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30 19:04:20瀏覽3507|回應21|推薦34 | |
選完了。國民黨大敗,敗得徹底,敗得跌破眼鏡。有人把這場敗選比做徐蚌會戰的失敗。想來在意義上確實有相近之處,國民黨很可能面臨著徹底崩解的命運。而國民黨的終結,甚至可能意味著中華民國的實質終結。 如果不是有國家認同的問題梗在心中,我可能會更坦然地接受這場選舉的結果。純從內政來看,很多人所批評的國民黨不公義的問題,都可以藉著綠營的勝選改變不公義的狀態。至於是否真能獲得更多的公義,是否能令大家滿意,那大家就拭目以待吧。我不宜掃興地說未必。畢竟,人們的確持續詬病國民黨政府不公義。譬如說,我有個同學,做生意賺了不少錢,兒子結婚場面奢華,但是他也強烈批評公教人員退休金制度不公,而強調他能領到的勞保退休金只有一萬八。 我在意的比較不是這些問題,我在意的主要有兩件事,一是兩岸關係的未來,一是對中華民國及其死忠者的經歷的意義詮釋。 呂秀蓮說台灣將是「台灣人的台灣」,並謝謝馬英九能讓民進黨大勝。「台灣人的台灣」是什麼意思,是否是說國民黨執政的台灣就不是台灣人的台灣?我不確定,但是,我比較擔心的是可能兩岸關係會變得更危險。從「台灣人的台灣」要變成「中共統治的台灣」,這種可能性還是要考慮。畢竟中共不會任台灣法理獨立,而他們的實力不是我們所能對抗。而台灣也不可能依靠美國為台灣獨立流血。美國早就表示承認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那就是在告訴大家,他們不會為台灣獨立流血。 如何在中國的統一意志下維持實質獨立,本來就是走鋼索的高難度動作,而如果想要更進一步,後果難測。 地方選舉會牽連到統獨議題嗎?我認為當然會。具體的過程可能是通過地方執政權的取得,影響總統大選,再來影響兩岸政策。但是,這次選舉的勝負,部分反映的卻正是統獨的偏好。國民黨所以大敗,雖然與內政有關,也與對國民黨的過去壞印象有關,但是與統獨的關係絕非不重要。譬如國民黨兩岸服貿政策,就因為可能碰觸統獨而觸礁。國民黨政策的良窳,其實主要是從統獨的立場來評定,而不是純經濟的立場。我認為,三月學運主要是統獨之爭,而不是經濟政策之爭。而三月學運正是這次選舉結果的導火線。多數人選擇了支持學運,也支持了他們背後的獨運。但是,我覺得未來我們可能要特別注意台灣的青年群。他們普遍偏綠(因為他們更沒有中國情懷),但是,他們比傳統綠營更敢衝、敢做。傳統綠營喊出來的口號,未必就真會實踐,青年群卻可能更無顧忌,甚至逼著讓民進黨走上不歸路。我認為這是很危險的跡象。在台獨的道路上,青年群如果逼著民進黨走上法理台獨的路,台灣危矣! 無論如何,選舉結果已經揭曉,綠營勝了。但是,他們如何承接這個其實更艱難的局面?我並不樂觀,但是,我也只能靜觀。希望一切真能像那些對綠營充滿期待的人所期望的那般美好。 最後,我想對那些憤怒的藍營支持者說幾句話:請不要過度歸責於馬總統,過度歸責於個人,往往會忽略改變結構性的問題,終將任悲劇一再重複,因為悲劇其實不是特定個人一手所造成。 後記: 讀聯合報12/3報導,提到芬蘭國會通過同性結婚的法案。該國信義會大主教表示同意這項變革。結果引起波瀾。不但是有許多信徒宣告退出信義會,連會內高層也明白表示反對意見。這位大主教因為自己的新法立場而陷入窘境。 在制度結構變革的過程裡,集體出現分裂的情形顯然很普遍。從人道立場出發,我認為應該允許同性結婚。否則那些先天同性戀者豈不就不能結婚,因此也不易擁有穩定的伴侶?不過,允許同性結婚,很可能會製造一些新的問題。譬如他們如何能有子女,子女如何自我認同等。也就是說,變革可能會使原先設計的制度出現扞格、抵觸,是否容易解決,尚未可知。重要的是,變革帶來分裂,反對者抱著對傳統的執著,夾著新問題的疑點,質疑新制的合理性,最後鬧成分裂。這樣的事態發展並不令人意外。 由此,我也有些聯想。馬總統現在陷入天怒人怨的窘境,其實部分與上述處境有點類似。馬總統想做些改變,譬如想與民進黨、綠營和解,也想與中國大陸和解,又想維護制度的尊嚴。但是,每個動作都引起某一方的不滿,反之,卻又不易得到受益方、同意方的讚揚。對後者而言,事情是本來當然,也是你馬總統的本份,所以無功可言。
|
|
( 時事評論|政治 ) |