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強與理性
2010/04/15 23:11:15瀏覽395|回應0|推薦3

我稍前提到史蒂芬史匹伯的電影「太陽帝國」,我認為該片有辱華的意味。好不容易找到有與我感覺接近的網上留言,於是加以引述。不過,該留言用了粗話罵人(譬如「狗日帝國」之類)。我卻又覺得很不習慣。

其實要找到外國人有辱華意涵的跡證,可說不勝枚舉。簡單說,有許多外國人就是瞧不起或厭惡中國人。事實上,也有不少的中國人也討厭中國(人)。

中國人被輕視或厭惡,我認為是有相當普遍性的情形。當然,特別是在清末、民初的時期。現在的情形已經有所改善。

重要的是,面對這種情形,中國人該當如何自處。我們見到中國人有反西方與反日本的情緒,現在甚至又有反韓的情緒。另外,還有反台獨的情緒,也可與前述情緒歸成一類。「你們瞧不起我們,我們就痛恨你們」。雖然我也聽過越南人、泰國人、印度人...也批評中國人,不過,也許他們的批評聲音小,或者他們不會引起中國人的壓力感覺,所以中國倒似乎比較沒有反泰、越、印...的情緒。

該不該反外(以及反台獨)?對我來說也是個複雜的議題。至少,我知道即使我呼籲中國人盡量不要反外(及反台獨),但是,大概不會有什麼效果(很可能是落得一身罵名)。而且,事實上,我自己也有某種程度的反外、反獨的情緒。

但是,我的理智告訴我,反外情緒需要有所節制。在現實上,反外情緒可能不利中外的關係發展,不利中國的經濟、外交...的發展。而且,反外所牽連的情緒性是不好的,從多方面來說都是。

被輕視、被厭惡,中國人先要自省。這是中國老祖宗們說的:行有不愜於心,則反求諸己。

我的意思不是說自省的結果一定是所有的錯都要自己擔。但是,先從自己開始找問題根源、找問題解決的途徑,策略上是正確的。總之,中國人自己要力求精進。

對我來說,中國人在各方面的表現上是有種種缺陷的,是有可改進空間的。中國人的苦難有相當部分是因為中國人自身的內在缺陷而造成的。晚近的中國固然已經有些改進,但是距離理想還相當遙遠。

譬如網路上的討論,常顯得太情緒化,理性溝通的習性不足,對話中常顯現獨斷、偏見、我群中心,甚至反智與暴戾氣息。

有人說,這只是網路,是虛擬的世界,在真實的生活裡就不會如此。我覺得不是這樣。網路反而反映了我們真實的思維、感覺。雖然在面對面的互動中,人們不會顯得如此。但是,那反而是刻意節制的結果。是壓抑了真實想法與行動傾向的表現。如果用來做長期行為預測與偵知人們真正的行為意向,我倒覺得網路對話是很能反映真實的。

我總認為,中國人真正的努力方向,應該是理性化。理性化與情緒化/傳統主義是不同的方向。而我覺得中國人一般太縱容自己的情緒與習慣性(也就是傳統主義)。縱容情緒,在中國的文化裡是得到一定程度正當性的。中國人在表現情緒之餘,會說自己是「性情中人」,而相對否定那種強調理性自制者,認為他們矯情,或是「有禮無體」。是否不情緒化就是矯情?甚至就是奸佞?其實還大有商榷餘地。但是,在粗糙的分類下,常一概都被否定掉。有些人在行為情緒化之餘,還喜強調「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都是讀書人」,暗示自己是仗義之輩,那些力求理性的人則多半負心。這樣的「仗義」思維,其實問題多多。但是,我們反省不多。

記得多年前看「英烈千秋」,一方面看了感動,但是一方面也有疑問:那些在「漢奸」張自忠家門前大聲叫罵的景象究竟有多真實?

老實說,對此我有些不盡同的看法。一方面,我認為不太會有群眾在公開場合聚集叫罵漢奸(有權勢的漢奸)的情事。多數人是在心裡罵,在自家裡罵,不敢公開開罵。但是,罵漢奸的事我倒相信是真的。人們是很容易在心中認定某人是漢奸,然後加以痛責。至於漢奸之名是否給得妥當,似乎倒不甚在意,不需要嚴謹論證,我說是就是了。而且,既認定為奸,對他就沒有必要維持什麼起碼的尊重。

我知道在抗戰時發生的一種情形。某人擔任地方維持會的主席,過幾天後就被人幹掉了。也不知道是誰幹掉的,但可知是因為他做了漢奸,所以該被幹掉。像電影「風聲」,裡面的抗日英雄就在進行暗殺活動,所殺其實都是中國人,當然,是所謂漢奸。至於日本人,倒多半沒事。

漢奸的認定,在戰亂時也就罷了。在平時呢?為了阻擋自己不喜歡的人,最簡便的法子就是給他加上漢奸的罪名。如果能成功扣上這頂帽子,就能成功阻擋某件事。但是,事情的是非與合理與否就該是依此來判別嗎?

我們在每個行為上都有理性判斷的需要。當然,在組織裡或者政治相關的行為上尤其需要理性化考量。但是,如果我們缺乏理性思考、溝通的習慣,那麼,我們就不自覺地依著舊習、情緒來做。結果無形中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摩擦、衝突與對立,事情的進展也格外困難,該做的事也遲遲難成。累積的結果,就是我們總體力量的削弱。再就是招來外人的輕視與侵侮。

中國人要自強、要擺脫外侮,必須從普遍理性化著手,而理性化中包括著很多的自我克制。當下謾罵,可能就又落入情緒化,又少了自我克制,最後可能又陷入以往相同的困境。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3946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