繼續承受這些問題所帶來的困擾。

如何進一步突破?如何建立長治久安的結構基礎,考驗著全體中國人。中國人要加油啊!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3947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